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路漫漫其修远兮,</h3><h3>吾将上下而求索。</h3><h3>北二分的数学家人们,</h3><h3>怀揣着对数学教学的殷殷期待,</h3><h3>跟随马主任到行知小学参加数学学科暑期培训。</h3> <h3>解读课标理念,<br>研读数学教材,<br>展示优秀课例,<br>探寻理想课堂,<br>推介特色教研,<br>引领学科教学,</h3><h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h3><h3></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次活动由我校郭丹辉老师主持</h3> <h3> 洛龙区教研室教研员张红利老师对本次活动安排进行详细介绍,此次的思想碰撞又能激起怎样的火花呢?本次活动正式开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微型课展示</b></h1> <h3> 《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总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h3><h3>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h3><h3> “统计与概率”则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孩子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h3><h3> 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案例,认真思考。</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海宾老师:六年级《负数》</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俊文老师:一年级 《小括号》</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志超老师:四年级《小数点移动》</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姗姗老师:三年级《24小时计时法》</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晓宁老师:一年级 《认识钟表》</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世琦老师:五年级《和的奇偶性》</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尚向乐老师:五年级 《折线统计图》</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晓娜老师:一年级 《分类与整理》</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朵辉老师:三年级 《年、月、日》</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红云校长进行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以课为例,浅谈课标》</b></h3><p style="text-align: left;"> 王校长以十大核心词为出发点,结合以上九节微型课,详细为我们解说了“数与代数”和“概念与统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生成。理论结合实际,形象具体,让我们以后设计教学时,能更加清晰明朗。</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数学广角”微课展示</b></h1> <h3>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是建立在小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之上的,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技术等,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有效操作的基础上,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h3><h3> 下边我们结合案例解读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几个核心概念。</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范影老师:《角的初步认识》</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胜利老师:六年级 《圆柱的体积》</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巧兰老师:三年级 《认识周长》</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会晓老师: 六年级 《比例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温娜娜老师:四年级 《角的度量》</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楠老师:四年级 《三角形的内角和》</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宁宁老师:四年级《多边形内角和》</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龚婷婷老师:三年级 《认识面积》</h3></font></h3> <h3>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大教学内容模块,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h3><h3> 下边我们结合案例看一看“数学广角”具体怎样呈现数学思想。</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史少华老师:四年级 《鸡兔同笼》</h3></font></h3> <h3> 虽然课堂中没有学生,但老师们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语言为大家呈现了一个精彩的视觉盛宴。</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任小艳老师进行“图形与几何”“数学广角”课标解读和教材分析:</b></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任老师总体评价这几节课:环节紧凑,力求创新,亮点耀眼。然后,她以每节课的实际教学设计为出发点,从语言精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知识的拓展四方面具体为我们讲述。</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听了她的专题讲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于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有了更新的认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部分:我们的收获</b></h1> <p style="text-align: left;"><b>马晓莹老师:</b></h3><p style="text-align: right;"><b></b><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见</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知著-微型课中的大智慧 </span></h3><h3> 满满一天,18节微型课精彩纷呈,2个“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的专题报告,18位老师从不同的年段,涵盖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综合应用”四大领域,从上午的《认识负数》、《小括号》、《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4时计时法》、《认识钟表》、《和的奇偶性》《折线统计图》、《分类与整理》、《年月日》到下午的《角的初步认识》、《圆柱的体积》、《认识周长》、《比例尺》、《角的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鸡兔同笼》、《认识面积》,从老师们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一块教具的准备;每一个板书用意;每一个手势动作的指向;每一句话的语气……我们清晰的感受到每一位展示老师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同时,也为他们精湛的基本功和对课的深刻理解而折服!还有王红云校长《以课为例 浅谈课标》和任小艳老师带来的的《图形与几何 数学广角》专题报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受益颇深!</h3><h3> 其中,我校美丽大方的郭丹辉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我校理性貌美的张晓娜老师和美貌与智慧并存龚婷婷老师也别做了《分类与整理》、《认识面积》的微型课展示。</h3><h3> 晓娜执教的《分类与整理》围绕胖胖猪的杂货店展开,由“乱”“易错”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想办法“分一分”“理一理”,在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会了“如何分类”“如何整理”。另外,课中张老师总结及时到位,如:“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无论怎么分,总数不变”……及时的小结,有利于孩子们知识的凝炼和提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h3><h3> 婷婷执教的《认识面积》,以“界”为题引入面积的定义,使原本抽象的“面积”变得更加有趣。这样的设计既新颖又有深度,课堂活动的设置不仅便于孩子操作,也培养了孩子们思维能力,使孩子们学有所乐,学有所获。</h3><h3> 两位家人的精彩展示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我校追求深刻、理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h3><h3> 我们深知:所有风轻云淡的潇洒,都是历经千锤百炼后的定格,一切别具匠心的设计,都源于冥思苦想的取舍!教学路上的探索,我们一直都在!</h3> <h3><b>杨艳菲老师:</b></h3><h3> 一次聆听,一次成长。通过18位优秀教师的微型课展示,我看到了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素养。</h3><h3> 每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很棒,低学段大多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为情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学段大多以问题为引领引步步深入从而引发孩子们深度思考。今天的学习我认识到了一节好课必修有好的设计,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明白自己每一步设计是否能达到设置目的,要把握设计的内容是否贴近生活。</h3><h3> 教学设计很重要但老师的教姿教态更重要,今天讲课的老师课堂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活泼,有的幽默,有的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不管什么样的风格他们的语言都很精准,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每位数学老师的语言都应该具有严谨性。另外每一位老师在语言上的留白都很值得我学习,留白的时间会引起孩子们进行思考。各位老师的的评价语都很值得我学习,课堂评价语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激励一种肯定希望自己平常教学中要加强评价语的应用。</h3><h3> 每次学习都很开心,开心自己遇到一群为数学教学努力的人。每次学习都有收获,希望自己带着收获带着思考继续前行。</h3> <h3><b>吉碧林老师:</b><br></h3><h3> 愉快的假期即将远去,崭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在这气温适宜的初秋时节,我们怀着饱满的热情,参加了洛龙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暑期培训会。</h3><h3> 满满一天的时间,18位老师的微型课展示,涵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综合活动与实践,让我们领略了他们教学设计的精巧、教学方法的新颖、教学基本功的扎实。展示之后安排了两位数学大咖针对这18节课,进行了高站位、有针对性的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让我们对这些课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更加系统!</h3><h3> 18节课各有亮点,但也具有一些共同之处,让我感触最大的是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到位,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中,在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时,遵循从猜想到验证,从复杂到简单,从未知到已知;《和的奇偶性》遵循猜想→验证→结论的顺序展开教学,而在验证时采用的方法有举例子的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方法,有推理的方法;《圆柱的体积》一课试图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调经验→明方法→做尝试→找联系……一节课中学生们收获的不单纯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学习方法,可谓是既有“鱼”又有“渔”!</h3><h3> 学习是一场修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愿我们学习不止,成长不停!</h3><h3> </h3> <h3><b>唐雪珍老师:</b></h3><h3> 《深度研读教材,落实课标理念》,18节微型课,两节专家引领,今天的我们收获满满。</h3><h3> 数与代数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探索规律、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正反比例。它们不仅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张海滨老师的《负数》、胡俊文老师的《小括号》等课堂设计,都是从创设情景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符号,理解算理,让学生学有所用,在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除此之外,老师们的课堂设计,素材选取生活、情景设置趣味化,呈现方式多样化。张晓娜老师的《分类与整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学知识带来的便捷与乐趣,增强学生探究新知和学习数学的兴趣。</h3><h3> 下午是有关图形与几何的九节课,每一位老师的语言都精准生动,巧妙自然的引导,细致入微的辨析,恰当好处的评价都让课堂精彩纷呈。</h3><h3>刘宁宁老师的《多边形的内角和》 环节紧凑、力求创新,钉子图的巧妙应用,使课堂亮点耀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数学的奥妙,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温娜娜老师的《角的度量》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平面图形都是从物体的边线得来的,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抓住生活,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我校龚婷婷老师的《图形的面积》一如既往的优秀,龚老师亲切大方的教态、精准的语言评价、完美的课堂设计都是我学习的榜样。</h3><h3> 教材是教课的依据,我们要做到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学无止境,努力加油。</h3> <h3><b>牛召丽老师:</b><br></h3><h3> 今天有幸来参加洛龙区小学数学暑期培训,收获满满。</h3><h3>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深度研读教材,落实课标理念》。上午的9节数与代数微型课,下午的9节图形与几何微型课,每一节都体现了做课老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对课标理念的准确把握,真是我们数学教师的精神盛宴。</h3><h3> 每一节课中都有值得我学习和深思的地方。18位老师大方得体的教态,精准的语言,清晰的板书,巧妙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数学课不仅教知识,更体现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启迪,数学方法的领悟,人文精神的熏陶。《认识周长》这课中体现出来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圆柱的体积》这课老师教给孩子们学习数学新知识的方法:调经验、明方向、做尝试、找联系。《分类与整理》这课老师通过胖胖猪的杂货店这个情景,使学生明白分类与整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利而且美好。</h3><h3> 一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思考与启迪会继续延续下去,服务于新学期的教学,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数学课堂。新学期,新精彩!加油!</h3> <h3><b>程杰老师:</b><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聚焦微课</h3><h3> 今天我非常有幸地聆听了18位老师的微型课,课时虽微,老师们的能量却是巨大的。</h3><h3> 各位老师的精彩表现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在课堂上行云流水般的讲课流程,抑扬顿挫的声音和精美的板书和教具让我如同在欣赏一场场振奋人心的电影,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本次活动,我也深深感到一节好课均有以下特点:贴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切不可脱离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情况,教师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的试错、质疑、讨论中成长。</h3><h3> 太平明德小学王红云校长分享了《以课为例 浅谈课标》的专题报告。王校长就每节课的思路与大家进行了梳理与解析,并结合十大核心词对“数与代数”和“统计与概率”两大领域的知识体系在小学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享。</h3><h3> 一实小任老师结合9节微型课老师们的巧妙设计,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教材、课标的思考,同时也引发大家对课标进行新认识、新思考。感谢各位优秀专家、同仁们的倾囊相助,今天收获满满,继续前行!</h3><h3> </h3> <h3><b>侯百倩老师:</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学习中成长</h3><h3> 在这凉爽怡人的初秋,我们齐聚行知小学,参加洛龙区暑期小学数学培训。一整天认真聆听十八节微型课,两节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收获满满,受益匪浅。</h3><h3> 今天聆听了和时间有关的课有《认识钟表》、《年月日》、《24时计时法》,这三节课各有千秋,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抽象,摸不到,看不着,‘时间’这个板块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授课老师在教学中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其次,充分借助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重难点。《认识钟表》这节课上,利用美丽的花朵钟表模型,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字,12个大格及整时。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时间尺上直观显示出两种计时法的关系,便于孩子们感知12时计时法某些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小窍门;时间尺上的3个12时,分别表示凌晨0时(昨天24时)、中午12时、夜晚12时(明天0时),直观的教具,降低了学习难度,非常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重难点不攻自破。最后,教师都重视建构知识的教学活动,注意积累孩子们数学活动经验。 《认识钟表》这节课上,农场的各种场景贯穿课堂始终,拨一拨、比一比、写一写,让孩子们在各种操作中认识了整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h3><h3> 教育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就如走进山边天又远,拨开水面月还深。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学习中成长,一起努力前行。 </h3><h3> </h3> <h3><b>吴丹丹老师</b>:<br></h3><h3> 今天,静心聆听了18位优秀教师精心设计、精彩展示的微型课,收获满满。一节好课往往都有它出彩的地方,无论是美观、大方的板书,还是及时到位的课堂评价语、巧妙的教学设计、浓厚的文化底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h3><h3> 首先,创设的情景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引发深度思考。低年级的课堂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画形象小猪佩奇引入,从情景中发现、提出简单问题,山羊快餐店、胖胖猪杂货店、农场里钟表钟表嘀嗒嘀嗒地走着......这些情景的设计是如此地生动、形象,激发孩子们在具体情景中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
</h3><h3> 还有,巧妙的课堂设计也让人折服。年、月、日一课从百年一遇、盛世奇美的月全食引入,在提出问题“2月为什么是特殊月”时,用凯撒大帝、奥古斯都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几何教学设计时更多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受、动手操作,比如认识周长、认识面积课例中关注从生活中寻找原型,描出树叶的边线、描一描、画一画、摸一摸,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
</h3><h3> </h3> <h3>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多深,决定了能给孩子们带多远。学习,是一种自我提升的修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学习的脚步,永不停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