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原创:湘西木鱼石</p><p class="ql-block">摄影图片:来源网络 湘西木鱼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夏天,陪着几位朋友来到古朴幽静老司城,这是我第三次来老司城游玩。下午一点,车从永顺县城东行不到20公里,便来到灵溪河畔,这个西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城址,有土家族“露天博物馆”之称的地方,神秘而令人向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5年7月4日下午,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通过审议和表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天也是湖南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日子,永顺县城千人跳起摆手舞,万人欢集唱山歌,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令人震撼,申遗成功成为神秘湘西文化历史炫丽一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着800年辉煌历史的土司王城,深藏在湖南西北群山中的“明珠”,向世人展示中国特有的土司文化遗址。如今,国内外专家学者、文人游客蜂涌而至,络绎不绝都在想一探幽境,领略武陵山脉深处灵溪河畔土家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司城以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为主要特点,突兀土家族人独具艺术与观赏价值。这里是大自然恩赐,集山石、水景、林木、河流、洞穴、墓葬等一体,让魅力湘西的景观令人留恋忘返。这里是考古、史学家们研究已消亡的土家民族文化、家族文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书记载老司城一带古属溪州,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始,彭瑊为溪州刺史,初步运营世代基业。五代晋天福五年(公元937年),溪州刺史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立溪州铜柱铭誓,缔造了古代版的“一国两制”,将土司制度演绎到极致,昌盛时期辖20余州,范围达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至清雍正六年(1724年)永顺彭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参观时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千百年来,原住特色民居的生产生活工具,敬畏天地与先祖自然而然形成悠悠酉水精神的图腾,一件件古时代碑文拓书与精美的陶艺器具,铁马金戈传说与民族融合铜柱的铭文,所有的一切在讲述着一个鼎盛的土家族王朝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历史史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雄俊的老司城石坊大门,沿着翠竹下卵石路朝着河边走,古树下十几只小船静静停泊在那,守候着远方的来客。上船沿河而下,艄公呼啸一声,酉水号子唱起,撑着竹杆轻舟在山涧中穿越而行,时而歌声,时而哨声,回荡两岸青山之间,河水轻流,融化了喧嚣城市的浮躁,一串串的碧绿深潭,也翠了人的眼,醉了船上所有人的心。有贪凉的小孩,无拘无束在深潭追游,飙滩嬉戏。有寂静独钓者戴着斗篷,惬意享用寄情于山水间心境中老年人。有三三两两泛舟顺水而下观光的游客,天、地与人的和谐相处,心中早没了夏火冬寒之苦,眼里浮生是春华秋实佳境与天地鬼斧神工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船行到核心景区下游停泊靠岸,沿着石台阶而上,松柏森森处祖师殿呈现眼前,在雾烟缭绕中步入道家的舍宇。一路上看见的是松枝高展幽色出尘,废弃的城墙土堡、寂静的宗庙木楼、孤零的牌坊雕像等,依然沉寂如千百年前一般,随着山风袭袭,落入波光粼粼的灵溪河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过一座风雨桥,古朴简洁卧在那里为游者遮风挡雨。再往前走是开阔的摆手堂。四围的是土家人的木质结构的楼房,一排吊脚楼描写了土家人奔放豪迈的性情。据说,每年在农历二月初七“社巴日”,或重大的庆典活动,土家族人要在摆手堂跳摆手舞。摆手舞具有原生性、祭祀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的文化艺术功能,成为对民族的生存行为、历史文化、战争抗争、生产生活的诗化总结,也透视出土家族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漫长的岁月,靠着集体劳动和智慧,土家先民战胜并改造自然,创造了土家摆手舞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古朴的唯物主义的艺术体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空灵的鸟鸣在山涧中回荡,碧翠的流水在幽谷底徘徊,丰收的歌儿在摆手堂唱响,欢快的摆手舞在幸福舞起来。”锣鼓响,歌声场,男女结伴蹁跹起舞,这欢乐的舞蹈如土家族勇猛不屈、宽容豁达的精神志愿,绵延不绝传承了千百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是老司城遗址最多的地方,石马、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地下雨道、古墓群静静的卧在那儿。走在老司城里,古街、残墙、水沟、墓园,赭红色的块石和条石层层叠叠随处可见,透过岁月的风蚀,抹去石头块上瘀积的尘粒,可见老司城曾经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眼前,呈现的是流动的民族文化光彩的元素,再现曾经的辉煌,滋润一方黎民的生活。眼前,一道道遗址罅隙,一块块珠玑碑文,一抹抹穿越树梢阳光,正咏唱先辈风云叱咤、刀光剑影丰功伟业和传奇故事。眼前,承载着生命的繁衍,万物的进化,在谱写人文华章、不息神韵和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历史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永顺县城时是傍晚六点,在翠色逼人山峰突兀处,遥看到对面的山似奔腾骏马的“万马归朝”驻足好久,真想临风高歌,让空谷绝响。感慨之余吟上一首自己写的《仲夏游老司城》诗来:“一叶轻舟幽谷行,山风松涛拂空明。云雀木鱼梵音绕,酉水号子更空灵。”此时,光阴缥缈,土家族神奇王朝的背影在夕阳的余辉中若隐若现。沧海桑田,老司城繁华不再,但这些被风霜雪雨浸透的遗址,荡漾着久远的气息,透溢着昔日的昌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2年9月16日整理于吉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龙景庚,笔名湘西木鱼石,湖南省湘西州作家会员,长期服务于工作与信息化企业,工作之余学习写一些诗歌与散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