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顶级精品 民国二十八年四月初版 《续西行漫记》 宁谟·韦尔斯著 精装插图本 复社印

大雄

<h1><b>1937年7月,埃德加·斯诺当时的妻子尼姆·威尔斯冲破重重阻碍,从北平到西安,再辗转到达延安,历时四五个月,写下这部让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的纪实性作品。在访问陕甘宁边区期间,这位以独特身份走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张闻天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女记者,以同样温馨的手与蔡畅、刘群先、康克清以及丁玲等杰出女性紧紧相握,并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中国妇女与革命。这个译本的很多篇章是首次公开出版,故事真实生动,人物情感细腻,自然坦荡,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报告文学价值。 此书中文名原译《红色中国内幕》,在《西行漫记》之后出版,考虑到抗日统一大业,改译为《续西行漫记》。</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独家授权的中文版权威全译本,配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她是《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续西行漫记》作者。同埃德加·斯诺一样,她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事业铺路架桥奋斗了一生</b></h1>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36年6至10月,斯诺秘密访问陕北苏区,海伦则留在北平,承担了斯诺作为伦敦《每日先驱报》特约记者的全部工作,并掩护了斯诺的行踪。</b></h1><b> </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斯诺访问成功归来,海伦投入全部精力帮助他整理、打印大量的采访笔记材料。她冒着危险到德国人开的照相馆洗印斯诺拍摄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红军官兵的照片。斯诺写作《西行漫记》,每写出一章,就交给她看,她都提出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b></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当斯诺要海伦把毛泽东自述的革命经历材料进行删节,然后由他用自己的话改写成文时,海伦并不赞成。海伦说:“这是经典,是无价之宝”,“毛泽东的生平应该是你这本书的精髓。你不应该动它,而应一字不漏地引用才对。”斯诺接受了海伦的意见。</b></h1><b> </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斯诺访问陕北时,朱德尚在长征途中,未能谋面。1937年海伦访问延安时,首先采访了朱德,获得朱德亲口向她讲述的革命经历,提供给斯诺。斯诺《西行漫记》能获成功,海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b></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37年4月,海伦再次奔赴陕北苏区。</b></h1><b> </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到达延安的当天,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到海伦下榻处看望她。海伦从记事本里取出斯诺照的那张毛泽东头戴红军军帽的照片交给毛泽东,并风趣地说:“我在西安跳窗逃出来时,身上只带了两样东西:一样就是我丈夫在保安窑洞前为您拍的这张照片,也就是我来见您的介绍信;一样是一盒口红,它对于年轻的美国女性是多么重要。”引得毛泽东和朱德都笑了起来。</b></h1><b> </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延安,海伦除了多次采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外,恰逢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召开,各地区党的领导人和各路红军将领云集宝塔山下,使她得以采访了1936年斯诺未能见到的贺龙、徐向前、罗炳辉、萧克、王震等许多红军将领和其他领导干部达61人之多。</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海伦在延安生活了4个月,写出了《红色中国内情》(中译本《续西行漫记》),以尼姆·威尔斯的笔名出版。</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