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广见雾气不见山,刮风露出雪山边,祖师闷坐山头上,单等海川上了山”</b>。该诗出自雄安安新县大阳村陈氏家族清未留存至今的八卦掌线装手抄秘籍中,文本中明确记载了文安人氏董海川和其弟子容城人氏张均为陈氏八卦掌源起。</h3> <h3>陈氏家族祖居大阳村,归属新安县升平社四甲。陈氏族人皆有好武之风。据传在明未崇祯年间出过一位总兵,北京城破时力杀四门,狂奔回乡,行至大阳西沟壕内才除下盔甲,该沟至今仍称卸甲沟。自此,陈氏族人创办五仁义圣会习练少林武学并传承至今。</h3> <h3>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陈氏家族从习练少林后变为八卦掌始于陈连福。陈之师祖董海川(1797-1882)时年融各家之长创立八卦掌,名震武林。人称“大清武林第一人”。评书《童林传》就是以董海川为原型。董氏弟子众多,流派纷呈。第二代传人陈连福舅父容城留通人氏张均(1842-1902)是董海川五大弟子之一。此人在京投师于董海川,武艺高强,人称“北京城小霸王张五”。清未在大内皇宫任御前行走。张独身一人,闯荡多年后回乡暂居大阳姐姐家多年。</h3> <h3>张均回乡后,为了报达姐姐照顾生活,更为了使自己的武学传承后继有人,便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给外甥陈连福。教者尽心,学者尽力,寒来暑往,情感渐深。据传,清晨张均到后院洗脸,为了试探舅舅功力,陈连福冷不防一枪刺向其后背,张均侧身顺势将毛巾一抖裹住了大枪,叹息并怜爱地说了句“傻瓜玩意”,此后“傻瓜”称谓名传乡里,成为八卦掌第三代传人。陈连福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开始在大阳村收徒传艺并艰难传承至今。上图为子母鸳鸯铖,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以此兵器成名。</h3> <h3>陈连福(1865-1940)为人坦荡,仗义重情,乐于助人。在创办五仁义圣会时就推崇“习武先习德”的传统,坚持“三不教”,即不仁不义不教,不忠不孝不教,小偷小摸不教,得到了当地民众认可,武会成为了大阳及周边村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武会实行无偿传艺费用很大,资金困难时陈连福就到北京振远镖局当镖师,负责易县,涞源等线路,他仅凭借着赶车的一把大鞭从未失手。五仁义圣会先后到多地参加擂台赛,除在白沟留下了“48个震脚垛碎48块砖”的美誉外,据传光绪皇帝亲批五仁义圣会为“从此往南天下第一会”。上图为陈孟君与长子对练八卦抺刀。</h3> <h3>从创立五仁义圣会之初,每任会长均从陈氏嫡系习武之人中产生,代代相传。陈连福有四子各有所长。长子陈世荣擅长大洪拳,次子陈文房习练猴拳,三子陈维新接手武会,四子陈世荣习形意八卦拳。会首陈维新(1907-1980)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陈维新自幼得父亲陈连福真传,苦练武功。成人后到北京天桥打把势卖艺,结识了众多高手收获颇丰。三十年代经人荐介,先后参加了三届华北运动会,成为他武林生涯的颠峰。上图画像为陈维新与获奖纪念兵器。</h3> <h3>据传,1933年陈维新坐火车去青岛参加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途中,放在茶几上的衣服不巧被风吹出窗外,他当即从窗口跳下火车,捡起衣服又快步从窗口跃入,当天的《青岛日报》以“北平来了个会飞的人”为题进行了报道。1934年在参加天津举办的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时,陈维新在两两对决中获胜。《天津日报》这样描述:“冷风嗖嗖,寒光绕身,只见寒光不见人”。终获国术表演优胜奖。获书有“艺技超群”四字的锦旗一面。时任河北省长于学忠颁发亲手书写龙泉剑一把。上图为保存了八十余年的龙泉剑。</h3> <h3>第十九届华北运动会时,东北伦陷,华北危机,华北各省的1000余名运动员将运动会变成华北武术界的抗日宣誓大会。之后陈维新任北平武术馆教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维新回家乡参加了小八路直至抗战胜利。陈维新崇武尚义,一辈子义务授艺,大阳村受过其指点不下300人。陈维新还打破阵规招收女徒弟10人。陈友风,邓章元,武东艳,刘小仙是其中代表。陈维新回乡后,曾有人半夜偷看其练功,在笸箩上练走圈,行云流水,越走越快。上图为陈孟君师叔谢金彪演练五虎段门枪。</h3> <h3>陈维新长子,武会会首陈全乐(1943-2018)为八卦掌第五代传人。陈全乐在大阳先后担任过治保主任,大队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二十七年。自三十七岁起从父亲手里接过武会后,就把自己与五仁义圣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俗话说“宁管千军,不管一会”,整道会的开支都落在他一人身上,当年承包砖厂的大部分收入用于供养会里开销。圈头,徐水,任邱等地来村学艺有时一住就四,五个月,光主食就“一天三锅圈”。即使再困难,每逢婚丧嫁娶,重大庙会都能见到“最养眼”的大阳五仁义圣会的武术表演。武会的压轴节目是陈全乐的“抖大杆”,一丈六尺长的白蜡杆在手中运用自如,呼呼生风。2013年,安新组建武术协会,陈全乐积极参与,成为组委会顾问。上图为陈金乐练功图像。</h3> <h3>陈全乐之子陈孟君,1969年出生。八卦掌第六代传人。从8岁开始跟爷爷,父亲练功打下坚实基础。1985年,河北省武术套路赛在安新县大阳村举行。陈孟君与五仁义圣会员陈全和,刘贺几,郭五群,郭章锁五人组队主场出战。陈全和获第二名,陈孟君获第五名。特别是陈孟君的八卦掌,招式颇具实战功力,获得了9.8的最高评分。赛后,全国武术协会秘书长李天骥三次到大阳力邀其进国家队,后因家人反对而做罢。上图为陈孟君为孩子演练八卦掌。</h3> <h3>陈孟君18岁开始白手起家打拼,包拒台,办砖厂,跑客运。父亲很早就想让他接手武会,但看到父亲多年来付出的艰苦和努力,他犹豫挣扎,多次推诿拒绝。2017年,他终下决心接手武会,第二年父亲去逝。他说,面对雄安新区成立的历史机遇,有责任和义务将八卦掌这项传统武术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目前,在谢金标,谢发子,谢占学,于志新,武小五,陈三黑,邓五群,邓飞等同门师叔,师兄弟的支持配合下,五仁义圣会各项活动已趋正常。陈孟君为安新武术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常务理事。</h3> <h3>随着社会发展,武术由传统实战落入套路表演的误区。但大阳五仁义圣会仍然按实战的老传统老套路教授孩子。以龙(行),虎(做),蛇(绕),燕(翻),龟(侧)五行,运用头,肩,肘,拳,胯,膝,脚,臀展开动作,注重攻防实战,讲究远踢近打贴身摔。上图为两个孩子对练八卦掌接打。</h3> <h3>陈孟君依据两个儿子的个人兴趣,悉心教授皆有所成。长子陈景泰,从小跟爷爷,父亲练习基本功,现在主攻大器械。次子陈景云15岁,现在已学会了40多套拳路。从2015年开始多次在保定,雄安新区举比赛中获奖。2018年在雄安新区武术套路锦标赛中获三等奖。在2019年获雄安新区武术交流赛银牌,雄安传统武术大赛季军。</h3> <h3>武术文化的传承,希望还是在孩子们身上。陈孟君在继承师徒相授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针对孩子们爱玩的特性,在100多祖传的套路上,创新出适合孩子们练习的两套集体拳和一套拳法,通过娱教于乐丰富武术文化的内容。目前,五仁义圣会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b>后记</b>:受时任五仁义圣会长陈孟君之邀,与政协蔡文暖女士相约几次到大阳实地采访,并由蔡女士执笔形成采访调查实录。该图文故事文字以采访实录为基础并调整充实部分内容形成,在此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