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阅读我们共聚巴蜀

执笔绘流年

<h3>一种相遇,是童诗与童年的碰撞;有一种相遇,是声音与文字的契合;有种相遇,是亲近母语的怀抱。2019年8月20日至23日,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阅读公益人士、母语教育专家名师,大家不远千里来到了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在各位教育专家的带领之下,怀揣阅读梦的300余名教师共赴一场阅读盛宴。因为热爱,大家都倍加珍惜此次机会,在宴会上大家都“细嚼慢咽”</h3> <h3>成都营研习教师合影留念</h3> <h3>一开始请允许我借用胡红梅老师的话:“阅读关乎美的,阅读是美的事情,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长相,阅读养育了一个生命,一种情怀,一份浪漫,养育从容的状态和恬淡的心境,养育目光、感觉和天真。”我个人非常喜欢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我实打实的承认最好的气质是书香气质,最好的文雅是温文尔雅。因此我也不得不说一个爱好阅读的人,一定是一个美的不得了的,一个浑身优雅的、一个独具个人魅力的人。</h3> <h3>优雅的胡红梅老师</h3> <h3>此次议程,在邵龙霞、牛宇、胡红梅、崔学梅等多位阅读先驱(母语教育专家名师)带领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分别就亲近母语理念、统编教材教学、儿童主题阅读、儿童诵读、整本书阅读与教学、专题阅读,研究性阅读等方面进行了研修探讨。</h3> <h3>牛宇(左)与邵云霞(右)老师合影</h3> <h3>活动伊始的点灯视频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最激动人心的一句话:“一灯照隅,万灯照国”阅读照亮前行的路,那一盏盏在中国大地上亮起的心灯,是中华的希望,是民族的希望。此刻又不得不深思: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点亮孩子们的心灯?可能这个问题比较棘手,可是真正的回归到这个问题上来,我想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不断实践反思并坚持下去,其他的交给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始终相信这一点。有了行动你便成功了一半。钱致榕先生说:“老师的视野必须开拓,老师的知识必须丰富,老师的动机必须是神圣的,这样人类才会有前途,知识才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此时,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惰性。有时候知而不改是人的通病,三分钟热度也是人的通病,要成长一定要摒弃这些陋习。也就是说,你不能把阅读当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去做,或者是说强迫自己去做。这样的话,即使做着也不会有太大的快乐。爱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做阅读一定要有爱。要让阅读生活化、自然化。回归到教学生活当中,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成长,而老师却停滞不前。当看到胡红梅老师的时候,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学生,何其幸运,能有一个这样的老师。从今天开始,只做行动的巨人,不做语言的矮子。纵观所有的点灯人始终相信一点:“阅读可以让人成长、阅读可以让人改变、阅读为你照亮前行的路。”</h3> <h3>以前的语文课多是学生学课本,老师教教材。学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很好很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作业是什么呢?就是写生字生词,背诵课文。长此以往,机械重复的操作着。现在想想这些学生还真是可怜。其实教育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美的教育,一种感受美的能力,一种制造美的能力,一种体验美的感受。那么这个时候课内外母语课程整合就显得特别重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但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学生要去获得更多的学习感受。就要求老师要根据那个主题延展拓伸出更多的东西。也就是专家老师们提出的“1+x”理念。知识之间都是有共通性的,“1+x” 理念同样适用于主题阅读、儿童诵读,整本书阅读,专题阅读。</h3> <h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阅读最佳。除了课程的整合之外,邵龙霞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学生前置性的学习。只有把前置性学习搞好了才有可能抽出时间阅读。除此之外,邵龙霞老师还针对为什么要做主题阅读?什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的教学范式有哪些?主题阅读的实施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细致讲解。当然啦,所有的阅读最终都要回归文本,升华感情。那么这时候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还可以用便签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对文本进行批注。也可以试着做情节阶梯图。无论孩子有什么奇异的想法,我们都不要急于忙着否定。多问问为什么?你往往会很惊讶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在阅读的这条路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要你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并付诸实践。你所渴望的一定会成为你所拥有的。即使花儿谢了,它也会以果实的方式存在。</h3> <h3>《谁会走》<br>谁会走?人会走。<br>人怎样走?大步向前走。<br>我非常的喜欢这一首小诗。也希望跟同行们阅读路上结伴同行,大步向前走。邵老师给了我们很多满满的干货。给我三天三夜的时间,我也不一定讲得完。而且也不一定讲的清楚彻底。谈的只是自己一点浅显的理解,一点肤浅的认识。这里还得请邵老师多多包涵。在导师们每次讲解之后,老师们都会来一次分组研习,五湖四海的老师们畅所欲言,求同存异,在激烈的讨论之后,汇报时刻精彩纷呈。总能触及你的内心,因为每个做阅读的人都是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的。</h3> <h3>教育之道无他,爱和榜样而已。在这次研习活动当中,儿童阅读课程组核心成员也给我展示了一堂堂阅读研讨课,诵读微课。他们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设置的时候构思非常巧妙。总能扣住主题。做到了多种阅读教学策略的整合。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和谐、轻松的,孩子们喜读乐读。</h3> <h3>王姝老师</h3> <h3>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练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心性,也是定力和静气。在儿童母语诵读当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共同生长。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牛宇老师,为我们阐述儿童诵读的课程方案,为我们呈现儿童诵读教学范式,给我们分享儿童诵读典型案例,以及整本书阅读的设计。在牛宇老师的讲座当中,它还穿插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针对现在社会的一些现象引领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如她带着孩子们诵读的《花木兰》,指出当今社会的女孩应该如何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还是稀里糊涂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迎合?</h3> <h3>多阅读,多比较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多质疑、多分享、多了解、多尝试。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松老师说阅读是一种对话,对话本质上也是一种阅读。武松老师与胡红梅老师,崔雪梅两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儿童阅读的现场精彩对话。收到了台下老师的一致认可,给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了思考和启发,引起了情感的共鸣。就提倡统编教材的精简和课内外阅读的整合,胡红梅老师针对现在在做阅读还未行动的、已经在尝试的、已经走上正轨的都给出了不同的指导意见,她说时间在哪人就在哪。最终还是回到了教育的落脚点——教育情怀,四个一:“一个研究点、一本精读书,一节公开课,一双教育的眼睛。”阅读教学的真谛:“用心、智慧、爱”。崔雪梅老师则强调了教材的统整、学科的统整,信息的统整。在教学之路上我们可以犯错、试错,但也要不断的反思,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方向。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但现在就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是自来水,或者是滔滔不绝的大江水大河水。阅读量不够何谈阅读教学?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用阅读重塑语文教育,但也请我们不要用语文教育异化儿童阅读。</h3> <h3>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成长;四在长才增智;五在增趣添雅。书莎士比亚写到:“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就莎翁所言,足见读书是何等重要啦。书不是万能的,却会让人千变万化;书不是棍棒,却让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让人飞翔;书不是胭脂,却会让人心颜永驻。拥有丰富有用的知识,获得的是别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拥有大量丰富无用的知识,获得的是另一种生命的高度,让灵魂芳香,韵味更悠长。</h3> <h3>折服于专家老师们深厚广博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喜欢他们真诚的文字,期待他们精彩的讲座。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短暂的,还有太多情感来不及表达,缺也只能言辞闪烁挥手别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h3> <h3>“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薛瑞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班级是道场,教室是道场,工作其实就是修行。而修行,说到底就是修心。也许,如此说如此做如此求索如此记录的最终——最真实的成果,不在学生身上,而在教师内心。”用这句话跟大家一起共勉,让我们亲近母语,亲近阅读。我信仰书籍的力量,让我们一起阅读,让我们一起成长。用阅读点亮你、我、他、她的心灯,让阅读照亮我们前行的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