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她的故乡

王新华

<h3>  </h3><h3><br></h3><h3> 1942年 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苦的时期,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胶东抗日军民涌现出 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抗日的烽火燃烧在胶东大地。</h3><h3> 妈妈出生在乳山崖子镇西固头村也叫小固头村。妈妈从小爱憎分明,在村里积极参加抗日活动。那时二舅,三舅都相继参加八路军,妈妈和大舅在地方武装和敌人作着斗争。 </h3><h3> 在妈妈的故乡曾发生过震惊全国的“马石山惨案”和马石山十勇士的英雄事迹。<br></h3><h3> 1942年11月23日,日军两万人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进行“大扫荡”,数千名群众被围困在山上。八路军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战士们,在执行任务后途经马石山时,意外的知道了百姓将遭受日军大规模屠杀的危险境地。于是,他们毅然自行决定留下来解救乡亲们。 十名战士在班长王殿元的指挥带领下,往返三次冲破敌人的火网,护送出群众一千多人。七名战士阵亡,三名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相互掺扶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日本兵同归于尽 。马石山十勇士,胶东人民永远忘不掉你们,你们的身躯永远屹立在胶东大地。</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 <h3>  马石山位于乳山市崖子镇境内,海拔467.4米。革命烈士纪念塔坐落于马石山主峰。</h3> <h3>  大扫荡开始后妈妈组织群众躲避鬼子的扫荡。当时她带领几个群众躲避在老乡家屋顶上,为了防止鬼子上顶棚,他们把梯子也拿到了屋上。鬼子来了,翻箱倒柜找不到人,又找不到梯子,就用刺刀往顶棚上捅,好在 没有捅到人。听妈妈说也有许多群众被鬼子搜出,惨遭杀害。甚至有群众躲避在坟墓中都被搜出,还有的百姓被鬼子赶到山沟里用机枪扫射杀害,这就是著名的马石山惨案。扫荡结束后妈妈毅然参加了八路军,从此战斗在胶东大地。</h3> <h3>  1949年我们出生,妈妈那时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我们双胞胎,非常辛苦。为了使妈妈能安心工作,组织上安排了保姆和妈妈一起照顾我们俩。那时的保姆只要被录用,就穿上军装成为军人。那时都是供给制,我们的吃穿都由公家负担。</h3> <h3>  后来爸爸到长山要塞任副司令员,妈妈也在要塞任指导员。守卫着祖国的边海防。平时我们哥俩都是在青岛海军保育院,每半年爸爸妈妈会把我们从青岛接回来住一个月。那时白天爸爸妈妈要上班,很忙,无暇照顾我们。我们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自己在外玩耍,到吃饭时间才回家。我记得我们家和要塞领导都住在一个很大的院里,这个大院解放前是长山岛最大地主的大院,大院有前,后两个门。从前门出大院后,左边是个很大的操场,看电影就是在这里,正面是公路,穿过公路就是大海。后门很少走,出了大院的后门,上了一段楼梯就是一段很长的石块铺成的路,一直通向远方的大山。有次我们哥俩一起到后山玩,回来经过石块路时,我看着天,他看着地,当他看见一条蛇,并喊出蛇时我已经踩在了蛇尾巴上,蛇受惊迅速钻进石缝里。我俩就把抓来的蚂蚱往石缝里塞,给蛇吃。那时的孩子多调皮,多天真。有一次我们带弟弟到海边玩,抓螃蟹,玩的正起劲,弟弟哭着走来说他的鞋没了,我们和他一起找。突然看见海里远处漂着一只鞋,那正是弟弟的。原来弟弟脱下鞋,光脚在沙滩上玩,不知道什么时候潮水上来将鞋冲走。</h3> <h3>  55年爸爸调到青岛任岸防兵司令员,妈妈带着我们兄弟姊妹很辛苦。妈妈是个要强的人,不管在哪都是走在前边,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当过指导员,助理员,托儿所所长,办事处主任,干一行爱一行。 不管干哪行都非常认真群众微信很高。</h3> <h3>  58年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全国人民掀起大干社会主义的新高朝。妈妈从来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事事走在前,不怕苦不怕累,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记得58年大练钢铁时,妈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动员群众到处找废旧钢铁 ,甚至发动我们兄弟姊妹,在放学的路上捡拾 废旧螺钉 。星期天妈妈在前边拉着地排车,我们在两边拉着边绳,运送着废旧钢铁。妈妈处处以身作则极大的鼓舞广大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 。并被选为市劳模受到市里的表彰,这是当时的奖章。</h3> <h3>授予妈妈的各种奖章</h3> <h3>妈妈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h3> <h3>妈妈的抗日战争胜利70年纪念章</h3> <h3>  这是一条极普通的没有路名的小路。那时这条小路只是一个山间小路,曲曲弯弯,沟沟坎坎,很少有人从这里走过。不知那一年铺设了青石路。可是这条路在我眼里不仅是妈妈天天走的路,而且是一条廉政之路。60年代初岸防兵司令部从南海路23号搬到佛桃路8号,那时这里十分偏僻,没有公交车。父亲是司令员,妈妈是助理员。父亲上下班有专车接送。可是妈妈上下班 ,都是走这条山路,穿过中山公园,回家 。她从不搞特权和特殊化,从不坐父亲的车上下班。有时我们兄弟放学后到部队陪妈妈一起走这条山路。大概1小时左右才能走到家,对这条路我们有极深的感情。每当我锻炼身体从这条小路路过,熟悉的小路见证了妈妈廉政之风。多么期待妈妈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这条无名小路上。还有很多事例反应了爸爸妈妈的廉洁奉公,爸爸刚从长山要塞调到岸防兵司令部当司令员,战士们把沙发抬到家中,按规定按父亲的级别是应该配沙发的,但父母亲却叫战士们把沙发抬回去,只拿七把椅子就可以了。当时司机就住在楼上,用车很方便。可是父母亲从来公私分明,星期天父母亲带我们去中山路,从来是全家人坐公交车去。父亲的车上下班时路过我们的海军子弟小学,可他从不让我们坐他的车。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h3><h3> 妈妈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也严格要求我们。68年我大舅去世,妈妈叫我代她回老家看望舅舅的家人 。临走交代我,到老家不许搞特殊化,要和他们共同劳动。表哥骑自行车到崖子接的我。一路上表哥给我介绍着家乡的情况,那次我第一次看见马石山远远的屹立在那。使人肃然起敬。在老家我每天和农民一起下地,干起活来比他们还出力,那时我18岁正是能干的时候。在老家呆了半个月可大家对我反映都不错。是妈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 。</h3> <h3>妈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妈妈将永远在我们心中。</h3> <h3>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