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乌江渡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距省城贵阳100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0公里;乌江渡是国家AA级景区~红色旅游景区,景区内自然资源极其丰富。</h3><h3> 乌江是贵州省的母亲河,它在美丽的高原里,畹如一根丝飘带,沿着山峦陡峭,延绵在重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的乌江,水急暗涌,巨浪翻滚,明滩暗礁,汹涌澎湃;乌江峡谷,蛮横天际,亘古不变,故称天堑!两岸人们,出门不便,自古传之,为讨生活,行船拉纤,养家活口。</h3><h3>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贵州遵义,乌江天险却成了拦路虎,红军不畏艰难,发扬不怕牺牲精神,强渡乌江,冲破敌人阻击,突破天险,挺进遵义,解放黔北,继续北上,解放全中国。突破乌江,这一英雄壮举载入中华史册!从此乌江天险名场天下。</h3><h3> 全国胜利后,乌江建设纳入国家规划;1968年10月,在中央“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战略部署下,国务院批复同意次年开工兴建;1969年,水利电力部调湖南水利水电建设公司(原柘溪局施工队伍),进入贵州乌江渡工地,当时出于保密工作需要,单位对外联络以“401信箱”为代号;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在同年年底,乌江渡水电站建设工程、划归水利电力部直接领导,施工队伍编为“水利电力部第八工程局”。</h3><h3> 为了尽快的落实《三线建设要抓紧》战略要求,於1970年4月1日、在乌江渡峡谷隆隆开工了;全国各地水利水电专家、技术精英,先后来到乌江渡,以水利电力部、第八工程局为主,开创了高原峡谷岩溶地带,建设大型水利高坝体工程~发电站,是世无前列和世人注目工程;该工程过程克服了千难万险,如期建成了乌江渡水电站,为三线建设中配套工程作出了应有贡献。</h3><h3> 乌江渡水利发电站,是我国在岩溶地区修建的第一座高坝发电站,其坝高165米,坝顶全长395.6米,总装机容量1250MW,是省内最大的水利发电站。该工程形成的乌江水库,面积为47.5平方公里,库容21.4亿立方米。库区水域宽广,有多条支流,分布着七峡、九岩、十三险滩等六十多个景点,极大的丰富乌江(渡)旅游资源。</h3><h3> 乌江渡水力发电站工程,为国家三线建设和贵州水利电力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为贵州防洪救灾和高原水资源利用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贵州省经济建设翻开崭新的一页!永载中华史册!</h3> <h3>下图:贵州高原上乌江.</h3> <h3>一.亘古天际.峡谷乌江.</h3><h3>下图:乌江峡谷.<br></h3> <h3> 乌江,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习惯上以三岔河为乌江干流。乌江,古称牂牱江,唐宋又称黔江等,元代首次称为乌江。发源于贵州境内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为下游。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喀斯特发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h3> <h3>下图:乌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h3> <h3>下图:江河乌江.重山峻岭.</h3> <h3>下图:悬崖陡峭.“天险”乌江.</h3><h3>:乌江以山高.崖陡.水深.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h3> <h3>二.蛮横乌江.困苦纤夫.</h3><h3> 乌江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人们、从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方式。生活在乌江边的百姓,唯独下江拉船当纤,维持养家活口去讨生话的生存方式。由于他们常年在江边走,时而泅水,时而伏壁,几乎都是裸着身子拉纤行舟,他们身上套着结实的纤绳;如穿着衣服既会把衣服磨破,既不便涉水拉纤,还容易生病,失去养家活口的能力;因此裸纤虽是原始,是古而传之,但有他较为合适的简便劳作方式。千百年来乌江两岸的人们,为了生计养家活口、维持生存只有泅江拉纤,靠身体肉博来撑起活命的天地。</h3><h3> 纤夫江上拉纤,闲时揽船,接船拉纤,船货起航,船号起唱,肩负纤绳、躬背蹬足、攀石踏水,躬背蹬足、船行千里,汗水一路,江船无影,号传江尾,哟哟哟嗨!逆流而上;遇崖如同猿猴攀岩壁、粗糙的双手抠住岩壁的缝隙;涉滩跨石如同走兽跳跃,光脚板踩蹬着凹凸不平岩石沙滩,时而水里,时而岸上,用全身力气纤船,仿佛与湍急的流水进行较量、调动全身的手、脚、背、肩、嘴协同起来、拼着命地牵引、如同“脱畺的野马”,把逆流的船纤出暗礁急流,……。</h3><h3> 纤夫养家活口辛酸生活,只有乌江作证,古而往之的江上船号里,能听到久远而回荡来的诉说,隐隐约约听到久远的呐喊,感到乌江曾经的悲凉…。如今纤夫江上无踪,但在远离江河和纤道的地方,却以的虚拟游戏和图文小说形式重现,都让人们感知江上曾经的一幕幕,却让如今人感到惊讶和不可想象!了解曾经久远的时空~江上纤夫幕幕苍凉……。</h3><h3><br></h3><h3>下图:赤裸拉纤.由古而来.<br></h3> <h3>下图:乌江栈道.纤夫行道.</h3> <h3>图:陡峭涯壁.攀登纤夫.</h3> <h3>下图:逆水行舟.纤夫艰苦.</h3> <h3>下图:乌江号子.纤夫苍凉.</h3> <h3>下图:乌江人家.旁水而居.</h3> <h3>三.中央红军.突破乌江.</h3><h3> 1935年1月2日,风雨交加,天气阴沉。早晨6时,长征红军的先遣团赶到了贵州遵义乌江渡口,准备渡过乌江,进军遵义城。 乌江的两岸悬崖绝壁,江面宽约100米,江流湍急,水声轰鸣,要渡江是非常困难的,何况对岸还有敌人的严密封锁。没有船,就连一支木桨,甚至一块像样的木板,也被敌军抢走了。 1月2日下午,先由红四团连长毛振华等八人先行试渡。冰天雪地中,八勇士仰头喝干烈酒,赤膊上阵,武装试渡。对岸敌军枪炮齐齐射向江面,渡江战士一人中弹牺牲,七人返回,试渡失败。入夜,红四团又遣三只竹筏实行暗渡,毛振华率机枪手三人首发。因水流湍急,后两只竹筏被冲向下游,而毛振华四人则连人带筏不知所踪。天亮后,第一梯队三只竹筏下水,迎着密集弹雨划过江心后,奇迹发生:守敌阵前,天降神兵。原来是前夜四人暗渡成功,潜伏敌军阵前,如此里应外合,第一梯队得以登陆,并与先行渡江战士会合,使大军安全过江。</h3><h3><br></h3><h3>下图:乌江天险.蛮横天际.</h3> <h3>下图:“乌江渡”山崖字迹.</h3> <h3>下图:乌江渡.昔日渡口.</h3> <h3>下图:中央红军长征途中.</h3> <h3>下图:红军突破乌江.纪念石碑.</h3> <h3>下图:乌江渡口.渡船.</h3> <h3>下图:红军突破时船工.</h3> <h3>下图:突破乌江竹笺(纪念馆).</h3> <h3>下图:突破乌江遗址石碑.</h3> <h3>下图:突破乌江.江边遗址.</h3> <h3>下图:中央红军.撑船渡江.</h3> <h3>下图:中央红军突破乌江作战室遗址.</h3> <h3>下图:突破乌江,消灭敌军.</h3> <h3>下图:长征中毛泽东主席.</h3> <h3>下图:遵义会议会址.</h3><h3>:遵义会议确定毛主席领导地位.带领红军继续北上,解放全中国.</h3> <h3>四.全国解放.建设新中国.</h3><h3>下图:首都天安门.<br></h3> <h3>1、水利建设:</h3><h3>下图:毛主席到十三陵水库劳动.</h3> <h3>下图:毛主席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h3> <h3>下图:全国响应毛主席号召“一定要根治海河”,全国掀起水利建设高潮.</h3> <h3>2、三线建没.</h3><h3>下图:毛主席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要抓紧”。</h3><h3><br></h3> <h3>:三线建设,是1964年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的决策下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国家共投入2052亿元的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历时15年之久,在三线地区和一二线地区腹地,建设起了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000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科研院所等基础设施。三线建设规模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战略的空前壮举。<br></h3><h3><br></h3><h3>下图:三线建设挂图</h3> <h3>3、建设乌江.</h3><h3>下图:六十年代乌江.</h3> <h3>下图:乌江边民宅.</h3> <h3>下图:木瓦民宅.</h3> <h3>下图:该房是当初乌江镇上最好房子.</h3> <h3> ☆ ☆ ☆ ☆ ☆</h3><h3><br></h3><h3>下图:火车载满三线建设大军,赴乌江渡水电站。<br></h3> <h3>下图:赴贵州建设乌江渡水电站。</h3> <h3>下图:乌江地区.董家萍.</h3> <h3>五.水电八局工程局.</h3><h3><br></h3><h3>图:成立水电部第八工程局,简称“水电八局”.</h3> <h3>1958年9月5日乌江渡水电站工程立项筹划,同日成立了贵州省乌江渡水电站工程指挥部。1959年3月11日,成立乌江渡工程局,经国务院批复划归水利电力部直接领导。后因多种原因所缓。1968年10月,水利电力部军事管制委员会报送给、国务院《关于兴建乌江渡水电站的报告》,将原湖南施工的柘溪水力发电工程局4000名职工调往贵州,和贵州水电建设公司等组成一支万人施工队伍。1969年是乌江渡水电站工程开工之年。1969年12月18日,乌江渡水电站工程建设,正式划归水利电力部直接领导,统一编为“水利电力部第八工程局”。这是水电八局诞生新纪元。1970年4月1日乌江峡谷响起隆隆炮声,乌江渡电站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大幕。</h3> <h3>1,八局.前方工地.</h3><h3><br></h3><h3>下图:乌江截流.施工现场.</h3> <h3>1970年4月1日,隆隆炮声震撼乌江峡谷,乌江渡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来到乌江江畔第一批建设者是近千名年轻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打响了开发乌江的第一枪。</h3> <h3>下图:乌江渡工程现场第一炮.</h3> <h3>当时的乌江渡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偏僻山镇,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连像样的住房都没有。这些年轻人便在山坡上草草地搭设了几座芦苇棚,席地摊开被盖卷,就这样安下了家,开始为大部队进场做准备。架线的同志,攀山越涧,抬杆挖洞,几十个小伙子荒山野岭上餐风饮露,半年多时间里每天只吃两顿饭;开路的同志,捣锤打钎,开山放炮,吃饭要跑几里路,喝水要用饭勺分,手上脚底全是血泡。日复一日,进场道路就这样在他们的汗水里向前延伸、再延伸……</h3> <h3>下图:乌江渡工程现场.</h3> <h3>下图:乌江渡施工工地.</h3> <h3>下图:乌江渡工程.施工工地.</h3> <h3>下图:施工现场.</h3> <h3>下图:记者采访乌江渡工程工地.</h3> <h3>下图:施工现场.</h3> <h3>下图:工程枝术专家亲临工地.</h3> <h3>下图:工程专家指导谭靖夷亲临工程现场.</h3> <h3>下图:工程专家谭靖夷.向中央领导汇报乌江渡水电工程建设情况</h3> <h3>下图:乌江水电八局.工程初期.办公室设在桥洞.</h3> <h3>下图:工程施工队伍精神饱满.</h3> <h3>2.八局后方单位(后勤保障).</h3><h3>下图:(一)</h3> <h3>下图:(二)</h3> <h3>下图:(三)</h3> <h3>下图:(四)</h3> <h3>下图:(五)</h3> <h3>下图:水电八局.职工医院.</h3> <h3>下图: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学校.</h3> <h3>3.水电八局.生活居住区.</h3><h3>下图:职工.家属宿舍.</h3><h3>:当年奉行先工作.后生活精神,许多职工家属响应艰苦奋斗号召,在山坡、荒野之地搭建简易房,一心向着乌江渡水电站早日建成,为三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h3> <h3>下图:乌江铁索桥.</h3><h3>:当年乌江渡工程初期,江南江北往来、铁索桥发挥了积极作用。</h3> <h3>下图:原乌江水电八局下属生活区.</h3> <h3>下图:原乌江水电八局下属生活区.</h3> <h3>4.乌江镇.</h3><h3>:乌江老镇原先一条街,从乌江桥头一直到老渡口处,名叫“工农街”。工农街道两旁有民房、厂房、商埔,和农民设摊的农产品,较为热闹地段是近水电八局医院,路两边人流相对多些,街道上主要是八局职工家属,她们是乌江镇上主要客源,整个街道交流的语言是“八局口音”,初次让人感觉好象人到了“湖北省”;有别于贵州乡土风味的乡镇,是支援三线建设的“三线人”城镇,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完全是有时间节奏感。</h3><h3>下图:乌江镇.工农街.</h3> <h3>下图:乌江镇.老街道.</h3> <h3>下图:乌江镇.老街道.</h3> <h3>六、水电站大坝建设.</h3><h3>下图:筑建乌江渡水电站大坝.</h3> <h3> 乌江渡水电站工程质量优良。主体工程混凝土全部合格,优良率达85%。帷幕灌浆、金属结构、机组安装及各类泄洪建筑物全部达到设计要求。革新成果791项。其中有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功地解决了岩溶地区建设水电站的水库防渗、大坝基础稳定、泄洪及施工后期导流等重大技术难题,为我国今后在西南岩溶地区建设大型水电站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乌江渡水电站自开工以来,精打细算,乌江渡水电站共节约资金8000多万元,木材1万多立方米,水泥11万多吨。整个工程造价没有超过工程概算,是我国近年来大型水电站建设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工程。</h3> <h3>下图:砂石料输送带.</h3> <h3>下图:乌江渡.江南砂石系统.</h3> <h3> 施工方面,成功地采用人工砂石料,建成了年产200万吨的砂石加工系统,多年平均生产成本为9.13元每方;采用高压水泥灌浆帷幕,成功地解决了水库渗漏问题,帷幕总长约1000米,帷幕灌浆钻孔总深度达19万米;试制成功压力为100公斤每平方厘米的高压灌浆机,实际使用最大灌浆压力60公斤每平方厘米;采用大型钢木模板及混凝土预制坝面、廊道模板;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性能的外加剂,单位体积混凝土平均水泥耗量为195公斤;在施工工艺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各主要施工工序实现了综合机械化,多年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028元,节约了大量建设投资。</h3> <h3>下图:水电八局下属单位.</h3> <h3>下图:工程大坝施工现场.</h3> <h3> 当时大坝浇筑水泥供应跟不上,青年突击队冲了上去,短短一个月,几十个小伙子完成了18000吨水泥的搬卸装机任务。在前方“搬山”的同时,后方工程技术人员也在拼命努力。据不完全统计,乌江渡建设过程中先后完成700多项技术革新,基本实现了制砂、浇筑、灌浆、安装、开挖5大系统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其中有8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嘉奖。</h3> <h3>下图:工程大坝施工现场.</h3> <h3> 以专家谭靖夷院士为首的技术团队,首创的“孔口封闭、循环式高压灌浆”这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压灌浆工艺,不仅完美攻克乌江渡水电站坝址区复杂的地质难题,还被写入了灌浆规范,在往后的岩溶地区高坝水库以及东风、五强溪、长江三峡等一批大型水电工程中广泛采用。</h3> <h3>作为我国在岩溶地区建设的第一座高拱形重力坝,乌江渡水电站自建设起便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地质环境。坝址区岩溶发育,溶洞总体积达8万立方米,断层500多条,甚至在河床以下200米深处还有大型溶洞。“禁区”之名,名不虚传。<br></h3><h3>下图:工程现场抓紧施工场景。</h3> <h3>下图:工程专家指导工作.</h3> <h3>下图:外国专家视察工程.</h3><h3>:在喀斯特地貌上建大型水电发电站是世无前列!属禁区!在乌江喀斯特地质状况上,建起了高原大型水利大坝发电站,是水利史上奇迹!</h3> <h3>下图:工程大坝安装发电机.</h3> <h3>下图:乌江渡水电站.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h3> <h3> 乌江渡水电站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在贵州喀斯特地貌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电站,是我国乌江梯级电站开发10座大中型电站的第一座,总装机容量为三台21万千瓦机组;电站大坝高165米,是当时我国在喀斯特地貌上兴建的第一座高坝。</h3> <h3>下图:乌江水电八局职工庆功大会.</h3> <h3>七、乌江公路桥。</h3><h3>图下:六十年代时乌江景.</h3> <h3>下图:乌江镇公路桥.</h3><h3><br></h3> <h3>乌江公路大桥:1969年建川黔公路乌江双曲拱大桥,1972年10月竣工通车,长328.1米(含引桥),中孔跨径86米,桥面宽10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桥高40.5米。为钢混结构公路大桥,大桥具有中国著名古桥赵州桥的风范。</h3> <h3>下图:1972年5月1日通车乌江桥.</h3> <h3>下图:乌江公路桥.</h3> <h3>下图:乌江镇公路桥.</h3> <h3>下图:乌江上架起了桥.</h3> <h3>八、乌江渡发电站.</h3><h3> 乌江渡水电站1970年4月开建,1982年12月4日建成并网发电,三台高水头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每台单机容量2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63万千瓦,年发电量33.4亿度。电站大坝为混凝土拱形重力坝,最大坝高165米,坝顶弧长368米.</h3> <h3>下图:乌江渡发电站坝址.<br></h3> <h3>下图:发电站仪表控制台.</h3> <h3> 乌江渡水电站由水利部第八工程局,于1970年4月开始兴建,整个电站工程于1982年12月4日全部建成,历时12年半。电站经过72小时试运行后,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并网发电。</h3><h3> 该电站共装有3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一号、二号机组已分别于1979年、1981年发电;三号机组安装调试完成后,于1982年12月4日投产发电,比原计划提前27天。<br></h3> <h3> 1979年底,乌江渡水电站首台机组顺利发电!我国岩溶地区第一座大型高坝水电站建成,“禁区”终于被打破!十年韬晦,乌江渡水电站的建成再一次把世界的目光拉向了东方。</h3> <h3>下图:1983年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乌江渡水电站.</h3> <h3> 1985年3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同志,登上巍峨雄伟的乌江渡水电站大坝,极目四眺,脸上洋溢着喜悦,问道:“电站是哪支队伍修建的?”陪同者回答,“水电八局。”听后,李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由衷地夸赞道:“八局是支好队伍哇!”</h3> <h3>下图:乌江渡高坝平湖.</h3> <h3> 水电八局自荆江分洪工地组建以来</h3><h3> 南征北战,屡建功勋<br></h3><h3> 在那段艰苦岁月里<br></h3><h3> 排除万难,勇敢探索<br></h3><h3> 成功修建了石灰岩地区第一座大电站<br></h3><h3> ——乌江渡水电站<br></h3><h3> 打破了当时岩溶地区<br></h3><h3> 不能修筑高坝的“禁区”<br></h3> <h3>下图:乌江渡发电站大坝.</h3> <h3> 而今,当年由八局前辈承建的乌江渡水电站已经矗立了三十多年,为我国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回首过去,1985年的那个春天,李先念主席来到乌江渡,兴致勃勃地参观这个他曾经关注过的工程,那一句掷地有声的夸赞,至今仍鼓舞一代代水电八局人奋勇向前。没错,八局是支好队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h3><h3> </h3><h3> ☆ ☆ ☆ ☆ ☆</h3> <h3>九、乌江新镇.</h3><h3> 乌江(渡)是贵州境内一条著名大河,也是省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乌江渡景区,位于乌江干流与川黔铁路纵横交汇点——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境内,乌江镇地处遵义市与贵阳市交界处,素有黔北南大门之称。210国道、贵遵高等级公路、川黔铁路横贯镇境,交通便捷,北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40公里,南距省府贵阳100公里。</h3> <h3>下图:乌江渡新貌.<br></h3><h3><br></h3> <h3> 乌江下游及部分支流的溶蚀构造地貌为峡谷区,景区内有乌江关、虎跳峡、鹰愁峡等险峻峡谷,两岸碧峰耸峙,有众多奇特的山体、峰丛、怪石、穿洞、飞瀑,形成乌江沿岸七峡六十景。</h3> <h3>下图:眺望乌江新桥.</h3><h3>川黔铁路乌江大桥:1958年建川黔铁路乌江大桥,10月1日竣工,总长319.1米,最大跨径44米,桥面净宽7米,桥高45米。1965年投入使用,结束了川黔之间不通铁路的历史。</h3> <h3> 贵遵高等级公路乌江斜拉桥位于原贵阳至遵义高等级公路100公里处,全长461米,主跨228米、索塔高60米,是中国第一座由斜拉桥和吊桥有机组合而成的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公路桥梁,是混凝土桥梁走向轻型、高强、特大跨径的一个成功项目。1997年12月建成,获1999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h3> <h3>下图:乌江上新公路桥.</h3> <h3> 2007年12月兰海高速公路通车后,改为210国道公路大桥。兰海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2005年10月动工,2007年12月半幅通车,次年4月全面通车。大桥全长1452米,双幅宽24米,主桥墩高151米。桥面距乌江水面最高处173米,在同类桥梁中为亚洲最高。渝贵快速铁路乌江大桥桥梁全长433米,主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钢构,设计时速为200千米。大桥2013年6月动工,2017年建成,2018年1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现在的蛮横乌江阻挡不了前进步伐,现在飞跃乌江是轻而宜事,汽车、火车齐跃乌江,五桥飞渡亘古天堑~乌江渡。</h3> <h3>下图:乌江新镇.</h3> <h3> 沿着乌江两岸前行,满目青山绿水,黛墙黑瓦民房,村庄公路、古旧新镇、石板老街、古巷遗存、历史文化处处可见,诗情画意的山水韵味随处可寻。民族文化村寨呈现出乌江特色。</h3> <h3>下图:乌江新镇.</h3> <h3>下图:乌江名吃~乌江魚.</h3> <h3>下图:乌江新貌夜景.</h3> <h3>下图:1.乌江地区新貌(上)</h3><h3> 2.乌江新镇面貌(下)</h3> <h3>下图:昔日乌江渡.旧貌换新颜!</h3> <h3> 千里乌江,是美的画卷。它不仅有山、有水、有坝、有桥,有人文、和风景、还有美味美食;随着青山绿水生态建设,和美的家园进一步振兴,乌江两岸美景更加美丽,两岸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美好!乌江两岸的明天幸福多彩!</h3> <h3>下图:辉煌的乌江渡水电站.</h3><h3>:辉煌的乌江渡水电站,己成高原上耀眼的明珠。</h3> <p>美篇图文部分来源网络.謝谢八局朋友予以支持!</p><p> 请分享下面小视屏↓.和美篇.《从‘三江’来☆水电八局》,《游桐梓•小西湖~水电八局•技校》。</p><p> 谢谢分享! 再见!</p> <p>▽视屏(1):“乌江渡·曾经的岁月·三线建设”.</p> <p>▽视屏(2):“贵州•乌江渡水电发电厂”.</p> <p>▽视屏(3):“高原•乌江渡•新貌”.</p> <p class="ql-block">▽视屏(4):历史记载:荆江分洪·水电八局·前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