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洪家楼小学幼安分校敏学中队华夏书信博物馆神奇之旅

淼淼

<h3>  书信是在手机未普及前,人们进行情感传递、沟通信息的重要媒介。在古现代有众多名人留下了许多感人挚深的书信,让我们现代人读起,就像是带入了那个时代,与古人共欣喜、共感慨。同时,三年级也是语文写作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正式步入了写作的新学年。<br></h3><h3> 济南洪家楼小学幼安分校敏学中队的队员们在即将开学之际,来到了位于经一路山东省济南市经一路91号的华夏书信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神奇和古老的书信之旅。</h3> <h3>  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座落在济南老电报大楼原址,始建于1904年,1929年后改为车站邮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展览面积870平方米,共有二层,以书信为主要藏品,分书信文化史、古代书信集粹、近现代书信集粹、山东名人书信集粹四个部分,极具参观价值。<br></h3> <h3>  敏学中队的队员们今天不仅有幸参加华夏书信博物馆的众多藏品,还有专门的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解这些书信背后的故事。同时,还将了解学习书信的书写格式并亲自书写一封名人书信。下面,就让我们开启华夏书信博物馆的神奇之旅吧。<br></h3> <h3>  本次书信的神奇之旅是由华夏书信博物馆的帅气幽默的马老师协助为队员们讲解。我们在馆内一楼的位置,首先,看到的是一枚极具收藏和纪念意义的邮票大龙邮票,发行于1878年8月15日,为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且首次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这套邮票共有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邮票当时的价值为三分银。<br></h3> <h3>  马老师带领敏学中队的队员来到第一个参观窗口,队员们已经迫不及待来到窗口参观。在第一个石头刻着的画上,在马老师的引导下。队员们了解到古代的信件传递全部是靠马和驿站。同时,那时的传递信息,仅限官家传递,还没有民间的传递。在画上,队员们发现画上的传递员是没有嘴。目的是想传递,送信的人对信件的传递和内容要绝对的保密。同时,古人为确保信件的安全,会在信件的封口上印上火漆。<br></h3> <h3>  而在第二个窗口看到的居然是清王朝光绪皇帝的朱批奏章,同意开办邮政的奏折。这个奏折,也代表了邮政及书信开启了首个新世元。<br></h3> <h3>  这个窗口让队员们较为惊奇的是,是这个五颜六色的像字贴似的古件。这个古件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以不同的组列方式组成古诗。古人曾经用这一张纸通过不同的组列读出了8000多首诗。同时,队员们还参加了较多古代名人的书信。其中,有部分书信时间较为久远,信纸的边缘已经氧化。但也正是这份古典,让队员们更加亲历感受古时人们的生活、经历与情感。<br></h3> <h3>  来到二楼的位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屏风,屏风上写着大大的几个字,一封信与两块大洋,这又是什么典故。让我们坐下来,静静听马老师分享。原来,这个故事是民国时代的一对伉俪梁思成与林徽因。新中国成立后两位最突出的贡献是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力主对北京城古建筑的保护。这世界“名筑”赵州桥的发现,不但凝结了梁氏夫妇的心血,也把他们跟邮政投递联系在了一起。其时是1930年代初,两位先生双双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民间团体。可囿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梁先生想了一个奇特的办法,他们给全国260多个县素不相识的邮政局长写了一封同样内容的信,委托他们帮助搜集当地古建筑文献资料,希望能拍成图片,且随每封信汇去两块大洋。两块大洋是当时普通北平人半个月的工资收入,这500多块大洋也消耗了他们夫妇大半积蓄。更可称奇的是这260多个邮政局长,“无一例外地按照要求把当地的古建筑资料寄回给梁思成,一些人还把两块大洋原封未动地退回。”因为有了这些资料,梁先生有选择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距今1400多年的“安济桥”(赵州桥)就这样得以亮相世界,中国古建筑的骄傲也由此与敬业的邮政局长及投递员们联系在了一起。<br></h3> <h3>  在二楼,队员们看到了古代著名文人王羲之的书信,还看了习主席写给父亲寿辰时的一份家书,还有陆小曼写给徐志摩的书信等等。虽然,队员们的年纪都不大,识字量有限,但是每个人都认认真真的观看,感受那书信之后的古今故事和情感。</h3> <h3>  参观完毕,然后由帅气幽默的马老师为队员们分享几个书信背后的故事。让队员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是黄继光母子的书信故事。通过书信的内容,队员们了解到解放前,穷古农村的生活。黄继光妈妈讲到,继光是她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最懂事的一个孩子,有一次,庄里收成差,全家人饿的躺在床上无法动。继光硬撑着要去河里捞虾。不久,碰到地主家的狗被人打死在河边。地主认为是黄继光打的,让他背着死狗游行并要为狗作棺材。这在我们现代孩子的生活中,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队员们的拳头紧握,似有冲动想要跟地主进行理论。而另一个,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中华民族抗日英雄赵一曼的故事,队员们看到了她在行刑前最后写给儿子的遗书。这两个故事,都让队员们震惊感动无比。也更加知道新中国及现有幸福的来历是多么的不容易。<br></h3> <h3>  最后,马老师与队员们分享了书信的格式和书信与现有通信的不同。并为每个队员发了一封描红书信,让队员亲自进行书写。</h3> <h3>  在正式书信之前,有好几个队员发现,拿到的是赵一曼的书信。每个队员在书写之前,都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书信后再下笔。看,队员们这认真书写的眼神,早已与书信的情感融为一体。</h3> <h3>  这就是队员们的书写成品,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的工整,特别的优秀。</h3> <h3>  近两个小时的书信博物馆的神奇之旅,队员们不权了解了邮政局及书信的传递来历,也了解了许多古今中外名人书信背后的故事。这些对于生活在现今强大的中队下的幸福孩子们来说,是一场有意义的历史教育。也让队员们知道,现有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抗日英雄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队员们也了解到解放前,贫古的人民生活是多少的困苦。当然,也为200多个邮政局的工作人员点赞,正是由于他们的鼎力相助,才有梁思成和林徽因关于名筑赵州桥的发现,也有效的保护了我国许多古典建筑。现今,因为通信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完善。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书信,但是书信所传递的情感,有的时候跟短信、微信、QQ等电子产品还是不相同的。所以,还是希望大家有时放下手机,拿起信纸,用信纸真实传递我们的感受和情感。</h3><h3> 在此,也特别感谢华夏书信博物馆的李主任,指导和帮助我们完成了本次书信之旅,感谢讲解员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也希望,我们的华夏书信博物馆越来越好,为更多的队员们传递书信背后故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