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之我路

朱建彪

<h3><br></h3><h3> 我把我的书法学习分为四个阶段。</h3><h3> 一、被动学习 我开始接触书法(应该说是毛笔字)是在童年,因为父亲是初中毕业而写得一手好字,当时中国的文化都不高,初中毕业已能算知识分子了,很重视我们兄弟仨的毛笔字练习,而且还开辟一面墙壁作为学习园地,每天完成的一张作业贴到园地里等他下村回来后进行点评,好的画圈,太差的打X,如果不认真就开家庭会议进行批评,兄弟们都认真对待每天的作业,也临写了不少的字贴,所以对我们以后走入社会起了不少的作用。</h3><h3> 二、产生兴趣 由于经过一段毛笔字练习,步入中学以后,老师对学习好、字也写得好的学生都比较重视,有几个老师的粉笔板书写得很好,自己也会认真临摹,也有指派你出黑板报的机会,当然这也是同学们羡慕的斩露头角的时机,肯定要好好表现,获得好评也是必须的。高中毕业后参加招工考试,我的招工表格就被领导看中而录用。工作后,单位的广告、通知、招牌㝍了不少,对书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自费订阅了《书法》、《书法报》等刋物对我帮助较大。后又加入双港区书画协会,协会要求会员每周一例会,交两幅作品,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间也经常参加系统内的书法比赛,获过几个小奖。改革开放初期,凡有出差机会,常常留连于名家匾额与各种书展之间,对我虽然有所启发,但都处在“无师自通”的野路涂鸦阶段。</h3><h3> 三、忙于生计 进入九十年代,单位效益下滑,只得停薪留职自谋出路,每天忙碌于生意,虽然偶尔也拾笔㝍上几个,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晃就是二十年有余。</h3><h3> 四、重拾爱好 临海老年大学白水洋分校的成立又燃起我重拾爱好的信心,我主动承担组建书法班的任务,从联系领导到教师学员,都需亲力亲为,春季开学后,教师负责,学员认真,对提高书法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自己基本上做到每天两小时的临贴练习,虽不能说有长足的进步,但收效明显!</h3><h3> 有的人看我经常在临帖,很有不解,“你的字本身就不差,老了还学它干什么?”,说这话有的还是字写得蛮好的退休教师,不说“活到老学到老”的大道理,其实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不理解,在临帖同时,古代的诗词歌赋、古文的遣词造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感受中华文化的传承;隶书的敦厚、楷书的庄重、行书的飘逸、草书的狂放会让你感同身受;如果你想最进一步,当然还有金文、甲骨、篆书可学,所以是学无止境;当你想去临好每一字的时候,就会全神贯注,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就起到了中老年人修心养性,自我陶冶的目的,学习书法如果能出成绩,也可以提升本地的文化氛围,不抱功利也能延年益寿,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您看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