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申遗” 一路风尘!

太行树神焦语录

<h3>拿破仑说:<b>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人;做一切想做的事,这是神</b>。8月20日的“古堡•家园”文化论道,是为太行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基础,做准备,是许多人一起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h3> <h3>的确,晋城的众多古堡无疑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发展中难得有如此大的声势和力度。在<b>多数人眼中,太行古堡是皇城相府一样高大上的山庄宅院,而我眼中则更关注那些孤峰独岭上的石寨壁垒,那围墙里的一堆堆石头和一株株灌木,就像昔日抗击金兵的一个个将军和勇士。</b></h3> <h3>第五届山西(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的“古堡·家园”文化论道活动在晋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专家和本土文化学者,围绕古堡的核心价值、文化内涵、开发与保护等进行深入探讨<b>。专家的话题总也离不开午亭山庄、湘峪古堡、砥洎城、窦庄等等,山头上的那些巨大的一座座“泰坦尼克”号般寨堡则无人问津。</b><br></h3> <h3>这次会议是继<b>上周北大考古文博院博士崔剑锋夫妇锡崖沟考古,寻找原始锡矿</b>、探访“银洞”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文化活动。</h3> <h3>《锡崖沟“银洞”与王莽岭“天门、佛掌”之巅峰对决》匆忙出手之后,《太行古堡的“前世今生”》随即在会议当天面世。一次感冒憋出了两篇文章,对于山圪旯的“土豹子”来说的确有点“狂躁”!冷静下来一想:<b>你是谁?草民。</b></h3> <h3>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省政府参事……随便拉出一个都是重量级人物。</h3> <h3><b>晋城从来就不缺文人,缺的是像皇城相府原掌门人张家胜那样的能人。</b>在座的众多本地土生土长的文化学者哪一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h3> <h3><b>知君素清“俭”,料得今来“红”</b>。上次中规院调研古堡之后,市文联副主席谢红俭压根就没闲着。众多大咖咋汇聚晋城的?“谢主席亲自一个一个打电话邀请专家们参加这次会议”省政府参事、省旅游发展专家委员会专家杨晓国如是说。会后,谢主席的微信圈只发了四个字:<b>“累了,睡觉”。</b></h3> <h3><b>风骨堪当“建”,破城勇士“军”</b>。张建军,这次活动的始作俑者、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认识时间不长但“臭味相投”有相同的爱好,难怪人说:“古建迷”、“文物痴”、“狂热者”……晋城话叫:忽闪劲儿大着来!其实锡崖沟考古探锡回来,他和我一样感冒发烧上火了几天。</h3> <h3><b>脚步丈量太行,心灵感悟家园。</b>会议筹备组邀约参会时小姑娘电话:发言的专家必须填报单位、职务、职称和真实姓名。焦语录调侃:原兰考县委书记、现中国当代文学流派“辣姜石派”土砖家、太行古堡古树独立调查队司令。<b>山高人为峰,置身乡野,除了灵魂,何为头衔?头顶上只有浮云。</b>大师的脑门儿,马帮的腿儿,闲不住的性格,善良的人儿。何为“树神”,山为友、路为伴、树为师也!</h3> <h3>说实话,晋城文物界、文化界有太多的权威人士和大咖,他们大都身处“文物大市”、“文化强市”的专业部门和重要岗位,耳濡目染、饱经磨砺、造诣匪浅。</h3> <h3><b>“凤”凰起舞多旖旎,金龙翱翔堪雄“伟”</b>。文化名人靳凤伟(网名:平客)就是其中之一,外人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我最早是看到《户外广告 晋城攻略》那篇文章后开始关注小老乡的。知名网络意见领袖、市政协委员。</h3> <h3><b>地暖犹闻桂,“冬”深未见“梅”</b>。刘冬梅,晋城市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电视台副总监,她也在会场。许多大型活动经常见到她靓丽的身影。这次会议她以古堡文化和教育融合的话题进行了发言。</h3> <h3>晋城还有葛水平、赵雪梅、焦丽萍、王小圣、张广善、裴池善、王国瑞、卢艺明、秦喜明、何江涛等等一大批文化学者。但更让人感动的是,还有一大批扎根山村的文化“乡贤”,他们才是太行古堡文化最忠诚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何言?<b>大咖的“大作”如果离开了他们的“小作”,那会是“海市蜃楼”——不接地气的。</b></h3> <h3><b>拳拳赤子心,浓浓故乡情。</b>沁水南阳村的王兴荣,陵川的郭锦堂,高平的牛继锁、韩吉仁,泽州的段永贤等“最美乡贤”其实都是铁铮铮、硬棒棒的文化名人。<b>如果你听过王兴荣讲五代后梁画家荆浩、郭锦堂讲清代登侍郎郭壮京、牛继锁唱赵树理的《谷子好》、韩吉仁讲明代进士郭东、羊倌靳学文讲唐诗宋词……那你就会明白啥叫地地道道的“文化人”。</b></h3> <h3>太行古堡,本与“旅游规划”和“营销策划”毫无干系。它太多地反映了太行山先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变化。不贴标签的产品似乎不会成为品牌,<b>但真正的“难得之货”是无需做广告的</b>。保护胜于开发,留住了原住居民,古堡才有文化和灵魂可言!就像锡崖沟的“锡”一样,有故事、有历史、有矿洞,就会有北大教授等大咖主动“认亲”!</h3> <h3>田同旭 ,山西大学教授。他带来了《沁水曲堤村古城堡古地道的发现》,尽管我们不在一个会场,但曲堤文化老人霍胜利早已通报了信息,并特意表达“呼吁有关部门关注传统古村曲堤”的强烈愿望!老人着急了:不保护就塌完了。<b>眼睁睁看着屋倒房塌牌楼毁,那种滋味比看央视的《等着我》寻亲节目更难受。</b><br></h3> <h3><b>“文化论道”是一个接近完美的话题</b>。文化自觉是将“文”挪到“化”上,如果“文而不化”,那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遗产也有可能化作江水付之东流。古堡如此,古村落亦如此。</h3> <h3>崔永元曾说:<b>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讨论灵魂问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灵魂且灵魂相对重的人却值得每个人想想</b>。实话说,太行古堡申遗是大事,也是好事。但我总感觉还缺点啥?古堡里的彩板房拆了吗?周围的厂房搬迁了吗?河道里垃圾清理了吗?电线入地了吗?污水入管道了吗?厕所……</h3> <h3>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自己。<b>心如莲花,人生就会一路芬芳。最好的时光总会犯上一些痴,一些傻,无论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b>申遗只是促进保护遗产的一种新模式,既然想申报,那就得踏踏实实做事。</h3> <h3>无论啥事,只要目标明确,就应努力去做。有时候专家的话必须听,但有时候未必。景区经理问专家:门票是收好还是不收好?我倒想问经理:你收过几个专家的门票?门票经济说到底是挡住了百姓的脚步,限制了百姓消费,长久的旅游经济是靠文化品牌和服务来维系的。<b>无论什么人,什么事,只要和文化沾上边,你就必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b>。</h3> <h3>太行古堡?晋城古堡?沁河古堡?名称只是个代号而已,在我眼中太行山所有的古村落和古寨堡都早已成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无论申遗是否成功,我们都应敬畏祖先、敬畏自然,<b>用视觉感悟山的高度,用心灵感悟水的深度,用灵魂感悟堡的温度,用生命感悟树的风度</b>。</h3> <h3>太行古堡的再次升温,得益于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b>我从不担心申遗工作顺利与否,但我一直担心古堡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和建筑以及最后值守的村民们是否能等到申遗成功的那一天!<br></b></h3><h3><b>时不我待,只争朝夕!</b></h3><h3><b>祝福你,晋城!</b></h3><h3><b>祝福你,山村!</b></h3><h3><b>祝福你,古堡</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