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编辑:蓝天&白云</h3><h3>审核/校对:冯 敏、赵晓宁</h3><h3>故事/图片:冯 敏、赵晓宁、谢灿中、</h3><h3>李 军、张 颖、隋秀兰、阙塞兰、王 健、陈润华、乔 玲、陆南方、乔丽华、王 琳、</h3><h3>祁素琴</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h3><p style="text-align: left;"><b>作者手记:</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今天,有机会参加了695野战医院部分娘子军们的小聚,感动并被震撼着。这些大姐姐们是一群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女兵。她们中还有与共和国同龄人,今年70岁了。她们爱党爱国爱人民,是坚定不移跟共产党走的一代,是最听共产党召唤的娘子军……</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回首往事,她们无比自豪。她们用自己的奉献谱写了壮美的诗篇。</b><b></b></h3><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b>蓝天&白云</b></b></div><p style="text-align: right;"><b><br></b></h3><h1><b>此文献给曾经在695野战医院战斗过的女兵们!</b></h1> <h3> 2019年8月22日,立秋过后虽然微风阵阵,但还是有点闷热,原695医院的十四位娘子军相聚在南京四川酒家……</h3> <h3> 赵晓宁大姐是个热情奔放的老兵,说话办事雷厉风行。她和先生一起策划筹办了这次战友聚会,我有幸参加了她们的相聚。</h3><h3> 今天参加聚会的、曾经的695娘子军,都已过了耳顺之年,有的已经迈入古稀,但是她们还是那么青春靓丽,叫着彼此的雅号和昵称,问着彼此些年过的好不好?升级当奶奶外婆没有?并愉快地交流着退休生活的色彩及教育后代的心得体会……</h3><h3> 听着她们述说着曾经的从军岁月,美好人生,畅谈几十年来祖国的发展和变化。看着她们见面时相互拥抱,彼此欣赏的劲头,禁不住对她们肃然起敬。</h3><h3> 她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我,一种感动想要写写这些女兵,可爱的大姐姐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次参加聚会人员</h3><h3>第一排左起: 阙塞兰、张 颖、王 健、</h3><h3> 李 军、冯 敏、乔丽华、隋秀兰</h3><h3>第二排左起: 乔 玲、陆南方、祁素琴、</h3><h3> 王 琳、赵晓宁、陈润华、谢灿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原六九五野战医院简介</b></h1><h3> 原第六九五野战医院组建于1962年的緊急战备、撤销于1983年的精简整编,在中国</h3><h3>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存在了21年。重要任务的执行 </h3><h3>1962年的紧急战备任务。</h3><h3>1969年的战备移防任务。</h3><h3>1973~1976年的西北防原任务。</h3><h3>1975年的河南驻马店抗洪救险任务。 </h3><h3>1979年的自卫还击救护任务。</h3> <h3> 第六九五野战医院从组建那天起,就显示了“野战”的作用。“野”,表明了医院生存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吃住、工作在野外的时间比较多、比较长。</h3><h3> 六九五野战医院駐地最好最大的“城市”,就是县级城镇宜兴。按照现在的标准去衡量,那根本算不上什么“好”。其它驻地全部在偏僻的穷山沟,象江山贺村喇叭山、宜兴川埠龙头山、安徽广德羊羔山,一个比一个条件艰苦,女兵们和男兵一样参加训练,备战紧急任务。<br></h3><h3> 女兵们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当她们打开记忆之窗,思绪就像河水奔海东流,那种时而浅浅,时而潺湲的感觉让我感动不已。真是岁月如歌,匆匆而逝,她们青春无悔,记忆永恒呀……</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下面让我介绍一下她们,并告诉你女兵们的故事……</b></h1>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冯 敏,1949年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到695野战医院任卫生员,护士,护士长,二所副教导员,1980年调南京陆军学校工作,1987年转业。</h3></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的聚会人员中,她是唯一三次赴马兰参加核试验工作的女兵……</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979年她和战友们赴广西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伤病员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李军,1949年出生,红军后代。1970年12月入伍到695野战医院任保密员,司药,1983年调86医院任司药,1987年调水训大队任司药,1993年转业……</h3></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975年曾经赴马兰参加核试验工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979年随医院赴广西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伤病员工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font> 至今李军还是女兵们尊敬的大姐姐,绝对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被大家尊称为“军长”。</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阙塞兰,1949年出生,红军后代。1969年12月入伍到695野战医院,695医院三所卫生员、内科军医,1980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体工队任军医。</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1975年赴马兰参加核试验工作。</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1979年2月随医院赴广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工作……</font></h3> <h3> 王 健,1949年出生、红军后代。1970年12月入伍到695野战医院任卫生员。1975年退伍,在南京儿童医院工作。</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祁素琴1950年出生,军人后代,1969年入伍,695医院二所卫生员,退伍后在南京脑科医院任病区护师。</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乔 玲,1952年出生,新四军后代。1969年12月入伍到695野战医院,695医院二所卫生员,军医。1983年调南京军区总院工作,至今还战斗在工作岗位上……</h3><p style="text-align: left;"> 1979年和战友们一起赴广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伤病员工作。<br></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陈润华,1953年出生,八路军后代。1969年12月入伍到695野战医院,任二所卫生员,护士,护士长。1983年医院调解放军八一医院急诊室任护士长,医保中心主任。目前仍在医院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h3><h3> 1979年随医院赴广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伤病员工作……</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谢灿中,1953年出生,新四军后代,1969年12月入伍。695医院护士,护师。1983年调南京军区总医院。 </h3><h3> 1975年8月,随医疗队赴河南驻马店抗洪救灾,突发紧急任务中做出了贡献…</h3><h3> 1979年随医院赴广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伤病员工作……</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乔丽华,1953年出生,八路军后代。1969年12入伍。在695医院一所任卫生员、护士。后调86医院工作、1979年调空军454医院工作,1989年转业到交通银行工作,1996年南京新嘉达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br></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隋秀兰1954年<span style="text-align: left;">出生,八路军后代。</span><span style="text-align: left;">1969年12月从南京入伍到695野战医院三所手术室,从卫生员到护士。1977年调81医院,1983年调华江饭店卫生所。</span></h3><h3> 1973和1975年两次随医院赴马兰参加核试验。</h3><p style="text-align: left;"> 1979年2月17日中越自卫反击战开战,随81医院7人脑外科抢救小组,乘三叉戟、小火车、卡车抵达河口边境处(越南老街对面)参加一线救护工作……</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赵晓宁1954年出生,新四军后代,1969年12月入伍,分别在695医院一所、三所任护士。1983年调舟桥旅</font>医院任护士<font color="#010101">,1986年调</font>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font color="#010101">任主管护师、护理部主任,</font>1992年转业至省级机关工作……</h3></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973和1974年两次随医院赴马兰参加核试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979年2月随医院赴广西参加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护工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陆南方 1955年出生,新四军后代,1970年入伍。695医院任卫生员,1972年调十三分部任打字员1976年调101医院,1990年调16分部石城医院工作,1998年转业,在公安部门工作,是公安战线一名优秀警官。</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张 颖1955年出生,1970年12月入伍。1983年调南京军区通信训练大队工作,曾参加南京军区后勤团代会……</h3><p style="text-align: left;"> 1979年随医院赴广西参加自卫反击战二线护理工作……</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王琳,1956年出生,八路军后代。1970年12月入伍,695医院野战1所护士。1983年调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h3><p style="text-align: left;"> 1979.2随医院参加了自卫反击战二线医院救护工作……</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进军营</b></h1>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兵连的娘子军</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军</h3></font></h3> <h3> 李军大姐、隋秀兰大姐、赵晓宁大姐回忆说:“695医院留下了我们青葱岁月的足迹,有血、有汗、有泪、有苦、有甜……回忆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难忘、深刻、甜蜜……</h3><h3> 记得刚入伍不久,医院就举行了千里拉练训练,每天行军几十里,从宜兴、广德、浙江长兴、安吉到奉化。锻炼了意志和体能。那是寒冬腊月,背着被包负重十多斤、赤脚过冰河,冻的直打颤,就是流着泪也不会叫一声苦,互相比拼耐力……<br></h3><h3> 大家在追忆千里拉练训练时,说起年龄小的女兵生怕紧急集合来不及,不甘落后的她们,晚上和衣而睡……。就是这样,紧急集合时,黑暗中还是有人穿错了鞋,***是39码的大脚,***是36码的小脚,紧急集合的慌乱中各穿了一只36和39的鞋,虽然穿鞋时感觉不对,黑暗中没有犹豫的时间,脚小的只能把鞋带拉紧,可是脚大的就遭殃了,左右不一地卷着脚趾头,野营拉练回来,脚后跟已经被鞋磨烂,脚趾头也无法伸直,那种痛只有当事人知道……”</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她在丛中笑~15岁的赵晓宁</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漠黄沙磨利剑的故事</b></h1>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阙塞兰和她的爱犬在核试验基地</h3></font></h3> <h3> 695医院分三个所,分别执行不同的工作和任务,赵晓宁大姐回忆自己参加执行三防任务,在赴西北前在三所的工作时说道:“当时医院从周边农村购买了几十条3岁雄性草狗,开大卡车到上海七军大放射室进行钴60放射后,运回医院,从小怕狗的晓宁姐也分到二条狗,从治疗到观察病情写病例,及含对狗对治疗的训练如测体温、抽血、服药和肌肉注射等,不再畏惧狗了。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赴西北参核做了充分准备和预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李军、冯敏在核试验基地工作照</h3><h3></h3> <h3> 冯敏大姐从学生时代就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她用日记记录了三次参核的经历和过程,她在纪实文章《大漠黄沙磨利剑》中写到:“1976年1月7日晴,下午开始发放防护服。冬天的防护服件数特别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大小十三件。发衣,试穿,换码,忙的不亦乐乎。天气奇冷,零下几十度,穿上防护服,套上防毒面具就开始了防化训练和体能训练。呼出的热气在下巴凝结成冰碴,那个滋味不好受,但大家都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h3> <h3> 冯敏大姐那份对工作的执着和认真态度,深受大家好评,厚厚的工作笔记和日记,全面详细地记录了《大漠黄沙磨利剑》的经历。她在文章这样写到:“1976年1月23日,大漠戈壁,蘑菇云又一次直冲云天!科技人员冲向烟云火海,冲向沾染遍布的爆区,冲向各处的回收点,展开救治……在这支生物核试验效应队伍中,有我们695人的身影!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一段光荣的历史!南京军区695野战医院从1973年5月始,先后派出四批人员参试,这一次人员最多,担负的任务最重,旨在探索核战争条件下卫勤工作的三级救治形式(杀伤区救治、早期救治和后续治疗),并进行生物效应试验。四十二年过去了,为追忆历史,我将当年的照片和借鉴的部分资料及照片,以及我本人的记事编排在一起,致一同参试的战友们!致无怨无悔的青春,致曾经的“罗布泊人”!</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敏和男兵在沙漠合影留念</h3></font></h3> <h3> 赵晓宁回忆参加我国氢弹第十六次爆破试验经历:“第二次参核,用行话说也算是老参试了。二次进场后我和另一位战友被医院安排到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效应队和他们一起工作和学习。记得爆破当天的准备布放工作,我们随车到达爆心,将铁笼子里的犬依次依公里距离先后抬下,我的任务是登记,记犬号和距爆心公里数,就这样十几条犬笼子由近至远布放就绪后我们坐卡车返回爆心的杀伤半经之外,全部武装带上防毒面具坐在沙漠上等待最激动的时刻。沙漠周围同时坐满各兵种各部队参试人员,数百车辆安指定区域仃放。<br></h3><h3> 一声巨响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爆破后,那热浪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这种威力。接着的冲击波落下灰和放射性沾染,高温已将地面小石子溶化成弹子状…,只见防化兵先进场,对入杀伤半径人员进行洗消处理,我随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老师们先抵达爆心,只见原先置放在爆心一公里铁笼子被强大的冲击波抛到7~8米远,犬当场炸死,原子弹的威力只有亲眼所见才能感受,军科院的老师们用尺量出的准确数据,我及时记下十几条犬笼子抛出的距离和犬的死伤状况。忙完后己是傍晚时分,车将返回孔雀河我们的驻地。</h3><h3> 我们爬上卡车站在车头,一边观察受伤犬的途中变化,一边回头眺望那一眼望不到尾的各兵种卡车在夕阳下犹如一条巨大的火龙,场面壮观。</h3><h3> 当天也是我们最辛苦的时刻,我们将这些试验犬放置在病房,并安分工及时给犬写病历,根据布放位置及抽血等临床观察来确定放射病。”</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雀湖边留个影</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隋秀兰和朱建民(已故)在沙漠上消毒医疗器械</h3></font></h3> <h3> 冯敏大姐说过:在执行任务的全过程中,每个人都付出了非常多的辛苦,每个人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大西北、大戈壁、大事业,就这样神奇般地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参试人员先后有十万之众,我们以身为其中的一员而倍感荣幸!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我们和所有罗布泊人一道,创造了核效应试验的大功业!</h3> <h3> 参核女兵们回忆:“在沙漠里生活最难的是用水,每天下午供水车从远处拉来了水,起先是一人一盆水,之后我们把水壶、塑料水袋全用来接水。为了省着用,先洗脸再擦身再洗脚,因室内空气干燥,最后将水全部洒在居住的沙石地面上用来湿润空气,第二天水份全部蒸发。</h3><h3> 当时去核试验现场也知道核辐射对人有损害,到底有多危险参核人员并没有考虑,只是感觉自己能被选上是组织信任,是一种光荣!</h3><h3> 现在每当一起参加核试验的战友聚会,总是有一种伤感,因为许多战友已经因为癌症离世,还有一些正在与癌症抗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建民在马兰核试验基地</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是呀,在这些参核的女兵中,因癌症已经去世的朱建民姐姐,正是我嫂子的亲妹妹,与癌症抗争25年,最后还是离开了人间。曾经有人问过建民姐姐“你后悔参核吗?”她的回答让人感动落泪“我没有后悔过,也许这就是青春无悔吧!”</h3><h3> 我与一些695老兵相识在朱建民姐姐的追悼会上……</h3> <h3> 朱建民,1954年出生,新四军后代,1969年12月入伍,695医院卫生员,化验员,1983年调解放军83医院检验科任检验技师,主管技师直至退休。</h3><h3> 1973年和1974年两次赴西北核试验基地,参加核试验工作。</h3><h3> 1979年2月随695医院赴广西执行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任务。</h3><h3> 1992年年初身体不适,查出癌症,2017年4月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3岁。<br></h3> <h3></h3><h3>冯敏工作笔记:</h3><h3>医院共派出四批人员参试:</h3><h3>第一批:1973.5-7</h3><h3>第二批:1973.9-10</h3><h3>第三批:1974.5-7</h3><h3>第四批:1975.12-1976.2</h3><h3><br></h3><h3>695参试1次的有37人(不含2次3次参试人员)</h3><h3>范仲余,张苏东,杨富良,顾秀芬,郭勤芬,方顺泉,李玉彬,元宇红,李玉兰,黄 葵,陈秀军,李大凤,周 可,白绍青,赵 生,蒋 强,王立祥,康锦红,姜 萍,阙塞兰,杨章庚,吴江伟,宋明德,黄伊冰,于效堂,王彩娟,王立邦,王月菊,李四保,郭洪豪,邹若飞,李 军,周长青,徐根才,江建华,李国茂,刘国民 </h3><h3><br></h3><h3>参试2次的有11人(不含3次参试人员)</h3><h3>张 印,卢伯安,王玉梅,许宝兴,徐秋荣,赵晓宁,杨荣先,徐和林,徐 晖,朱建民,隋秀兰。</h3><h3><br></h3><h3>参试3次的有3人<br></h3><h3>曹岳德,冯 敏,施华华</h3><h3>共计51人。68人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核试验工作结束女兵在基地合影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西北大漠,马兰基地,爱唱歌的娘子军们以苦为乐,高唱《社会主义好》</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驻马店抗洪的故事</b></h1><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font></h3> <h3> 今天参加聚会的姐姐们,只有谢灿中大姐参加了河南驻马店抗洪救灾任务,当天谈起那段惊心动魄的自然灾害,心情十分沉重:</h3><h3> “1975年8月驻马店的洪灾相当严重,老百姓生命和财产损失十分惨重,进入灾区救援任务更是繁重。能参与突发紧急任务深感责任重大,十分光荣。”</h3><h3> </h3> <h3> “1975年8月医院接到命令,成立了医疗队赴河南驻马店抗洪救灾,我所在的二所二十多人参加,我也是其中之一,执行抗洪救灾任务二个多月。那时条件极差,很是艰苦。</h3><h3> 在驻马店救灾巡诊中,每天外出前司务长给我们每一人发两块压缩饼干,就是当一天的口粮了,因干咽饼干嗓子疼,有时我们就只要一块,司务长还不同意。</h3><h3> 我记得,上海籍军医许亚君当时已有6个月身孕,也一样被领导指定参加救灾行动,放在现在想都不敢想像的事呀。记得当时汽车33团那指导员还直夸我院护士不简单,吃苦又耐劳个个好样的。”<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自卫反击战参加救护的故事</b></h1> <h3> 大家最难忘的还是1979年参加自卫反击战一、二线救护任务给自己带来的人生经历。四十年过去了,仅管所有的回忆都是残缺的、片段的、零星的,可把这些回忆的碎片拼凑起来,就好似一帧一帧鲜活的画面:</h3> <h3> 阙塞兰大姐从小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很多医护知识,入伍以后从卫生员到军医,一步一个脚印。在观察病情中,很有经验。</h3><h3> 大家记得她刚入伍的时候,她只是卫生员,因为病房的医生不在。对于一个严重大汗淋漓,脱水的一个战士,她马上毫不犹豫地给战士挂上葡萄糖补液,当医生赶来以后,病人已经好转,医生批评她自作主张。她非常坚决地说:“这个病人就要这么处理,救死扶伤必须争分夺秒”。医生不解地问她:“你是刚入伍的卫生员,怎么懂这些?”她回答从小经常跟着军医母亲加班,记住了很多急救方法和操作程序。医生明白了,向她竖起大拇指;“原来如此,你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从小受到熏陶呀。”后来她上了军医校,真正成了一名军医。</h3><h3> 1979年2月参加对越还击战,在抢救伤员中,因对一位17岁苗族战士观察伤情细致,及时处置换回生命。这位小战士入院后不言不语情绪低落、不吃饭引起塞兰重视,查体并做神经反射病理检查全部阳性,经请颅脑外科专家汇诊为脑疝,开颅手术见弹片一半卡在颅骨上呈结枷状,一半在颅骨内有内出血,经及时手术挽回了伤员生命。</h3> <h3> 谢灿中护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伤病员时工作中</h3><h3> 谢灿中大姐回忆:“照片中我护理的重伤员,脑外伤昏迷不醒,我们护理人员三个人,三班倒,整整二个多月大家没有一天休息,恢复中伤员比原来还胖了,更没有发生褥疮。我院收治473个伤员,大部份痊愈出院,少部份重伤员好转交地方医院,做到了零死亡,真的是个奇迹……”</h3> <h3> 隋秀兰大姐回忆:“1978年工作调动工作到解放军81医院手术室。1979年2月17日中越自卫反击战开战,军区命令81医院迅速组成7人脑外科抢救小组执行医疗救护任务,在脑外科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整理行装和医疗器械,于2月18日在南京乘从北京派来的三叉戟,18日下午抵达云南后,转米轨小火车、再转军用卡车终于到到河口边境处(越南老街对面)我们及投入抢救从战场下来的伤员任务,我们八一医院脑外伤小组人员和贵州73野战医院医护人员一起并肩作战)经常在楠溪江洗敷料,手术间隙进猫儿洞时,炮弹从房子后面爆炸,我们没有退却,在临时手术室里争分夺秒地配合脑外科主任做颅部手术,抢救了很多年轻战士的生命…70多天的日日夜夜,我们奋战在抢救伤员的手术室……”</h3><h3> 1979年5月执行任务结束回到南京,解放军第81医院党委授予这个抢救小组“完成任务突出奖励”荣誉称号。</h3> <h3>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伤病员任务结束冯敏和赵晓宁在广西留影</h3><h3> 对与这些和平年代长大的医护人员来说,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护任务真是一场考验和洗礼。工作顺利完成,手术室的全体医护人员被医院评为集体三等功。</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晓宁在历次执行任务结束后留影</h3></font></h3> <h3> 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81医院脑外科7人小组,一线救治伤病员任务结束在中越边境河口留影</h3> <h3>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线救治伤病员任务结束冯敏在广西留影</h3> <h3>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线救治伤病员任务结束在云南留影(前排右二隋秀兰)</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纪念</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难忘从军岁月</b></h1> <h3> 姐姐们告诉我:平时在营地,挑水种菜,喂猪等,医院各项管理训练完全按野战化部队进行。</h3><h3> 那时候,住的是营房、走的是黄泥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磨炼和培养了六九五野战医院勇敢坚强的女兵。女兵们不计较条件好坏、不计较待遇高低,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艰苦的环境,也培养了大家真挚的感情。大家在苦中找乐、苦中品甜、在苦中锻炼成钢。 </h3><h3> “战”表明了医院有战斗力、能谋善战。只要一声令下,就能拉得出、开得动、冲得上,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h3><h3> 六九五野战医院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是急难险重的,都是值得庆贺和骄傲的。</h3><h3> 这些女兵们没有经历1962年的紧急战备任务,但从入伍开始,经历了1969年的战备移防任务,1973年~1976年的西北防原任务,1975年的河南駐马店抗洪救灾任务,1979年的自卫反击任务,1983年的精简整编撤销任务,还有平时的野战医疗队任务等等,都完成得相当出色,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嘉奖。成绩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成绩标志着六九五野战医院的辉煌和过去。</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炊事班女兵</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练习射击</h3></font></h3> <h3> 695野战医院1975年从江苏宜兴移防到安徽省广德县门口塘。那时的门口塘,条件更是艰苦:特别是夏天洗澡对于女兵来说成了大问题。<br></h3><h3> 医院没有澡堂,在炎热的夏天女兵们穿着衣裤跳进河里洗澡,有的女兵想出了“好办法”大家迅速效仿,什么好办法?利用大自然<晒水>……</h3><h3> 每天早上接盆冷水放脸盆里,直接放在简易的营房屋前阳光下,标配的脸盆加五颜六色的塑料盆盛滿水后,排成了长条排,在太阳下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晚上用日晒的热水洗澡。真的惬意快乐!今天说来真应该申报女兵发明专利!</h3> <h3> 赵晓宁大姐回忆:谢灿中从小喜爱文艺,入伍以后更是695医院的文艺积极分子,她幽默感十足,能给战友们带来欢乐就是她的一大乐事,在那个特殊年代,艰苦的环境中,她经常上台展示才艺,模仿演唱阿尔巴尼亚歌曲,形象、生动、风趣、幽默,令人捧腹。给战友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她参加十三分部宣传队,在京剧《沙家浜》剧组客串一个角色,只有一句台诗:手里拐个包袱手一指:“胡传魁来啦”,尽管这样,照样给战友们留下深刻印象……</h3><h3> 谢灿中1972年被评为十三分部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并出席了分部积极分子代表大会。</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蹈《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灿中在京剧《沙家浜》的剧照</h3></font></h3> <h3>王琳大姐,当年的文艺青年,演出芭蕾舞……</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695医院文艺宣传队</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原695野战医院撤销简介</b></h1><h3> 1976年12月.695野战医院从安徽广德移防至江苏宜兴县南门原军区船运大队驻地。当时营区很小,房屋很少.大都住在简陋的平房里,条件相当艰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新盖了病房大楼和门诊楼,铺设了水泥路,增添了医疗设备、医院初具规模。巧在这时,军委决定全军精简整编。</h3><h3> 1983年11月,原第695野战医院奉命撤销。当时院长是蒋孝复、政委是唐斌初。为了做好撤销的善后工作,后勤第13分部组成一个工作组到医院具体指导、医院成立了善后小组.组长由政治处主任周仁法担任,具体负责撤销的有关工作。当时人员主要分流到3个单位一是南京军区总医院:二是无锡第101医院:三是金华第122医院。其它人员分配到南京军区有关单位。</h3><h3> 医院的营房和物资器材,一一登记造册.按上级通知分别移交给有关单位,直到1984年4月,撤销工作全部结束。</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娘子军的今日风采</b></h1> <h3>乔玲大姐在工作岗位上……</h3> <h3>王琳大姐在工作岗位上……</h3> <h3>一排左起:陆南方、李军、祁素琴、王健</h3><h3>二排左起:王琳、张颖</h3> <h3>陈润华大姐在工作岗位上……</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70年老兵合影</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69年老兵合影</h3></font></h3> <h3>乔丽华大姐在领奖台上……</h3> <h3>左起:李军、张颖、祁素琴</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阙塞兰参加演出</h3></font></h3> <h3>赵晓宁在小学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h3> <h3>左起:王健、乔玲</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隋秀兰</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琳</h3></font></h3> <h3>左起:陆南方、李军、张颖、祁素琴</h3> <h3>左起:谢灿中、阙塞兰</h3> <h3>左起:冯敏、赵晓宁、陈润华</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晓宁在社区为社区居民义诊</h3></font></h3> <h3>左起:谢灿中、冯敏</h3> <h3>左起:赵晓宁、祁素琴、谢灿中</h3><h3><br></h3><h3> 今天相聚,大家感慨万千,无论用什么语言和文字都难以表达清楚,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怀念”,怀念青春,怀念过去,怀念友情,怀念为医院建设所作的贡献,怀念从军岁月的点点滴滴……</h3><h3> 今天相聚的这些老兵都是军人后代,但是她们从来不沉浸于父辈的功劳和荣耀中,她们旗帜鲜明地冲锋陷阵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们是一群笑看人生的老兵,她们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保家卫国,救死扶伤中。在国防事业的发展中,马兰核试验基地有她们的脚印,驻马店抗洪大军中有她们的身影,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救死扶伤有她们的汗水和铁血……</h3><h3> 军营錘练了她们坚定的信念;军营铸就了她们不屈的斗志;军营培养了她们无私的品质;军营激发了她们战斗的豪情;军营留下了她们青春的印记……</h3><h3> 我写她们,就是要告诉大家,过去的干部总是把子女送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看着孩子吃苦成长无比欣慰。这些干部子女也不会告诉你“我爸是李刚”。她们传承父辈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越是艰苦越是冲在第一线,骨子里的坚强和执着伴随她们一生。</h3><h3> 有个姐姐听说我要写她们的故事,淡定地对我说:“我们太平凡了,不值得宣传。”我告诉她:“你们用平凡堆积起伟大,你们的青春芳华感动人,你们勇于奉献的精神感染人!值得传颂!”</h3><h3> 695从军岁月留在她们的生命中,烙在了她们的心里。就像军歌词里说那样:“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h3><h3> 虽然现在她们年龄上都退出了职业生涯,陈润华大姐、乔玲大姐、王琳大姐、乔丽华大姐还战斗在岗位上,其她姐姐们正快乐地、优雅地展示着自己别样的人生风采……</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695人的团结、奉献、拼搏,在历次任务中得到彰显,艰苦环境打造了这个特别能战斗的群体。 各项任务完成的出色,多次受上级表彰和嘉奖,695的女兵也是最棒。<br></h3><h3> 今日695医院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曾经的695老兵永远心连心,695医院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但是695人的奉献精神永远记在了共和国的功劳簿上……</h3> <h3>冯敏大姐和本文作者</h3> <h1><b>《从军营走来》精选留言</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