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三章(2019.08)

南郭竽

<h3></h3><h3>记得有一段话说,读书是精神(灵魂)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灵魂和身体,必有一个在路上。读书要选好书,旅行要选好路线。八月初的旅行选的是内蒙古的阿尔山、呼伦贝尔大草原、满洲里一线,因为这里既有美景可供欣赏,又可以避开中伏闷热的桑拿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第一章 阿尔山</b></font></h1> <h3></h3><h3>阿尔山不是一座山。蒙古语“哈伦阿尔山”意为“热的圣泉”,在蒙古地区叫阿尔山的地方很多,这次乘旅游专列去的是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h3><h3><b><font color="#167efb">别样建筑</font></b></h3><h3>到达旅游专列的终点站,首先看到的是阿尔山火车站,它建于1937年,是日军侵华时期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仍在使用,是中国最美的火车站之一。</h3> <h3>路边经常见到不同颜色、不同风格的建筑。</h3> <h3>与我们下榻的昊达公馆相隔一条铁路是一所学校,其建筑风格也很洋气。</h3> <h3>导游介绍阿尔山的建筑:“房顶是带尖儿的,窗户是带弯儿的”。仔细观察,此话虽是戏言,倒也不假。</h3> <h3>山不险峻,植被繁茂,偶有这样的建筑点缀其间,令人赏心悦目,难怪这地方被称作“东方小瑞士”。</h3> <h3><font color="#167efb"><b>满目苍翠</b></font></h3><h3>阿尔山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绿。这里地处大兴安岭林区腹地,是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交汇处。森林覆盖率超过64%,绿色植被率达95%。群山是绿的,大地也是绿的,阿尔山的八月苍翠欲滴。<br></h3> <h3>阿尔山年降雨量460毫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从饱受雾霾之苦的大都市来到这里,每一次呼吸都是享受。</h3> <h3>从酒店的窗外望去,发现一片金黄包围在苍翠的群山之中。不可能是野花,难道是油菜花?下楼到近前才发现原来是一片麦田,现在正是春小麦快要收割的季节。</h3> <h3></h3><h3>这里地处寒温带,又有连片的森林和草场,即使是三伏天艳阳高照,也没有酷热难耐的感觉。</h3> <h3><font color="#167efb" style=""><b>森林公园</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阿尔山之旅的重头戏是</font><font color="#010101">游</font>国家AAAAA级景区——<font color="#010101">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该</font>园2000年由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成立,位于大兴安岭西南麓,总面积一百五十多万亩,园内拥有原始森林、火山遗迹、火山口湖、熔岩堰塞湖、高山湿地、河流湖泊、峡谷奇峰等地质资源。园中的三潭峡、大峡谷、石塘林、杜鹃湖、驼峰岭天池、地池等若干景点,可坐景区免费摆渡车到达。</h3> <h3><b>三潭峡</b>。三潭峡是哈拉哈河的一段峡谷,因谷中有卧牛、虎石、悦心三潭,故名三潭峡。</h3> <h3>不急不缓的流水,弹奏着河床里大小不等的岩石,流出一首悦耳的轻音乐。</h3> <h3>峡谷在茂密的森林里延伸,森林里最多的是兴安岭落叶松。</h3> <h3>老树自觉退位,把阳光和养料让给儿孙们,遵循这样的自然法则,大森林生生不息。</h3> <h3>这个季节是大兴安岭蘑菇生长季,森林里一位采蘑菇者收获颇丰,不知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h3> <h3></h3><h3><b>大峡谷</b>。大峡谷是哈拉哈河上的另一个景点,在河的更上游一些。从景区的入口处到大峡谷先要穿过一片森林。公园的森林多是落叶松和白桦树同享一片天地,被称作混生林。</h3> <h3>白桦树是落叶乔木,有白色光滑象纸一样的树皮而得名,喜欢阳光,生命力强,在北方寒温带,草原上、森林里、山野路旁,常可见到这种树。</h3> <h3>行走在白桦林中,想起一首写白桦林的诗:</h3><h3>亭亭玉立的白桦,</h3><h3>像青春的姑娘,</h3><h3>路过你的身旁,</h3><h3>怎由得了我的目光。</h3><h3>……</h3> <h3>走出森林,一条峡谷出现在眼前,它虽然没有长江三峡、虎跳峡和雅鲁藏布大峡谷陡峭险峻,但它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乌黑的火山岩堆积两岸,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突兀欲坠。</h3> <h3>哈拉哈河从谷底流过,河面宽窄不均,曲曲折折,清澈的河水汩汩流淌,似一首古老歌,从洪荒时代携来天籁之音。</h3> <h3><b>石塘林</b>。万木林中散落着很多由火山岩围着的大小不等的池塘,个个平明如镜。这片区域由火山喷发后岩浆流淌凝固,经过千年风化和流水冲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地貌。</h3> <h3></h3><h3>这里是熔岩的海洋,有翻花石、熔岩垅、熔岩绳、熔岩碟、熔岩洞、熔岩丘、喷气锥、熔岩陷谷等神奇景观。看这多像一摞瓦片,它是一层岩浆冷却后,又来一层,待这层冷却后,再来一层……,最后形成了这样的奇观。</h3> <h3>这里还有数以百计的熔岩丘,也叫熔岩冢。据说,这种类似于坟包的玄武岩地貌,在国内唯有此处可以见到。</h3> <h3>细看火山岩,不尽是黑色,色彩也很丰富。</h3> <h3>公园里野生动物很多,这只鼠兔就是在石塘林拍到的。鼠兔虽属兔目,但与普通的兔子不同,它体形小、耳短、眼黑、体毛呈茶褐色。该物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h3> <h3><b>杜鹃湖</b>。杜鹃湖因湖畔开满杜鹃花而得名。夏季没有见到杜鹃花,却看到一只野鸭从湖底捞起一个蛤蜊,赶忙含着它游向草丛深处。</h3> <h3>杜鹃湖是火山爆发时,熔岩流堵塞河谷形成的湖泊,湖岸尽是由火山岩自然形成,高低不平,弯弯曲曲。</h3> <h3>该湖上边连着松叶湖,下边衔着哈拉哈河,为流动活水湖,湖水非常清澈。</h3> <h3>湖畔绿草丛点缀着野花,湖面浮萍田田,迎风摇曳,散发着幽幽的清香,站在湖边,恍如进入江南水乡。</h3> <h3><b>驼峰岭天池</b>。阿尔山地区有好几个天池,驼峰岭天池有专门的摆渡车站和景点出入口,参团的游客大多来此游览。它海拔1332.3米,单从海拔高度看,位列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之后,居全国第三。</h3> <h3></h3><h3>椭圆形的天池象一块晶莹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瑰丽、林木葱茏的高山之巅,水平如镜,倒映苍松翠柏,如果评边缘整齐和周边植被,驼峰岭天池当数全国第一。</h3> <h3>从山脚到最高观景处,垂直高度好几百米,有近千个台阶。登山过程中,不仅可以从不同高度看天池,还可以欣赏大兴安岭的莽莽林海。</h3> <h3>天池周边逛,即为天上人。</h3> <h3><font color="#167efb"><b>玫瑰峰</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玫瑰峰,位于阿尔山市正北方约25千米,距昊达公馆7千米,在通往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路边。</font></h3> <h3>玫瑰峰山体由花岗正长岩或红色砂岩组成,总体呈红褐色,因此得名“玫瑰峰”,当地人也叫它红石砬子。</h3> <h3></h3><h3>资料显示,在距今1.54亿年前,深层岩浆运动形成这片花岗岩岩体,后经地质抬升运动使之露出地表,又经历几百万年的河流切割侵蚀和寒冻风化,形成了今天这种奇异的石林地貌景观。</h3> <h3>玫瑰色的石林造型各异,嵯峨参差,犬牙交错,奇伟挺拔,崔巍壮观。</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第二章 呼伦贝尔草原</font></b></h1> <h3>呼伦贝尔草原因“呼伦湖”和“贝尔湖”坐落在草原内而得名,总面积约为一亿四千九百万亩,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又被称为“北国碧玉”。</h3> <h3>草原东临大兴安岭,和大兴安岭的结合部为森林草原过度地带,约一千五百万亩,其余为天然草场。</h3> <h3>纵横交错的3000多条河流是草原的血脉,为草原带来勃勃生机。</h3> <h3>这里的世界如此辽阔,似乎能看到天外之天,极目望天远,自然会胸怀宽广。这里的世界如此宁静,连风都那么柔软,沉浸于清风,自然会心平气和。</h3> <h3>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当今保存完好的草原,也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绿色净土。</h3> <h3>这里是“牧草王国”,据导游介绍,生长着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晒干的牧草价格比玉米、小麦还高。这些优质牧草除供本地牛羊食用外,还大量出口。</h3> <h3>马牛羊永远是草原的主角,它们是草原的魂、草原的画、草原的歌。</h3> <h3>白色的羊群,远远望去,仿佛是飘浮的白云。</h3> <h3>绿色的地毯上撒上几粒珍珠,构成一幅精美的画。</h3> <h3>导游介绍,身上带花(黑白花或黄白花)的才是正宗的呼伦贝尔当地牛,其它的是引进的品种。</h3> <h3>蒙古包仿佛是碧绿草原上绽放的一朵朵白莲花,成为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h3> <h3>挡烈日,抗冰雪,遮风避雨,蒙古包用自己的坚强和温柔给牧人带来平安吉祥,是他们真正的保护神。</h3> <h3>随着时代的发展,牧民的生活也在不断进步,蒙古包旁的摩托车就是例证。</h3> <h3>还有一些牧民结束了世代延续的游牧生活,拥有了自己的牧场和固定住房。</h3> <h3>见到敖包,耳边不由响起那首歌:</h3><h3>……</h3><h3>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h3><h3>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h3><h3>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h3><h3>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h3><h3>……</h3><h3></h3> <h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草原上也专门开发了一些旅游点,更集中地展现蒙古族牧民文化。</h3> <h3>在这里你可以和牛羊更密切地接触。</h3> <h3>可以骑上马背,亲身体验牧民的生活。</h3> <h3>真正的牧民骑马是这样的,他们马上要给游客表演赛马比赛。</h3> <h3>游客们尽情享受这欢乐美好的草原时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第三章 </b><b>满洲里</b></font></h1> <h3>满洲里是内蒙古东北的一座边境小城,原名“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俄语名“满洲里亚”,音译成“满洲里”。小城北面是俄罗斯,西面是蒙古国,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为一体,被誉为“东亚之窗”,曾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CCTV十佳魅力城市。</h3> <h3><b><font color="#167efb">国门景区</font></b></h3><h3>满洲里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口岸1908年正式设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h3><h3>上图是横跨在中俄铁路上的满洲里国门。</h3><h3>下图是国门旁复建的不同时期的国门。</h3> <h3>有国门就要有守护者。国门旁的“国门第一哨”。</h3> <h3>复建的民国时期的国门岗哨。</h3> <h3>41号界碑。界碑的后面是缓冲区,远处铁丝网后是俄罗斯。</h3> <h3>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上看俄罗斯国门。</h3> <h3>俄罗斯的哨塔。</h3> <h3>站在国门上远眺俄罗斯。</h3> <h3><b><font color="#167efb">套娃广场</font></b></h3><h3>套娃广场坐落在满洲里市华埠大街23号,是全国唯一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形象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旅游度假景区,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是满洲里标志性旅游景区。</h3> <h3></h3><h3>广场是集满洲里和俄罗斯相结合的建筑、历史、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大型特色风情园。</h3> <h3>俄罗斯大马戏院。</h3> <h3>虽然下起了雨,但游客们的兴致不减。</h3> <h3><font color="#167efb"><b>市内随拍</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满洲里最吸人眼球的还是它的建筑,无论在哪条街上,只要你抬头看,总能看到楼顶那别具一格的装饰部分,这在国内其它城市的确不多见。</font></h3> <h3>水岸塔矗立,顿觉群楼矮。</h3> <h3><font color="#010101" style="">城市不大,但马路很宽,也很干净。</font></h3> <h3>街头塑像高鼻深眼,一看就是域外来客。</h3> <h3>特色商品店里,摆满了俄罗斯商品。</h3> <h3>俄罗斯套娃配上俄罗斯族的售货员,很搭。</h3> <h3><font color="#167efb"><b>小城夜色</b></font></h3><h3>满洲里的夜晚依然很美,一座座建筑在华灯中发出璀璨的光彩。</h3> <h3>北湖倒影。</h3> <h3>夜幕下的套娃广场,别有一番景致。</h3> <h3>和平雕塑显示出边城的安详宁静。</h3> <h3><font color="#167efb"><b>歌舞表演</b></font></h3><h3>晚上有俄罗斯和蒙古歌舞表演,同时可以享用俄罗斯美食,一定不要错过这难得的机会。</h3> <h3>俄罗斯舞蹈热情奔放。</h3> <h3>蒙古族歌舞展现草原风情。</h3> <h3>蒙古族演员的呼麦表演,这声音太有磁性了。</h3> <h3>邀请观众上台,把欢乐推向高潮。</h3> <h3>与俄罗斯演员合影,内蒙古之行在乐曲声中画上句号。</h3> <h3>再见满洲里!再见内蒙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