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金陵女子大学 (简称金女大)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女子大学。1913年由美国联合教会筹建,1915年正式成立并招生,租南京城南绣花巷为临时校舍。1923年迁入南京宁海路随园校址。</h3><h3>第一任校长为美国传教士德本康夫人。1928年,国民政府收回教育权,由徐亦蓁任金女大校董事会主席,吴贻芳担任校长。1930年,金女大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因抗战1937年西迁至成都办学,1946年师生返回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建立南京师范学院。198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内成立了金陵女子学院。</h3> <p class="ql-block">金女大在37年(1915~1952)的办学历史中,培育了近千名毕业生,成为当时各个行业的杰出女性代表,被人们称之为“999朵玫瑰”。她们拥有精湛的专业水准,娴熟的中西文化交流能力,济世苍生的厚生情怀,在社会各个领域叱咤风云,多有建树。</p><p class="ql-block">这一群优雅美丽,博学多才,开阔大气,意志坚韧的杰出女子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漫漫岁月中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华。由此形成的金女大独具特色的女子高等教育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陈英梅(1890--1938),生于香港,1913年毕业于美国的韦尔斯利学院并获体育学士学位。回国后,陈英梅在上海中华全国基督教女青年会担任体育干事,同时担任青年会“女子体育师范学校”负责人,成为我国第一位体育女教师,她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穷学生学体育。</p><p class="ql-block">1928年她应吴贻芳之邀执教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创办了体育系。金女大即有公共体育,又设专业体育。她创办了体育简易科,一年制,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创办了体专,两年制,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为金女大搭建起了一个坚实的体育专业框架。</p><p class="ql-block">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寇轰炸不止,她和家人避难到广州,还积极参加广东妇女反侵略联盟等活动,通过国外的一些社会关系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募捐款项。1938年日寇对广州狂轰滥炸,陈英梅受伤不治,同年8月病逝于香港,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1919年</p> <p class="ql-block">1919年</p> <p class="ql-block">张汇兰(1898--1996),出生在江苏南京。我国著名的女体育教育家。高中毕业后毅然报考了上海女青年会体育师范学校,成为学校寥寥的女生之一。192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体育师范学校毕业。作为优秀毕业生被选送到美国密尔斯学院体育系深造。1923年,她应召回国,在金陵女子大学任教,开始了她长达65年的体育教学生涯。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和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她的体育课成了学生最爱上的课。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她一手创建了体育系,并担任系主任。</p><p class="ql-block">1925年她再度赴美留学,一年后取得体育学士学位。后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衣阿华大学主修体育、公共卫生和生物学,获得两个硕士、一个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体育女博士。</p><p class="ql-block">1952年,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三校的体育系合并,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华东体育学院(现上海体育学院)。在建校之后,她出任首届教务长。但很快就辞去了这一职务,把全部精力投入组建全国第一个运动解剖学教研究的工作。张汇兰以她特有的精细工作方式和全部心血,在一副从金女大带来的人体骨骼的基础上,创建了我国第一座运动解剖楼,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体育院校专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结束了我国体育院校无统一教材上课的历史,同时也奠定了运动解剖学发展的基础。她一手创办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还是全国体育院校中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p><p class="ql-block">在她一生的体育生涯中,获得了很多次第一。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女体育教师;是中国全运会篮球比赛中的第一个女裁判。1984年9月,张汇兰获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6月30日,90岁高龄的张汇兰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颁发的“在体育运动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荣誉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项特殊荣誉的中国人,当时全世界只有三人获得此奖。</p><p class="ql-block">1985年,她将毕生的积蓄捐给学校,设立了张汇兰体育科学基金,奖励、资助青年学者从事体育科学研究。</p> <p class="ql-block">1921年</p> <p class="ql-block">严莲韵(1903—2003) 浙江宁波人。1924年毕业于金女大化学系,到安徽淮远女中执教三年,1925 年兼任小学校长。严莲韵与她的姐妹严彩韵、严幼韵、严华韵为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36 年她们拿出父亲遗产中的部分款项为母校捐赠了一座小医院,后来成为学校的疗养院。她们的先生(吴宪、徐振东、杨光泩、郭文钧)则捐款购买了疗养院内的设备。1930 年后严莲韵因肾病卧床达十七八年之久,这期间她中断了工作,但没有中断对子女的教育和辅导,三个子女均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长子阿达成为著名的漫画家。1950 年初她病愈后,积极投入了社会活动和慈善事业,参加了上海市工商联、政协、妇联组织的学习和活动,先后担任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董事、副会长以及上海儿童基金会理事。1979 年与杨立林校友一起,筹建成立了金女大上海校友会。1985 年,在金女大70 周年校庆会上,严莲韵等倡议在国内成立吴贻芳基金会,得到广大校友的支持,并被推选为吴贻芳基金会会长。之后,她积极联系各地基金会和上海校友,为筹建金女院教学楼募集资金。她自己及亲属捐出5 万余美元,由他们的名字命名的馆室有:“光泩图书馆”“彩韵婉莲室”“彩韵莲韵幼韵室”,使金女院的教学设施日趋完善。1994 年,金陵女子学院成立办学实体后,她被推选为校董会董事。</p> <p class="ql-block">1924年</p> <h3>唐筼(1898—1969) 号稚筼、字晓莹,广西灌阳县人。18 岁毕业于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天津女师),1916 年开始教授小学低年级。1917 年秋赴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设立的体育师范就读,两年后毕业,在天津母校任体育主任。后进入金陵女子大学体育专业本科深造,因心脏病不得已告别金女大校园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体育教师,曾担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体育联合会裁判,及参与北京体育学会的工作。</h3><h3>1928 年8 月与陈寅恪在上海举行结婚典礼。生育长女流求后,离开教职岗位,全力支持寅恪专心治学。1947 年送女儿陈流求、陈小彭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中高中部就读时,回到阔别了近20 年的母校,主动做起了义工。</h3> <p class="ql-block">1926年</p> <p class="ql-block">1926年</p> <h3>张肖松教授</h3><h3>张肖松(1900-2008) 1926年毕业于金女大历史系。193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母校任金女大训导处主任兼教授教育学。抗战初期任金女大武昌办学点第一负责人,后撤点归并成都华西坝办学,任训导主任兼教授英文与心理学。1946年受聘台湾大学任英文教员。“二.二八事变”后,离开台北回上海受聘复旦大学教授英文。1948年回金女大任训导主任,兼教授普通心理学概论。是年冬返回台北任台湾大学任外文系、心理系教授,又任心理学系主任。1955年前后,创立台北私立金陵女中,曾兼任金女中第三、第四届零报酬董事长六年。1969年夏退休后迁居美国。2008年平静与世长辞,享年107岁,是金女大历史上迄今最高寿的校友。旅居北美的校友在台北金女中设立“张肖松奖学金”,以永久纪念她。</h3> <p class="ql-block">1926年</p> <h3>李泽珍教授</h3><h3> 李泽珍(1903-1987)1926年金女大文科毕业。1934年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通晓多国语言。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香港知用中学,广东廉州中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大任教。先后从事英语、俄语、法语教学。曾任俄语教学法教研室主任,英语实践教研室主任。1972年华东师大成立法语专业,李泽珍是该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教育领域耕耘了六十个春秋。</h3> <p class="ql-block">1926年</p> <p class="ql-block">1926年</p> <p class="ql-block">吴懋仪教授</p><p class="ql-block">吴懋仪(1905-1973),1928年金女大理科毕业。1932年获燕京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越第夫学院化学博士学位,是哈佛大学第一位中国女化学博士。1945年回金女大任化学系主任,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1958年主编新中国高师第一部《有机化学》教材。领导组织师生研究合成了多种高效农药,摸索了三十多种国际保密药品的原生产方法,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专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连任三届江苏省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学会理事,科普出版委员会委员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1928年</p> <p class="ql-block">张芗兰(1903-196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山东临沂人。1921年入金女大,1928年毕业。1939年获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学位,1948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学院获心理学博士。1932年任南京明德女中校长。1940年她带着在美国募集的款项回到祖国,担任金女大训导主任。毕生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写给青春少女》、《人生的透视》等。1969年逝世享年六十六。</p> <p class="ql-block">黄续汉教授(1911--2007)1932届金女大英语系毕业。毕业后一直担任吴贻芳校长的秘书,并在该校从事教学工作。1987年根据吴贻芳遗愿,她积极参与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内建立金陵女子学院,为重兴金女大这所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的女子大学,承担女子高等教育、妇女研究和对外交流多重任务殚精竭虑,退休后仍孜孜不倦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和金陵女子大学校友会工作。生前立下遗嘱,过世后将身体所有部分捐献给红十字会。</p> <h3>施葆真(1908—2013) 出生于上海。1928 年考入金女大社会学系。大学四年级时任金女大的女青年会会长,1932</h3><h3>年毕业后历任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学生</h3><h3>部干事、全国基督教学联协会执行委员。1937年公费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38 年7 月学成离开美国经欧洲回国。在中华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全国学生救济委员会”工作,从事对贫困学生的救济工作。1958 年转业到一家羊毛衫厂当工人。1980 年,女青年会恢复了组织和活动,经总干事邓裕志女士的邀请,72 岁的施葆真再次来到女青年会,直到1990 年才第二次退休。2008 年,100 岁的施葆真住进了上海西郊的一家敬老院安度晚年。2012 年1 月22 日无疾而终,安详离世。</h3> <h3>胡秀英教授</h3><h3>胡秀英(1908—2012),1933年金女大理科毕业,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国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2001年荣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授予的铜紫荆星勋章。2010年“感动香港”十大人物之一。为金女院设“胡权氏奖助学金”。</h3> <h3> 朱觉芳博士(1913-2009 )1934年金女大社会系毕业,社会学博士。吴贻芳参加联合国制宪大会时任专职私人秘书。在我国创办远东第一所社会福利学院,曾在母校兼课。“吴贻芳基金会”顾问。</h3> <p class="ql-block">宋彬教授(1915-)1935年入读金女大数理系,1938年毕业。毕业后先后在北洋大学工学院、厦门大学、苏州东吴大学等大学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宋教授被调到华东化工学院数学系,任教近40年。曾担任上海县第七届人民代表,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p> <h3>卢宝媛(1917-2016)出生于湖北武汉。1935 年在金女大主修社会学,辅修音乐。1939 年毕业后在重庆一所教会学校教授音乐和英语,1942—1944年就职于华西大学医学院医疗社会服务部,1950—1957年在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从事妇女工作,1957 年以后就职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市委,长期从事统战作。“文革”中受到冲击,曾经下放苏北农村5年,1974 年离休。</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方非(1918—2009) 安徽桐城人。1935—1939 年就读于金女大历史系,抗战爆发后随学校迁往成都华西坝。在四川,她结识了许多进步的朋友,其中有中共地下党员,参加了抗日救亡的学生组织和活动,如饥似渴地阅读苏联小说和马列主义书籍。1942 年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p><p class="ql-block">事变”后,方非和一批地下党同志开始了奔赴敌后解放区的万里长征。1949 年随大军渡江。解放后担任无锡市委宣传部长、副市长;196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厅任常务副厅长、党组副书记;1980 年调任江苏省对外友协任专职副会长、外办党组成员。离休后,方非仍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为实现吴贻芳校长的遗愿建立金陵女子学院,不辞辛苦为金女院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p> <p class="ql-block">杨瑞如,1938 年进入金女大英文系学习,1941年毕业后进入四川重庆复旦高中担任英语老师,1951 年转至上海市第一女中工作,先后担任过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务。1959 年国庆十周年之际,上海市第一女中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身为红旗手的杨瑞如从宋庆龄主席</p><p class="ql-block">手中接过奖状。1966 年,响应国家外语干部归队的号召,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后担任英语系主任直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戴乾符(1921-) 1939—1941 年就读于金女大主修化学后转修家政营养。1941 年转入了重庆大学主修化学。1952—1967 年在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学校任化学教师;1970—1972 年在北京市东城区泗上五七干校劳动;1972—1983 年分别在北京市第73 中学、第164 中学、21 中学任高中化学教师。她一改陈旧的教学形式,主张创新,化抽象为具体,教学成绩显著。</p> <h3>黄学潮(1920—2012)1940 年入学金女大教育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大连</h3><h3>市公安局幼儿园园长、空军(蓝天)幼儿园副园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幼儿园副园长、轻工业部子弟小学教师、致公党北京市委妇女委员会主任、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会长。</h3> <p class="ql-block">黄燕华博士(1922-2017)1942 年毕业于金女大家政专业,留校任教。为系主任容筱筠做助教,俩人合作撰写了《营养学》专著。1948 年到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营养学硕士学位,1951 年又到密歇根大学读博士。后在康奈尔大学任教30 年,直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喜勋教授(1921-)1943 年毕业于金女大体育系。1943—1951 年间先后在南京师范学院、天津女师学院、河北师范学院等校任教。1952 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任教。1992 年退休后开始担任大学生两操协会工作。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竞技体育、艺术体操、健美操、舞蹈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多次担当国内外大型比赛总裁判长。</p> <p class="ql-block">王明霞1921-2021) 1921 年出生于上海,1940 年入读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次年转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体育系。肄业后一直在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工作,解放初在自己家里创办了上海女青年会第一个托儿站,“文革” 中被下放工厂劳动,直到1976 年退休。</p><p class="ql-block">“文革”后女青年会恢复,她积极投入复会的各种活动中。</p><p class="ql-block">由于突出的社会工作,她先后被评为上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妇女工作者,被上海市妇联授予“长期从事妇女工作,为妇女解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p> <h3>喻娴才 生于天津,1941 年入金女大英文系。1948 年成为联合国正式职员,独自管理当时设在上海的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的内部图书馆。1956 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图书馆专业硕士学位。1957 年学成后被调入联合国总部图书馆,一干就是35 年,为联合国这个庞大的国际机构的正常运转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h3><h3><br></h3> <p class="ql-block">黄吟诗(1920-)1942 年进入金女大音乐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市立二中任音乐教师。1950 年前往北京,在文化部直属文艺单位任钢琴伴奏,后调至东方歌舞团工作直至退休。先后排练过舞剧《和平鸽》《宝莲灯》等多种舞蹈。翻译、发表过关于非洲、菲律宾舞蹈的论文和著作。</p><p class="ql-block"><br></p> <h3> </h3> <p class="ql-block">皇甫玉珊(1927-)1946年考入金女大医预系,1949年毕业后入学北京协和医学院,1954年毕业。我军著名传染病学专家。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传染病信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和《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现代老年感染病学》等多部专著,从事传染病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50年。</p> <p>刘翼文(1922-2020),1922出生于湖南凤凰县。1943年考上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44年入学体育系。1948年毕业后去岳阳贞信女中任教兼任会计。1951年受邓文珊案牵连,劳动改造2年,后经岳阳法院改判无罪。1953年出狱后到湘潭市一中教体育。1955年结婚。1962-1972下放至湘潭郊区易家冲完小和寻骑完小教体育。1972年回湘潭先锋中学任教,1977年退休。1985-1987去云南兰坪县一中教英语。1991-1995在金陵女子学院当义工,1995年回到湘潭安享晚年。2020年7月19日与世长辞,享年99岁。</p> <p class="ql-block">谢恒(1926-)新中国首批外交官之一。1944—1945 年在金女大主修英文。1950—1987年,从事外交工作37 年,先后在中国驻印度使馆、英国使馆、加纳使馆、旧金山总领馆、美国大使馆担任随员、秘书长等重要职务,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傅伍仪,1946 年考入金女大历史系,1949 年南京解放后,曾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1952 年,由于抗美援朝处理战俘对英文的需要,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审处科工作。战争结</p><p class="ql-block">束后一年多,转业到中国红十字会国际</p><p class="ql-block">联络部,对50 年代的中国外交做出了重</p><p class="ql-block">大贡献。1982 年随丈夫入驻泰国,其间担任泰国公主诗琳通的中文老师。1986 年,到宋庆龄基金会研究室工作,参与《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宋庆龄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p> <h3>鲜于明义(1916—2013)1939 年于成都入读金女大家政系,1943 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6 年学校回迁<br></h3><h3>南京时,留在成都。曾任中学教师和华西大学家政系助教,新中国成立后被派创办华西大学工会托儿所,后又调入四川省建设厅职工医院担任营养师至退休。退休后,担任华西音乐学校名誉校长,后又与老校友崔亚汉一同创办“宝宝家”幼儿园, 并负责“宝宝家” 的日常管理。随着办学影响的扩大, “宝宝家”发展成为家长信得过的卫生保健红旗幼儿园,还获得成都市政府颁发的“优秀幼儿园”称号。</h3> <p class="ql-block">张尚琼 (1921-)1942年进入金女大英语系后转入社会系。1949 年投身革命,参与“朝明学识研究社”,成为一名地下党人。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任职于上海黄浦区晓明女中、浦东区高桥中学任教。离休后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表彰。2010 年6 月,被全国文明办、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p> <h3>计瑞兰(1921—2011)1942 年至1946年,就读于内迁成都的金女大历史</h3><h3>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任三自委员会主席吴耀宗秘书。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妇女文艺工作者联谊会常委、全国文联上海市分会会员、上海诗歌工作协会会员。</h3> <p class="ql-block">桂慧君(1919-)1939 年就读于沪江大学,1942 年转读于金女大。毕业后于</p><p class="ql-block">1947 年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主修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1956 年回到祖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所工作。1984年退休后在北京市社会学会做义工。致力于特教工作,创办教育机构———弱智与自闭症教育康复中心,探索社会工作者如何在特殊学校发挥积极作用,配合学校开发弱智儿童的潜在智能,使其成为能自食其力的社会人。创建老年人互助自助中心——中关村之家。</p> <p class="ql-block">杜寿玢 (1925-)1944年金陵女子大学化学系肄业,194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营养专业。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营养师、教授,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第二、三届顾问。曾任中国营养学会三届常务理事,国家卫生部公共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在国内首次报道“不同食物对正常人引起的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胰岛素反应”,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成果奖。主编与参编《实用营养手册》《现代营养学—基础与临床》《现代临床营养学》等著作。</p> <h3>王侠飞(1924—2013) 金女大1947 届化学专业毕业。曾在台南一中教学5 年。1963 年,在离开大学18 年,成为4 个孩子的母亲之后,又独自负笈远渡重洋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后供职于美国波士顿州立医院。她为诺贝尔生物化学奖获得者柯瑞博士做实验助手,发现一种新方法可将葡萄糖6 磷酸酵素的活性在2 小时内增加5 倍,柯瑞在发表论文上加上Hsia-Fei Wang Chang,作为对她的重要贡献的肯定。王侠飞也因此登上《世界名人录》。抗战期间,王侠飞还有过从军的经历。1995 年,曾到北京怀柔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h3> <p class="ql-block">吴玉清(1921-2017)生于安徽,长在江西南昌,私立教会葆灵女子中学毕业。1948年毕业于金女大社会学专业。1953 年从台湾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修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1955 年毕业后在纽约从事社工工作,为情感障碍美国青少年提供心</p><p class="ql-block">理治疗疏导,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p><p class="ql-block">院实习导师。那时在美华人很少,在纽约的15年间,她深入华人社区,了解老年移民言语不通、孤独绝望的生活困境,决心为华人老年福利事业奉献余生。1971 年,吴玉清离开纽约进入南加州大学修读老年学和管理学。1974 年,54岁的她凭借惊人的毅力,成为第一位获得南加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博士学位的华人。毕业后她创建公益组织—中美金龄会,为低收入华裔老年人筹建金龄新村老人公寓。华裔老人在美国因语言不通,又与在美国工作的子女以及在美国结婚生长的孙辈孩子们有代沟问题,所以也都希望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她去华盛顿向美国国库贷款,在蒙特利公园市建造了老人公寓———金龄新村。1980 年年底金龄新村老年公寓落成,1986 年金龄别墅建成,1994年金龄别庄建成。</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生活俭朴的吴玉清用毕生积蓄回馈母校南加州大学和金女大对她的培育,为母校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她的慷慨无私、坚毅顽强和魄力远见为她赢得了包括南加州大学校友成就奖、加州社会福利档案室乔治·D. 尼克尔杰出职业服务奖、加州蒙特利公园市市长杰出成就奖、南加州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等众多荣誉。</p> <p class="ql-block">陶津(1926-)1946—1950 年就读于金女大声乐系。毕业后在上海第三女中的前身上海中西女中教音乐,一年后调入上海合唱团,担任合唱与女高音领唱、独唱等。1953 年被中央乐团借调,远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所在参赛队伍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赛后奔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在冰天雪地中巡回表演。先后师从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黄友葵教授,苏联歌唱家苏石林教授及德国专家等。曾录制出版过《波兰圆舞曲》、《农村姑娘》、《云雀》及电影配音《牡丹仙子》等个人唱片。1984 年退休以来,主要从事上海市文化系统老年合唱团的业余表演活动,并多次在国内重要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p> <p class="ql-block">袁爱莲(1926-2019),金女大1948届家政系毕业。1952年在美国获得学前教育硕士学位,在学前教育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后转行医药工业工作至退休。海外吴贻芳基金会第二任会长。走遍美国为金女院的建设和发展筹款,个人持续不断地资助和支持帮助金女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甘克超( 1926-2023)1944 年考入金女大地理系,后转至化学系、护预系、最后转入家政系营养学专业就读。华西协和大学家政系毕业。1948—1994 年任南京鼓楼医院营养师。1991—</p><p class="ql-block">2003 年在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任教。多次参加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国际家政学协会会员代表大会等国际会议。两度赴台参访商洽台湾食品工业界襄助金陵女子学院筹建金陵烘焙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事宜。促成金陵烘焙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于2002 年建成。现任江苏省家政学会名誉理事长,发表《台湾营养师学历教育管窥》等论文。</p> <p class="ql-block">茅于燕研究员(1926-)1945年就读于金女大,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心理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她从事儿童心理研究50余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从事婴幼儿智能追踪研究的心理学家之一。她在国内开创了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训练工作,为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1989、1990年先后荣获美国传记研究所第三届特殊领袖才能奖和国际文化荣誉奖,并被选入英国剑桥《国际知识界名人录》、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知名人士录》、《中国当代妇女事业成就大典》、2000年获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p> <p class="ql-block">俞汝华(1929-)1947 年考入金女大,1948 年因解放战争返回上海,后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统计专业。1949 年开始从事病案统计管理工作,2002 年荣获</p><p class="ql-block">中华医学会颁发的“中国病案管理事业突出贡献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梅若兰 教授(1925—2012)1948年毕业于金女大化学系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和无机物合成、化工污水处理及微量元素等应用化学方面的研究。1987 年任金陵女子学院筹备组组长,后任金女院副院长,1992 年退休后一直在金女院工作,并任多年金女大南京校友会会长。曾任九三学社南师大支社主委、江苏省委员会委员。曾当选两届南京市鼓楼区人大代表、三届南京市人大代表、三届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骆明仁,1949 年毕业于金女大音乐系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幼儿教育系工作。1972 年后,从事英语教学17 年。退休后一直从事钢琴教学。著有《儿童节奏乐曲》(春秋书社1953 年),另有多部音乐作品收编于少儿音乐教育类书籍中。</p><p class="ql-block"><br></p> <h3>鲍蕙荪(1927—2012) 1949 年毕业于金女大音乐系,1950 年就职于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组,1961 年起,任职于南京市第17 中,职任副校长,曾任金女大南京校友会秘书长,金陵女子学院筹建小组成员。主编《永久的思念》和《金陵女儿》两集。1985 年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4 年获“江苏省优秀教育世家”荣誉称号。</h3><h3><br></h3> <p class="ql-block">苏先模(1927-)1946 年进入金女大医预科就读,1949 年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1955 年毕业于眼科专业。1958 年,任职于空军总医院,主要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曾担任军医班、航医班、护士培</p><p class="ql-block">训班等的专业授课教师,多次参与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参编《医学全科通鉴》。参与编审《国外医学眼科分册》。</p> <p class="ql-block">孙家馨(1928-)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946—1950 年就读于金女大音乐系声乐专业,师从黄友葵教授。1950 年毕业后到上海交响乐团工作。1981年赴意大利罗马圣桑塔切契里亚研究院深造,1983</p><p class="ql-block">年回国。历任上海乐团独唱演员兼教员、中央乐团独唱演员兼教员、中央乐团社会音乐学院副院长。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及进行声乐考察,在北京、香港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程式如(1929-2020)笔名石汝、芥子。1948 年肄业于金女大社会系。同年进入中原解放区,参加中原大学文工团,历任中南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艺术室副主任,从事儿童戏剧理论研究,一级戏剧</p><p class="ql-block">评论员、作家。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 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儿童剧评论集《儿童剧散论》,改编电视剧剧本《白雪公主》、动画片脚本《蓝皮鼠大脸猫》(30 集) 等。儿童剧剧本《奇怪的101》(合</p><p class="ql-block">作)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文化部庆祝建国30 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二等奖,《儿童化与戏剧性》获全国首届儿童文学理论评奖优秀论文奖。</p> <p class="ql-block">徐曜萱(1928-)1949 年毕业于金女大社会工作系,1950—1952 年就职于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荣立二等功、三等功,之后分别就任吉林大学保育院院长,南京大学幼儿园主任、中文系讲师,多次在儿童保健系统荣立功勋。著有《怎样做幼儿园的保育员》《怎样办幼儿园》《家庭中的儿童教育问题》等。</p> <p class="ql-block">汪爱丽(1927-)1949 年毕业于金女大幼儿教育系,后就职于金女大儿童福利实验所,任南京师范大学幼儿教育系教授。汪教授创作的儿童歌曲贴近儿童生活,她带着对儿童的理解与爱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用儿童也能理解的简单又生动的歌词,为儿童唱出了他们的心声,表达着儿童眼中奇妙的世界。一首《我上幼儿园》用简简单单的四句歌词描述了孩子每日上幼儿园时都会经历的场景:“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幼儿园,我不哭我不闹,叫声老师好”,仿佛可以感受到歌曲带给他们的勇气与力量,表达出自己成长的信念与决心,这正是汪老师的作品传唱全国,传唱了一代又一代的原因。作为我国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在她四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共创作了数百首儿童歌曲,已由南师大学前系汇聚成册。</p> <h3>朱文曼(1928—2013),1946 年考入金女大外文系,后转社会系。1949 年毕业后,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图书情报室,1985—2005 年担任上海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h3> <p class="ql-block">汪安琳(1926-2019)1950 年毕业于金女大生物系,曾任职于清华大学、沈阳农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二等功,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11 年在金陵女子学院设立</p><p class="ql-block">“袁氏姐妹”奖助学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令华(1930-)1947年就读于金女大中文系,194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常务副主任,北京市文联第五届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离休。发表与主编的图书约650万字。包括《吴世昌全集》12卷等。</p> <h3>靳荣裕( 1926 - )1947 年考入金女大体育专科,1949 年毕业。毕业后分配到苏州景海女师任体育老师。曾担任青年团体育干部和省、市体委干部,体育记者、体育干部培训班主任以及群众体育组织者,编写体育教学大纲。1985 年荣获国家体委授予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勋章”和“荣誉证书”。退休后仍被省体委返聘工作10 年;八十多岁后还在省体育局门球场为开展门球活动服务。</h3> <p class="ql-block">张清(1930-2014)抗战胜利后就读于金女大附中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医预系。1949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952 年调至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辑、导演,作品有《星火燎原》《在长征的道路上》《西双</p><p class="ql-block">版纳傣族农奴社会》《地震》《访日见闻记》等40余部科教、新闻片。其中《八一运动会》《伞兵生活》《天有可测风云》《生物进化》曾先后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3 年任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总编、主管创作的副厂长。1985 年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成员,兼任书记处书记,主管金鸡、百花奖的评奖工作。曾当选为中国科教影视协会首届理事长,被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一级导演职称。1989 年调任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1983 年率中国科教电影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第36 届国际科教电影协会年会,1986 年率中国影协代表团访问日本。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三、六、八、九届“金鸡奖”评委。著有专论,收入《科教电影简论》及《电影艺术讲座》。</p> <p class="ql-block">萧嘉玲(1926-2015)1950年毕业于金女大体育系,并留校任教。1952 年在华东体育学院(现上海体育学院)任教至退休。1988 年国际健美联合会主席授予其“功绩证书”。曾被聘请担任上海市体操教练员、高校艺术体操教练员和全国艺术体操进修班的授课教师。1955 年上海秋季运动会团体操由萧嘉玲执导,参与编写了《团体操表演》《芭蕾术语》《艺术体操》等教材,先后还发表了《节奏》《艺术体操基本步伐和基本动作的纵横关系》《对芭蕾基调中几个基础练习的解剖学分析》等多篇学术论文,我国艺术体操领域的开拓者。</p> <h3>曹怡研究员(1929--)1947-1951年就读于金陵女子大学化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主要从事有机光化学研究。在组织中国光化学、感光科学研究和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为发展中国光化学和感光科学事业作出了贡献。曾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光化学学科国家代表,国际太阳能光化学转换与储存会议国际组委会委员。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h3> <p class="ql-block">郑星泉(1930-)1947年考入金陵女子大学,就读于家政系营养学专业。1951年毕业。2001年卫生部成立化妆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被任命为副主任委员。曾任卫生部化妆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和卫生部化妆品卫生安全评审委员会顾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四等奖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二等奖,中央在京机关三八“巾帼建功”标兵等。</p> <p class="ql-block">郑璞(1931-)1947 年就读于金女大社会学专业,1951 年毕业。毕业后分别任职于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机关幼儿园,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学。1977 年被推选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先进个人代表,并于1988 年获得上海市普教系统高级专家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顾履珍(1928-) 1947—1952 年就读于金女大营养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工作。1980—1990 年主要从事“人体硒需要量和安全摄入量范围”的课题研究,为预防克山病和硒中毒提出了科学依据,这一结果得到国际营养学界的认可,也被美国国家研究院(NRC)作为制定硒需要量的依据。课题组因这一成绩获得1992 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顾履珍作为课题组的第二负责人也得到了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0 年,顾履珍作为分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低硒及有关因素在克山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作用”,负责“蛋白质营养和克山病的关系”和“粮食中串珠镰刀菌毒素与克山病的关系”两个课题。该系列课题成果获得 1998 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陶其媺(1927-)1947年入金女大化学系,1951年毕业。曾先后在文化部电影局及其所属单位长春电影制片厂、东北感光材料实验所,化工部有机局电影胶片筹建处,天津感光胶片厂等单位工作。为我国感光胶片的创建和发展工作,填补了当时国家的几项空白。曾获得全国劳模、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77年至1997年期间,曾先后担任第五、六届天津市政协常委,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郑小瑛教授(1929-)</p><p class="ql-block">1947 年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后,在金女大生物系攻读医预科,同时在音乐系主修钢琴。1948 年底到解放区,先后在开封和武汉的中原大学文工团工作,1952 年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55 年师从苏联专家尼·杜马舍夫学习合唱指挥一年半,以优异成绩结业后,即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并继续向瓦·巴拉晓夫学习指挥。1960 年被国家选派到苏联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师从知名教授尼·安诺索夫和格·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进修歌剧、交响乐指挥专业,曾与全苏广播交响乐团和莫斯科市等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回国后先后指挥过中外大型歌剧二十余部及许多音乐会管弦乐作品。她的指挥风格热情奔放,气魄雄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新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是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和爱乐女乐团的艺术总监。曾被聘为我国第一个“民办公助”性质、不占国家编制的职业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首席指挥,2010 年在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的支持下创建了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任艺术总监。</p> <p class="ql-block">邓敬苏(1930-2021)1947 年毕业于重庆清华中学后考入金女大外文系。1948 年参加纪念“五二〇”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学生运动,并加入党的外围组织“新青社”。1949 年考取二野军政大学文艺兵,同年9月分配到二野政治部文工团,1953 年5 月奉调军委总政文工团。1970 年受“文革”冲击,下放成都军区第53 野战医院工作,1973 年归队到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曾在《井冈山》《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多部话剧中担任重要角色。1977 年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时,因在《大军西进》中扮演藏族老妈妈获得表演奖。入伍后曾荣立三等功三次,受到总政治部嘉奖。1986 年离休后,继续在荧屏、舞台、讲台奉献余热。多</p><p class="ql-block">次主持《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大型文艺晚会。1994 年应聘到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担任教授,十余年间培养演员、主持人、播音员近千人。因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被学校</p><p class="ql-block">授予“学院卓越成就奖”。</p> <p class="ql-block">李锦华(1930-2021)1948 年考取了金女大音乐系,主修钢琴,先后辅修声乐、音乐教育等课程。大学三年级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88 年退休后又担任五年的英语教师、合唱团的负责人兼指挥。担任金女大北京校友会会长多年。</p> <p class="ql-block">杜念沪(1930-)1948年入学金女大家政系。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在南京军事学院与学员武效贤结婚。同年与武效贤一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团政治处干部处干事,参加过上甘岭战役。1955年转业到金华地委党校任教员。因随丈夫部队调动,此后分别在江西上饶社会主义学院任理论教员和部队子弟小学任教员。1964年参加安徽地区四清运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南京军区保卫部关押了五年。1974年重获自由。八十年代末,开始经商,前后在太原、上海成立公司。晚年跟随儿女常住德国柏林,并游历欧美各国。拥有丰富的冷暖人生和酸甜苦辣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张才丽(1929-)1949 年毕业于金女大生物系,1952 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护理专业。1987 年任天津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天津市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临床药理学会、中国生化药理学会、中国药理教学与科普学会理事及卫生部第二届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新药审评委员、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刊物的编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天津医科大学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主任。取得一批水平较高的学术成果。其中《中药甲亢宁冲剂的临床与药效研究》获国家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p><p class="ql-block">奖,《无创性测定药物对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p><p class="ql-block">奖,《实验性糖尿病对头孢噻肟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获河南省科技进步</p><p class="ql-block">三等奖,《七年制药理学教学模式》获天津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国际会议数次。1995 年荣获天津市妇女联合会颁发的“三八红旗手”称号。其业绩已收录于《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及《世界名人录》。</p> <p class="ql-block">白秀珍(1930-2023.11.30)1946—1950 年就读于金女大地理系。1949 年加入中共地下党。毕业后先后在金陵女大附中担任政治教师、公立金陵大学任政教组助教、南京大学地理系担任系总支副书记、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洪笵(1928-)金女大附中第一届毕业生,1947 年入读金女大协和医学预科,后转入历史系。1948 年加入中共地下党,年底投奔大别山皖西解放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 年4 月随部队回到解放了的南京参加接管工作。同年7 月随部队进军西南,在四川内江地区,先后担任过工业、商业和文教部门的基层领导,1955 年开始担任内江地区讲师团副主任。“反右”运动后在偏僻的农村生活了21 年。1979 年参加组建内江师专外语系并担任首届系主任兼支部书记。1982 年任四川内江师专副校长、党委书记。1983 年当选中共四川省委候补委员,任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副校长。1987 年被重庆市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8 年即将离休时又调四川生殖卫生学院任副院长三年。在全国各地做爱国主义主题讲座200 多场,讲稿被翻印10 万多份。</p> <p class="ql-block">1930~2020</p> <p class="ql-block">叶惠芳( 1930—2010)1949 年报考金女大。1952 年获准提前毕业被分配至青岛一中教学生上唱歌课。1952 年调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钢琴系助教。1953 年加盟上海交响乐团演奏《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954 年,被选拔到苏联来华音乐专家大师班学习。1957 年奉调去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59年调南京艺术学院工作。“文革”中弹奏协奏曲《黄河》在南京人民大会堂等剧场连续公演37场。“文革”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85 年应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之邀赴日讲学和演出。1990 年应上海音乐学院邀请,叶惠芳以专家身份赴上音讲学。其间受文化部聘请出任了多项国际钢琴比赛的国内选拔赛评委。1991年又应美国哈特福特大学邀请赴美讲学。2000 年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为叶惠芳教授从教50 周年举办了3 场音乐会。培养了一批颇有成就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戎霭伦 (1933-)1949年考入金女大化学系,后就读于上海交大理学院,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历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技术委员会光盘技术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光盘标准化专家工作组组长,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级顾问。</p> <p class="ql-block">朱任秋 (1932-)1950年就读金女大化学专业,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专业。1960-1983年在兰州炼油厂研究所担任工程师,1983-1988年在金陵石油化工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化工及产品开发研究管理工作,主持完成了“煤矿用抗磨压油的研制与生产应用”和“硫磷型中极压工业齿轮油”等研究,前项于1983年获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后项于 1983年获中国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发表了《综合采煤设备用抗磨液压油的研究》等多篇论文,1983年被评为省及全国“三八”红旗手,1987年被评为江苏省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陈敏庄(1930-)1950 年考入金女大音乐系。1952 年因院系合并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主修声乐。毕业后留校任教,培养了诸多享誉海内外的歌唱家。</p> <p class="ql-block">王逑,1950 年考入金女大,1952 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1954 年,王逑与中国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共结</p><p class="ql-block">连理。1957 年受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及音乐指导。自1962 年开始,在温可铮教授的演出生涯中,王逑经常担任其钢琴伴奏,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夫妇二人曾受邀在全国许多城市举办独唱音乐会,也曾多次受邀去国外演出。1996 年两位在纽约共同主持“乐声飘逸”声乐大会,颇受音乐界瞩目。在美国,夫妇俩还共同创办了华人爱乐合唱团。2004 年夫妻俩双双被授予由加利福尼亚州五位郡市长亲笔签名的“高水平演出荣誉奖”; 2008 年荣获美国纽约教育局国际语言文化协会终身教奖。</p> <p class="ql-block">方仁慧(1930-)1949 年入读金女大音乐系钢琴专业,1952年毕业。曾任江苏省政协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1980 年代移居美国,在美国多所大学及英国讨论中国音乐的国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并获英国BBS 广播公司向全球广播。在美推广钢琴业余教育,所教学生连续6 年获得MTNA地区赛第一名。2001 年获得美国MTNA 的</p><p class="ql-block">终身成就证书。2003 年回国后,又有多名学生获国内各类钢琴比赛金奖或特等奖。在美国曾任4 年金女大海外校友会大纽约地区会长,并于1997 年代表金女大海外校友会出席中国于北京召开的北京高校海外校友联谊会。</p> <p class="ql-block">查子秀 (1931-)1949—1952年就读于金女大教育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心理研究室主任、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负贵人。从事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学研究50余年,进行过儿童数概念发展,儿童自觉纪律性、道德品质形成,智力落后等研究。1978年以来,主要从事超常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研究,并曾主持与德国、美国及我国港台地区儿童创造力等方面的跨文化研究。曾获国内外诸多奖项,主编《儿童心理研究方法》、《超常儿童心理学》、《儿童超常发展之探秘》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p> <p class="ql-block">成文 (1929-)1947—1951年就读于金女大外语系,195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分配到外文出版社。曾任外文局图书社英文组翻译审稿,改革开放后至美国麻省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回国后任中央文化部干部学院教师,从事翻译工作近50年。曾翻译茅以升的《中国的古桥和新桥》,郭沫若、冰心诸大家的短篇小说,及介绍中国的系列作品,如《长江》、《中国简史》、《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等书。参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翻译核对工作以及《毛泽东诗选》等翻译的点评及信息采集工作。</p> <h3>黄美之( 学名黄正)1949 年金女大历史系肄业。姐姐黄珏1949 年毕业于金女大社会系。黄珏在校期间曾担任1948 年金女大学生自治会的副会长。1949 年姐妹俩去了台湾,黄美之为孙立人将军英文秘</h3><h3>书。并和姐姐一起进入女青年大队成了教师,任儿童福利组少校组长。黄氏姐妹花,一</h3><h3>夕间成了南台湾军营的知名人物。1950 年姊妹俩因孙立人案受牵连,最后以“过失泄露军机罪”,蒙冤受了十年牢狱之苦,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1960 年4 月,这对姊妹才得以出狱。重获自由后,黄美之在台北“国立复兴电台”任编辑,后又转到“内政部国际劳工科”,从事翻译。黄珏出狱后在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教书,1991 年晋升为副教授。台湾“解严”后,姐妹俩获得平反。获得自由的黄美之随美国外交官夫婿在各国居住游走,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2005 年黄珏因病在台湾去世。</h3> <h3>陆 源(1930—2011) 1947 年就读于金女大英文系,1951 年毕业后先后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厅、捷克斯洛伐克驻沪总领事馆、上海国际俱乐部、上海卫生检疫局等单位任职。曾任多年金女大上海校友会会长。</h3> <h3>何霭兮 1927 年生于江苏省张家港。1947 年进入金女大社会系学习。1948 年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5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49 年5 月至</h3><h3>1981 年11 月,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5 军文工团、华东海军文化部电影队、海军第二速成中学、四机部第10 设计院计划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 研究所、第28 研究所任职。在职期间,先后获得学习模范、集体三等功、工作突击手、“三八红旗手”、五好战士等奖励。</h3><h3><br></h3> <h3>吴文安(1928—2008) 祖籍江苏江阴,出生在江苏泰州。1938 年全家迁居上海。1946 年于上海省吾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 年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社会系,在金女大成立了地下党支部,开展革命工作。南京解放后,到南京团市委工作。1953 年任常熟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1960 年调青浦县中共城厢镇委员会当秘书。“文革”中受冲击在塑料厂当轧型工人。“文革” 结束,任青浦县革委会人事科副科长。1982 年调上海市外经局,1984 年离休。</h3> <p class="ql-block">曹琬(1931~2023)安徽歙县人。1946 年6 月参加“抗日民主青年救国会”,同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 年入社会学系,后转入中文系。1948 年底任中共金女大支部宣传委员,解放后任支部书记。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教育卫生部部长,南京市人大常委会</p><p class="ql-block">副主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p> <h3>王粹珍(1927—1992) 祖籍山西太原。1947 年入金女大社会系,成为校内进步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被吴文安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员,后被推选为金女大地下党的第一任支部书记。全国解放以后,她先在团中央学校工作部工作,后到中国青年报社,先后任文</h3><h3>教部主任、党组副书记、副总编辑、党委书记,一直工作到1989 年离休。</h3> <h3>郝秀真(1928--2014)1952 年毕业于金女大儿童教育与营养专业,曾任北京中央机</h3><h3>关幼儿园副园长、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等职务。先后被评为“部、院级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热爱孩子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退休前后共出版8 本儿童营养专业书籍,多篇论文获优秀论文成果奖。</h3><h3><br></h3> <p class="ql-block">王韻芳(1928-)1948 年入读金女大家政系,后改至儿童福利系学习。1952 年毕业后分配到南师大五台山附属幼儿园工作,1961 年调入南师大外文系任讲师。1987 年金女院成立后,一直作为志愿者为母校服务。担任多届金女大南京校友会会长,现为名誉会长。为金女院设胡晏奖学金和书韵芳华图书基金。</p> <p class="ql-block">伍淑真(1928-)出生于江西南昌。1949年春考入金陵女子大学中文系,1951年响应党的参军参干号召,提前毕业参加了工作。随工作队到南京栖霞区农村搞土地改革,之后在共青团南京市委、秦淮区团委工作。1954年夏天南京遭遇特大洪涝灾害,连续1个多月坚守在汉中门护城河大堤上参加防汛。战胜洪水后,荣立三等功受到市政府的表彰。1958年党号召干部下放劳动,带着全家到六合县瓜埠果园落户,一年后组织安排她到六合县小学当教师。1969年在知青上山下乡、干部下放农村的热潮中,再次带着全家下放到六合县盘山公社(后并入竹镇公社)落户。1973年落实干部政策,组织上安排回城继续任教,直到退休。</p> <p class="ql-block">周南(1930-)1949 年就读于金女大家政系儿童福利专业。1953 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助教。1954 年被选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师进修班学习。1956 年返回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从事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学前教育教研室副主任,同时兼任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1962 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9 月调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直至1987 年退休。长期致力于幼儿教育工作,曾获江苏省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托幼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等荣誉。</p> <h3>金女大为近代中国培养了999名女性高级知识分子,毕业生中有100多名留洋博、硕士。在《古今中外女名人辞典》和《华夏妇女名人辞典》所收录的教会大学出身的223位女界名人中,毕业于金女大的占了34位。</h3><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