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从上周在伏口“游学”时,从一位老农那得知:102年前的8月(1917年8月),青年毛泽东曾“身无分文,心怀天下”游学湘安古道,并在伏口与同学小聚。便对这梅山腹地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很想沿着他的足迹去走走。这个周日,邀上好友,天亮便出发。</h3> <h3> 一、主席曾经走过的地方</h3><h3> 毛泽东在罗宗翰、罗驭雄、罗卓雄(以下简称三罗)的陪同下,曾先后考察过惜字塔、千年古柏和扶田庵等。</h3><h3> 惜字塔位于离伏口镇七八公里的大竹村,道路曲折迂回。估计当年毛泽东和三罗往返耗时半天。该塔高约五米,系道光丁酉年修立,塔上焚纸入口刻有“敬惜字纸”字样,塔身嵌有石碑,记录了立塔缘由和立塔人。惜字塔作为古人烧毁书有文字纸张的建筑,体现了当地民众重文重教。</h3> <h3> 千年古柏位于伏口镇西北方向的鸟崽崖上,站在街上,往二广高速方向望去,便能看到一棵古柏耸立在山坡上,听当地村民说,以前有五六棵的,现在就剩这一棵了。当时,毛泽东和三罗就在这棵古树下讨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话题。</h3> <h3>千年古柏下有民国十年罗姓所撰“高山翠柏,万古蓊萲。与君子同,非敢遗爱”。</h3> <h3> 扶田古庵位于伏口中学的后山上,始建于明朝,乾隆三十六年复修。上山的路仍是泥土路面,坑坑洼洼,小轿车无法开行,步行到半山腰,在一位好心货车师傅的帮助下,送我们到了古庵,并搭我们下山。毛泽东和三罗曾在庵中秉烛夜谈国事和时势。当前古庵面目焕然一新,应该是不久才大修。</h3> <h3> 罗驭雄故居坐落于林家村委会南侧的桥头边,原名健园,始建于1910年,修复于1939年。原共有12间房,当年毛泽东住在左边偏房的楼上。现在屋墙大都倒塌,只有几个墙垛还遗存在那,显得很沧桑。在其屋傍,逢到一位97岁的老奶奶,她告诉我们,罗在这里的小名叫罗斋公,他的后人大都在武汉定居,还有些去了国外,很少回家乡了,所以房屋一直未修缮。</h3> <h3> 乐善茶亭。乐善茶亭位于半排村(现改为湘安村,茶亭早已在文化大革命中夷为平地,荡然无存!原址处仅存留几块分土碑、柴碑等碑记。</h3><h3> 当年,毛泽东在伏口小聚后,三罗送别到半排村的乐善茶亭,毛泽东看到亭柱“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的对联,很是兴奋和欣赏,随即抄到了记录本上。</h3> <h3> 毛泽东的这次游学社会实践考察,加深了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并激发了革命热情。</h3> <h3> 二、主席的三位同学</h3><h3> (一)革命先锋罗宗翰</h3><h3> 罗宗翰,生于1897年,伏口镇伏口村人。1914年秋,考入省立第一师范,曾加入毛泽东发起的新民学会。1919年夏,罗一师毕业,仍和毛泽东并肩奔走,在长沙成立“健学会”,开展驱逐督军张敬尧运动。1919年冬,罗陪同毛泽东赴北京驱张,随后建立“平民通讯社”,向各地主要报刊发稿,揭露张敬尧的祸湘罪行。后毛泽东去上海活动,罗主持“平民通讯社”,兼“文化书社”驻京总代表。1920年6月,“驱张”运动取得胜利,罗考入北京大学。1922至1924年,先后在一师附小、(国共合作)中国国民党湖南临时执行委员会等任职。1926年7月,北伐军入湘,唐生智主持湘政,罗宗翰参加革命政府工作,任省建设厅秘书,推动厅长邓寿荃支持工农运动和粤汉铁路的修筑计划。8月,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罗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罗宗翰身兼数职,以致积劳成疾住院。国民党反革命派及土豪劣绅获知消息后,遂买贿医生田秋明,暗下毒药。</h3><h3> 1926年10月8日,罗暴卒,时年30岁。为了悼念罗宗翰,李维汉、何叔衡、谢觉哉等省会各界人士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与会者数千人,挽联500多幅,其中李维汉送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毛泽东闻此噩耗十分悲痛,特地托人从广州送来了“羡哲嗣,政教长才,竟成千古;叹吾党,革命先锋,又弱一个”的挽联,对罗宗翰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h3><h3> 追悼会后,罗宗翰的遗体运回伏口。相传,风水先生择地时寻遍伏口的大大小小山丘,许久都没找准吉地,带去的一条黄狗趴在正对大山、背靠小河的林家村摇篮山上,怎么赶也赶不动,风水先生便顺水推舟说这是宝地,叫“黄狗座地”,政教长才、革命先锋罗宗翰便葬于此地了。依我看塚地正对大山,是罗死都要与敌人抗战,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争取全国的解放!这个愿望在1949年实现了,其后人应该在家祭时,告诉了他吧!</h3> <h3> (二)百折不挠罗驭雄</h3><h3> 罗驭雄,生于1895年,林家村人。1913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年级。一师毕业后,先后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在校组织教育革新社,抨击奴化教育。1924年,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成立,罗当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常委,任组织部长。年底,孙中山抵京,成立国民会议宣传委员会,特派罗为主任宣传委员。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罗为治丧处主要成员。同年,国民党右派势力抬头,罗不便再在北京活动,由李大钊、张贻惠介绍,转任安徽大学讲师。1926、1927年先后任省立第一中学、省立联合高级中学校长。他推行革命的新教育,获“红色学府”之称。“四·一二”事变发生后,罗率全体师生通电反蒋。1937年11月,在安化筹办英武中学。罗白手办学,从不气馁。不到5年,一所完全中学终于在安化县城建成。</h3><h3> 1949年,在全国即将解放前夕,罗写信给毛泽东,请求为国为民做点事情。毛主席分别于1949年、1950年复信,叮嘱他“工作之事,就近安排”。</h3><h3> 1951年,土改复查时,罗驭雄的家乡要求批斗出身不好的罗驭雄,在准备押上刑场实施枪决时,有人从他身上搜出了毛泽东的来信,大惊失色,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幸免一难。事后,罗驭雄感慨万千,时刻铭刻毛泽东的恩情。</h3><h3> 1952年10月,以恶霸地主罪判处罗有期徒刑10年。1957年5月教育释放。1957年以后,罗驭雄进入武汉大学工作。1976年,毛泽东不幸逝世,罗驭雄万分悲恸,不顾年事已高,参加了一系列的悼念活动,表达对好同学、好领袖的感激之情。1983年,罗驭雄病逝于武汉,享年88岁,安葬在武昌。他临终留下遗言,教育子女们一定要听党的话,报党的恩。</h3><h3> 罗驭雄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百折不挠。</h3> <h3> (三)英年早逝罗卓雄。</h3><h3> 罗卓雄,英年早逝,令人惋惜。</h3> <h3></h3><h3> 这个八月,如果说上周的恰走是一种机缘和巧合,那么本周的再走是一种尊重和传承。<br></h3><h3> 大美湘安古道,有的是红色基因的正能量,唱的是梅山深处的颂党歌!有空,我再来!</h3><h3> 特别鸣谢伏口镇文化站长吴子良荐路和供图!</h3><h3><br></h3><h3> 己亥年新秋描山绘水书于湄江塞海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