骆驼祥子的美篇

骆驼祥子

<h3> </h3><h3> </h3><h3> 《记忆中的母校》</h3><h3> 作者:詹耀祥</h3><h3> 或许和许多年轻人说起新巨小学,可能没几个人知道,因为它己于2003年被拆除了彻底的消失了。在那里有我美好的童年回忆,它伴随着我的童年时光和见证了我的成长,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h3><h1> 在五十年前的某一天里,我正在小巷里和小伙伴们相互嘻戏追逐,母亲来到我身边对我说:”儿啊,你己到了上学的年龄了,该上学啦!明天我带你去报名"。就这样第二天早晨,蒙蒙胧胧地跟着母亲走进了校门,走进了陌生的教室,周围一群陌生的小伙伴,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在这里见到了平生第一位老师张宝珍老师,开启了我人生启蒙教育的第一步。</h1> <h3>  学校座落在市区道贯巷27号的小弄堂里,教室是一幢陈旧的老屋,盖着土瓦,木板隔墙,隔墙上半部是木档做成小方格里面镶嵌着玻璃,有几块玻璃己脱落用报纸糊着,报纸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门口有两步石板台阶,平排两个教室紧挨着,分别由张宝珍和戴秀珍两位老师仼教。课桌和板凳都是那种用厚木板制作,比较简陋。男女同桌,课桌中间划着一道不可逾越的三八线。张老师在那厚实并且有少许油漆脱落的黑板上写上aoey,从此开始了学习课程。</h3> <h3>  教室对面围墙西南角有个水塘,水塘边用砖块砌成带着花格一米高的矮墙,墙边上有几棵高大挺拔的水杉树,被风吹的轻轻摇晃,会不时地飘落泛黄的树叶,落在矮墙上,水塘里和地上,脚踩在落叶上软绵绵的。矮墙边上有个缺口,由石板砌成的台阶,台阶上长满了苔藓和小草,一直往下走可以走到塘边平台,伸手就能够到水面,水塘清辙见底长满了水草和浮萍,也能见到几条戏水的小鱼。同学们一下课都围在水塘边快乐玩耍。院子的东边有个沙坑,对于好动的男同学来说,沙坑可是他们的最爱,在沙坑里不停坎跳跃打滚,相互拦扯追逐玩的不亦乐乎。当听到上课哨子声还是满头大汗和一身沙土,边跑边拍打沙土跑进教。男同学的课间游戏一般都比较粗犷,比如官兵抓强盗,挤牛吾堆,打弹珠,划旋骆驼,还将课本纸折叠成长条状,放在手上翻转比输赢,口中念念有词,一三五七九......。相比之下女同学的课间游戏就要文静的多,砸沙包,报子伲,踢踺子,跳房子,跳绳,跳牛皮筋边跳嘴里边唱着,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从小生在旧社会,长大成为女英雄等等。调皮的同学经常会给同学起绰号,起者自鸣得意,被起者感到被羞辱,会马上报告老师。经常会因为起绰号闹得不愉快,引起争吵打架,闹矛盾或远离他不和他玩。到了二年级教室搬到了主校园大礼堂边的一幢砖木结构的平房,一班和二班还是紧挨着。主校园比起上一年级的老房子和小院要宽敞得多,有能容纳全校学生做广播体操的大操场,操场中间有两个用园木做成的篮球架,篮球架常年经风吹日晒己成旧变色,多处开裂,显得几分沦桑。每当下课时篮球架是男同学官兵抓强盗最好的地方,正好双各占一个,在操场上奋力相互追逐,抓获对方。到了上课时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而操场上空无一人,球架在阳光的照射下,留下一道阴影,似乎有点寂寞。操场南面有个主席台,主席台西边有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在烈日下蝉鸣声会不厌其烦地歌唱着,两棵树之间横着一道木档,在木档上竖着两根磨得镜光竹竿,这就是男同学最喜爱的爬杆器械。经常会有同学互相比赛,看谁爬的高,爬的快。</h3> <h3>  在上小学时能第一批挂红领巾是多少的荣耀和让人羡慕,我就没有那么幸运,也许我没他们积极,没有他们优秀吧,所以第二批才挂上红领巾。现在想起来觉得十分幼稚可笑。</h3><h3> 在那特殊的时代背景,会产生一些让现代人啼笑皆非的事来。"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这学生要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大形势下,自然而然地让小南门村的农民当上校长,让来自米厂的工人进驻校园当上工宣队代表。学校响应号召养起了很多头猪,还养了一条牛,放牛的任务当然由我们学生负责。以三人一组,每天轮换,当轮到放牛的同学清早上学时间就到牛棚里将牛牵出,一人在前牵着牛绳,两人在后手拿竹竿赶着。要到离校两里地的机场里吃草放养,中午时光方能回家。其实轮到放牛是件开心事,这样既可以不用上课,又可以出去玩。每个星期六下午是劳动课,劳动课的内容就是劳动。到机场里开荒,帮附近村里的农民割稻,拣麦穗,积肥,到河边埂种蕃薯,到西安门桥头搬砖块造围墙。在许许多多的田间地头留下了我们童年时劳动的足迹。</h3> <h3>  最让人期盼的还是行军了,当老师宣布了行军的消息,同学们欢声雀跃,有的甚至兴奋的当晚不能入睡。行军可以从母亲那儿要到两毛钱,第二天凌晨起床到坊门街邵永丰门口排队,买那个充满芝麻香的烧饼,和带有菜油香味酥脆的油条(每样半两粮票三分钱)。或到回教(回民菜倌)买山羊胡大叔煎的香气扑鼻的大饼,也有的同学由母亲炒的香喷喷小葱鸡蛋饭。行军可是一件很认真和快乐的活动,要求着装整齐,左边斜挎着个军用水壸,右边挎着 黄挎包,挎包内装着买来作中餐的美食和零食,腰间还扎根横皮带,系着红领巾,十分威武雄壮,就像临上前线的战士。领队高举红旗吹哨子,同学们整齐列队出发。刚开始队伍很整齐,走着走着走累了,也听不听哨子声了,队伍就像游兵散勇,有的干脆坐下休息了。有的同学在行军途中会不时地从挎包内抠出一粒烧饼解馋,当走到目的地时估计大半个烧饼己在肚子里了。行军到过了双港口桥头,登上过九华山,到机场里参观过飞机,在官庄听过妇女主任朱水婷给我们作了爱党爱国的报告,蒋家坞村残疾军人蒋荣春,失去双手安心务农的个人英雄事迹。行军虽然快乐好玩,又有零食吃。但也有一件最烦人的事,那就是每次行军归来一定要写一篇作文,对于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的同学来说着实有点讨厌。作文基本是记叙文的统一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一尘不变就像记流水帐。</h3><h3> 五年的小学学习生活过的真快,快的就像飞驰的列车,稍微眯一下眼就过了一站,眯一下又过了一站。还沉浸和陶醉在童年的天真快乐之中还没醒过来,转眼就小学毕业了,走向第二个学习阶段,初中阶段。当时初中分两个学校衢州一中和六一中学,和六年级毕业班并班,我有幸进了衢州一中。自小学毕业分手后,同学们各奔东西,有许多同学杏无音迅,凣十年未曾谋面。也许这辈子也难再见面了。</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已近五十年过去,曾经的校园己被居民小区所代替,所有的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均被人们静静地淡忘。曾经在此上过小学的同学们都己两鬂花白,成了大爷大妈。偶尔会从道贯巷走过,看到原来的校址会引起我的回忆,会不厌其烦地向身边的人述说着曾经的模样,和发生的事。哪怕他不愿听我也会继续地述说着 。因为在这里度过了五年快乐的童年,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结识了友好的同学,有着割舍不断的情节。在这里我认识了像家长般的老师张妈妈,教我们五年级瘦瘦高高的应雪唯老师,挽着裤腿赶着牛在耕田的校长王樟古,剪着整齐头发矮个且有些严厉的副校长徐珠亚,留着平头有点自然卷的工宣队代表姜师傅。还有头上略有几根白发,脖子上挂着铮亮哨子在操场上晒石灰线的体育老师陈仕统等等。这一切列列在目,难以忘怀。暂且将它收藏在记忆里,待有缘碰到三五个年纪相仿的校友,或忠实听众在茶前饭后之余,各自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之中,再慢慢地一一述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