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审稿:江玲</h3><h3>图文:万旺娣</h3> <h3> 在这热情似火的8月,我们湖北省300名教师,共赴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开启“国培计划(2019)”中华文化涵养师德暨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第15期研修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我们,铭记着总书记的教诲,带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涵养师德的共同美好愿景,开始了学习,血脉里流淌的中华精神,也在这一时刻里被唤醒。</h3> <h3> 在破冰活动中,主持人为我们介绍了本次培训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及专家团队。</h3> <h3> 第一天,全体老师一起欣赏了歌舞剧《何为第一等事》。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四小金帆舞蹈团的同学们用优美的舞蹈诠释了王阳明先生对此问题的答案:惟读书学圣贤耳。<br></h3> 《论语》篇 <h3> 全国政协委员——王秦丰教授通过《论语》来跟我们讲解好老师必须要做到的三点:一、是一名君子;二、熟悉教学规律;三、坚持既教书又育人。</h3> <h3> 教育家说:“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该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要想学生做什么样的人,老师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让老师先学传统文化,再去让学生学传统文化。北师大给我们准备这么多书,让我们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吧!</h3> <h3> 台湾国学大家、美学名家、台北艺术大学辛意云教授结合当下环境讲解了《论语》中教我们该怎样做人,教育学生该如何做人。</h3> <h3>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张昆将教授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让我更直接明了地理解孔子的育人理念。</h3> 《礼记》篇 <h3>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凯博士幽默地为我们讲述了《礼记.学记》中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h3> 《阳明心学》篇 <h3> 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明传播中心主任王文静教授为我们揭晓三不朽圣人——王阳明的人生历程。</h3><h3> 说到这里,请允许我给我们阳新第三实验小学点个赞,因为据我的初步了解在坐的300名教师,只有很少很少人读过王阳明的心学,而我们学校早就要求全校老师共读这本经典,并且在读书笔记中写下自己的心得,所以当别人云里雾里的时候,我却能跟上教授的脚步去深入地解读他的知行合一。</h3> 航母篇 <h3> 刚开始看课表上这节课的安排,我们都觉得这是不是和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师德研修没有关系,可是到了最后这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最为深刻。</h3><h3> 中国船舶工程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航母专家——田小川专家,她讲述了我国的航母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我们在坐的老师听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她说作为一名航母专家她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给我们讲课的,因为她的成功,最大的功劳归功于她成长路上的每一位老师,所以她最后说到:国家的未来把握在我们这些老师手上!到了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h3> 专题讲座篇 <h3> 王文静教授以《传承师道,立德树人》为题作了讲座。她引据经典从时代背景、实践探索方面分析传统文化和师德传承的关系及国家对师德教育的重视,并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介绍师德教育的重要性。</h3> <h3> 当代教育名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郭齐家教授结合孔子和《学记》中的教师观并针对当下环境对广大教师提出具体要求。</h3> 经验分享篇 <h3> 北京前门小学于立宁校长跟我们分享了她的学校是如何做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听了她的分享,我再一次为我们三小自豪,因为她分享的每一个点子,我们学校也做到了,只是因为他们的条件比我们好太多,所以做出来的成果更高大上一些。</h3> 参访篇 <h3> 课程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访了首都博物馆和北京师范大学,至此我的国培之旅完美落下帷幕。</h3> <h3> 育人先育己。身为教师,我们应认真学习国学经典中的教育理念,体会中华教育的真精神,不断修身养性,达到自我觉知的境界,做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者、传播者和实践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