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Air Force of the CPLA)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今年(2019)恰好是70周年,但其实我党早在1930年就有了我们自己的战斗机:列宁号,而他就是在我们豫南新县重获新生,开始起飞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的。为迎接国庆及中国空军七十周年,我们新县自行车运动协会发起周末(8月25号)寻找“列宁号”的骑行活动计划。</p> <h3>列宁号现仅存唯一的一张照片。</h3> <h3>活动计划一推出,队友们积极响应和支持,有的提供线索,有的提供素材……</h3> <h3>也有部分队友因时间关系不能同行,但一大早从四面八方赶来相送。</h3> <h3>6点半,我们首先在博物馆“列宁号”复制品前,来个集体大合影后就出发。</h3> <h3>兵分两路,送行的队友们拐去国家级风景区:九龙潭拉练。</h3><h3>我们七人向前进。</h3> <h3>此次活动的破风领骑兼活地图:风平浪静。</h3> <h3>七勇士之一,文韬武略兼备的:骑者。</h3> <p>此次七勇士中年龄最大的60后:小谢。</p> <h3>七勇士中体能超常的:小刘,估计让他再骑个4、50公里也是小意思。</h3> <h3>七勇士中小李一直带着刹车跟我们比爬坡。</h3> <h3>第二次骑行就敢挑战长途,前途无量的新队友:小邱。</h3> <h3>骑行环过海南、青海湖,川藏南、北线的:蹬风踩云</h3> <h3>途经七里坪</h3> <h3>长胜街,一个红色历史厚重的地方,街中多处有“列宁”的痕迹。</h3> <h3>通过骑行,随心所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是一种美好生活。</h3> <h3>长途,扎胎在所难免。</h3> <h3>到黄站了,大家再看看竹竿河在哪儿?</h3> <h3> 11点时,我们首先寻找到了当年飞机因大雾迷航而导致燃油耗尽迫降的地方:湖北省大悟县陈(家)河村菜子坳旁的竹竿河沙滩。</h3> <h3>今日菜子坳</h3> <h3>当地老百姓非常自豪地为我们介绍着那个激动人心的往事。</h3> <h3>这就是竹竿河河沙滩,列宁号的出处。</h3> <h3>下一站,回河南继续寻找列宁号转移隐蔽的地方。</h3> <h3>五味子:五味杂陈,味道虽不乍的,但能凑合垫下肚子。</h3> <h3>我们新县山清水秀古树多。</h3> <h3>人在画中游</h3> <h3>又见美好生活。</h3> <h3>中午1点多我们才到卡房乡,找了个地方补充一下,食物 转眼被我们一扫而光。</h3> <p> 吃过饭短暂休息后,已是下午2点半,我们又往回走,去寻找当年飞机转移隐蔽和组装后重新起飞、一个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地方:居畈村林湾。</p> <h3>当地老者听说我们骑了大半天,专为寻找列宁号而来,个个热情的为我们指路,并主动说起飞机的重飞经过,这位七十六岁的长者兴奋地告诉我们:听老人讲,飞机从湖北搬运到林湾组装,从河滩起飞向南飞走了!</h3> <h3>这就是重新起飞的河坪。崇山峻岭之中难得有这样的一片开阔地。</h3> <h3>还剩45公里,大家有没有信心两小时回到家?</h3> <h3>社会主义新农村,标语没错儿:勤奋创造未来。</h3><h3>天道酬勤:好吃懒做,坑蒙拐骗是没有未来的。</h3> <h3>九镇十八湾,全域游新县。</h3><h3>欢迎外地骑友常来我们新县骑游。</h3>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的夜晚,我们终于回到县城,来到鄂豫皖航空局的旧址(普济寺)前合影留念,我们克服高温、饥饿、扎胎等影响,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的互相鼓励、连续拼搏精神,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日行程约170公里,圆满结束此次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后记: 1930年3月16日(农历二月十七),一架国民党军用(美国的克赛式巡逻侦察)飞机在武汉飞往开封执行任务的返航途中,遇到大雾迷航,由于汽油燃尽,沿着竹竿河上游的河道由北向南飞行,一头扎在大别山南部宣化店(今湖北省大悟县)西南10公里的陈河村附近菜籽坳前面的河滩上。 这恰是敌我交错的边缘地带。红军第1师3团1营营长钱钧及时带领手枪队赶到迫降地点,打跑当地反动民团,缴获了飞机,俘虏了飞行员龙文光。18日,为了把飞机完好无损地运到我方控制区,避免再次落入敌手,鄂豫皖军委指示立即将飞机运往我敌后根据地:河南省新县卡房乡隐藏起来。由于飞机形体较大,当时的交通条件又比较落后,从菜子坳到卡房全是山路,道路凹凸不平十分难行。罗山县委特从红军队伍中找到了两位在国民党旧军队中当过炮兵、后来被红军俘虏的战士,在飞行员指导下把飞机的每个部分标上数码,画成草图,然后将飞机四个机翼拆卸下来,共拆散成八大块分开运输。黄安县紫云区第三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吴行千精挑细选150名身强力壮的赤卫队和红军战士组成搬运队,肩扛手抬,前拉后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翻山越岭,在沿途苏维埃政府组织的众多父老乡亲的协助下,日以继夜历时半个多月时间才将飞机安全运送到卡房乡居畈村林家湾隐藏起来。林湾当时是个只有4户人家的小村庄(现改名:龙井冲),四周群山环抱,树高。林密,飞机巧妙地隐蔽在两幢房子之间,上面搭了棚顶,前后用柴草掩盖,无论敌人从空中还是地面都不易发现。其间,国民党政府当局因飞机失踪,下落不明,虽多次派特务潜入苏区,四处侦察寻找,但终未查获飞机的踪迹。</p><p class="ql-block"> 1931年新集解放后,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鄂豫皖边特委和军委决定把飞机重新装配起来,4月成立鄂豫皖特区工农民主政府航空局,局址设在新集北普济寺内,我党的第一个航空局就此诞生了(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航空局解散)。任命飞行员龙文光(此时已自愿加入红军,并改名:龙赤光,他和当时鄂豫皖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徐向前同为黄埔军校的校友,有着娴熟的飞机驾驶技术,和相关航空专业知识,在苏联深造期间曾受到过列宁的接见,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为局长,钱均(1927年由中央派往苏联学习飞行,1931年由中央苏区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钱钧留在了鄂豫皖,在红25军司令部工作。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前夕,一次日军飞机轰炸榆次时失踪。其与鄂豫皖手枪队长、建国后担任过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钱钧非为同一人)为政委。</p> <p class="ql-block"> 龙文光像</p><p class="ql-block"> 龙文光和钱钧及红军中几个懂得机械的同志共同努力,克服技术和物质上的重重困难,飞机在林湾平坦的河滩上重新组装起来,又重新涂上一层灰色油漆,并在机翼两侧下方各绘一颗红星(之前为青天白日机徽)。为了表达对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敬意,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在机身侧面工整地写上“列宁”两个大字,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拥有了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林湾拼装后经离黄安箭厂河(今属河南新县箭河乡)5里处的任家畈、黄谷畈中间平坦的河滩上,再飞到新集普济寺门前一个占地百余亩的新修飞机场。之后又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交界的紫云区箭厂河,安徽、湖北两省交界的英山县金家寨,各修建一个简易机场,以备“列宁号”起降之用。这几处机场,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建设的航空设施(<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1年5月初,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时,红四方面军在苏家埠大捷中又缴获了一架,为红军的第二架飞机)。</span></p><p class="ql-block"> 1931年4月底至5月初,红四军十师攻打沙窝高山寨,五一节,列宁号从箭厂河机场出发,到高山寨上空撒下传单、标语,一个星期后,再到寨上子上空,投下两颗迫击炮弹,红军趁势胜利冲进寨子。7月初,列宁号在固始、潢川、光山3县侦查敌情和散发传单,9月8号,飞往武汉三镇进行侦查、散发传单,引起极大恐慌……战火中“列宁号”飞机曾几次随军转移,1932年6月,鄂豫皖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以后,红军决定撤离根据地,巨大的飞机只好再次被拆。当时的独立第八师师长曾作乌奉命将“列宁”号飞机拆卸以后,分散掩埋在大别山根据地回龙寺山沟的两座墓冢中间。1932年8月,龙文光潜行回到汉口家中,9月10日不幸被国民党特务发现抓获,国民党政府以“带机投匪罪”判处龙文光死刑。1933年8月9号龙文光被杀害于武昌威尔台,临刑前,龙文光挥毫写下一首“绝命诗”:“千秋风雨世间飘,死生一事付鸿毛。吾为自由空中飞,不算英雄亦自豪。”同年年底,龙文光被中共党组织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1951年9月,时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的王树声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鄂豫皖分团到大别山时,当地群众将“列宁”号飞机部件挖出来献给国家。但由于当时人们对文物的价值,特别是对革命文物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使后来“列宁”号飞机的部件未能妥善保管起来而散失了,只留下一张机身部分照片,非常令人遗憾。 如今,在湖北省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当年留下的“列宁号”飞机蒙布,而在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按照1∶1比例复制的“列宁号”样机供人们瞻仰,成为永久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世界杯、奥运会、环法被誉为世界三大运动赛事。近来骑行在我国发展的也如火如荼,得到了广泛普及。 骑行是一项相当自由的运动,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目的地,任车轮在脚下飞驰,一路随意停歇,或在林中小憩,或于古迹驻足,或倘徉乡村田园,怡然自得,不亦乐乎。 而我们大别山自然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又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加大投入,道路纵横,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你还在犹豫什么?欢迎你加入我们……</p><p class="ql-block"> 健康路上,你我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