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培训的一点想法

田野

<h3><br></h3><h3>星期五</h3><h3>2019年08月23日</h3><h3> </h3><h3> 培训心得</h3><h3> 杨金青 114</h3><h3> 五天的培训结束了,想一想,还是挺快的。又佩服自己可以扎扎实实地了五天,感觉在这个炎热的秋天,也静下来了许多。</h3><h3> 听的越多,学的越多,就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不禁感叹,天啊!我要学的怎么那么多。可是转念一想,各位专家、老师和我们分享的虽然都是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基本理念,我们可以在几年之内大致学完,但是教学经验只有时间能够带给我们。专家之所以是专家,是在拥有足够的教学教育经验基础之上,再加上理论的学习,这些都是需要时间赋予的。这样一想,便觉得内心的不安就会稍微缓和一些。</h3><h3> 这几天对于我来说,可以用“头脑风暴”来形容。一下子所有的知识都铺天盖地朝我袭来,就像大海里沙丁鱼包围着我,伸手一抓,好像只可以抓到一两只。我不禁思考,自己的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当许多“干货”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当场能得到的好像只有一点点。这种力不从心的失意状态,有点让我“喘不过气”来。</h3><h3> 作为一名即将踏上讲台、步入人生职场的老师来说,我对未来不太有底。我幻想着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遇到的许多事情,该如何处理,可是我绞尽脑汁想到的方法却总是不满意,从而就会在还没有正式工作之际,就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境地。但是我知道,我不能逃避这一切,尽管方法不够恰当、结果不尽人意,也要尽心尽力。但是反过来,只要尽心尽力,一切都不会太差。既然选择当老师了,就要像热爱生活中的一切去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为一旦决定了,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大人世界所说的责任担当,也是心灵上给自己的成就和宽恕。</h3><h3> 我这人说话一直比较主观,不会说一些大家都爱听的话,连官方的培训总结,也写得像私人日记一样。那么我还是要再“自私”一点,说一些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h3><h3> 首先,听了十一个专家、老师的讲座,我并不是所有的观点都赞同,在他们的观点中找到平衡点、契合点,再加上自己的主观修饰,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理论。因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并且知道利用什么途径去获得。当然我尊重每一位老师宝贵的分享和对于我们未来工作的建议,真心的感谢他们能够对我们倾囊相助,让我们在初入职场的全新境界能够快速适应,这些都是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的,光靠自己的摸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庆幸能够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分享,让我们能够少走许多弯路。</h3><h3> 其次,从各位专家、老师的身上,我都发现一些共同的特质:踏实、用心、勤奋、坚持。这些特质,是一个成功的人所必需的特质。从而我又对照自己,自己身上是否也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说实话,我都有,可是都不够深刻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半桶水”的原因。想想自己,好像真的没有为任何一件事情拼过命,我似乎有点随遇而安,有时候甚至觉得我一不小心就会迷失了自己。当然,这还只是担忧,我会慢慢下定决心,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告诉自己,终有一天,会长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h3><h3> 再者,通过和许多教师共同的学习交流,我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一只“菜鸟”,一只有一些想法,但总是不爱表达的“菜鸟”,为什么打上引号,可能是觉得自己若是再勇敢一点,还是有去掉这个自我称号的机会。果真,人在舒适圈待久了,会任惰性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存在着,可是想一想,其实自己也没有那么差,好像我差的只是一些直面挑战的勇气。只要踏出舒适圈,我会变得更好的,再加油一点!</h3><h3> 最后,要学会给自己的情绪做减法,给自己的能力做加法。不要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一名定向生,我的前途未卜,不知道即将面临怎样的生活,但是好像我也不是特别的慌张,我最近特别喜欢一句话:不要为了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而担忧。以往的经历也告诉我,凡事都用平常心对待,在不骄不躁中,慢慢强化自己的内功,厚积薄发,坚持读写,该来的都会来,告诉自己,不要急,要学会静待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