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胜地的风光与人文

Lucy

<h3>华中科技大学影像社是一个摄影人学习交流实践的良好场所。受影像社社长宋子良老师的邀约,让我们交流一下暑期旅游外拍的情况,出于对宋老师的敬重,恭敬不如从命。</h3> <h3>七月中旬,武汉“热得像个妖精一样”,为了躲避这个火热的妖精,我们来到恩施利川避暑。</h3><h3>利川,夏无酷暑,云多雾大,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6.7度,因此,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爽之城”的荣誉称号。</h3> <h3>我们在利川市团堡镇一个叫“家馨小院”的民宿住下后,果然感觉凉爽舒适。</h3> <h3>团堡镇地处利中盆地,是利川的东大门,自古有“利川要隘”之称,海拔在500—1500米之间,是一个位于群山环抱的高原盆地,云腾雾绕,气象万千。与之相距半小时至1小时车程,有恩施大峡谷——云龙地缝、七星寨,玉龙洞,雪照河,武陵洞寨,龙船调实景剧场,腾龙洞,佛宝山等景区,再远一点,还有齐岳山,鱼木寨,大水井,女儿城,土司城等好玩的风景旅游胜地。我们两家人去一个景区玩半天,休息一天,再去一个景区玩个大半天,再休息一天,不急不徐的,一个月下来,这些景点差不多玩遍了。</h3><h3><br></h3><h3>下面汇报一下我们旅游和摄影的情况。</h3> <h3>  </h3><h3> 恩施大峡谷</h3> <h3>恩施大峡谷,距离我们的住处半小时车程,被专家赞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的国家五A旅游景区,是清江大峡谷的一段。分为云龙地缝和七星寨两大景点。</h3> <h3>大峡谷的迎客松</h3> <h3>一炷香</h3> <h3>云龙地缝幽深奇绝,世所罕见的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h3> <h3><br></h3><h3> 龙船调实景剧场</h3> <h3>在恩施大峡谷旁边,建有一个大型山水实景剧《龙船调》剧场,剧场建在独具喀斯特地貌的大峡谷边,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演职人员300多位,大多都由当地的村民扮演。</h3> <h3>剧场大门</h3> <h3>剧场以山水实景为背景</h3> <h3>《龙船调》歌舞表演。</h3> <h3><br></h3><h3> 腾龙洞</h3> <h3>腾龙洞是国家4A级景区,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的溶洞,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世界特级洞穴之一。</h3> <h3>洞口有两个很简易的热气球,对小朋友很有吸引力。</h3> <h3>点燃热气球的燃气呼呼直响,第一次乘坐热气球的小朋友捂着耳朵很紧张。</h3> <h3>从热气球上看下面的景观。</h3> <h3><br></h3><h3> 佛宝山</h3><h3><br></h3> <h3>佛宝山是国家4A景区,由幽峡、峭壁、大瀑布、原木栈道、3D玻璃栈道等景点组成。</h3><h3>这是三叠泉瀑布。</h3> <h3>这是耸入云端的3D玻璃栈道,依佛宝山猴儿坪绝崖而建造,全长200米,相对高度约200米,挑出悬崖1.8米,荷载350公斤/m2。</h3> <h3><br></h3><h3> 天下第一杉</h3> <h3>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有天下第一杉之称的利川谋道1号原生古树(简称利谋1号),位于利川市谋道镇下街口凤凰山下,是世界上年龄最大、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这株树高35米,胸径2.48米,冠幅22米,迄今树龄已达600余年。</h3><h3><br></h3> <h3>在发现这株树之前,欧美植物学者普遍认为,盛于亿年前的水杉已在25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运动中以地球上消失了。1941年冬,原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干铎在去重庆的路上,途经万县磨刀溪村(今属湖北省利川谋道镇),发现了这株似杉非杉、似松非松的参天古树,树高30多米,当地的土家族、苗族人称之“水杉”,视为“神树”。</h3> <h3>2005年,在这里建立起占地400余亩的中国水杉植物园,在“水杉王”附近,种植了秃杉、珙桐、红豆杉、银杏、美国红杉等10余种国内外珍稀树种。</h3><h3>为一棵水杉树建造一座公园,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少有。</h3> <h3><br></h3><h3> 玉龙洞</h3> <h3>玉龙洞是国家4A旅游景区。</h3> <h3>最吸引小朋友的是建有一个400多米长的滑道,小朋友认为是他们见过的最长的滑滑梯。</h3> <h3><br></h3><h3> 武陵寨洞</h3> <h3>武陵寨洞景区集天坑、溶洞、瀑布、崖居于一体,其中,大瓮天坑、巴人土寨、民俗博物馆、溶洞风光极具看点。</h3> <h3><br></h3><h3> 雪照河</h3> <h3>雪照河位于利川市团堡镇梨树村境内,是清江大峡谷的一段。</h3> <h3><br></h3><h3> 大水井</h3> <h3>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工艺精巧,玲珑剔透,令人叹为观止。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盖五庄园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像一首由土家唢呐、木笛、叶笛、锣鼓加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h3> <h3>大水井古建筑</h3> <h3>李氏宗祠</h3> <h3>李氏家训很强调一个“耐”字,院落的墙壁上用红色的涂料书写着一个大大的“耐”字。</h3> <h3><br></h3><h3> 拍摄的心得体会</h3> <h3><br></h3><h3>一、足不出户拍星空</h3> <h3>家馨小院是一个六层高的小楼,楼顶还有一个升高一层的小露台,没有固定楼梯,要爬两架木梯上去。我们足不出户,就在这个小露台上,拍月亮,拍星轨,拍云朵,拍日落,拍田原小景……</h3> <h3>农历七月初四,白天晴,入夜,月朗星稀。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牙出现在西方天空,这一月相叫“蛾眉月”。</h3><h3>描写初三初四月亮的诗歌有白居易的《暮江吟》</h3><h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h3><h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h3><h3><br></h3><h3>第一次拍月亮,有一些心得与影友们分享:一是光圈应小,快门速度不可太慢。</h3> <h3>快门时间太长,月牙过曝,月球细节全无。</h3> <h3>二是月亮在不停的转动,掌握好遥控器的间隔时间,可以拍摄出好看的月亮轨迹。</h3><h3>这是第一次拍摄月亮轨迹,间隔时间太短,堆砌在一起了,不成功。</h3> <h3>拍星星要对准正北方,否则,拍不出圆形的星轨。</h3><h3><br></h3><h3>也是一张不成功的星轨图。</h3> <h3>初十晚上,又一次上到小露台上拍月亮,拍完后在电脑上看片子,才发现月亮拍虚了,是个模糊的月亮。由此得到第三个心得:</h3><h3>手动对焦,对焦环要对在∝的位置,否则,成像不清。</h3><h3>拍月亮用小光圈(F8—11)拍摄。</h3> <h3>又一次拍摄月亮的轨迹</h3> <h3>这一次用指南针找到正北方,将镜头对准正北方的天空拍摄星轨,拍摄时间:21:20—22:20。</h3><h3>如果晚一个小时拍摄,天空上的星星会更密更亮一些。</h3><h3>与拍摄月亮不同的是,拍摄星轨要最大光圈,这样,星轨的线条会粗一些。</h3> <h3>农历十五拍摄的满月。</h3> <h3>月亮的轨迹。</h3> <h3>这是农历十六清晨5点魏大姐拍摄的月亮。</h3> <h3><br></h3><h3>二、拍摄日出与日落</h3> <h3>离我们住所半小时车程,有一个村叫做石板岭,是拍摄日出和云海的好地方。我们俩都没带滤镜,所以,满天的朝霞红彤彤,缺少绚丽多彩霞光万道的景象。</h3> <h3>这是用14—24超广角镜头拍摄的日出,太阳在画面上只是一个小白点,构不成主体形象。</h3> <h3>换上70—200的镜头拍摄的太阳。</h3><h3>由此可见,拍日出日落,长焦镜头不可缺少。</h3> <h3>太阳出来几分钟后,光芒四射,不能再拍太阳了,却是拍摄人物剪影的好时光。</h3> <h3>这是用70—200长焦镜头在龙头石拍摄的人物剪影,因为场地有限,用70mm焦段都无法拍出龙头石的全景。</h3> <h3>这是魏大姐用35mm焦段拍摄的,拍摄出龙头石完整的相貌,逆光下那一丛草好似龙眼上的睫毛,栩栩如生!</h3> <h3>掩映在绿树丛中有一口小池塘,两只鸭子栖息在那里……</h3> <h3>在家馨小院露台上拍夕阳西下。</h3><h3>拍摄夕阳用F22的小光圈,可以拍出星芒。</h3> <h3>云朵</h3> <h3>晚霞</h3> <h3>彩虹</h3> <h3><br></h3><h3>三、人文风情</h3> <h3>晒田村废弃的农舍</h3> <h3>官田坝村长期无人居住的农舍</h3> <h3>房东杨大妈</h3> <h3>房东高辉与黄牛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h3> <h3> </h3><h3> 官田坝村印象</h3> <h3>孤独老人的家</h3> <h3>一个家庭贫困的老人,他们身后的大厅里陈放着两具棺材,不知什么原因,外壳被火烧成黑炭……</h3> <h3>老奶奶和她的孙女,孩子的父亲有病,没有外出打工,一家三代守着家里的农田种植农作物为生。</h3> <h3>后院里还是富有生机!</h3> <h3>官田坝村路边的农田农舍。</h3> <h3>晾晒烟叶的老汉</h3> <h3>他儿子家的楼房,仿佛宫殿一般!</h3> <h3>农舍里人、猪、牛同居一院</h3> <h3>这对老夫老妻一生没在一起照过合影。</h3> <h3>没有楼梯的石头房子</h3> <h3> </h3><h3><br></h3><h3> 恩施土家女儿城</h3> <h3>恩施土家女儿城,是全国第八个人造古镇,虽为人造,但整体建筑风格谋划的精心合理,仿古与土家吊脚楼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完美体现了土家族的民风民俗,是全国土家文化的缩影。</h3><h3>里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民俗博物馆。</h3><h3><br></h3> <h3>算命先生</h3> <h3>篾匠师傅</h3> <h3>织布女</h3> <h3>做鞋的大妈们</h3> <h3>开心一刻……</h3> <h3><br></h3><h3><br></h3><h3>拍摄:魏玲 鲁平</h3><h3>文字:鲁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