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展风采,精益求精共教研

梅落雪

<h3> 厚积薄发展风采,精益求精共教研</h3><h3><br></h3><h3> 文/梅娟雯 8月25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李彦沛老师和王晓开老师的两节同课异构示范课,他们所讲述的内容均为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能在秋云之下,秋蝉声中,再次感悟北国之秋,实乃幸事!<br></h3> <h3>第一节示范课是由李彦沛老师讲授的。李老师展示了澄城中学“导、思、议、展、评、检六步导学法”。教学环节从导入新课,到出示目标,再到合作探究,最后总结方法,学以致用,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技能。<br></h3> <h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贯穿整个课堂,问题的设置与解决又有详有略,以秋院为例引导学生探讨,而秋槐、秋蝉、秋雨、秋果图则让学生自主领悟,教师点拨巧妙。并能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激发学生思维,实现课堂师生互动。<br></h3> <h3>第二节课由省级专家王晓开老师教授。王老师的教学不落窠臼,首先通过两个任务的布置与解决,让学生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句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明理由,初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然后通过文本中几个重点语段的赏析,解释题目,从“故都”和“秋”两个方面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后王老师结合郁达夫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心境,把握本文的内容特点。<br></h3> <h3>王老师的课堂构思新频,思路自然而流畅,能在学生的自我展示过程中适时进行阅读与诵读指导。同时引经据典,对文中写到的蝉、秋声、秋士展开了必要的解读,增加了课堂的文化内涵。<br></h3> <h3>随后三所学校的教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职教中心: 汤薇:李老师的课真实而自然,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诵读以及化简为易的教学方式。 侯雷颖:李老师课堂预设严谨,突显诵读,课堂平等、自然。<br></h3> <h3>城关中学 党会利:李老师探究环节很有特色,问题给出后给了充足的时间,然后用事实证明。教师点评及时,评后再读,突出了咬文嚼字的方法。 姜锋:李老师注重引导探究,王老师重在自主开发。李老师的探究注重目的、方法、背景,效果明显。王老师突出自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对学生的点评精当,范读示例及最后的拓展非常成功。 杨建:王老师的示范课切入独特,课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水到渠成。对散文的把控很有力道。<br></h3> <h3>澄城中学 梅娟雯:李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学校的“六步导学法”,问题贯穿,点拨巧妙。王老师思路自然流畅,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文化气息浓厚。 王媛:李老师具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因材施教,相机而动。王老师先声夺人,很具个人特色,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有个性特点的老师。 党东升:李老师的课突出了教,王老师的课突出了学。李老师问题设置细致,王老师自由发挥。<br></h3> <h3>王小开老师也就这两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并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他指出: 课堂是合作关系,课堂思维应先发散再集中,拓展环节不一定出现在最后,可以出现在授课当中,招展可以是即兴的。课堂不应该太急功近利,各阶级的指导是分散的,贯穿于课堂的。 他还讲到,两节课相同之处在于都是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后,再找寻情感。不同之处则在于思路上不同,李老师采用了演绎法,自己采用了归纳法。李老师赏析细腻,自己是粗线勾勒。 王老师还谈到了自己的个人体悟:互动的环节应该再注重一些,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指导。注重课堂环节的实效性,任务布置要明确,要注重难易程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对话式,而非表演式。<br></h3> <h3>最后,澄城中学黄远珠校长对今天上午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对两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教师们的点评精彩,感情真挚。王老师理念新颖,值得学习。他希望各位老师们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课堂的打磨可以更加纵深,从而让我们的深堂更加灵动而精巧。<br></h3> <h3>整个上午,我收获颇丰,两位老师的示范课使人耳目一新,三校同仁与专家的点评如醍醐灌顶,黄校长的殷切希望则激励着大家继续前行在追求卓越的路上!</h3>

李老师

课堂

王老师

学生

老师

两节课

示范课

注重

点评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