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天路最高桥

京西王爷

<h3>菩萨蛮</h3><h3>青藏缘</h3><h3>同道同行同眷恋,</h3><h3>高寒缺氧青藏缘。</h3><h3>烹雪飘炊烟,</h3><h3>雄鹰博击天。</h3><h3>放怀天路外,</h3><h3>情越昆仑山。</h3><h3>群雄正气弘,</h3><h3>善缘润人生。</h3><h3>2015.9.16调离青藏高原10周年有感。</h3> <h3>  上图为新建青藏铁路三岔河特大桥。京西王爷是建设该特大桥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回忆青藏鉄路第一高桥建设过程,历历在目。雄奇壮观的青藏铁路三岔河特大桥耸立在著名的玉珠峰北侧,位于青藏高原小南川和野牛沟汇合处,是青藏铁路全线第一高桥。大桥海拔3800多米,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共有20个桥墩,其中有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 <br></h3><h3> 挑战工期极限。该桥位于昆仑山北麓海拔近4000米处。高寒、低压、缺氧、狂风、暴雨、强紫外线辐射、地震等随时威胁着施工。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以后,工地上就会刮起五级以上的大风,50多米高的桥墩施工只能停止作业。</h3><h3> 三岔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格拉段的重难点控制工程,直接关系着青藏铁路能否从格尔木向着拉萨顺利铺架。2001年8月22日,由中铁十四局集团三公司施工的大桥基础首次开钻施工,当时要求大桥主体工程务必于2002年7月完成!</h3><h3> 然而,有关专家经过勘察认为,建设三岔河这样一座混凝土灌注量达三万多立方米的特大桥,就是在条件较好的内地也要两年。</h3><h3> 由于我国缺少高寒铁路桥梁施工的技术和经验,大桥初期施工进展缓慢。截至2001年10月底,该桥仅累计完成80多延米。照此速度,就是到2002年底也无法铺通。</h3><h3> 三岔河特大桥的建设,引起了国务院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及铁道部领导的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开工以来,国务院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曾五次专程到三岔河特大桥工地进行视察慰问。大桥施工紧张阶段,项目部每3天向他汇报一次。这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是惟一一家。</h3><h3> 面对三岔河特大桥紧张的工期,项目部果断改变原施工方案,建立施工计划网络图,每道工序精确到了小时。关键时刻,46岁的中铁十四局集团三公司副总经理刘广和被派到青藏高原,担任该特大桥工程青藏指挥长。</h3><h3> 此时仅剩下9个月,而大桥刚刚灌注了一个成台,墩身施工更是尚未开始。压力很快传递给每一位职工。他们打破原来工程任务单一分割的做法,根据网络计划技术和运筹学原理,建立一套双代号环状施工计划网络图。就是将大桥总工期后门关死,把20个桥墩分别分解成二十至三十道工序,结合施工水平和工序交叉,一一确定每道工序施工时间。</h3><h3> 整个施工网络密密麻麻的分布着上千个节点,宛如一张蜘蛛网笼罩在大桥上,每名职工都占据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h3><h3> 为确保节点的完成,项目部成立了大桥承包小组。对原施工方案进行重大调整,弃用翻模板施工。为了加大一次灌注混凝土高度,投资1000万元,定做了6套空心墩模板和实心墩模板。</h3><h3> 挑战冬施极限。冬季的青藏高原,寒风凛冽,冰封雪舞。三岔河特大桥工地极端温度达到了零下33.6摄氏度。往日繁忙的青藏铁路工地此刻一片宁静。</h3><h3> 2001年11月19日,铁道部青藏铁路总指挥部要求进入冬季后墩身停止施工,大部分项目陆续停工。指挥长刘广和掐指一算,即使这冬期4个月不停工,要保证2002年7月大桥主体工程完工也相当紧张。停工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超低温高寒铁路桥梁混凝土灌注施工,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没有经验可借鉴。</h3><h3> </h3><h3> </h3><h3> 在刘指挥长的科学领导、组织下,项目部成立了项目总工梁乐文、副总工孙晓迈及技术人员张善贞、张培辉、孙铭耀等为主要技术成员的技术小组,展开了科技攻关。最终他们确定了“搭设暖棚、蒸汽养生、控制温差、加强量测、改进工艺、合理布置”的冬期施工方案。</h3><h3> </h3><h3> </h3><h3> 铁道部青藏铁路总指挥部的有关专家经过论证,一致同意并通过了这个方案。成为2001年青藏铁路全线冬期桥梁施工的项目之一(另一个施工项目是雪水特大桥工程,雪水河特大桥是青藏鉄路全线河水最深的桥梁工程)。从而首开了世界高寒铁路桥梁冬期混凝土灌注施工的先河。</h3><h3> </h3><h3> </h3><h3> 项目部采用了我国高寒铁路的最新科研成果——低温早强耐久抗腐蚀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首次采用了我国成功研制的DZ混凝土外加剂,不仅使搅拌出的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能确保在严寒条件下混凝土灌注24小时内防止被冻。依靠严密的保温措施和先进的施工技术,项目部取得了冬季施工的巨大成功。据统计,整个冬季施工期间,项目部总计完成该大桥590多延米。经检测,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9%以上。</h3><h3> </h3><h3> </h3><h3> </h3><h3> 2002年8月30日,最后一片T梁稳稳地落在青藏铁路三岔河特大桥墩上,此举宣告: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们特别关注的青藏铁路重点难点控制工程、青藏铁路第一高桥正式铺通,确保了青藏铁路向拉萨方向顺利延展。该桥竣工后,经科学检测,被评定为新建青藏铁路优质样板工程。</h3> <h3>乘白云抚蓝天搏击雪域缚苍龙</h3><h3>踏清风邀明月建设天路最高桥</h3> <h3>  铁肩担监理,严谨出佳绩。天路入云端,天堑变通途,圣洁的天路,造福各族人民!</h3><h3> </h3> <h3>请欣赏建设天路时群英舒发的真情。</h3> <h3>鏖战昆仑 · 克世界屋脊雄关</h3><h3>挥戈雪域 · 誓叫鉄龙越昆仑</h3> <h3>笑傲昆仑 · 问天下何处是雄关,</h3><h3>跃马雪域 · 引青藏高原飞铁龙。</h3> <h3>脚踏世界屋脊 举手轻松摘星月,</h3><h3>心系雪域人民 挥臂奋力牵铁龙。</h3> <h3>圣湖神女引万里祥云 礼献哈达敬好汉</h3><h3>铁军壮士吮稀薄氧气 一腔豪情筑天路</h3> <h3>悠悠历史 何论人生长短,</h3><h3>巍巍昆仑 更让青春璀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