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叶飞(左),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中),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方毅(右)。</h3> <p> 1953年1月8日至10日,福建省委和福建军区召开了紧急扩大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毛主席在南日岛战斗后的指示精神。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的积极防御方案。这个方案得到华东军区和毛泽东的批准。随即,福建省委、福建军区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备战工作,对敌人可能登陆进犯的地方,都制定了作战预案。</p> <p> 1953年1月7日至9日,华东公安司令部遵照军委和华东军区的指示,召开了华东各省公安总队首长会议。会议传达和布置了反空降特务的任务,研究建立反空降秘密据点的办法、指挥关系及组织制度等事宜。会后,各省公安总队先后抽调500余人,分别在山东的泰山、天宝山,江苏的溧阳山区,安徽的大别山、九华山,浙江的天目山、四明山,福建的武夷山、戴云山等山区建立28个反空降秘密据点。各省军区以民兵为骨干,普遍建立了群众性的对空监视哨。</p> <h3> 莆田县湄州岛。</h3> <p> 1953年2月13日拂晓,国民党金门防卫总部副司令柯远芬,率正规军1个团和部分海匪共1,000余人,分乘6艘船艇,窜犯我莆县湄洲岛。福建军区当即令第82师参谋长率244团和245团各1个营登岛反击。由于天气突变,乌龙江中船只行驶困难,部队未按时到达预定集结位置和发起反击,致来犯之敌在湄洲岛骚扰一昼夜后,于14日撤离。</p> <p> 31军91师侦察连侦察排长纪瑞瑄。</p> <p> 1953年7月,为了查明金门等岛的敌情、地形和设防情况,第31军组织侦察分队先后进行20多次越海侦察和捕俘,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大、小金门和大担等岛的情况。其中较为突出的有:7月2日夜,第91师侦察连2个班渡海到大金门古宁头,毙敌2人,俘敌1人;7月6日夜,第92师侦察分队渡海到小金门北侧之鼠屿,歼敌1个班,俘敌上尉军官1名、中尉军官2名。</p><p><br></p><p> 此前,我前沿部队也曾多次组织越海侦察活动。1950年7月,我前沿观察所从40倍观察镜中发现,大金门海滩龙口、安溪一带忽然出现了一根根均匀排列的大木桩,上面挂着一颗颗大小不一的炸弹,国民党军还在此多次做炸船试验。估计是我侦察兵数次光临金门滩头,敌人以此来防止我军偷袭。为了摸清敌炸弹的击发方式,找到排除炸弹的方法,上级机关决定,派侦察兵去摸一个炸弹回来。91师侦察连排长的纪瑞瑄,奉命率两名侦察兵越海到大金门侦察地形,并获取敷防设施爆炸物。他们乘夜色驾小舟接近金门岛,下船涉水游向海滩,沉着果敢地完成了任务。</p> <p> 渔家姑娘爱武装,福建前线女民兵洪秀枞。</p><p> “一个小姑娘,</p><p> 身挎小手枪,</p><p> 年仅十六岁,</p><p> 当选副乡长,</p><p> 岛上抓特务,</p><p> 海里擒虎狼,</p><p> 日日夜夜守海防,</p><p> 不爱红装爱武装……”</p><p> 提起洪秀枞,厦门一带年长者几乎无人不知。当年,她是厦门前沿小嶝岛上的民兵女英雄。据说,洪秀枞就上世纪70年代家喻户晓的电影《海霞》中的民兵女英雄的原型。 </p><p><br></p><p> 洪秀枞,女,福建厦门人,生于1935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厦门小嶝岛妇女主任、乡长、民兵营教导员,有“前沿女将”“海霞”“穆桂英”“民兵女英雄”等称号,曾5次上北京出席全国性的妇女、青年、民兵代表会议,4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她还曾担任福建省妇联副主任、中共同安县委副书记、厦门市水产局副局长及水产局工会主席等职。1991年退休后,她还常到机关、学校、军队等单位作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报告。</p> <p> 1953年7月,为保障浙江温台地区至福建闽江口的海上航行安全,由福建军区、浙江军区、华东军区海军和华东公安部队组织的护航船队和护航炮兵到达指定位置。7月9日,华东军区司令部指示各护航船队和炮兵采取分段护航的办法,以积极巡逻游剿的手段,达到安全护航的目的;在敌情顾虑较大,经常发生抢劫的海域内,兼施“随船护航”。</p> <p> 1953年7月13日,为消灭闽东北沿海岛屿残匪,保卫我海上航行和渔业生产安全,我第85师254团,在师炮船大队、警备第5团2营和第84师1个山炮连的配合下,对西洋、浮鹰、马刺、奎山、北礵等岛国民党海匪同时发起进剿。14日晨攻占各岛,歼敌110余人。</p> <p> 国民党军策划犯我东山岛。</p> <p> 1953年7月16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前,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胡琏率1万多国民党军队,对位于福建和广东省交界处的东山岛发起了突击作战,称为东山岛战役。此战役以我军击败国民党军队,成功守住东山岛而结束。</p> <p> 国民党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p> <p> 东山岛战役,被看作国共两党的最后一场激烈的战斗。1953年2月初,台“国防部”即开始计划突击东山岛,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化身——西方公司(Western Enterprises Inc.)策划,到7月初完成,代号为“粉碎计划”,由金门防卫司令部成立联合任务指挥部,由司令胡琏担任指挥官。国民党军队出动军舰13艘,兵力1.3万人,有飞机、坦克的掩护,并且有精良的伞兵部队配合作战。</p> <p> 游梅耀(1916— 2014),福建永定县人。1916年1月出生,1934年1月参加红军游击队,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军级)。龙岩军分区干休所副军职待遇离休干部。2014年4月去世,享年99岁。</p> <p> 我守岛部队有福建军区守备第80团及1个水兵连共1200人,团长游梅耀是闽西籍老红军,早年在叶挺部下当过连长,又在陈毅身边当过三年随行副官,参加过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岛上构筑了工事,并制定了遭敌攻击时的增援方案。战斗开始后,我援军从厦门、泉州、汕头三个方向火速施援。在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中,我军共歼敌3379人(其中俘敌847人),击沉敌小型登陆艇3艘,击落敌机2架,击毁敌坦克2辆,缴获大量军用装备。英勇的东山岛人民自发支前,奋勇擒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p> <p> 我军增援东山岛必经之地,漳州九龙江大桥。</p> <p> 战斗第一日</p><p> 7月15日夜,驻金门国民党军队第19军第45师等1万余人从金门出发,驶向东山岛。此前,国民党军队空军炸断了我军增援东山岛的必经之路“九龙江大桥”。国民党军队航行出料罗湾后,被我军海岸观察哨发现,福建军区遂立刻通知沿海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当晚,九龙江大桥即被民工修复,使得汽车又能顺利通行,此为胡琏所始料未及。</p> <p> 敌军在舰炮掩护下实施登岛作战。</p> <p> 战斗第二日</p><p> 7月16日拂晓,国民党军队在东山岛登陆。在登陆过程中,由于码头处于我军制高点重迫击炮的射程之内,国民党军队损失了部分运载兵员的舰船。我第31军第272团火速增援。除了我核心阵地外,以八尺门地区的战斗尤为激烈,因为八尺门是增援东山岛的必经渡口。我军当时驻守八尺门的为1个水兵连不足100人。当日,国民党军队向八尺门地区空降了425名伞兵。水兵连且战且退至渡口,凭借码头的围墙作为屏障继续阻击国民党军队,使国民党军队3个小时尚未攻占八尺门,为解放军增援部队的到达争取了时间。</p> <p> 我军在八尺门渡口实施反空降作战。</p> <p> 战斗第三日</p><p> 7月17日凌晨,我第31军第272团全部登陆东山岛,第28军和第41军先头部队也已经登上东山岛。在兵力还不占优势的条件下立即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随后,我31军91师指挥所上岛,双方力量对比彻底转变。当日上午,国民党军队见预定作战目标已经不能达成,遂决定收缩兵力。临近中午,我军各部队向国民党军队发起全面进攻,重新夺回东山岛主控权。国民党军队伞兵精锐死伤惨重。由于当时没有海空军力量支持,我军无法拦截国民党军队从海上撤退。至17日黄昏,我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掩护部队,取得东山岛战役的胜利。</p> <p> 前线民兵及支前群众为我军运送弹药。</p> <p> 7月23日,叶飞向华东军区、中央军委报告了东山岛战役的胜利。陈毅说:“东山战斗胜利的意义不在于战果数量多少,而在于把敌人的计划彻底粉碎,不仅是军事上的很大胜利,而且是政治上的很大胜利。”</p><p><br></p><p> 毛泽东评价说:“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这是全国的胜利。”</p><p><br></p><p> 东山岛保卫战的胜利,改变了我军与国民党军在沿海岛屿攻防战中的态势。东山岛战役后,蒋介石不再派出建制部队反攻大陆。</p> <p> 东山保卫战有功单位,被上级机关授于“东山扬名”锦旗。</p> <p> 1953年10月,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场遗受严重打击后,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为利用我在朝鲜战场的有利形势,准备用5个军的兵力解放金门,并突击修建福建几个机场,鹰厦、福州铁路和厦门海堤。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先后批准这些建议,并命令华东军区张爱萍参谋长组织福建前线指挥所,展开解放金门的战前准备。后因朝鲜战争停战后的政治气氛不适宜发动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军委决定暂缓解放金门,首先解放浙江沿海敌占岛屿。</p> <p> 1953年秋,厦门海堤动工修筑。厦门海堤,由高崎到集美海堤和集美到杏林海堤组成,2条海堤全长5035米,当年曾是铁路进入厦门岛的唯一通道,被称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p> <p> 1953年11月,海军厦门基地筹备处改建为厦门水警区,归华东军区海军建制领导。郑友生任政治委员兼代司令员(1955年2月杜彪任司令员)。辖福州、厦门两个巡逻艇大队,海岸炮兵第1、第2营和1个布雷分队。1955年4月组建三都澳巡防区。1958年10月,以厦门水警区为基础组建福建海军领导机关,归海军东海舰队建制,地区性的战斗活动归福州军区指挥。11月,三都澳巡防区改建为三都澳水警区,陈雪江为司令员,张尔庆为政治委员。1964年11月,福建海军领导机关迁三都澳。同时,将三都澳水警区机构移厦门,改称厦门水警区。</p> <p> 1953年12月18日,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陶开福、通信机械士秦保尊,驾驶AT6型教练机1架起义,18日23时降落在漳州附近之官田村。</p> <p> 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陶开福、通信机械士秦保尊,驾驶AT6型教练机1架起义归来,受到我军官兵的热烈欢迎。</p> <p> 在中华人民共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本人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同龄人,在福建驻军工作大半辈子的老军人,特编撰《福建军区军事略志》一稿,重温立国之初福建前线严酷的军事斗争历史,向福建军区(10兵团)英雄的革命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p><p><br></p><p>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