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我偶然读到了“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这两句话,读后,总觉得想说点什么。</h3><h3> 这两句话讲述了环境和自我的辩证关系。它和达尔文提出的“适者生存”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也让我想到了班风的重要性,良好的班风能很好地作用于自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寻觅到更好的自己。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自我是控制本我,平衡超我的另外一个我。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自我?所谓“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h3><h3> 记得曾教过一个班级,团结、友爱,“比、学、赶、帮、超”氛围很浓,如果你在这个班里看到了一个始终不学习的同学,简直是看到了海市蜃楼。令我触动最深的是有一次读书,其他同学都读得津津有味,调皮的马士豪一个人坐那儿发呆,我就在讲台上观察他,发呆大约两分钟之后,他看了看周围聚精会神读书的同学,立刻,从天马行空的思维回到了现实,自己默默拿着课本大声读了起来,后来几次上课,他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发呆,但是每回都能自己或者在同桌帮助下回到课堂。而后,我就悄悄地观察他,刚分到这个班时,他是一稍微自闭的学生,在良好班风的熏陶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学习成绩日益提高,校园里也能看到他和同学一起玩耍的身影了,也能捕捉到他欢快的笑声了。这就是典型的“改变自我,天高地阔”的例子。反之,如果他一味地埋怨良好的班风,埋怨上课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玩伴,不思改变,又如何能发现这样发光的自我?</h3><h3> 如何让一个班级趋“赤”避“黑”呢?今天,我也有幸拜读了姚站长收集整理的魏书生的书。魏老师始终秉承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坚信学生真善美的一面,建立互助关系,发展学生个性,民主决策,设立科学的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这种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念和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有班级荣辱观,同时也有效刺激了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尊重的欲望、爱和归属的欲望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了由传统的“要我服从”到“我要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变。这样的班级何愁班风不浓?</h3><h3>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且行且悟,把怎样把魏书生教育思想根植下来,让它更具有本土特色,作为我下一步工作的重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