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微距摄影,是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探知自然界的微观世界,纤毫毕现就是对其最好的解读。</h3><h3><br></h3><h3> 引子</h3> <h3> 我不是职业摄影人,也没有达到痴迷摄影而发烧的程度,既想拍风光大片,又喜欢拾掇眼前的“小景",一不小心,又迷上了微距摄影,在一花一草里,透过一明一暗找“影”,感知淡淡的香;在一虫一蝶中,跳出物种的“身份”,跨界捕捉丝丝的“情”。如此,试探着用全新的视角,留“美”,逐“情”,找“韵”。</h3> <h3> 微距摄影,还是要有合适的专业镜头,尽可能的发挥微距镜头的特性,用好用足放大倍率,达到等大或视觉感觉超大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展示微观世界的不一样的美,传递普通镜头无法捕捉的画面和无法解析的细节。</h3> <h3> 迈进微距摄影的门时间很短,微距镜头买了约两年,真正开始拍微距进入实战,也就一年,到现在才拍摄了不到一千张照片,属初级学徒阶段。</h3><h3> 就其短暂的粗浅的经历而言,微距摄影"稳"字最重要。把被拍的主体呈现清晰以至可“数毛”,是基础,手抖,焦虚,前功尽弃。</h3> <h3> 在摄影的小圈子里,我是个懒人,不愿背负各种器材,拍摄时大都是拿着用得顺手的老旧相机,和24—240挂机镜头完成的,即便拍水的慢门,也是懒惰手持拍摄。从来不带三脚架的陋习,让我转带到微距摄影中,当我在电脑上看照片时,极低的成功率使我醒悟,开始置办微距摄影的三脚架,其实,这才是拍静态微距的良好的开端。</h3><h3> 当然了,如果拍的是随时可能动态的,抓取静态的一瞬,尽量别用三脚架,使用三脚架会使你的相机完全固定,每次移动角度都要重新调整,这在拍摄昆虫的微距摄影中是不切实际的,有时候,难得的瞬间,拍得到比拍得精更重要。</h3> <h3> 微距拍摄,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晃动,对于你想要获得的理想图像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即便你有一双“钢筋铁骨”的手,也难以保证低速快门不晃动。就算心没动,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所以我尽量以更高的快门速度,获取可能清晰的图像,一般会选择 1/250s 甚至更快。</h3> <h3> 广义上说,微距摄影,能和所拍摄的物像达到1:1的比例就属于微距拍摄了,但现在许多镜头厂家生产的微距镜头有的达到了1:2,有的微距镜头达到了恐怖的1:5,这些微距镜头的放大倍率其实己超出了一般微距的范畴,进入更高级的领域。</h3> <h3> 微距要"准",选择不同的焦点,会营造出不同的效果。拍摄昆虫时,除非你想表达另外的意境,对焦一定要对在昆虫眼睛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适用于昆虫。昆虫的眼睛跟人一样,很多情况下也会传情达意,对准眼睛,才可能让片子更灵动。</h3> <h3> 拍摄微距可以选择的镜头很多,哪个品牌几乎都有专门的微距镜头。我的相机是索尼的,配的微距镜头是90mm焦段的,虽然不是极品,但足可以为我所用,满足需要。</h3> <h3> 由于我的微距摄影使用自然光,靠天吃饭,因此灯光对我来说,还是空白。但是,我知道,使用微距镜头拍摄微观世界,如果开大光圈会使得焦平面非常狭窄,可能会使得主体不能被覆盖,而缩小光圈,在较长的焦段影响下,安全快门必须要跟上,这也就容易导致曝光的不足,可见灯光至关重要。</h3> <h3> 自动对焦,有优点,对于像我这样的,想要花眼看微观的人来说,方便了,可能了。但也有不足,试想一下,那么小的焦段,那么窄的焦平面,等相机的对焦系统反应过来,小蝴蝶小虫子早就飞跑了。也就是说,花眼,也必须要学会手动对焦。</h3> <h3> 微距摄影的角度,可能比风光摄影的角度更现实、刁钻,多数拍摄时,都会寻找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角度,结果拍出来可能会千篇一律。换个思维,改变角度,甚至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h3> <h3> 不看不知道,微观世界也奇妙。作为微距摄影的初学者,我也经常会想要更大更大,好像昆虫越大越清楚的照片就越好。其实,这只是基本属性,可细细想,这样的照片稍显呆板,退后一点,代入一些背景,是不是可能使照片会更丰富,更好看呢?</h3> <h3> 写下了自己的拍摄心得,拋磚引玉,和大家一起在探寻中找乐,在欣赏中长进,微观世界,也让我们的花眼也更明亮一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