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能撑起一片天

无名

<h3> 教研员也能撑起一片天</h3><h3>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六个大方面,共26条意见,指导性强,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义务教育事关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希望,事关民族未来,我作为教研工作者惊喜的发现,第19条明确提出:发挥教研支撑作用。</h3><h3> 《意见》写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国家、省、市、县、校教研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教研机构应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鼓励科研机构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h3><h3> 教研终于挤进关键领域,各级教研室的地位估计也会有所提升。作为教研人,大家都很兴奋,之前曾遭遇尴尬:你在干啥?教研员?教研员是个什么东东?</h3><h3>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努力奋进从一线教师摸爬滚打,经过了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经验的积累,先是优秀教师,讲公开课顶呱呱、写论文很出色,教科研领域也能有所成效,或是学校的出色教师,或是师德标兵,或者是学科带头人,因为岗位需要经过推荐或者选拔来到了机关一线-----教研室,于是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教研员。</h3><h3> 1.教研员,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研究人员,有人戏称我们有着“四象四不像”的身份:像教师而非教师、像文人而非文人、像专家而非专家、像领导而非领导。他们的工作主要从事教学研究,听课、评课、研讨。经常进学校、进课堂,见教师、也会见学生,像教师却又不直接面对学生,跟学生和学生家长打交道相对少一点,也会上讲台,但不像学校教师天天面对学生,也需要看课本、看资料、像老师一样要出考题,这些考题在期中、期末比较重要的评估测试中供学生使用的。从这点上说,从事的是教师的工作,又不完全是教师。</h3><h3> 2.教研员经常需要参加会议,学习提升,各类教研会议-----从地域上说:省、市、县、乡镇级会议;从类别来说,他们分管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体、音、美等不同学科,从学段层次上说,涵盖了幼儿园到高中十二年各学段的教学研究工作。大小中招复习备考会议、基础年级教研会议、分学科教研会、课改培训会议、领导讲话、年度总结、试卷分析会(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需要做分析报告)……这些会议大都需要文字材料,需要撰写稿件,一篇发言稿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衔接照应等问题都得考虑清楚,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又像文员或者创作者,至少算半个文人。所以说像文人而非文人。因为很多材料无法发表,更无稿费可言,虽然很珍贵,每一篇东西都包含智慧和心血,有特定的听众和对象,是特定时间、地点、特定情境的产物,但是他们的劳动却真的无法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h3><h3> 3.一个教研员很多时候很像一个学科专家,是该学科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因为他必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就是学科视野与学科素养。面对庞大的教师群体,召开会议时,自己得能讲出来,具有一定的组织策划和协调沟通能力,在学科中要有话语权、一定的指挥权,当地的学科教师群体发展面貌、学科教研活动与学科教育发展格局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教研员的努力。</h3><h3> 听老师作课能够指其优劣,组织一场优质课竞赛能够评出水平、说出道理、指出问题。和老师们一起探究得有自己的见解,或引经据典或深入浅出或摆事实讲道理或娓娓动听讲故事,或语言简洁一言以蔽之或汪洋恣肆让人迷醉其中,有时候平易近人让人如沐春风,有时候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有时候治学严谨让人敬佩不已,说是专家吧?大都没有享受到专家待遇,也没有相关部门颁发的“专家”证书……不是专家貌似专家,但又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有着许多区别。寻常场合,被老师或者领导戏称一句“某某专家”常常羞得无地自容。他们自知与专家相去甚远,再怎么努力,也终究是在路上,所谓学无止境,必须只争朝夕、砥砺前行,方得始终。</h3><h3> 4.教研员,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埋头苦干,电脑前敲文字、观看优秀课例,认真阅读文章,坐在办公室认真办公的时候很像领导;下乡指导一线老师的时候很像领导;坐在教室专心听讲的时候很像领导;在台上讲话的时候很像领导,可是,他们的确没有一官半职,顶多是位列十至十五级的办事员(或许还不能算办事员),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业务人员等级晋升职称,但大部分教研员无名无份,编制学校说他没上课,教育局说他不编。</h3><h3> 5.综上所述,教研员的滋味怎一个尴尬了得!还远不至此,下乡或者去学校开展工作的时候,学校领导见了称呼也是问题,叫我们一声“张老师”“李老师” “刘老师”吧?他们总觉得分量轻,叫一声“领导”吧,又让其羞愧难当,急忙制止,算了,管不了那许多了!听之任之,惶惶然又想起那“四不像”的角色了!</h3><h3> 其实,教研员曾经活跃在课堂上,是课堂教学行家里手,是学校业务的“领头雁”,是一个个优秀的辅导者,更能从听课、评课、说课中指导教师,在专业方面具有一技之长,有较高的见地。教研员的“四像四不像”也恰恰折射出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取向,走管理、搞专业、立足科研、抓好教学,心在哪里,收获就在那里。坚持四项职能不变,做好:研究、管理、服务、指导工作!</h3><h3> 教研员的工作忙碌、琐碎,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工作中有时难免粗心、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也有智商不在线、情商短路的现象,工作方法也可以多样化,因为毕竟面对的是庞大的教师学生群体,工作要经得起评判,这就对自身的学养、修为、德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充电,做一眼清泉,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是必须坚持的!</h3><h3> 细想来,身份不重要,称呼也没什么,“忠之属也”!努力做好分内的事,听从内心的声音,无怨无悔无惧无愧,足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