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松青:142师战友50周年聚会活动纪实

范松青

<h1>【长篇纪实文学】<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年我是一个兵</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陆军第142师潼湖军垦五十周年祭</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范松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color: inherit;"> </i><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内容简介】</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本文作者1972年12月—1977年3月在广州军区由42军代管的陆军第142师当兵。</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那年我是一个兵》</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以纪实文学的写法,夹叙夹议,讲述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作者在步兵424团特务连和团、师、军机关当兵所经历的那些事、那些人;展示了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大熔炉里,战友们的青春芳华、无私奉献,勇敢忠诚,艰苦历练,不忘初心;再现了执行军农生产任务的部队官兵们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描写了作者在四年军旅生涯中的快乐与苦涩,成功与挫折的“螺丝钉”精神。谨以此文献给共和国5700多万曾经当过兵的人!献给人民解放军执行军农生产任务的广大指战员们!献给80万在部队军垦农场劳动锻炼的“老五届”大学毕业生们!本长篇纪实文学可以改编为影视剧本。</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i><br></i></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i><br></i></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i><br></i></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i><br></i></span></div></h3><i><b><br></b></i><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兵精神永传承 再忆潼湖稻花香</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42师战友50周年聚会活动纪实</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范松青</b></div><h1><br></h1> <h3> </h3><h3> 2019年8月23日,“纪念陆军142师‘战潼湖’50周年——再忆潼湖稻花香”战友聚会活动,在广州天虹宾馆隆重举行。250多名来自省内外的潼湖老战友,身穿印有“战潼湖纪念(1969-2019)”字样的白色汗衫,有的身穿“六五式”军装,很早就来到了会场,天各一方的战友,如今相聚一堂,相面而座,促膝话旧,畅所欲言。他们大多是鬓发染霜,年近古稀之年的老兵。其中,正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原142师老政委、42军政治部主任、顾问,91岁高龄的刘延珠,特从医院请假2个小时前来参加老战友聚会。原142师424团7连战士70年老兵、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李宁将军特地从长沙赶来参加纪念142师“战潼湖”和入伍50周年战友聚会活动。</h3> <i> 原142师老政委、42军政治部主任、顾问,91岁高龄的刘延珠,特从医院请假2个小时前来参加老战友聚会活动。</i> <i> 久别重逢的拥抱。</i> <p> <i>原142师424团7连战士70年老兵、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李宁将军特地从长沙赶来参加纪念142师‘战潼湖’和入伍50周年战友聚会活动。图为</i>李宁(左)与7连老兵张双喜(中)、周副连长喜重逢。</p><p><br></p><p><br></p><h3><b> (一)原142师宣传队和广东省武警文工团演出精彩文艺节目。</b> </h3><p></p> <h3> </h3><h3> 活动正式开始之前,老兵们发扬老部队的优良作风,还像当年在部队看电影之前一样,按各个团和师直座位两边,分别为“潼湖一队”、“潼湖二队”,进行了“全场拉歌”比赛的热身活动。在杜卓穗、何锦标两个老兵的指挥下,大家分别演唱了军旅歌曲《我是一个兵》、《团结就是力量》等。在一片欢乐祥和的热烈气氛中,原142师宣传队拉开了晚会活动的序幕。</h3> <h3> <i> 第一篇:潼湖的歌。原142师宣传队队员们首先演唱歌曲《大寨红花潼湖开》(张建新作词,杜卓穗作曲)。</i></h3> <h3><i> 原142师宣传队队员们演唱歌曲《百里潼湖摆战场》(词曲:陈锡伦,领唱:翟仕光,指挥:何锦标)。</i></h3><h3><i><br></i></h3><h3> </h3><h3> 演出的第一篇:潼湖的歌。原142师宣传队全体队员演唱了他们新创作的歌曲《大寨红花潼湖开》(张建新作词,杜卓穗作曲)、《百里潼湖摆战场》(词曲:陈锡伦,领唱:翟仕光,指挥:何锦标);演出的第二篇:军营小曲。高胡与大提琴《潼湖秋月》(高胡:陈锡伦,中阮:李高松,大提琴:刘要军)、歌与舞《呼伦贝尔大草原》(演唱:苏展强,舞蹈:黄惠珠)、乐器合奏《军歌联奏》(指挥:何锦标);第三篇:样板戏回放: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演唱:徐世莲、谭夏庆、潘崇甫兼京胡)、京剧《杜鹃山》选段“黄连苦胆味难分”(演唱:宋胜军、陈康海,京胡:潘崇甫)、京剧《沙家浜》选段“奔袭”(郭建光--翟仕光);第四篇:当兵的历史。男女对唱:“18岁我参军到部队”(演唱:黄斌、张英)、相声《趣说潼湖多与少》(任中秋、陈康海)、表演唱《东西南北兵》(演唱:乔桦,表演:张建新、翟仕光、邓远明、杜卓穗)、诗朗诵《一个军用口杯》(作者:陈晓宁、郭曙光、翟仕光,朗诵:岳康力、张浔生、宋胜军、庄平);尾声: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晚会还特邀广东省武警文工团的三位演员助兴演出。</h3> <i> 第二篇:军营小曲。高胡与大提琴《潼湖秋月》(高胡:陈锡伦,中阮:李高松,大提琴:刘要军)</i> <i> 歌与舞《呼伦贝尔大草原》(演唱:苏展强,舞蹈:黄惠珠)</i> <i> 器乐合奏《军歌联奏》(指挥:何锦标,演奏:陈锡伦、李卫东、潘崇甫、黄瑞涛、邓远明、李高松、陈赞国、王建平、苏展强、黄志桥、张建新、岳康力、杜卓穗)。</i> <i> 第三篇:样板戏回放: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演唱:徐世莲、谭夏庆、潘崇甫兼京胡)。原142师宣传队排练京剧《沙家浜》,曾有三人先后饰演阿庆嫂,如今风韵犹存,登台亮相。</i> <i> 第三位阿庆嫂,柯湘饰演者(宋胜军)</i> <p> 据了解,原142师宣传队为了给聚会活动增添光彩,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台高水平的文艺晚会。在总策划杜卓穗、总导演张建新的周密安排下,老队员们事先按照演出计划,分散各地自行在家练习节目,战酷暑,斗高温,流大汗,从最初的不会唱,跳不动,到熟能生巧。最后,这一群平均年龄在“奔七”的“青壮年兵”,有的放下家中的病人、孙儿,有的自己刚刚出院、还吃着药,抱着疾病身体,纷纷从东北、湖北、广西、湖南、河南,以及加拿大,澳洲等地,不辞劳苦,远道而来。而且他们自己携带着乐器,自费买车票机票,自费住宿,提前两天汇集到广州天虹宾馆,吃着盒饭,集中两天的时间,就圆满成功地完成了节目的排练任务。</p> <i> 京剧《杜鹃山》选段“黄连苦胆味难分”(演唱:宋胜军、陈康海,京胡:潘崇甫,伴唱:张浔生、徐建勋、孙晓红、张英等)。</i> <i>  40多年后再唱杜鹃山。</i> <p><i> 京剧《沙家浜》选段“奔袭”(郭建光--翟仕光,新四军战士:张建新、岳康力、邓远明、朱涛、杜卓穗、王建平、任中秋、郝国庆) </i></p> <p><i> 40多年后再演新四军。</i></p><p><br></p><p> 老队员们为了纪念142师“战潼湖 ”50周年战友聚会活动,奉献他们的再忆稻花香的潼湖精神。这个群体,是一个能说能唱、能编能演、吹拉弹唱,样样都行的一群人!它又是一个互帮互爱、团结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秀团队!一个队员的老婆说,这些人都是一群文艺发烧友啊!队员说,这和发烧友是两回事,这是战友情谊深,否则,这么大热的天,谁想去远方“发烧”啊!演出相声节目的两个战友,每天都在一起排练和背相声台词。演出《沙家浜》节目的战友,为了练好奔袭动作,大热天在公园里每天练个半小时。康力战友说,为了吹好笛子,他每天练半小时,嘴唇都吹破了。<br></p> <i> 第四篇:当兵的历史。男女对唱:“18岁我参军到部队”(演唱:黄斌、张英)</i> <i> 相声《趣说潼湖多与少》(表演者:任中秋、陈康海)</i> <p> <i> 表演唱《东西南北兵》(演唱:乔桦,表演:张建新、翟仕光、邓远明、杜卓穗)</i></p><p><br></p><p> </p><p> 142师宣传队队员们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们真是宝刀未老,老当益壮,演技不减当年,在舞台上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德艺双馨!当年扮演阿庆嫂、柯湘的70年女兵宋胜军,依旧是英姿飒爽,唱腔仍然动听,字正腔圆,人靓歌甜。演唱《智斗》的两个阿庆嫂接近七、八十岁了,声音还这么好听,清脆响亮,动作还这么熟练,韵味优美幽致。扮演《沙家浜》郭建光指导员的翟仕光和扮演《杜鹃山》雷刚的陈康海,依旧是英俊高大形象,歌声高亢宏亮、悦耳动听,余味无穷。……风采精彩都不减当年,为他(她)们点一百个赞!</p> <i> 诗朗诵《一个军用口杯》(作者:陈晓宁、郭曙光、翟仕光,朗诵:岳康力、张浔生、宋胜军、庄平)</i> <p><i> 原142师宣传队队员们演出的精彩文艺节目。 尾声: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i></p> <p> <i> 晚会特邀广东省武警文工团的三位演员助兴演出。</i></p><p><br></p><p><br></p><p> 晚会文艺节目演出非常成功,台下的战友们给予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老战友们这次聚会堪称完美,这场演出也是最棒的,不是绝后也是空前的!有的战友说,只看一会就要离开,但没想到竟被精彩的节目吸引看到了最后。有的战友夸奖40多年后的师宣传队的水平不比当年差,甚至还更好。有的战友说,沙家浜《奔袭》中的那些演员真棒!这哪里象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呀?!战友们所有这些美好的赞词,师宣传队员们都是当之无愧!他们的精彩演出节目,似乎让许多战友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正在因病住院的刘老政委只有两个小时的准假时间,他对这台晚会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他坚持在看完宋胜军的表演后才肯离席去医院。</p> <p><i> 刘老政委对这台晚会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图为他正在观看师宣传队的精彩演出。</i></p> <p> <i>  刘老政委对这台晚会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图为他正在观看师宣传队的精彩演出。</i></p><p><br></p><p><br></p><p><b> </b></p><p><b> (二)142师广州战友会会长韩南征讲话致辞。</b><br><br> 在142师宣传队的演出结束后和宴会前,142师广州战友会会长、70年老兵韩南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韩会长在讲话中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142师进驻潼湖50周年暨部分同志参军50周年纪念活动。这次‘再忆稻花香’活动是由原师宣传队张建新、杜卓穗、孙晓红等人发起,原炮团郑锋出谋划策,广州战友会秘书长陈健生积极筹备,他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p> <p><i> 142师广州战友会会长、70年老兵韩南征致辞讲话。</i></p><p><i><br></i></p><p> </p><p>“回顾50年前,在毛主席"解放军是所大学校“的五七指示和"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号召下,于1969年底组建了142师,全体指战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惠阳这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北伐战爭最早是在惠州打响的,叶挺将军是惠阳淡水人)。记得我当时在广州中山医学院集中发军装,第二天在沙河兵站乘闷罐车到樟木头火车站,然后行军到南面山营房,经过短期的新兵训练就开进了潼湖。新兵们大多数都想着军训和打仗,丁盛司令员要求新兵理短发,我在地方学过理发,一天为几十个战友理发。但大多数人想不到进潼湖搞生产,围湖造田,种水稻。城市入伍的大多没干过农活,农村入伍的也想不通,我所在的高机连有个潮汕新兵,他说:早知道来搞生产,还不如叫我爸来,他是生产队长。”</p> <p> <i> 原424团参加聚会活动的部分老战友合影留念,前排左5为广州战友会会长韩南征,后排左5为李宁将军。</i></p> <p><i> 原425团参加聚会活动的老战友合影留念。</i></p> <p><i> 原426团参加聚会活动的老战友合影留念。</i><br></p><p><br></p><p> </p><p> 韩会长讲话说,“在以刘延珠政委为书记的师党委坚强领导下,在师、团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大多数同志转变思想认识,积极投入到冬季寒雨中挑泥担沙修堤坝的战斗中。从1969年底至1977年整编撤销142师,‘八年抗战’,这可能是我军一个建制师搞生产最长的记录。范松青在长篇纪实文学《我是一个兵》里有不少的精彩片段。总结一条:八年潼湖的艰苦奋斗岁月,给我们今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我所知,我们战友中常德入伍的70年兵中就出了三个将军,有数十位担任过师团领导干部。在转业复员的中,有不少担任省市厅局级领导,有在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担任总裁CEO或党委书记,有艺术家、律师、教授、作家(原师宣传队员杨东明为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功成名就。我所在的424团三机连的炊事班副班长蔡汉明,复员回到潮汕农村后,有一段时间生活很艰苦,他当了7年兵有补贴,最终度过了难关。现在他家盖起了四层楼房,去年4月他包了大巴到广州参加亲友婚礼,邀我有机会到他家去做客。” </p> <p> <i> 原炮团参加聚会活动的部分老战友及军人后代合影留念。</i></p> <p><i> 原142师医院的部分战友合影留念。</i></p><p><br></p><p> </p><p> 韩会长在讲话中,还说到了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包括台湾、中美贸易战等问题。他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沉着冷静,支持中国政府的决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仇敌忾,套用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1951年4月在美国国会演讲时的一句话"老兵不死",作为老兵们,我希望如有需要,我们这些老兵照样可以扛起枪,奔赴战场!他最后预祝这次活动园满成功!祝老首长健康长寿!祝战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br></p> <p><i> 战友为聚会活动现场赠送书法。</i> </p><div><br></div><br> <div> (三)战友们欢聚一堂,师政委刘延珠三次流下热泪,聚会活动圆满成功。<br></div><div><br></div><div> 军营离别半世载,今聚羊城喜相逢;噙泪握手叙衷肠,相见都成银发人。战友,如同一杯浓烈的酒。这杯酒存放的时间愈久,回味就愈加绵长。那浓浓的意味,那爽口的芳香,令我们在相聚时,激情澎湃, 久别相思,一朝慰藉。在一片欢乐声中,老兵们把盏抒情怀,战友情深话不完。战友们相聚,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道不尽的喜悦,说不清的感觉。大家相互之间举杯碰盏,把酒言欢,进行交流和照相等活动。<p><br></p><p> 战友们纷纷感谢师宣传队全体战友们的非常给力,他们老当益壮,克服年龄和身体上的困难,为战友奉献了精彩文艺表演,得到刘政委和大家的赞赏!庆祝活动安排得非常周密细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体现出142师雷厉风行、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许多战友说,多谢筹备团队的精心策划和付出,让我们分别46年后重逢,长夜难眠“8.23”。凡在潼湖战斗过的战友,永远忘不了那潼湖的稻花香,那里有我们挥洒过的汗水,有我们踏过的足迹,有艰苦拼搏的回忆,它留下了此生引以为荣的记录,在142师的光荣史册里,每个战友都留下浓重的一笔。</p></div> <i> 来干杯!(从右至左:王秀云、庄平、刘晓莉、刘小欧)。</i> <p><i> 顶呱呱!(孙晓红)</i></p> <p><i> 嘢!嘢!</i></p> <i> 老兵陈健生在摄影</i><br><br> <div> 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参加“8.23”战友聚会活动的,还有一批142师的干部子女们。她们对这次战友聚会活动,感到非常满意,认为非常成功,非常园滿,效果非常好。整个活动安排紧凑,内容充实,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始终充满着怀念、激情、使人留连往返、增进友谊、幢憬未来的主基调,使所有老兵们赞不绝口,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她们作为潼湖军人的后代,也都是非常感动,为她们的父辈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她们相信,这次活动的反响应该是持久的,影响力会穿越时空。面对往事,许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div> <p><i> 142师军人后代与当年师宣传队扮演阿庆嫂的宋胜军合影。</i></p> <p> 军人后代——资深美女们</p><p><br></p><p> </p><p> 原142师政委刘延珠的二女儿晓莉告诉我,她父亲参加这次老战友聚会时曾多次流下了热泪。他老人家戎马一生,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是经过非常艰苦的环境考验,并经历过多次的困难挫折,意志是非常坚强的。老人家昨天却在这样一个场合,控制不住情绪三次流泪。这说明昨天的活动使他感触很多,真正触动了心扉。</p><p><br></p><p>第一次是老人家一下车见到了许多久别重逢的老战友,大家象亲人一样欢呼雀跃,那情景深深使他感动而流泪;第二次是他看到了参加活动的战友们50年过去了,一个个还像当年一样,精神饱满,许多人虽然他一时记不起名和姓,但他觉得像亲人一样熟悉,亲切,很欣慰。特别听到战友们对他的深情祝福,他更加感到亲切,情深,深感几十年的战友深厚情谊,由衷地感动而流泪;第三次是当他看到台上的激情演出,仿佛回到了当年战天斗地的情景,真不容易,激动之情悠然而起,老泪纵横!</p> <i> 原142师424团、425团、426团、炮团、师部机关.师直属分队的老战友来了。</i> <p><i> 原142师老政委刘延珠(左)与原424团70年老兵李宁将军(右1)、韩南征会长(右2)握手。</i></p> <p> <i> 原424团参加聚会活动的部分老战友与原142师政委刘延珠(前排左4)合影留念,前排左2为广州战友会会长韩南征,后排左4为李宁将军(他说一定要站在刘政委身后照相),后排左3为作者。</i></p> <i>  原142师政委刘延珠与师医院医务人员合影留念。</i> <h3><i> 原142师政委刘延珠与问候他的老兵握手。</i></h3><h3><i><br></i></h3><h3> </h3><h3> 许多从广东省各地、从东北、湖北、湖南、河南、广西,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专程赶来广州参加聚会活动的战友们说,“8.23”的成功聚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圆满聚会, 这就是不畏艰苦,不怕困难,特别能战斗的潼湖精神。愿战友们都保重身体,愿战友们的情谊永存!愿我们年年相约,岁岁相聚!……<br><b> </b></h3> <i> 欢呼</i> <h3></h3><h3> <i> 庆祝</i></h3><h3><br></h3><h3> </h3><h3> (四)老战友们诗兴大发,纷纷写词作诗,“纪念142师战潼湖50周年,再忆潼湖稻花香”战友聚会活动。<br></h3><h3><br></h3><div><br></div><h3>这次高水平的聚会活动,台上有原142师宣传队员们和广东省武警文工团的精彩演出。台下则有老兵们的诗歌写作自由活动。其中,最为活跃的当属微信名@硬七连(原426团70年老兵姜伟健,他父亲是参加过百色起义的老红军、开国少将)。姜伟健于当天中午就在142师战友微信群中写诗道:</h3><div><br></div> 天虹宾馆出彩虹,战友聚会好意头。<br> 组织策划负责任,水平更上一层楼。<h3></h3> <h3>左数为:姜伟健、周亚林、庄平、范松青。</h3><h3><br> </h3><h3> 在聚会活动中,姜伟健又接连写了好几篇诗,抒发他的内心的感受和感情。下面摘抄几首:</h3><h3><br> 《纪念从军五十年》<br> 纪念从军五十年,仿佛当年在眼前。<br> 唯有拼搏多壮志,敢教潼湖换新天。<br> 挥汗滴入禾下土,方知粒粒皆辛苦。<br> 艰苦奋斗是财富,有此经历最鼓舞!<br><br> 《一四二师有感》<br> 又嗅潼湖稻花香,心潮澎湃似长江。<br> 当之无愧一四二,手拿镰刀握紧枪!<br><br> 《再现芳华》——观原142师宣传队演出有感<br> 当年俊男靓女美,共同饮过潼湖水。<br> 今朝又嗅稻花香,才艺表演更加美。<br> 转眼一晃五十年,战友情谊心相连。<br> 今朝相聚心欢畅,潼湖战友最有缘!<br><br> 军旅作家范松青,出自潼湖是精英。<br> 辛勤笔耕出好书,无愧我是一个兵。</h3> <h3><i> 原142师政委刘延珠与前来迎接他的笔者握手。</i></h3> <h3><i> 笔者与“常德二杰”李宁将军(中)和潘新建(左)合影留念。</i></h3><h3><i><br></i></h3><h3> </h3><h3>老兵姜伟健在他的诗中,给我戴了一顶“军旅作家”的“高帽子”,我可承受不起。自然,我也送给他一个 “军旅诗人”的桂冠荣誉。(有相互“吹捧”之嫌)。说实在话,我这个人可从来没有加入过任何作家协会。虽然我已经出版了300万字的作品,而且我还有个最好的同乡同窗同事担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我也没有加入作家协会。如果要说“军旅作家”的话,原142师宣传队队员、70年老兵、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东明,那可是大名鼎鼎、正儿八经的大作家。我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敲边鼓的、摆地摊的“杂家”。</h3><h3><br> 我在广州20多年来,一直与142师老战友们失联多年,如今我终于找到了“组织”,第一次参加了大型战友聚会活动。为迎接这次盛会,在战友们的支持下,我还撰写了1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我是一个兵——陆军142师潼湖军垦50周年祭》。参加“8.23”的战友聚会活动,我非常高兴,开怀畅饮,心潮澎湃,有感而发,和@硬七连(姜伟健)诗“纪念从军五十年”、“再现芳华——观原142师宣传队演出有感”。</h3><div><br></div><h3> 范松青吟诗两首: <br></h3><h3> 弹指一挥五十间,忽闻昔日稻花香;<br> 青春二九当兵去,既背钢锄又扛枪;<br> 战天斗地洒热血,苦尽甘来份外甜;<br> 潼湖战士多奇志,壮志未酬谱新篇。<br><br> 潼湖稻花美酒香,举盏同庆共欢颜;<br> 载歌载舞献才艺,老骥伏枥显当年;<br> 俊男靓女喜重逢,白发苍苍心相连;<br> 战友情谊深似海,今夜无眠梦中甜。</h3> <i> 笔者与师医院老兵李艳萍(左)、孙晓红(右)合影。</i> <p><i> 笔者与70年老兵宋胜军(右2,曾扮演阿庆嫂)、刘晓莉(左1,刘政委女儿)、张英(师医院、师宣传队)等资深美女合影。</i></p><p><i><br></i></p><p> 姜伟健看到了我写给他的诗,于是,他又回写道:<br> 范氏战友似青松,潼湖情谊记心中。<br> 初次见面馈赠书,在下受宠手空空。<br> 再忆潼湖稻花香,心潮澎湃倒三江。<br> 老骥伏枥志千里,松青胸怀大无疆。<br><br> “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我又复他一首诗:和硬七连(姜伟健)诗:<br> 将门之后姜伟健,久闻大名总想见; <br> 幸得潼湖稻花香,战友情深相聚欢;<br> 示范九连是模范,全军汇演就夜练;<br> 文武双全真豪杰,出口成章皆诗篇。<br> (注:当年42军教导大队示范九连(142师),姜伟健领衔的夜间示范班像只夜老虎,引得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来他班体验生活,并创作编排出舞蹈《夜练》,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得大奖。)</p> <p><i> 笔者和老兵及军人后代合影留念。</i></p> <p> <i>笔者和军人后代合影留念。</i><br></p><p><i><br></i></p><p> 姜伟健看到了我写的他的诗,于是,他又回写道:<br> 谢谢军旅大作家,在下是个泥腿子。<br> 怎敢班门来弄斧,顶多街边摆地摊。<br> 原来同饮一壶水,同在潼湖住草棚。<br> 才高八斗好战友,以您为荣好彩头。<br><br> 我俩是个“老顽童”,在群里一来二去的,我怕别人笑话了,加上要赶写这篇美篇文稿及整理照片,工作量很大,我就“投降了,”不再和姜伟健“斗诗”。于是我回复他说:@硬七连,“我俩在这里拉拉扯扯,一唱一和”,似乎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让其他的战友们看热闹,笑话了!”<br><br> @梦翔宇(原424团70年老兵孟克)看到我们的对话后,他写道:<br> 诗词不在多少、水平不在高低。<br> 只要开心就好、战友心心相依。<br><br> @硬七连(姜伟健)写道:<br> @梦翔宇(孟克) 说的好,<br> 人老心态不要老,说说笑笑自然好。<br> 不要攀来不要比,随欲而安慢慢跑。</p> <i>军人后代们合影留念。</i> <p><i> 当年参加42军运动会并获亚军的142师乒乓球队队员们,分别40多年后合影留念。(左数:欧阳勤、黄健、李艳平、庄</i></p><p><i>平、郭曙光)</i></p><p><i><br></i></p><p> 硬七连(姜伟健)真不愧为诗人,“出口成章皆诗篇”。他最后还写道:<br> 再过二十年,<br> 我们来相会,<br> 亲爱的战友啊,<br> 心里多么美。<br> 您也笑,我也笑,<br> 大家真开心,<br> 快乐老顽童才会更加美!<br> 啊,亲爱的战友啊,<br> 让我们一起举起杯,<br> 您敬我,我敬您,<br> 共祝我们一起过百岁!<br><br> 除了姜伟健和我写诗歌以外,许多潼湖老战友都纷纷拿起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这里摘录一些战友的诗歌,与大家共同分享:<i><br></i></p> <p><i> 424团的部分老战友合影留念</i></p> <h3><i> 424团的部分老战友合影留念。</i><br></h3><h3><br> 1、沈伯坚(原142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曾出版一本诗歌集)写道:<br> “记战潼湖50周年”2019/8/23<br> 五秩光阴挥手间,潼湖军旅镌诗篇。<br> 天虹举盏同欢聚,万语千言乐无边。 <br><br> “难忘战友欢聚一堂” 2019年8月24日<br> 再忆潼湖稻花香,重温足迹泪满腔。<br> 轻歌曼舞天虹展,壮志凌云部队严。<br> 垦训双挑责任在,官兵共铸作风昂。<br> 盛世思危枪紧握,我军传统永驻光。<br><br> 硬7连(姜伟健)称赞道:<br> 潼湖秀才沈伯坚,笔耕不辍勇当先。<br> 今朝聚会献才艺,恰似英雄下夕烟</h3> <p><i> 参加战友聚会活动的原师宣传队部分队员合影留念。</i></p> <p><i> 426团的部分老战友合影留念。</i></p><p><i><br></i></p><p> 2、杨世高(原424团政治处干事、潼湖军垦农场留部队的大学毕业生)当晚在宾馆写了一首词:“鹧鸪天.战友聚会感怀” <br> 潼湖暂别四十秋,今朝聚会已白头。<br> 昔日军旅今日现,疑似时光也倒流。<br> 战友情,道不尽,一呼百应会广州。<br> 期盼日后常聚首,年年岁岁有金秋。<br><br> 3、王建平 (原142师426团7连71年老兵)写道:“芳 华”2019.8.23<br> 红旗飞舞歌嘹亮,老兵欢聚忆沧桑。<br> 激情燃亮青春火,无限芳华稻花香。</p><p><br></p><p> 4、远在加拿大的原锦灿(原424团政治处干事)也写来一首诗: 《读后感》</p><p> 稻香飘来老灰燃,信手拈来好文章;<br> 潼湖虽无谷海在,风骨犹存记忆间!<br><br> 5、@咚東战友点评:<br> 战友一堂,才子一群。潼湖一围,炉火一炼。好兵一钢,扎地一响。都是一四二,锻造好儿郎。范大才子,唯楚多才也。沈秀才,多吟出好诗,潼湖战友情。王建平 ,激情芳华你不老,老兵不死再激情。你有好诗在上头,小弟拜读心打鼓!</p> <i> 424团的部分老战友合影留念。</i> 424团1连的部分老战友合影留念。 <h3> 6、@老天真(张建新 原142师宣传队队长)还写了一首长诗:“稻香飘过五十年——为昨日潼湖战友聚会感慨而作”<br> <br> 五十年,是半个世纪的时间<br> 要说长,那是人生的一大半<br> 要说短,往事仿佛就在眼前<br> 特别是潼湖的稻香――<br> 时时都在梦中弥漫……<br> <br> 那挑担筑坝的冲锋号角<br> 那双抢激战的加油呐喊<br> 那鱼跃鸟飞的多彩湖湾<br> 那丰收时节的谷色金灿<br> 无一不在我们的记忆中铭刻<br> 为我们的人生把光彩增添<br>  <br> 因为筑大坝担起过百斤重担<br> 人生路上才有了坚实铁肩<br> 因为战双抢斗过风雨雷电<br> 创业打拼才不怕万般艰难<br> 战潼湖 我们人生的冲锋从此发起<br> 战潼湖 我们成长的骄傲从此开端<br>  <br> 时光驰过五十载<br> 稻香飘过五十年<br> 虽然 我们已双鬓染霜<br> 但潼湖水浇灌的情怀永不变<br> 岁可移 时可迁<br> 战潼湖的精神永相传<br> 色可改 景可换<br> 战过潼湖的战友情重如山<br>  <br> 五十年前同奋战<br> 装点潼湖新地天<br> 军旅肩枪亦栽稻<br> 多彩人生终无憾<br> 今日相聚再回首<br> 稻香重飘伴笑谈<br> 战友情浓意更厚<br> 潼湖感慨道不完。</h3> <p><i> 老兵合影,左数:齐保三、宋胜军、陈晓宁。</i></p> <p> 老兵合影,左数:陈健生、周青国、宋胜军、李成瑞、张双喜。</p><p><br></p><p> 7、原142师宣传队队员朱涛战友诗兴大发,一挥而就,写下了两篇长诗“五十年从军稻香相聚”、“战友的牵挂”。<br>“五十年从军稻香相聚”(作者:朱涛)</p><p> 金色的大厅,美酒的飘香,<br> 是那么香淳,那么令人梦回牽挂。<br> 那香是心中的苦,<br> 那香是心中的泪,<br> 那香是心中的甜,<br> 那香是心中淬炼的回记,<br> 那香是战友心灵之间真诚的相连。<br> 我醉步在历史的长廊,回眸相望,我穿过历史紧握战友的双手:<br> 我看到千百战友骄健的身影,万马奔腾,冲锋前行,<br> 那围垦的号声振天动地。<br> 我看到千亩良田画中锦绣,湖中仙境,<br> 那回荡的军歌潼湖天地。<br> 我看到稻香滚滚金色盛装,湖中同庆,<br> 那丰收的赞歌清空长鸣。<br> 我看到训练场地军魂铁骨,军中奋进,<br> 那枪炮的赞礼啸冲天际。<br> 男兵的豪迈,女兵的秀丽,<br> 共同的经历铺就了记忆的长廊,<br> 化成了清香的水墨漂融在这方天地之中。<br> 筑就了坚苦与快乐的大道,筑就了永恒。<br> 我醉了,我思了,我悟了。<br> 五十年共同走过的军旅青春,<br> 是我们共同永恒的记忆,<br> 真想再走进那走过的山间,田埂,军营……<br> 闻一下田间的稻香,<br> 喝一口潼湖的水,<br> 尝一口稻香的酒,<br> 嗅一嗅青春年华的芳香,<br> 那份青春年华的执着与炫丽是永远的醇香,留在了心中。<br> 百年身后一杯土,<br> 化做轻风润花木。<br> 战友们的深情化成花香,酒香,军魂香,共聚在共和国的天地间,轻摇扶上,<br> 漂向那逝去的远方,远方……。</p> <p><i> 李宁将军等战友正在拍照。</i></p> <p><i> 战友合影留念。从左到右:粟萍、庄平、李艳萍、熊放珍。</i></p><p><i><br></i></p><p> “战友的牵挂”<br>(作者:朱涛)</p><p><br> 五十年欢聚一堂,<br> 战友的情怀,在祖国美好的赞礼中汇聚。<br> 它打开了战友们心灵记忆深处的那片天地,<br> 那片天地是那么的纯真,甘甜,美好。<br> 它是战友们心灵中共同的圣地。<br> 说一声“你好”亲切,<br> 说一声“平安”情深,<br> 说一声“再见”意重。<br> 不言的道别都在这情深意重之中。<br> 这是兄弟姐妹们的祝福,<br> 这是战友之间深情的牵挂。<br> 我的战友啊,<br> 它是军魂血脉的相连,相接,<br> 汇成永恒。<br> 这血脉的相连,<br> 谱成了一曲天地之歌,<br> 让我们在祖国天地之间相望,<br> 放声高歌。<br> 潼湖的天,祖国的地,<br> 在这军魂血脉的滋润下,<br> 大地金黄,鲜花翠绿。<br> 造就的潼湖鲜花大道通向远方,<br> 轮回不息。<br> 战友你还记得吗,<br> 田间健美透黑的身躯,<br> 挥撒汗水。<br> 田埂小道上晃动的红十字,<br> 倩影飘逸。<br> 病床旁边朝夕相处的关怀,<br> 同居草屋大板床的兄弟,<br> 草地上的训练场,排练场,<br> 那景,那情,那意,<br> 都溶入了我们的血液中,<br> 汇聚在战友们的心头上,<br> 镌刻成一枚枚永恒的铁血勋章,<br> 嵌镶在心中深处的那片天地。<br> 愿它与祖国大地一起,<br> 天长地久,<br> 永世长存。</p> <i> 战友情 左数:凌兆英、韩南征、李宁</i> <h3><i> 战友情 左数:陈晓宁、肖胜章、李少宁</i></h3><h3><i><br></i></h3><h3><i></i> 军旅诗人姜伟健为此再配写了打油诗一首: <br></h3><h3> 咱和朱涛真有缘,回首参军那一年。<br> 小小年纪血压高?当兵分到一个连。<br><br> 姜伟健最后还写了两首诗,其一《再回首》:<br> 再回首,<br> 战友仍依旧,<br> 再回首,<br> 潼湖稻香。<br> 今夜星空依然灿烂,<br> 曾经与您潼湖军垦,<br> 今朝向您诉说。<br> 再回首,<br> 又嗅稻花香,<br> 再回首,<br> 再饮湖水。<br> 留下我的记忆,<br> 真情温暖我。<br> 不管人生道路还有多长,<br> 曾经在火红年代千锤百炼,<br> 才知道潼湖经历战友相聚才最真!<br> 再回首无愧无悔,<br> 再回首真情依旧。<br> 只有那战友的真情伴着我!</h3> <i> 战友情(71年兵) 左数:王建平、余巍巍、傅朗、张浔生</i><br> <h3><i>  左为425团电影组长梁国强、<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中为425团70年老兵、军旅诗人姜伟健、右为425团团长田广来的儿子从惠州赶来参会。</span></i></h3><h3><i><br></i></h3><h3> 姜伟健写的第二首诗是:《战友令我感动》<br><br> 聚会时您的笑容,<br> 暖暖的令我感动。<br> 见到了当年的老首长,<br> 我的心您最懂。<br> 尽管过了五十年,<br> 拦不住战友互动。<br> 尽管我历经沧桑,<br> 也知道何去何从。<br> 我和您经历围垦潼湖,<br> 一切都初心相同。<br> 就让我默默地真心祝福,<br> 一切在无言中。<br> 有缘自参军开始,<br> 让感觉与众不同。<br> 就算是人间有风情万种,我依然情有独钟!<br> 战友们我永远祝福您,<br> 战友就有好梦,<br> 老兵精神永恒!<br><br> 在笔者撰写的142师“战潼湖”50周年战友聚会活动纪实文章出来后,姜伟健最后又写道:<br><br> 战友聚会心里美,诗歌恰似春江水。<br> 尽情抒发真情谊,刚刚开头没收尾。</h3><h3><br> 战友从来心相连,今生一世都有缘。</h3><h3> 天涯海角隔不断,情到深处意绵绵。</h3><h3><br></h3><h3> 雷厉风行似青松,整理纪实真用功。<br> 潼湖精神呈可贵,一切都在不言中。 </h3> <h3> <i> 战友情 左数:韩南征、周亚林、范松青、傅朗、廖翔达、陈学勤</i> </h3><div><br></div><div> 原142师424团7连战士70年老兵、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李宁将军参加纪念142师‘战潼湖’和入伍50周年战友聚会活动后,他给笔者发来微信说:“‘823’战友聚会活动很精彩,很动情,很感人。真实地反映了从潼湖走出来的军人特有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浓浓的战友情,满满的正能量。祝老首长刘政委健康长寿!祝福各位战友开心快乐!期待与战友们再次相会!”<br></div> <p><i> 久别重逢40多年,左为</i>7连老兵<i>李宁,右为</i>7连老兵张双喜。<i> </i></p><p><br> <b>(五)“纪念陆军142师‘战潼湖’50周年——再忆潼湖稻花香战友聚会活动”赞助情况及名单。<br></b><br> 本文的最后,受组委会的委托,特向各位战友们报告一下本次战友聚会活动的收支情况。这次活动经费来源,是每位参加聚会的战友交200元会务费(用于晚餐、纪念汗衫、拍集体照片、租活动场地、音响设备等),基本所剩无几。为使活动保质保量的顺利进行,组委会还发动战友们自愿赞助,费用多少不限。</p><p><br> 原142师政委刘延珠听说后,立即让女儿送上赞助费2000元。紧接着以各团为单位,由各团联系人负责宣传动员募捐赞助费。在全师各团的积极响应下,共有53位战友自愿赞助了57200元。占了整个活动的一半经费。有些战友因在国外或有各种原因不能亲自前来参加战友聚会活动,但他们仍然热情地送上了赞助费,要求为“8.23”的战友聚会活动出一份力。他们是:陈世华(师宣)1000元、曲世忠(师宣)1000元、许土生(426团)1000元、尹首建(426团)500元、林岳仟(425团)500元、张琪锋(师医院)200元。其中,许土生、尹首建等人的退休收入并不高,加上身体不是太好,还要时常就医,有战友就劝他们不用再赞助了,因为你们都因特殊情况来不了。但他们说这是一份战友情,自己平时节省一点就行了,战友的深情厚谊才是重要的。在此,让我们深深地向慷慨解囊的各位领导和战友敬礼!!!</p> <h3><i> 福如珠江长水流,<span style="color: inherit;">寿比南山不老松。 </span></i></h3><div><br></div><h3> 附录:<br><b> “纪念陆军142师‘战潼湖’50周年——再忆潼湖稻花香战友聚会活动”赞助名单:</b></h3><h3><b><br></b></h3><h3> <b> 一、师直(师直属机关、后勤、连队、医院、宣传队)18人,合计24900元。</b><br> 刘延珠 2000元<br> 杜卓穗 3000元<br> 张建新 3000元<br> 宋胜军 3000元<br> 岳康力 3000元<br> 郝国庆 2000元<br> 黄惠珠 1500元<br> 耿汉娜 1100元</h3> 陈世华 1000元 <br> 曲世忠 1000元<br> 龚传信 800元<br> 黄杏流 800元<br> 庄 平 500元<br> 李艳萍 500元<br> 陈 明 500元<br> 韦 捷 500元<br> 孙晓红 500元<br> 张琪峰 200元<br><h3><br><b> 二、424团11人,合计9700元。</b><br> 韩南征 2000元<br> 陈健生 1000元<br> 郭曙光 1000元<br> 植志阳 1000元<br> 杨福端 1000元<br> 范松青 1000元<br> 傅 朗 1000元<br> 黄 健 1000元<br> 李 宁 400元<br> 张桂泉 300元</h3><h3><br> <b> 三、425团9人,合计8000元。</b><br> 黄海树 2000元<br> 何记林 1500元<br> 林瑞强 1000元<br> 苏志明 1000元</h3><h3> 苏志成 500元<br> 吴秋生 500元<br> 姜海军 500元<br> 林岳仟 500元<br> 王善荣 500元 </h3><h3> <br><b> 四、426团8人,合计8600元。</b><br> 黄穗南 2000元<br> 王建平 2000元</h3><h3> 马伯胜 1000元<br> 廖翔达 1000元<br> 许土生 1000元<br> 黄耀巩 1000元<br> 尹首建 500元 <br> 何 斌 100元</h3><h3><br> <b> 五、炮团7人,合计6000元。</b><br> 陈晓宁 1000元<br> 郑 锋 1000元<br> 曾宽明 1000元<br> 赵公如 1000元<br> 龚次维 1000元<br> 李转荣 500元<br> 胡旺石 500元<br><br> <b> 合计53人赞助。<br> 总金额:57200元。</b></h3> <i> 举杯畅饮,今夜无眠。</i> <p> <i> 纪念142师重建50周年战友们集体合影留念,2019年8月23日于广州。</i> <b> </b></p><br><br> 老兵精神永传承, 再忆潼湖稻花香。——纪念142师“战潼湖”50周年战友聚会活动圆满地结束!相聚是短暂的,思念是长久的。战友们的共同感受是:这是一次战友重逢的盛会!这是一次铭记军史的盛会!这是一次畅叙别情的盛会!这是一次成功胜利的盛会!亲爱的战友们,悠悠五十载,难忘战友情,人生能有两个五十年足矣!!愿战友们都安康幸福!愿战友们的情谊永存!愿战友们年年相约,岁岁相聚!……<p><br></p><p><br></p><p><i> (感谢陈健生、庄平、刘晓莉、黄福先等提供的许多照片)</i></p><p><br></p><p><br></p><p><br> 作者系:原142师424团特务连侦察排5班战士、团电影组放映员,广州市政协退休干部 联系电话:13622881166</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