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向往藏区其实已经很久了。幼喜读书,小学时即读过西游和封神,道佛之争,阐截之战,引发许多想象,后来无意间看了一本藏传佛教高僧传的书,发现现实中居然有如此神秘的决然不同于内地释道的神秘宗教。<br>随着年岁阅历的增长,对于藏区与藏文化的了解越多神秘感越发浓厚,畏于藏区的高海拔,于公于私,总没有机会进入藏区一睹真容,印证书本网络记载的种种或历史或传说。<br>有一天,网上突然热传川西藏区的稻城亚丁高原的图片,迥异于内地的高山风景,最美318川藏线的传说,引发了川西旅游热,网络、空间、微博、朋友圈,到处晒着旅游照,虽是心动,终未成行。<br>又一天,网上又热传色达的图片,一片山坡,满是红房子,这样的背景前,各种造型的照片,看着震撼又不乏禅意,谋划多次,想想岁月不饶人,如今的身体已非年轻,想想网络上关于高原反应的种种可怕后果,终是顾惜生命,畏惧险途。<br>忽一日,有人组织川西游,且同行皆熟悉之人,想想同伴十几人,觉人多势众,突然热血上头,胆子徒壮,欣然报名,终有此行。</h1> <h1>组织者照顾我等筹谋几年,欲游甘南而不得的冏况,行程加上了甘南草原,于是一路向西,始而夏河拉卜楞寺,桑科草原,若尔盖,红原,唐克,翁达至色达,继而马尔康,新都桥,理塘,香格里拉,登临牛奶海五色海,又返康定游木格措,再往成都黄龙溪,都江堰,后汶川映秀缅怀地震遇难同胞,行程横跨甘南旅游线与川西,更是加上色达,早已不是网络攻略中的所谓大小环线了。</h1><h3></h3> <h1>夕阳照在拉卜楞寺佛殿的金顶上烁烁生辉,河水滔滔绕过寺外流向远方,跨过桥就进入了寺院的范围,没有围墙,大片的建筑从山根铺排而下,看不清哪里是寺庙哪里是僧舍,也辨不清那处是商户那处是民房。</h1> <h1>迎面就是一排长廊,安置着转经筒,不由得随着众人次第拨动经筒向前走去。转经的藏民以妇女居多,大多皮肤粗砺,脸泛高原红,但都虔诚静默,一个个经筒转过去,并在经过的小殿中合十礼拜,整个过程不紧不慢,一丝不苟。没有看见磕长头而来的香客,后来在同行人的视频里看见了这些更加虔诚的信徒。</h1> <h1>买了门票进入寺院,却动不动就会走出来,原因是隔不远就会有条巷道,几步就偏离了门票限制的区域,再返回立即就有藏人提醒你走出景区了,再进入要买票,好在出示门票并不刻意为难。<br>几步路就会有一座藏式建筑的大殿,深红色的外墙,高大厚重,另一边是庭院式的僧舍,大多大门紧闭,偶尔有僧人出入,好奇近前观看,高大的院门后是简陋的原始土色藏式房子和光秃秃不生寸草的土院子。<br>街巷里除了游人就是僧人,深红色的僧袍,袒露着右臂,面色纯朴,不染尘色,也有十一二岁左右的童僧,互相打闹,童真天趣,更见纯真。<br>继续深入,到了有拉卜楞寺字样的石壁跟前,就有专门引导游人并讲解的僧人,带领我们参观的是一位大约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神色间不俾不亢,坦然自若,一路走来,侃侃而谈,对藏传佛教知识和本寺历史典故甚是捻熟,也允许提问,有问必答,解释准确得当,可见学识渊博,比俗世导游背导游词高明不知凡几。</h1> <h1>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自一世嘉木样活佛创立已超过三百多年,被称为世界藏学府,保留了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有闻思、时轮、医学、喜金刚、续部上下六大学院,鼎盛时期有僧侣4000多人,活佛100多人,所属寺庙超过100多处,即是宗教禅林,又是佛学综合性学府,有第二西藏之称。</h1><h3><br></h3> <h1>机缘巧合,参观至最后一座佛殿时遇见僧人辩经,或坐或立,或三五人一组,或十多人一组,大约辩题不同人数不等,听不懂藏语,但见或激昂或舒缓,或沉思或激辩,对围观的游人视若不见,完全沉浸在学术思辨之中。</h1> <h1>参观期间进入一处陈设僧人手工艺的房间,深蓝色的木框陈设架里,摆放着僧人们用酥油雕塑的嘉木样活佛塑像,红黄蓝的设色,浓郁的藏式风格,栩栩如生,其实用酥油雕塑佛像和坛城,用各色沙粒做出坛城这些都是僧人学习佛学的必须内容。</h1> <h1>返回停车场,爬上后面的山坡,回看暮色中的拉卜楞寺,暮云低垂,佛殿经塔金碧辉煌,红墙白墙相互掩映,诵经声如水般绵绵不绝,心下不由祥和宁静。</h1> <h1>又该出发了,去寻找今晚的宿处。</h1> <h1>晚上住在桑科草原的民宿里,由于来得晚,只好四人一通大炕,夜幕降临,温度下降,深秋一般,广阔的草原一片静寂。</h1> <h1>早起,天阴沉沉的,乘车去往若尔盖,路上到处都可以看见经幡、玛尼堆,路过一处开挖下沉式路面时,路面上空密密麻麻布满五色经幡,天蓬一般,路边墙上涂满藏族特色的人物与图腾,夸张而古朴,藏地风貌逐渐浓郁起来。</h1> <h1>雨开始下了,时紧时慢,草原上弥漫着浓雾,温度又降了,车窗上起雾了,望出去模模糊糊的。牧民骑马赶着成群的绵羊,白云一样漫过公路,对于车笛不理不睬,自顾嬉闹奔行,车子都停在路上,等着羊群通过。</h1> <h1>雨中的花湖,木质栈道绵延通往草地深处,茂密的野草一簇簇挺立在沼泽地里,八月的天气,草色已然开始泛黄。间或有一簇簇小黄花在绽放,星星点点,散落在草地上。<br>雨滴落在积水上,溅起个个涟漪。雨一阵紧似一阵,敲打在雨衣上,于耳边叮叮咚咚连绵不绝。</h1> <h1>远处,成群的牦牛静静地低头啃着青草。一群不知名的野鸟跑过来,并不惧怕游人。</h1> <h1>网络上蓝天白云下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水中倒映蓝天白云,这样的美景是看不到了。<br>雨下得越来越大,风呼呼吹着,快到唐克的时候雨停了,感受着这样的风,看黄河第一湾的兴趣也消沉了,都急着入住好换上厚衣服。好在宾馆床上铺有电热毯,暖暖和和躺下去,高原反应却不期而至,动不动就会在睡梦中头疼而醒,就这样迷糊几十分钟又醒来,知是高原反应却无可奈何,行前几天就开始吃红景天了的,网上攻略中提到的维生素泡腾片等等也都不管不顾咽下肚了,又该怎么样呢?打开手机查看,显示海拔3600多,想想居住地海拔才600多,已经六倍了呢!</h1> <h1>好在第二天起床站在地上时,感觉高原反应略有减轻,坐上车又有减轻,看来还是要乘车奔波。</h1> <h1>世间事总是出乎预料,前一天雨中游花湖,错过阳光白云下花湖的美景,本以为今天的路途就剩下赶路了,相机也在早起整理行李时塞到了行李箱,想来就是在车上睡觉了,谁知在晨雾中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了路边一座桥旁,眼前情景恍若梦幻一般,浓雾笼罩着河面,一座大桥横跨河上,对岸是一排排红色房屋,桥与房屋在雾中若隐若现,一道彩虹架在眼前,闪耀着七彩炫光,弥漫眼前的雾在彩虹映照下闪着五彩的光晕,河水波光粼粼,在雾中不疾不缓,隐没在远处。先到的一群游客已经在桥上欢呼雀跃,云遮雾罩中恍若行走在云端,远远望去,眼前景象仙境一般。</h1> <h1>前行的路上,雾开始散去,蓝天露出来,湛蓝湛蓝,天上的云一团一团的,低低垂下来,仿佛触手可及。</h1> <h1>山上没有树,从山顶到山脚,从山脚到平地,生长的都是草,阳光下草色泛着淡黄色。</h1> <h1>一群群牦牛散落在草地上,悠闲自在的啃食着牧草,牧人却消失得无影无踪。</h1> <h1>偶尔,山巅上也会有一簇簇木板房,黄色的墙板,灰色屋顶。</h1> <h1>清澈的河水蜿蜒在草地上,云影天光倒映在水面,画面唯美而立体。</h1> <h1>远远看见牧场上的马,车上立即欢呼起来,车子拐下路基,进入牧场,与牧民接洽,要求骑马。其实由于川西旅游热的兴起,牧民们早习惯了游客的好奇,路边放牧的大多都可以提供游客骑马的服务。谈妥了价格,牧民全家上阵,牵着马载着兴致勃勃的人们一趟趟在草原上绕着圈,也可以不用牵马,但由于控马技术不高,往往还没有走出多远,马就自己返了回来,几个人同时骑,马就挤着堆,一起进退,看来自由驰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h1> <h1>藏区好像养狗成习,到处都能看见狗,寺庙、草场、街巷,不知道是流浪狗还是家养的带出来放风,抬眼就会看见狗的影子,有些悠然散步,有些慵懒的趴在自以为舒服的地方睡觉。<br>骑马这家牧民家也养了一只小狗,并不认生,也不咬人,在眼前撒着欢儿。</h1> <h1>马尔康是国道317和国道318线的转换之处,也是当年红军长征前往延安的一个重要节点地区。</h1> <h1>河水对面是卓克基土司官寨和藏族特色建筑的村落,在路边还有红军长征纪念馆。村寨依山就势而建,街巷狭窄而幽深,村民不多,大多年纪较大,有些行走间已经脚步蹒跚了。</h1> <h1>去往色达的路上,随时都可看见步行的僧人和藏民,野生猕猴自由的在路边嬉闹,或蹲或站,既不惧怕飞驰而过的车辆,也不惧怕人,停车下去,拿出吃的来,它们就会围过来讨食。</h1> <h1>色达县处在四川省阿坝、甘孜和青海省果洛州相交之处,北纬31~33度,正是神奇的北纬30度附近。色达藏语是金马的意思,传说此处发现过马头金而得名。</h1><h3><br></h3> <h1>色达的出名其实缘于喇荣沟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德将多吉于1880年在此兴建佛学院,树立宁玛派讲修法幢,1980年法王晋美彭措创建佛学院,当时仅有30余人。三十多年间就发展到据说修行人数三万多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佛学院因有许多汉地显宗学员,还设有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h1> <h1>色达海拔超过4000,已经因高反两晚没有好好休息了,想想还要爬到这么高的海拔,心里不免惴惴,出发后和已经来过此地的司机师傅讨论,他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只要慢慢走,爬上山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担心后面的行程还会高反,可以去转转坛城,这里的坛城很神奇的。</h1> <h1>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在色达五明佛学院,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抬头寻找,总会看到坛城。</h1> <h1>色达佛学院的坛城据说是十方诸佛菩萨的清净之地,是整个佛学院最殊胜的地方,有说,法王涅槃前曾说,在坛城只要转满100圈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有信心者,可以转上几百圈,消除无量劫业障。如果没这毅力,转满13圈这辈子不行,下辈子也有希望能前往极乐世界。</h1> <h1>到了色达佛学院停车场,换乘当地的大巴到达半山腰,沿着台阶慢慢往上爬,漫山漫坡都是各种形制的红房子,有石条砌墙的,但大多都是木板房,一层居多,也有二层三层的,屋顶多为石棉瓦,老远看去,规模宏大,震撼人心,走近了,却见简陋逼仄,房门矮小,进出需弯腰,有些只有门框,挂着门帘充当门板。</h1> <h1>山上的房子并不通水,修行者们三三两两提着各种容器从山下往上提水。修行环境艰苦,很是考验修行者的虔诚。<br>色达佛学院戒律很是严格,男女僧众居住修行之地都是分开的,男僧叫扎巴,女尼唤觉姆。扎巴居住在一面山坡,觉姆居住在另一面山坡,各自都有听讲经的场所,互不见面和来往。游客则没有限制,可以自由行走参观,但不得进入修行者的住处。</h1><h3><br></h3> <h1>坛城在觉姆们居住修行的那面坡顶。由于红房子基本都是木质建筑,前些年曾发生过几次火灾,当地政府拆了一些房子,建起了台阶通道,沿着台阶慢慢上行,沿途遇见许多修行的觉姆,或独自行走,或结伴而行,不疾不徐,神色安详平静,都是一袭绛红色僧袍,唯一的区别在帽子和鞋子,有些是红色帽子,有些戴黄色帽子,鞋子则五花八门,各种颜色花色都有,大约毕竟不脱女人心性,鞋子的选择代表了个性吧。<br>虽然没有满头秀发,僧袍宽大,但仍有许多在俗世算作美女的觉姆,窈窕的身姿就算宽大的僧袍也无法掩饰,擦肩而过时,看见有些觉姆面色白皙,面容娇好,想来每一个修行者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吧。<br>继续前行,在山坡宽敞处有一座大殿,正是讲经的地方,大殿两侧设有鞋架,觉姆们脱下鞋子放在鞋架上才能进入大殿听讲。这里的讲经是开放的,游客也可以听讲,檐下铺了垫子,脱下鞋子,踩着垫子进入大殿,觉姆们坐满了大殿,讲经是藏语,只觉语调抑扬顿挫,有着音乐的韵律,煞是好听,不由得心就静下来,但终因不通藏语,听不懂讲说的什么,闯进别人课堂的感觉很是尴尬,赶紧退出来。其实听讲的觉姆们对于进入的游人视若不见,根本不受打扰。</h1> <h1>或曰:如果尘世烦扰,心乱如麻,请去色达!<br>在这片看着很不适合人居的高海拔地方,住在简陋的仅可容身的小房子里,与世隔绝,佛经相伴,与佛同在,在佛音梵唱中苦修,这样的状态早脱离了凡俗的想象。想想内地寺庙与出家人的作为,对比之下足见天壤之别。</h1><h3><br></h3> <h1>虽然有点喘,但还是顺利爬到坡顶,随着人流加入转经转坛城的行列,默念着六字真言,拨动一个个经筒,廊下凉风习习,廊外阳光正好,几圈转下来,果然心平如镜,脚步也渐渐轻快起来。许是坛城果然神奇,许是几天的奔波适应了高原,后来几天,高反果然是没有再困扰了。<br>坛城旁边准备了一些包裹着软材料的木板,磕长头的人匍匐在木板上一遍遍虔诚的礼拜,看装饰打扮,既有藏人也有汉人。</h1> <h1>在同行的人催促下,离开坛城沿山顶绕到观景台,从观景台望下去,满眼都是红房子,云团飘在山巅上,感觉愈发震撼,网上说色达山河一片红,果然就是这样。</h1> <h1>到处都能听见佛经的颂唱之声,梵呗的声音回荡在喇荣沟每一寸空间。听着梵呗之声,看着壮观的建筑群,一步步走下来。观景台这面坡上居住的是扎巴,红房子的建筑跟觉姆们那边的并没有任何不同。</h1> <h1>不由想起了前段时间得知故人在色达转坛城时有感而做的几句诗:<br>工声医外内<br>佛曰是五明<br>色阿当天喇<br>周列为禅境<br>绕坛尘心远<br>步莲忘凡情<br>但脱轮回苦<br>斋堂挚宝瓶<br>其实色达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五明 是指 工巧明(工艺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和内明(佛学)源于古老的象雄雍仲本教。传说二百多年前,大成就者多珠根桑银彭在《未来预言》中写道:“色达当天喇沟处,乌金化身名晋美,赐给四众菩萨徒,显密正法如明日利生事业高如山,清净徒众遍十方,结缘其者生极乐”。这里的“色”指色达,“阿”指学院左边的啊拉神山,“当”指学院右边的当金神山,“天”指学院前边的树天女神山,“喇沟”指树天女神居住的喇荣沟。<br>学院的五台山,是几年前法王以特殊因缘迎请藏地的五大神山、汉地的五台山诸佛菩萨降临的圣地,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被人们称为藏地的五台山。<br>汉传佛教的道场中,五台山是比较神奇的地方,据说有佛缘之人才能到那里,色达既为藏地五台,今天来到这里,看来还是有些佛缘的。</h1> <h1>或曰 如果贪恋红尘,堕溺欲望,去看天葬!<br>色达佛学院后面几公里的山坡上就是色达天葬台,色达天葬台是藏地较大的天葬台,经过翻修后又新建了经堂等建筑,规模宏伟,非常有名,每天都有天葬,时间基本固定,独特的丧葬文化吸引了众多游人来参观。<br>天葬台,这里是今世的终点,也是来世的起点,归去来兮,逝者没有就此歇息,而是又开始了又一段新的生命旅程。<br>天葬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丧葬文化,存在于雪域高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直至今天,它仍然被藏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藏民接受并实行着,天葬习俗中蕴含了佛教的慈悲、爱心、利众、布施、与我等思想。<br>在藏地,老人们会将家庭琐事交给子女们去处理,而自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礼佛念经以及朝拜等积累功德的事情上去,实际上,这也是在为迎接死亡的到来而做准备。在亡者临终之际,条件好的家庭会请一些活佛或者高僧大德来为临危者进行临终指导,劝导亡者放下执着、挂碍,无有忧怖地去往后世。亲人亡故后,死者家人会请喇嘛根据死者的生辰、属相、卒日星象和死亡征兆算卦停尸的时日,一般需在丧家停尸3、4日。期间家属会请僧众为亡者进行超度,超度仪式一般会持续到“头七”结束,而家人也会念经为亡者回向,一般会持续到四十九天之后。停尸期满,家人会用浸泡名贵藏药的温水来对遗体进行清洗,清洗完尸体以后,要将尸体用麻绳或白羊毛绳捆扎成结枷跌坐样。双手于胸口摆成合十状,用布衫或印有经文的白布紧紧包裹,再用白羊毛绳和腰带绑结实,固定好。接下来,则是择吉出殡,由活佛或高僧推算出殡的日子,然后家人会抬着遗体转绕坛城,之后便会将亡者送往天葬台。<br>从佛法的层面上讲,天葬并不是死者要借着鹰鹫的翅膀把灵魂带上天界,它是一种最彻底的布施——布施身肉。在雪域高原,“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教义已深植于人们心中,死亡只是一种躯壳的消失,而非神识的终结,当躯体和神识分离以后,刹那变化的相续便会流转到下一道,对于凡夫而言,来世的去处主要取决于今世所造的善法功德,因此通过将身肉布施给鹰鹫便能获得极大功德,让亡者下一世能够转生到善趣。此外,从中阴的角度而言,天葬也有助于亡者的中阴身尽快放下对肉身的执着,迅速往生善趣。<br>因此,天葬台也是一个修行道场,修行者在死者的尸体被慈悲地作为施舍物而布施给秃鹫的天葬场里静虑禅定,可以获得特殊的成就。例如,尸体的分解腐烂会增加修行者对无常的理解,提高修行人对人生无常、轮回过患的认识,从而能产生迅速断灭轮回的决心,帮助修行人用出离心、菩提心来断除自利,用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从而从根本上断除一切烦恼,获得解脱。</h1> <h1>接下来该去往稻城亚丁了,据说那是蓝色星球上最后的一片净土。<br>藏地到处可见玛尼堆,路边休息,也可看见。</h1> <h1>说是稻城亚丁游人可以登临的五色海海拔4700米,路上经过的兔耳山海拔4696米,已经接近五色海的海拔了。</h1> <h1>去稻城亚丁是要经过理塘的,理塘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提起理塘不由就会想起仓央嘉措,虽说仓央嘉措出生在门隅地区,生的时候没去过理塘,死后也不葬在理塘,但因为他离开哲蚌寺被押解往京城时做了最后一首诗,这首诗只有简短的四节:“白鹤啊,请借我一双翅膀,我不会远走高飞,只到理塘转转便回。”正因为他留下了这样的绝笔,在仓央嘉措身故后,人们不肯承认由拉藏汗一手推举的继任者,坚持仓央嘉措是正统活佛,选择到他指引的理塘寻转世灵童。最后在理塘人们寻找到了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他被认为是仓央嘉措的转世,继承达赖之位后才得到了藏民们的认可,因而如今也就有了这样的说法,理塘是仓央嘉措的故乡。</h1> <h1>仓央嘉措的情诗流传广泛,深得人心,在人们心中,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也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从“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到“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从“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到“但曾相见不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从“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到“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每一句都美到令人心悸,那份寂寞、悲伤、无奈,动人心弦。<br>据记载当年仓央嘉措化名达桑旺波,每晚在拉萨街头流连,他心中的姑娘名叫玛吉阿米,在姑娘面前他不再是那个傀儡王,而是世间最多情的少年郎。然而他的多情,终究害了他的心上人。一个雪夜里,他如约而至,却在雪地留下了脚印,等他回去后有人顺着脚印找到了姑娘的家,她被处死了,留给他的是一生的遗憾。<br>路上,大家要求我讲仓央嘉措的故事,我讲了世俗的传说,也讲了佛门的看法,其实佛门中更认为活佛是用世俗的情爱来讲高深的佛学禅理的。<br>结果我讲佛门的认识成了画蛇添足,引起了大家的公愤,他们批驳我把这么好的故事讲得死板干巴,毫无美感,他们只承认这些美好的诗句是情诗,然后作为对我的有力回击,每一个人都朗诵了一首仓央嘉措的诗。</h1><h1>佛门的认识中我们都是有情众生,每一个人都向往那份真挚的感情,重情重义者难免为情所困,被情所伤,薄情寡义者却希望别人给予自己的是真情,人人都看见爱情的美好,人人都无视爱情的伤痛。虽是有情众生,但终是真情难觅,你以为遇见了真缘,到头来却是镜花水月空欢喜,人人向往真情真心,得到者几人?珍惜者复几人?</h1><h3></h3> <h1>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境内,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它的景致保持着在地球上近绝迹的纯粹,因其独特的地貌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和“最后的香格里拉”,被国际友人誉为“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br>景区内不仅有壮丽神圣的雪山,还有辽阔的草甸、五彩斑斓的森林和碧蓝通透的海子,雪域高原最美的一切几乎都汇聚于此。<br>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保护区内的三座雪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南北向分布,呈品字形排列,统称“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藏传佛教中称其为“三怙主雪山”,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br>1928年,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到达此地,回国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撰文并刊登所摄照片,将亚丁介绍给了全世界,从此亚丁成了热词,网上无数亚丁高原风光的图片吸引着人们蜂拥而至,高海拔的艰难又挑战着游人的毅力与体质。</h1><h3></h3> <h1>稻城县到香格里拉的路上,大雨突然变成了鹅毛大雪,飘飘洒洒落下来,山上很快就变白了,路边的落雪竟然没有融化,只有车辆川流不息的路上看不见落雪,车窗早已起雾了,想来外边温度一定很低了,天已黄昏,不由担心被大雪困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还好雪停了。</h1><h1>入住到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乘车从3000多米海拔到冲古寺,然后就分为两条线路,一条是短线,两三公里路到达珍珠海,可以看见三座神山,一条是长线,尽头是4700米海拔的五色海。</h1><h3></h3> <h1>一天走完长短两条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从冲古寺继续搭乘电瓶车,一路向上就到了洛绒牛场,洛绒牛场海拔4150米,被三座雪山所环绕,是通往五色海、牛奶海的起点,也是由冲古寺出发的仙乃日小转山路线的必经之处。贡嘎河从草场穿梭而过,林间溪流跳跃,水声潺潺,高高低低的树木与一间间木屋相映成趣,是附近藏族村民的天然高山牧场。</h1><h3></h3> <h1>木质栈道盘旋蜿蜒在草地上,沿着栈道走进去,远处是巍峨的雪山,云雾缭绕,雪山前面一个海子,水质清澈,雪山、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近处,绿草如茵,不知名的小黄花一簇簇一片片绽放在草地上。</h1><h3></h3> <h1>远处,成群的马低头啃着草,也有三三两两的马匹走近前来,悠闲自在。藏地的马体型都不高大,大约也是适应高海拔的环境进化的结果吧。</h1><h3></h3> <h1>牧民们牵着马匹驼着体力不支又想去高处的游客,一趟三五百不等,只从洛绒牛场送往舍身崖,到牛奶海和五色海的路还剩下1.8公里,就需要徒步爬上去了。马帮只驼上山游客,一天可以走三到五趟。</h1><h3></h3> <h1>也有身穿绛红色僧袍的喇嘛行走在登山的路上,不知道是来朝拜代表观世音、文殊、金刚手菩萨的三神山,还是跟我们一样为了看看高原的风光。有个喇嘛手持单反相机,想是也想把高原雪山湖泊的雄姿留下来时时欣赏吧。</h1><h3></h3> <h1>舍身崖开始到牛奶海五色海的路陡峭而艰险,台阶随着山势凿就,曲折险峻,边上石柱间以麻绳相连充当护栏,台阶上满是积水,踩着水往上行走,风也开始有了凛冽的感觉,转身回望,山势陡峭,山石嶙峋,寸草不生,会有晕眩的感觉。海拔高,坡陡路险,走几步就喘,缺氧,不敢坐下来休息,因站起来又得重新适应,只能靠在路边的山崖上稍事休息,喘气吸氧,再缓慢前行。看到有些坐在台阶上的人,面色煞白,喘着气,唇色青紫,也有些人无法克服缺氧的情况选择返回。</h1><h3></h3> <h1>累到浑身大汗似乎感觉会好一点,终于爬到4600米海拔的地方,通往牛奶海的路变得平了许多,台阶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拉得很大,积水更多了。一直往前走,到了雪山近前,有一汪海子,一半深绿一半奶白,再往前走,到水边,才看清原来雪山没有雪的地方是灰质岩,倒映在水面,水色就成奶白色的了,这大约就是牛奶海的得名吧。</h1><h3></h3> <h1>传闻每年春暖花开之时,牛奶海的水会变得像牛奶般洁白如琼,因此而得名。又有传说称牛奶海是能治愈顽疾怪病的圣湖,因此被排在亚丁三湖之首。</h1><h3></h3> <h1>从牛奶海右侧出发,翻上一个大陡坡,再攀登100米的海拔高度,就到了五色海,五色海藏名“丹增措”,位于仙乃日与央迈勇之间,是亚丁最高的湖。雪山巍峨耸立,直插云端,山石环抱着五色海,湖水清透澄澈,深绿而带蓝,湖面泛着宝石般的光彩,幽深而沉静,如纯净的蓝松石样镶嵌在神山之中。云雾缭绕在山上,缥缈恍惚,仙境一般。</h1><h3></h3> <h1>五色海是与西藏羊巴雍措齐名的神湖,据说能“返演历史,预测未来”。虔诚的人在湖前祈祷时,能看到自己的前世与来生;而高僧在寻找转世灵童之时,会根据五色海的颜色变幻来判定灵童的方位。</h1><h3></h3> <h1>返程路上,景色美得画中一样。来时下着雨,回时阳光正好。明媚的阳光透过车玻璃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如冬季的感觉,走到海子山看见满坡的大石头,下去拍照,风大得吹得人打趔趄,清寒之感与冬季无异。</h1><h3></h3> <h1>到了康定,又去了贡嘎雪山中的木格措,木格措又名野人海,又名大海子,是川西北最大的高山湖泊之一。游木格措并不是好奇高山湖泊,其实都是为了追寻康定情歌里美好的爱情故事。</h1><h3></h3> <h1>因都是2008年“512”大地震的亲历者,离开成都黄龙溪和都江堰,特意去映秀镇参观了地震遗址,听着讲解员对当年情形的描述,看着保留下来的残壁断垣,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天灾之下,人就如蝼蚁一般渺小无助,谁也不知道哪一刻灾难会降临,珍惜每一次遇见,珍惜每一份缘,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过好每一天,这样的观点成了后来讨论的共识。</h1><h1>回首过去几天的所见,想想人生命定,遇见的人其实都是该遇见的,发生的事也都是该发生的,就如大灾难躲一般无奈。人死后,留下的躯体其实就是一坨肉罢了,喂给秃鹫与火化土掩有什么区别呢!<br>珍惜善缘,直面孽缘,不惧恶缘,相信世道轮回,因果难逃,善恶有报,种善弃恶,求得心里的安然罢了。</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