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惊艳!觅得秋荷一瓣

老柏

<h3>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以莲荷为题的图文,今年已是第三次出现在自己的手中了。不厌倦吗?不审美疲劳吗?不觉得啰啰嗦嗦了吗?忘了是去年夏天还是今年的某个时候,我在和同样喜欢摄影与写作的一位同学微信交流时还说过“荷花泛滥”的话呢,不承想,现在自己也加入到了‘贩荷’的人群之中,这真是一个剧情大反转。那天(处暑之前的一天)早晨,看着柔美的阳光从蓝天上投射下来,金灿灿的,我竟然没有一点犹豫,直接就奔着莲花湖去了。在半路上的时候才想到,今年莲花初绽和盛开的时候,已经看过三四次了,现已入秋,花已半残,籽未熟,叶未枯,这莲池还能有什么看头呢?拍照片?莲荷的形、影、色、姿早就被别人说拍‘烂’了,说都懒得去说了,还有什么新意等着让你去发现吗?</h3><h3> 不过,想归想,做归做,一种莫名的引力还是把我带进了初秋的莲花湖。</h3> <h3>  人的经验在大多数时候是宝贵的,然而也有个别的时候会妨碍或误导人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我的这次观荷。如果凭借所谓已有的经验,听从来自心里的那句‘已经拍烂了’的暗示而不去湖边,那肯定是一种错过;假如事后知道了是错过且再也无法弥补,则一定会后悔。</h3><h3> 也许是初秋早晨(六点钟之前)的阳光太好了,也许是前些天连续下雨把荷花荷叶洗的太干净了,也许是只有这个时候的天空才如此高远澄澈,如镜子般悬挂在头的上方,也许是荷的花、荷的叶本身的颜色在经历了一个夏季的浸染之后已经发生了变化……总之,尽管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在进入莲花湖的一瞬间,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色惊着了。这是完全不同于春、不同于初夏,也不同于盛夏的景象啊。我觉得,在这样的时候用文字描述所见的情景真的不如图片更直接,或者说只有真实的影像记录才能更准确的把当时的场景再现出来。清晨的秋荷之美强烈地冲击着湖边的每一个人,尽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的心有不同的跳动节奏。</h3> <h3>  单单从形态上看,秋荷与以往最明显的不同在于花与籽的共存共生,过程与结果的同现同在。当果实(或饱满、或干瘪)已经定型之后,花并没有立即谢幕,她仍然以自己固有的本色和姿态在沿续着一种责任、使命、承诺。我想,这很有点像人生的某个阶段(中年之后、衰老之前),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后中年时期。</h3><h3> 这样的思维方式、表述方式和认知视角是俗常的,没有什么新意可言。然而细究起来,任何人(伟大也好,平凡也罢)的一生不都是一个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彻悟自己的过程吗?在这个过程中,以人知人识人,自己低头反思固然重要,但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告诉我们,从山水风云中汲取启示,在草木荣枯时获得醒悟,同样成为我们通达彻悟人生本质的途径之一。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存在数百万年、人类的文明史延续几千年来,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智慧结晶和人生感悟,使我们得以作为当代的文明人去面对生活和生存问题。而作为具体的每一个个体,没有谁可以跨跃人生必须要经历的某个阶段而直接进入另一个阶段,换个说法就是,没有谁可以指望别人或替代他人(主要是后人)来走人生的必然之路。人生的路自己走,每一道坎自己过。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坦然地面对发生在我们身边、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所有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生百态了。具体到后中年时期,过程已接近尾声,结果可以或已经显现,而生命的颜色还没有褪尽,此时此刻,正是我们认知世界和自己、享受世界和自己最好的时候。平和而不冲动,理性而不盲目,冷静而不激烈,智慧而不愚昧,立足自身,放眼时代,以本色和果实展示一代人的自然属性,该消失的让其自然消失,可以留下的也便自然留下。如此,慢慢过渡到下一个阶段。</h3> <h3>  从秋荷联想到人生,扯得似乎有点远了。回过头来再说这一湖莲荷,可以明显地看到莲蓬正在逐渐成为湖中的主角。它们或高耸挺立,或斜插叶间,籽粒有饱满瘦瘪之别,形体有大小粗细之分,不同之处显而易见,相同之处也是一目了然。回想这一季荷事,莲荷是自自然然过来的,有意思的倒是观荷人,赏花时,人们专挑好的、美的;看果时,批评、挑剔却多是对着品相差的、丑的,言语不乏尖酸刻薄。</h3><h3> 人们认识和评价某种事物,尤其是评价一个人、一群人、一代人,大多都是先看结果,再由结果倒推过程,找寻原因,以期从中获得具有普遍性的认知,或者叫规律,这本身并无不妥。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在运用这种寻找认知意义的时候,渐渐地忽略了产生结果的过程,从而导致了许许多多对结果评价的错位。在当代,人们似乎更习惯于对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也习惯于把自己明显或潜在的某种情绪发泄到一切不合己意的世象上去。这大概就是常说的浮躁吧。 </h3><h3> 一个人浮躁可去赏荷,赏秋荷;浮躁的人多了,便是一种社会病,需要济世良方才行。</h3> <h3>  毕竟已是秋天。处在后中年时期的人有的依然活力四射,就像前面提到的荷花与莲蓬,也有的会和后面的两片荷叶一样,被折或自枯。想得多是一种毛病,一点不想也算不上健康。</h3><h3> 这些絮絮叨叨的话都是从荷塘归来后才冒出来的,赏荷时的忘我那才是真享受。</h3><h3><br></h3><h3><br></h3><h3> 2019.8.23~8.25改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