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h3> 杨绛先生有一段话我十分认同,她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学习如此,教育,亦如此。</h3><h3> 今年又有新入职的老师加入,我们的团队又壮大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就有了更大的力量进步。</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通研教材,可以帮助老师理解掌握本学科本学段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编写特点,形成学科能力,从而对教学更有信心。</p><p> 8月19日、20日一天半的时间,初中部语文组全体老师在骨干教师带领下通研完了七至九年级上册的教材,每一位老师都听得投入,记得认真,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围着老师积极地问问题,生怕错过这得来不易的求知的机会。此时,很想将这一张张求知的脸定格,取名叫做“希望”。</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通研完教材,大家手中的书本已经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20日下午开始,所有老师们在各级部内进行备课,手写详案,并制作课件。</p><p> 21日正式进行试讲,每一位老师都上台,将自己精心准备出的一堂课展示给大家,然后推选出两名老师,准备22日教研员的到校听课。</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而她们的表现让我相信,她们有态度,有毅力,有能力,已然有了一切。</p><p> 不知道磨课磨了多少遍,不知道这一堂课,这试讲的10分钟在内心预演了多少遍,她们晚上加班加点,力求尽善尽美。</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2日上午,六位教师进行试讲,并接受胡主任的点评、指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胡主任给予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让我觉得很受启发。</p><p> 我们的课堂渐渐地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然后僵化,慢慢开始脱离本质了。确实,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目的不应该永远是分析课文,而应该变“分析”为“赏析”,语文课,就应该欣赏文字的美、语言的美。</p><p> 深度的学习,学生才能有更多的生成,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培养起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学到只有语文学科才能学到的能力,不要把专业教没了。</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胡主任让我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只有教出语文味,才能无可替代。</font></h3> <h3> 出课的六位老师在讲课结束后,都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形成了总结。</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39b54a">韩丽娜:</font></b></p><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讲的《“飞天”凌空》这节课,在听了胡主任的点评以后有很多反思和感悟:<br></p><p> 1.对于新闻特写的引入方面,比起直接给学生出示新闻特写的概念,可以让学生们猜测特写的“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叫新闻特写?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p><p> 2.要留给学生们独立思考和亲自感受的机会,要让同学们欣赏语文的韵味,而不要局限于修辞,要让学生先感受再欣赏再分析。</p><p> 3.既要有雕虫小技,更要有雕龙大法。既要有大框架,也要注重细节。</p><p> 4.要更加关注学生,保持老师的职业敏感,挖掘学生的潜力。</p><p> 5.要深入研读教材,深入研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得教授给学生。</p><p> 6.要特别注意活动探究单元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后我会将这些反思感悟努力运动到自己的教学中。</p> <p><b><font color="#39b54a">司志芳:</font></b></p><p> 经过两天的准备,迎来了今天的试讲。我抽到的篇目是《消息二则》,这一单元是活动单元,主要讲消息,我的设计是这样的:同学们作为一个小记者,想要报道寿光受灾情况,应该怎么写新闻,从而展开新闻的学习。</p><p><b>设计亮点:</b></p><p> 以小记者为线索,将新闻的概念、特点、六要素、结构串联起来,从从框架到内容到结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会学生如何写消息。最后首尾呼应,检测学生是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小记者。<br><b>反思不足:</b></p><p> 在试讲过程中我出现一些问题,讲的语速过快,有点赶,原来照着稿子讲,一脱稿有点忘词。</p><p>胡老师给我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第一,这一单元是探究活动单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要比老师灌溉式的教学强得多。要注意多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为主导,老师起一个辅导补充的作用。第二,老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那老师就要有一缸水,老师要把课本认认真真通读几遍,研读课本,真正了解课本想教给学生什么。第三,是我在讲新闻结构的时候,表述不清楚,一个新闻的背景不是可有可无,课本上之所以省略是当时的大背景当时的人们都了解,但是现在来说的话就要加上这一部分了。还有一些小的问题我都铭记于心,感谢胡老师的点评指导,我受益匪浅。我会认真听取胡老师的建议,再打磨修改,争取在上第一节课时给同学们呈现完美的课堂。</p> <p><b>设计亮点:</b><br> 1、导入设计了巩固知识发散思维的环节,让学生更好的将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达到了串联知识的效果。<br> 2、让学生深入的赏析了优美的词句,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更加充分。<br> 3、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在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br><b>反思不足:</b><br> 1、要让学生先整体感受文章,然后欣赏课文,最后分析内容字词,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感受。<br> 2、读书过程不要太多干扰,让学生独立思考,多发表自己的感受,体现了学生多样化的回答。<br> 3、重视课本中的活动探究单元,语文思维要拓宽,培养更高的语文素养。</p> <p><b><font color="#39b54a">于江玉:</font></b></p><p><b>设计亮点:</b></p><p> 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赏析文章的重点句子,使他们更加体会作者以及作者母亲的情感。<br><b>反思不足:</b><br> 1、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引导同学们赏析优美的句子,提升他们的感受能力,独立自主的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br> 2、要学会运用单元导语,深入解读。<br> 3、学会运用课后练习题,架构成为一篇好的学习教案。<br> 4、要善于运用朗读环节,让同学们体会文章情感,感受语言,在运用修辞等方法进行赏析,进一步体会文章。<br> 5、要深入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文章内容。<br> 6、加强与用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引导同学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p> <p><b><font color="#39b54a">祖晓璇:</font></b></p><p><b>设计亮点:</b></p><p> 用小卡片的形式整合文言知识,分门别类的掌握文言常识,在课堂上,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br><b>反思不足:</b></p><p> 朗读欠缺,可以在课前就让学生就背诵课文,这样在上课的时候不至于学生手忙脚乱,能及时准确的找到老师讲的内容,文章的体裁可以放在课堂最后,在我们疏通文字,掌握文章大意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最重要的是以后学习文言文,一定要使文言文与现实接轨,毕竟学生更容易接受现代白话文,把白话文与文言文做相应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更加扎实。</p> <p><b><font color="#39b54a">王莎莎:</font></b></p><p><b>设计亮点:</b><br> 1、课堂设计流畅,有激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br> 2、课外拓展选取诗词把握较好。<br> 3、课堂中注意学习丛书的利用,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课外诗词积累量。<br><b>反思不足:</b><br> 1、《诗人领袖》可以放于课堂设计的后面,后置作为一项拓展积累训练,效果会更好。<br> 2、可以先在背过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基于自己的感受反复阅读诗歌。注重学生感受,跳出固有思维。<br> 3、本文为活动探究单元应该跟一般文章的处理方法不同。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仔细研读教材中对于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标要求。</p> <h3><font color="#010101"> 学习不止,前行的路,有探路者的成功经验,有后继者的不懈追求,我相信,我们必将不断超越,再创辉煌!</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