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传奇故事(一)

苹果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父亲梁玉楼1926年9月10日(农历8月初四)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城南乡的韩丰村,他的爷爷我的曾祖父梁葆仁(1844-1907)家在新昌城南乡下洲村的止止山庄。</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曾祖父梁葆仁画像。</b></p> <h1><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2px;">曾祖父是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的进士,在湖北天门任知县,因修筑京山唐心口江堤而出名,被湖北同僚誉为“堤工第一”的水利专家,也被湖北总督张之洞赞之为“湖北第一好官”,受光绪皇帝特旨召见官加三级晋升为候补道员正四品,在1902年又接旨调任河南省副巡抚(正三品)时看破红尘告疒还乡回到止止山庄。</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如今曾祖父的祖籍回山中宅已被政府认定为好官古里,西园公祠内有曾祖父的雕像及生平介绍(拍摄于2023年清明前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新昌康乐广场有曾祖父梁葆仁的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父亲是曾祖父梁葆仁第三个儿子梁采声(我爷爷)的小儿子,我爷爷出生于止止山庄的大户人家,爷爷出生的时候,曾祖父已经是举人老爷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爷爷梁采声画像。</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爷爷娶了第二夫人王金花后,就一直生活在韩丰村,我的父亲也就出生在那里。父亲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了4个哥哥和2个姐姐,2年后1928年农历9月他母亲又生下一个小弟弟(第六子),可惜的是还没有满月奶奶因落水得了月里症,母子二人在农历9月15日双双去世。奶奶去世后,爷爷结束了在外15年的漂泊生活,带着七个儿女重新回到了止止山庄。回到止止山庄后的爷爷在家族的安排下,又风光地迎娶了新昌城里人吕氏为第三夫人,那时父亲只有三岁,才刚刚开始懵懂世界,此时他的祖父、祖母都已经过世,但仍留下了丰厚的家产。</b></h1> <h1><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2px;">父亲画笔下的止止山庄全貌。</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3月清明前夕回家乡祭祖在止止山庄前留影,家门前的韩妃江还是那么的清澈漂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背靠大山隐藏在树林中的止止山庄门前是一片一片的绿色茶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止止山庄内一百年前的2层楼屋依稀可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听父亲说当时的止止山庄内有上下两层的房屋共有八十多间,还有菜园、花园、果园、竹园、花厅等等各种配套设施,大门两侧还有防土匪设置的碉楼炮台;在曾祖父的祖籍中宅有四爿地房屋、西园公祠;在县城有茶庄、商铺、当铺、钱庄等(据说是新昌县城里几乎近一半的店铺都是梁家产业),还在上海开办了货栈、织布厂、香烟公司(双斧牌香烟)等,可谓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拍摄于2000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止止山庄的水渠和山涧泉水(拍摄于2023年3月清明前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父亲的记忆中家里除了盐其它一切都是自产,眼睛能看见的山、水、田地都是梁家的,过着男人出门骑马,女人出门坐轿的富裕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曾祖父去世后,梁家的产业都由大房(大爷爷)和二房(二爷爷)管理,大爷爷被曾祖父安排居住在中宅老家(曾祖父祖籍),掌管梁家中宅的祖业包括所有的生意往来,大爷爷确实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实业家,把梁家的产业在曾祖父去世后又扩大了许多。二爷爷被曾祖父指定掌管止止山庄的家产,主要是那些上千亩的田地,有佃户、分租、收租的活。而三房(我爷爷)从小体虚多病、内心儒弱、忠厚老实还特别孝顺,书也读的比较好,考过秀才中过举人,只是不适应做官,做了一名教书先生,懂点中医还会看相,经常帮助小户人家免费看病。四房(四爷爷)已经过世只留下一个女儿,在曾祖父的三个儿子中,我爷爷最弱地位也比较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我父亲八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三房由父亲的大哥玉龙19岁当家,三房本来地位就底,这下变得小鬼当家更被家族欺负了。好在父亲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还比较懂事,人也长得漂亮,深得我大伯、二伯以及吕奶奶(父亲的继母)、小姑的喜爱,甚至是止止山庄的当家人二爷爷也对他是刮目相看疼爱有加,认为他将来一定有出息。父亲读小学开始就住在奶妈家,只有寒暑假回到止止山庄,当家族里的孩子们暑假里都在玩耍时,父亲却爬在树上看书不受打扰,读初中时便知道自己所读的知新中学教学水平底下,情愿降一级(春季班和秋季班的缘故)也要考到天台育青中学去读高中。育青中学原是上海的一所私立中学,1937年秋由于战乱被迫停办,校董事长、现代教育家、数学家陈荩民教授偕夫人育青中学校长阎振玉女士,携带校印和立案批准书返回浙江天台故里,于同年年底在天台复校,是当时天台县最早成立的一所现代完全中学。当时家里人都不同意,要多出一年的学费还要损失一年的时间,只有他二哥支持他(1939年大哥去世后二哥当家),那时三房的外当家是父亲的二哥,内当家是父亲的小姐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4年在止止山庄的合影(后排左三着深色学生装的是父亲,中间老者是二爷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3月27日回家乡祭祖在父亲的家乡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3月27日回老家祭祖与家乡的亲人们合影。</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果然不出所料在民国34年的(1945年)夏天,父亲与知新中学的同学五个人一起去金华赶考,却只有他一个人考进国立英士大学,知新中学的考生因英文太差,最后连英文考卷的题名cooperation(合作)都没有读懂,怎么能写出英文作文呢?每每回忆这段往事最值得父亲骄傲的是他能果断转考到天台育青中学,最感谢的是二哥支持了他。但也常常后悔没有考上第一志愿,当初第一志愿是英大土木建筑系,却因为数学错了一题(共五大题),而交了考卷就知道错在哪里了,最终被国立英士大学第二志愿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录取。</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国立英士大学创建于1928年,当初叫省立浙江战时大学。1929年5月为纪念陈英士,改称浙江省立英士大学,1943年4月,改称于国立英士大学。抗战期间校址一再播迁,大学共设法、农、工、文理等四个学院,以及行政、财政、会计三个专修科。父亲当年在英士大学迁址金华时参加的高考(当时的浙江大学因抗战也迁校至外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士大学遭裁撤废校,部分科系并入复旦大学,其余英士大学师生大部分转入浙江大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大学期间父亲已经深感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虽然自己家里不愁吃穿,但贫苦百姓被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名不聊生的状况历历在目。父亲喜欢实干,想着和教授们一起实业救国,读大一时便在教授的带领下和三个同学共同创办了四味农场,他上跑政府批土地领土地证,下跑农田猪舍选择优良种子、改良金华猪,充分显示了个人的工作魅力。当时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尽管在英大农学院学生会中担任生活委员、年级代表,仍然只是一个学生积极分子,还没有接触到地下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到了1947年随着国民党军中贪腐愈演愈烈,时局越来越明朗,国民党节节败退,共产党越战越勇的状况下,5月父亲作为积极分子参与了学校主席团领导的反对政客做校长的八百多学生上南京请愿的活动,他们一路艰辛地从金华赶到南京并受到省、市政府、军队的种种刁难与阻碍,也得到各路高校及民众的支援,最后英大有伍佰多名同学如期来到南京教育部参加请愿活动。父亲曾回忆说当时(1947年5月20日上午)宁沪苏杭16所高校约6000余名学生代表,组成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冲破国民党的阻挠走上街头,举行反内战、反饥饿、挽救教育危机的大游行。当时南京城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市民涌上街头,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行动表示支持,《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和口号声响彻云天。在珠江路上,国民党政府设置了5道防线,大批军警、宪兵、特务,手持带钉的木棍,挥舞高压水龙头,向游行队伍扑来,最后有19名学生受重伤,104名学生受到轻伤,28名学生被捕,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二0”血案,也是父亲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其实这是一场党组织发动的国统区革命运动,整个事件事发经过是这样的:抗战胜利后,国名党政府挑起内战,财政出现巨额赤字,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工厂商店倒闭,农村破产,人民面临饥饿、贫困、失学和失业的严重威胁,各高校学生的伙食费少的可怜。针对这一新的形势,党加强了在国统区的工作,在上海设立上海分局,领导南京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工作。1947年5月4日,在党组织的发动下,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女大学等学校的进步师生举行纪念“五四”晚会,同学们喊出了“反对内战、要求和平、要求民主”的口号。南京的6所高校学生会决定在20日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开幕那天,举行游行请愿。上海、杭州、苏州的学校也派出代表到南京,参加这场斗争。父亲也有幸参加了这场革命斗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亲大学毕业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亲自从参与了学潮运动后,在学校受到了党组织的亲睐,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教育。1949年毕业前夕,当农学院的教授们纷纷劝说父亲和他们一起去台湾时(教授们看中父亲的是他的工作能力),父亲已经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父亲的履历表上清楚地记载着1949年4月参加革命,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