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一、袁家沟</b></p><p class="ql-block"> <b>小 序</b></p><p class="ql-block"> 仲秋之季,一个偶然的机会到陕北稍作闲游。来到袁家沟参观游览,惊讶地发现,毛主席当年那首震古烁今的诗词,《沁园春•雪》竟然是在这里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以前一直以为毛主席这首诗词是上世纪一九四五年,在重庆和蒋介石国民党谈判时写成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不论是政治军事力量,还是拥有的地域人口,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力量,可以和蒋介石国民党相抗衡。因此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有一定的底气和实力资本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时间却是上世纪的一九三六年,此时中央红军刚完成长征到达陕北,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加上陕北原有的红军也不足三万人,而且陕北历史上就是贫瘠荒凉的穷困之地。当时面对的形势是:蒋介石国民党的数十万军队堵截围剿,党内张国焘闹分裂另立中央。可谓是内外交困,征途险恶,革命事业面临危亡之机。犹如黑云压城城欲摧,泰山压顶顶将坠之危险。就是在这样重重险阻危难面前,毛主席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浪漫主义胸怀,傲视群雄,雄视古今,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抒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豪言壮语!这是何样的胆识卓见、这是何等的伟略雄才!因此,伟人就是伟人,伟人的胸襟、意志、眼界、气魄、胆识、格局,绝非平凡人可窥视、可比拟!</p> <p class="ql-block"> 袁家沟,位于陕北清涧县城东60多公里的高杰村北10多公里处。袁家沟群山环抱,沟壑纵横,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横卧村中,把村子分成南北走向的两条沟。山大沟深,它的东面10多公里是黄河,西面5公里多是无定河。这里地处黄河西岸,与山西隔河相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气吞山河,脍炙人口。毛泽东填写这首词的地方就在陕北清涧县这个偏远的小山村袁家沟 。</p><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北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2月7日,毛泽东踏着积雪,来到毗邻黄河的高家洼察看地形,站在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极目远望,一片苍茫。毛泽东的诗兴油然而生,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挥毫疾书,一口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p><p class="ql-block"><b> 《沁园春•雪》</b></p><p class="ql-block"><b>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b></p><p class="ql-block"><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填写著名的《沁园春•雪》时所用的小方桌,今天还安放在他居住过的那间窑洞里。</p><p class="ql-block"> 1936年初,在陕北的红军是红一方面军的一部分、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徐海东带领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三部分红军合起来不足三万人。结束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人困马乏疲惫不堪,陕北历史上就是贫瘠荒凉的穷困之地。当时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仍在长征途中,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军队正在对红军进行疯狂的堵截围剿,日本侵略者在蚕食侵占华北。中华民族正处于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正处于艰难危急的关键奋战时期。</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危难时期,毛泽东以雄视古今、傲视群雄的伟人战略家的雄韬伟略,以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豪迈气魄,居僻垠陋室而心系天下苍生,处贫困微弱而胸怀环宇万千。《沁园春•雪》以磅礴恢宏的气势,抒发出毛泽东伟人般的宏伟抱负、无畏气概和博大胸怀。</p><p class="ql-block">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应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索句”,将这首《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1945年11月14日,这首词刊登于《新民报•晚刊》,时隔九年后在重庆公开发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国诗”之称,柳亚子先生用了八个字和一首词来评价《沁园春•雪》。八个字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东西南北天上地下,此为六合,说的是空间。万古,是一切时间。这个评价已经没办法再高了,就是横扫了一切空间和时间。</p><p class="ql-block"> 柳亚子先生阅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也和了一首《沁园春》词,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给予评价:</p><p class="ql-block"> 《沁园春》</p><p class="ql-block"> 柳亚子</p><p class="ql-block">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 不尽依原题意也</p><p class="ql-block">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p><p class="ql-block">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p><p class="ql-block"> 柳亚子先生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推崇备至!</p> <h1><b>二、木头峪</b></h1><p class="ql-block"> 木头峪乡位于陕北佳县东南部,黄河岸边,距县城18.5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1.2万。榆(林)吴(堡)公路沿西部边缘而过。木头峪乡属典型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地貌,岩石裸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木头峪渡口曾是佳县水上交通枢纽之一。名胜古迹有明清民居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p> <h3> 木头峪古镇背依大山,唇吞黄河,数百亩枣林环绕其间,古为秦晋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素有“好渡口”之称。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27院及古献殿、文昌阁和观音庙各一座。木头峪古色古香的幽雅环境和山水相映的壮观景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木头峪是探寻秦晋商业文化的一把钥匙,是领略黄河风情和体验民俗文化的理想场所。</h3> <h3> 2004年,木头峪古镇被录入《中国建筑年鉴》一书,2008年,央视《人民是我们的活菩萨》剧组将木头峪定为拍摄基地。 2019年7月19日,木头峪镇入选“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h3> <h1><b>三、白云观</b></h1><h3></h3><h3> 陕北佳县白云观是中国著名道教宫观之一,又被称为白云庙,位于陕西省佳县境内的白云山上。传说在最初修建白云山庙观时,山顶上常常有白云缭绕,因而得名。</h3><h3> 白云观创建于明朝末期的公元1606年,建筑面积达8.1万多平方米,是明清时期西北最大的建筑群。它濒临黄河,顺山势而建,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分布着殿、亭、阁、楼台等各种建筑。在白云庙里,现存有许多古代珍贵文物,包括1900多幅彩色壁画以及大量明清时期的雕刻、书法等。 </h3><h3> 进入道观的第一座建筑是高12米、多层斗拱的木结构牌坊,向上依次有五龙宫,为该道观的底层建筑,包含有正殿、两廊、观音楼等,屋宇整齐,典雅秀丽,再往上就是该道观主体建筑——真武祖师殿,辉煌雄伟,也是该道观道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h3><h3> 1957年5月30日,白云山道观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旅游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h3><h3> </h3><h3> </h3> <p class="ql-block"> 白云山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一身,融古老的宗教文化与淳厚的黄土风情于一体,山前有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山后是沟壑纵横、广袤浑厚的黄土高原,风光秀丽,素以"关西名胜"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石刻碑文记载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虽然白云山不可不来也,何则?山虽不高,然四方之丘峦,俯首朝拱,浑厚敦实,如哲如仁,龙曲虎踞,起伏绵亘;景虽不奇,然大河东流,宛若黄龙,浩浩荡荡,无始无终。夏秋之季于晨暮向东南凭眺,但见四周着黛,草木葱茏,青岚填壑,云雾浮空。冬春之交,或则白雪连天,玉龙匝地,一片银洁世界;或则朔风狂骤,烟尘滚滚,却似万马奔腾。且夫朝霞夕晖,各呈其妙;星月明灭,俱属有情。加之古庙辉煌,建筑雄秀,山势壮美,暮鼓晨钟,余音在耳。览斯景也,可以陶冶情性,参造化之玄机,摄取天地正气而成于事......。"</p> <p class="ql-block">(本篇相关文字叙述,选摘于网络和相关书籍,为便于学习编辑成美篇,请原作者见谅 。)</p><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