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三百步岭并不只有三百步,而是跨越海拔约千米的衢州九华山古道中靠七里乡少岭坞村一侧最陡最险的一部分,更多时候则是老家到九华坞口这段山路的代名词。回忆中小时候经常走这条路,因为外婆家就住在山的那一头。早些年,老家没有公路,跨越三百步岭便成为了去外婆家玩的唯一路径。尽管听到要走三百步岭有些畏惧,但没办法,大不了途中多休息几次,咬咬牙也是要去的,毕竟到外婆家玩是儿时一件很开心的事。</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不知这段石头砌成的台阶古道为何叫三百步岭,总之这段石阶古道很陡、很险,几乎直线而上,走过这段路的人们都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三百步岭在我们老家也就成为了难走山路的代表。这条古道很长,听老人说它向西可连接七里乡政府驻地大头,甚至常山、开化并延伸至安徽,九华方向则是老家通往城区路程最短的一条山路。在没有公路汽车的年代,老家人出行基本上都靠这一条山路。小时候去外婆家也会经常碰到挑着重担的人们,艰难地行走在这山路之间。</h1> <h1> 三百步岭这条古道很漂亮,它蜿蜒于群山之间,穿梭于青松翠竹之中,行走其间,听泉声鸟鸣、松涛阵阵,望满山翠绿、云雾缭绕,或缓或陡、或左或右,虽山路崎岖,行走艰辛,一阵山风吹过,顿时令人倦意全消,留下的只是畅快和舒坦。</h1> <h1> 小时听老人们说起,这条古道主要是由傅氏族人发起和岀资修建的。目的是把山货运岀,而当时的主要山货是竹制土纸。很早之前,傅氏先人从福建白砂迁居至七里乡半岭村时,带来了6根竹鞭,一棵桂花、一棵罗汉松和一棵柏树苗,他们在半岭村开疆拓土,开枝散叶。当年祖宗种下的桂花树、罗汉松已被损毁,但柏树尚存,傅氏族人称之为祖宗树,而那几根竹鞭早已变成满山竹海。为方便村民外出,更为了贷物运输的便捷,尤其是将竹制土纸销往各地,傅氏先人岀钱出资,带领乡亲们在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的年代,靠肩挑背扛,开山劈石,修桥筑路,造亭立驿,在崇山峻岭之间带头修建了这条山路。</h1> <h1> 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山里人的出行方式更多选择了现代交通,这条古道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古树枯枝、苔藓杂草、承载着许多傅氏先人慈善立德故事的古道如今则是成为了户外运动爱好者者首选。行走之上,除了欣赏满山风景,耳畔仿佛更多响起的是傅氏祖辈带领大家修筑古道的铿锵之声。 </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二零一九年已亥秋</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