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一座老城,一家老字号泡馍馆。1978年,秦存根家传百年的的秦记葫芦头泡馍馆重新开张了!1988、1998、2008、2018……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泡馍馆在秦存根夫妇苦心经营下,不断发展壮大,设分号、开连锁、标准化经营,秦记的金字招牌越发闪亮。40年时光中,秦家兄弟姊妹7人一一长大成人。或子承父业,或参军报国,或步入仕途,或投身科研,或醉心戏曲,或随波逐流,或迷失自我……纷纷攘攘,起起伏伏,在悲欢离合中,秦记一碗不变的老味道里,潜藏着某种永恒的东西,直抵人心。</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长安第二碗》讲述的就是西安百姓自己的故事,编剧陈彦在西安生活了近30年,他说衣食住行,全靠这个城市供养,感情的深度与浓度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更别说在创作上提供的各种养分和材料。他之所以要反复写秦腔,写西安,写陕西土地上的人生百态,就是因为熟悉。在一个居住了近30年的城市,写她的肌理与骨感,他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全都集中在作品里。不久前,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陈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长安第二碗》是他向西安致敬的作品,因为他感恩西安这片土地。</h3> <h3>1978年初冬!</h3> <h3>1988</h3> <h3>1998</h3> <h3>2008年</h3> <h3>2018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