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遊驾村名考 ★梁峰霄

九三画院

<h3>东遊驾村名考</h3><h3> ★梁峰霄</h3><h3><br></h3><h3> 东遊驾村位于山西平遥古城东北向五公里处,村南有同蒲铁路和108国道穿境而过,村北有沙河(侯甲水)环绕。东邻白家庄和大阎村,南邻京陵城村,西邻西遊驾村、北邻李家桥村,现属平遥县南政乡管辖。</h3><h3> 东遊驾村历史悠久,其村名来历传说与皇帝驾临有关。但究竟那位皇帝驾临于此,众说纷纭,有周献王说,刘邦说,吕后说等等,总之说有皇帝驾临过。然而,只是因皇帝驾临而得名,为何不叫驾临村?或驾遊村呢?</h3><h3> 据史料可查,遊驾村名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h3><h3>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蔡邕曰:侯甲,亦邑名也,在祁县。侯甲水又西北历宜岁郊,径太谷,谓之太谷水。出谷西北流,径祁县故城南,自县连延,西接邬泽,是为祁薮也。即《尔雅》所谓昭余祁矣。……又西径京陵县故城北。王莽更名曰致城矣。于《春秋》为九原之地也。故《国语》曰: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并植于晋国,不免其身,智不足称。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见利不顾其君,仁不足称。吾其随会乎?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其故京尚存。汉兴,增陵于其下,故曰京陵焉。侯甲水又西北径中都县故城南,城临际水湄。《春秋》昭公二年,晋侯执陈无宇于中都者也。汉文帝为代王,都此。武帝元封四年,上幸中都宫。"</h3><h3> </h3><h3><font color="#ff8a00"> </font></h3> <h3>上述史料显示了四个信息。一是所说侯甲水,俗名"沙河"。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汾州府志》载,“侯甲水,出沁州武乡县西北百里侯甲山,北流屈西,迳太原府祁县北,俗呼沙河”。二是沙河流经京陵北。现今沙河环绕东遊驾村北。三是指京陵北沙河流经的地方在春秋时为九原之地,即晋国公卿大夫的墓地,晋国宰相赵文子(晋剧《赵氏孤儿》原型赵武)与公卿叔向曾遊于此地。四是汉文帝为代王时都于平遥(中都),汉武帝刘彻也驾临过中都。</h3><h3> 光绪《山西通志》载:"晋中都地及九京地汉置中都县文帝为代王徙都此……”;以及《平遥县志》认为“汉文帝刘恒为代王时(前 179-157)都中都”,而这里的“中都”,就是在今天的平遥县境内。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刘恒即位以后,有两次回平遥(京陵)巡幸的记载。</h3><h3> 公元前188年,汉文帝刘恒之子刘启出生于代国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公元前157年登基,为汉景帝,在位16年。他和父亲刘恒都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两任皇帝在位的时候开启了”文景之治”。</h3><h3> "汉兴,增陵于其下,故曰京陵"。京陵城,平遥话叫做“ji li shi”(平遥话读“城”为shi,如小城、偏城、桑城),这个地名由来已久,相传周宣王命尹吉甫为将,北伐猃狁时筑此城(大约是在2800年前)。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为县治,属太原郡。北魏(386年—534年)时,平遥县城从原平陶县城(今文水县平陶村)一带徙治今址,北魏因避讳太武帝拓跋焘改平陶为平遥,原京陵城废入平遥城。汉时京陵城现演变为村落,与东遊驾因同蒲铁路相隔而邻。在京陵城村周围出土了大量陶片,钱币等汉代实物。</h3><h3> 资料表明,京陵城北即遊驾一带也是汉皇室的陵墓所在地。汉文帝、汉景帝有长期在平遥生活的经历,以及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都到过平遥(京陵)。汉代有多位皇帝在平遥活动的记录,那么也有机会驾临于此。因此出现一位或多位皇帝驾临的说法。 在一九八八年平遥县文物局出版的《平遥地名录》中载:"游驾村:传说西汉时,吕后出游中原,御驾到此地,故名。后因山洪泛滥,将村冲为东西两截,分为东游驾、西游驾。"在二O一七年出版的《励进斋诗文拾遗》一书中,被誉为平遥学界泰斗的郭诚先生写道:"据史书记载,刘邦被围于平城(大同,汉时称白登),突围回师,斩陈稀于代,这个"代",就是后来的平遥。汉文帝未登位时,封为代王,就在平遥。遊驾村有可能是因为刘邦或刘恒的銮驾经过而得名。"这两个版本应该说都有依据。</h3><h3> 综上所述,遊驾之”遊”源于赵文子遊于九原之遊,遊驾之”驾”源于汉代多个皇帝或皇后驾临之驾。在京陵城废入平遥城之后,紧临京陵的遊驾之地应该有人居住于此,从而逐渐形成村落,因此地先有赵文子之遊,后有汉代诸帝王驾临,故而得名"遊驾"。<br></h3> <h3>  东遊驾正处于婴涧河尾床,经年大量的泥沙淤积,尤其有不定期洪水冲击,洪水过后带来大量泥流。比如1977年8月6日的那次百年一遇大洪水,在冲毁铁路桥洞等大小桥粱后,洪水淹沒东遊驾半个村庄,洪水过后婴涧河东遊驾段河床已被完全淤埋。笔者分析,经过将近两千年的泥沙淹埋,东遊驾地表下至少有春秋和汉代两个文化层。 从现存遗迹看,遊驾村东大阎村发现有汉墓七座。在东遊驾村南修建1O8国道时曾发掘出大量的土色灰色的陶片,从而也可以佐证这一史实。</h3> <h3><br></h3><h3> 东遊驾村西旧有兴隆寺。村人传说自洪水冲毀兴隆寺之后遊驾便形成东、西遊驾两村。 在《汾州府志》中记载,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西遊里"一名,即西遊驾村。据此可证,东、西遊驾最晚在明万历年间分成两个村庄。而据兴隆寺所存残碑推断,兴隆寺所建年代最晚在宋代甚至更早。</h3><h3> 东遊驾这片土地,从春秋到两汉为皇家陵寝的风水宝地,到今日涌现出航天英雄刘旺,国际医学专家侯金林等众多英才,还有王震将军指挥南下支队激战同浦铁路遗址及护送刘少奇回延安交接处等红色资源。随着全面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步伐,东遊驾的旅游开发,乡村振兴将蒸蒸日上,古老的土地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h3> <h3>作者简介:</h3><h3>梁峰霄, 山西平遥人。首批驻香港部队空军军官。进修于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创作高研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驻港部队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平遥古城文化研究先进个人。著有《梁峰霄书法艺术》《梁峰霄简牍书法千字文》《平遥古城楹联集》《书画名家耀中华一梁峰霄》邮册。诗作入选《中国当代诗词集》及各纸刊微平台。</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