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山西有个灵丘县,它因赵武灵王而得名,又因平型关而闻名。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让我们一起走进灵丘,追寻这里并不如烟的历史遗迹。</h1> <h1>在中国历史上,赵武灵王是个有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他是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因推行“胡服骑射”政策,使赵国得以强盛。梁启超对赵武灵王推崇备至,写了一篇文章《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将赵武灵王与黄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明成祖等伟大的帝王相提并论,还把赵武灵王比作是俄国的彼得大帝,还说如果赵武灵王活到现在,德国的皇帝威廉二世都要排在他后面。<br></h1><h3></h3><h1><br></h1> <h1>公元前325年,15岁的赵雍成为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史称赵武灵王。当时赵国国力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邻境的小国中山国时常进犯,邻周边的游牧民族也经常袭扰。百姓称这些游牧民族为“胡人”,他们轻装快马,能骑善射,行动迅捷。而中原各诸侯国军事装备多为笨重的战车,兵士也是重盔厚甲,非常不便。赵武灵王决心改革,学胡人穿衣、骑马、射箭,却遭重重阻力。赵武灵王亲自穿上胡服,并说服他的叔叔公子成改穿胡服,终于使国人脱下传统的宽大衣袍,改穿胡人短小精干的衣裤。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一跃成为军事强国,一举吞并了中山国,还收服了林胡人和楼烦人,壮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在新获的北部土地上建立了雁门郡和云中郡,并修筑了“赵长城”。</h1> <h1>赵武灵王英明一世,却糊涂一时,他把王位传给小儿子何,把大儿子章废了太子位,引发夺位争斗,致使他被幽禁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史称“沙丘之变”,为天下人所惋惜。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筑城设县,因赵武灵王墓冢在此,故名灵丘。</h1> <h1>平型关,古称瓶形寨,明代修筑的内长城关口,改称平型岭关。平型关北有恒山南有五台作为天然屏障,凭借条形断陷盆地,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便捷通道。平型关东联北京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结成严固的军事防线。</h1> <h1>峻岭雄关,枕戈待旦。多少古代将士告别家中父老妻儿,在寒风雪雨中守护着疆域的安全。蒙古骑兵频繁侵边,平型关曾被蒙古鞑靼部攻陷,后经明军与百姓浴血奋战才夺回平型关。</h1> <h1>当狼烟遁去、刀剑入鞘时,日军又践踏中华大地。“九一八”事变,使3000多万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卢沟桥事变”,开启了日军全面侵华的战车。北平沦陷,天津失守,淞沪会战没能阻挡住日军侵略的步伐,他们挥舞着沾满南京大屠杀血迹的战刀,长驱直入华北,兵临山西,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平型关,成了中国热血男儿血肉之躯筑起的铜墙铁壁:风能过云能过鬼子不能过,血可流命可丢寸土不能舍!</h1> <h1>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3个团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峡谷两侧的悬崖上,115师各团居高临下,一齐向沟底公路上的日军猛烈开火,随后又冲下公路将敌人分割包围,展开肉搏。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将进入埋伏圈的日军全部歼灭,成功伏击了日本侵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主力及其辎重车辆,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h1> <h1>乔沟是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两侧山势险峻,沟底狭窄。如此凶险的地势,熟谙兵法的板垣征四郎不可能不知道,选择从这里通过是兵家大忌。或许他根本没把平型关的险峻,和中国军队的抵抗放在眼里。他指挥的军队素有“钢军”的美誉,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可他万万没料到,在平型关挨了刚由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重重一击,重创了他飞扬跋扈的钢军,成了他一生中的奇耻大辱。板垣征四郎是什么人物?他是日本陆军大将,二战中血债累累的甲级战犯,被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成立伪满洲国,都离不开他的策划和参与。</h1> <h1>平型关大捷共歼敌1000多人,而我方也600多人阵亡。这样的伤亡对比,能算大捷么?如果单以伤亡论胜负,八路军只能算惨胜。但就当时的抗战形势而论,那就是不折不扣大捷!日军侵华,中国军队节节溃退,造成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投降主义、曲线救国、亡国论、亲日同盟等悲观妥协思潮搅乱了人心。刚刚出师的八路军首战就成建制地消灭了日军大部队,对提振国人的抗战信心其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毛泽东接到战报后,马上致电给予肯定: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蒋介石致电: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法国、英国、日本等也发表了消息和评论。可以说,平型关大捷,震动了世界。</h1> <h1>整个平型关战役是由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制定的,他在灵丘平型关一带布置了11个军的兵力,扎下“口袋阵”,准备“关门打狗”。阎锡山并没有把八路军放在正面作战,只是让八路军配合友军。9月20日战斗在灵丘打响,连续三天日军没有进展,双方伤亡惨重。坂垣征四郎派兵增援,阎锡山怕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命傅作义率两个旅增援,又急电朱总司令,要求八路军出兵阻击。 这才有了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大捷。由于阎锡山指挥失当和各部下互不配合,致使平型关战役失利,还是让日军攻占了太原。历时一个月的平型关战役,战场绵延数百里,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日军死伤8000多人,中国军队伤亡尚无确切统计,但大大超过日军则无疑。这就更凸显了平型关大捷的难能可贵。</h1> <h1>杨成武题写的腰站战斗纪念碑。当年杨成武是115师独立团团长,他奉林彪之命,在腰站这个地方阻击日军增援部队。当独立团赶到时,腰站已被日军占领。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经过几个小时苦战,终于打退了敌军,消灭鬼子300多人,独立团也牺牲了200多人。战后,聂荣臻痛心地说:他们多是经过长征的呀,不要把老本都打光呀!</h1> <h1>平型关大捷,那是115师战士用血肉之躯換来的。平型关虽地形有利,但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太差了,射程短,还缺弹药,与日军的武器装备没法比,只能冲下山与日军肉搏。刚由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战士们,根本不知道"武士道",也不知道经过军国主义教育和训练有素日本军人的战斗作风有多凶顽,就连在黄埔军校接受过日本教官训练的林彪也如此。战前,林彪还说要多抓几个日军俘虏,拉到太原城去游街示众。所以当冲锋号吹响时,八路军战士端着刺刀冲下山,大喊“缴枪不杀”时,以为日军像国军一样举手投降,却遭到日本兵的拚命抵抗。看到受伤的日本兵,八路军战士还替他们包扎伤口,或背起他们走,结果反被日本兵杀害。这次伏击战没有抓到一个俘虏,在红军战史上尚无先例。可见日军的顽抗到了何等地步,双方搏杀的残酷程度也可见一斑。聂荣臻在战后总结会上说:我们面对的是一支野兽军队,对于他们,不要抱有幻想和怜悯,不要再喊“缴枪不杀”。有些胡编乱造的抗战神剧,杀鬼子易如反掌。这是在亵渎我们的抗战英雄和历史!</h1> <h1>为打好这场仗,林彪曾三次到平型关乔沟一带进行实地勘察。他爬上关口北侧山岭,对着地图观察平型关以东的山势、河沟、村庄和道路。他又下山沿西跑池、东跑池公路到乔沟至东河南,察看峡谷公路两侧的地形地貌。他还化装去侦察,勘察了老爷庙前的地形和乔沟南侧山地地貌。在初步形成完整的伏击战计后,林彪和聂荣臻带着旅长、团长们去现场侦察,并向各团指定了埋伏地点,明确了师、旅、团指挥所的位置。这是当时拍摄的照片,左一是林彪正在地图上标注,举着望远镜的是聂荣臻。</h1> <h1>平型关一战使林彪的声名如日中天,也让115师发了“洋财”,从缴获的大批辎重中得到补充。团以上干部都得到一件黄呢子军大衣,林彪还选了一匹骏马,每天骑着去遛马。有天他骑着兴起,不知不觉跑入阎锡山部队防区,哨兵以为是日军军官,开枪洞穿林彪的右肺叶。阎锡山闻讯亲带军医为林彪疗伤,并提出要枪毙那个肇事哨兵,被林彪宽恕了。毛泽东还特地派有“医林圣手,军中名医”之称的傅连来为林彪治疗,并安排林彪回延安养伤。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访问延安时,专程前往二十里堡慰问林彪。卫立煌向随从人员搜罗了六百大洋送林彪,林彪不要。问缺什么,林彪说缺弹药。第二天卫立煌下令拨给八路军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和牛肉罐头180箱。当十几辆军车运达时,林彪苍白的脸上露出笑容,连声说:礼重了,礼重了。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林彪的枪伤反复发作,痛苦和折磨让他怕风怕光,性情大变。</h1> <h1>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始建于1969年,由北京军区主持修建,杨成武老将军题写了馆名。1971年因林彪事件关闭,馆中文物全被运走。2005年国家投资2000万元重新修建布展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该馆已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重点景区。</h1> <h1>这组群雕分别再现了当年平型关主要参战将领:林彪、聂荣臻、杨得志、徐海东、李天佑、陈光、张传东、陈锦绣、杨成武、肖华。</h1> <h1>林彪和聂荣臻的雕塑是群雕中的核心。林彪手拿望远镜,左手叉腰,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林彪把握战争全局,胸有雄兵百万的大将风度;副师长聂荣臻挥手向前,充分显示了聂帅果敢威猛的张扬个性。</h1> <h1>纪念馆周围,绿树成荫,鲜花怒放。嗅着花草的芳香,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深感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h1> <h1>在乔沟伏击战中,被围困在乔沟西段的日军企图从公路北侧的缓坡突围。老爷庙是一个制高点,于是敌我双方为争夺这个弹丸之地进行了激烈的战斗,6架敌机也前来为日军助战。经过反复争夺,最后八路军3营在援兵的帮助下,终于击溃日军,拿下老爷庙,歼敌400多人,3营也仅剩10余人。</h1> <h1>平型关大捷遗址分布于县城西南30公里的蔡家峪、小寨、乔沟、白崖台、关沟一带。遗址保护面积8.6平方公里,包括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纪念碑、将帅广场、主战场乔沟、老爷庙争夺战遗址和115师指挥所旧址、烽火台等13个景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h1> <h1>走进群山环抱的灵丘县,便能感受到这里青山秀水的美景,也能追寻到悠久厚重的文人遗迹。</h1> <h1>飞孤古道。汉魏时期开凿的古道,由今河北定州北沿太行山唐河谷道西入山西灵丘到达大同。《资治通鉴》记载:唐建中四年(783),李晟引兵出飞狐道,昼夜兼行,至代州。</h1> <h1>觉山寺是一座近千年的砖塔,与应县木塔一样,都是辽代建筑的杰作。觉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是孝文帝为报母恩而修建的佛寺,赐匾“觉山寺”。塔呈八角形,共十三层,高43.54米。塔基、塔身、塔刹,每一部的呈现,都带着辽代的气质和庄重。塔基部分是这座塔的精华,青砖上雕刻着力士、坐佛、伎乐、天女、盘龙柱等精美图案,歌舞伎舞姿优美,武士威武雄健,为辽代雕刻艺术中的珍品。</h1> <h1>灵丘既有平型关红色旅游资源,又有桃花山绿色旅游资源,举办文化旅游节,让更多人走进大山,传承红色基因,感受绿水青山。</h1> <h1>走进桃花山,你就踏入了世外桃园的自然山水田园美景中。虽错过了桃花盛季节,但秀美的山水依然露着迷人的笑靥。</h1> <h1>桃花山因每年初春满山盛开山桃花而得名。景区内山势逶迤,草木繁盛,山花烂漫。</h1> <h1>泉水清浅绕石流, 翠鸟鸣唱山更幽。沿着溪流前行,可谓一步一景,景随步移。</h1> <h1>山脚下的泉水波涛汹涌,轰鸣着由西向东奔流,在山涧形成各种各样的瀑布群,声势浩大,十分壮观,桃花泉水清凉甘醇,是优质的天然矿泉水。</h1> <h1>蝙蝠洞在桃花山海拔900米处,洞内高大空旷,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共有六个出口。数以万计的蝙蝠一层又一层地相互勾挂倒吊在洞壁、洞顶,昼伏夜出,蔚为壮观。胆子大的可在洞内驻足观看,胆子小的赶紧穿洞而过。</h1><h3></h3> <h1>蝙蝠内洞还有一座观音洞,洞中有3尊天然形成的佛像,天凿地雕,栩栩如生。</h1> <h1>沿蝙蝠洞继续上山,山上有个巨大的天然溶洞群,其中最大的是桃花溶洞。洞深有200多米。据专家考证,此洞形成至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更为奇特的是洞内钟乳石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现已形成的钟乳石主要有石幔,珊瑚礁,石花瀑布,美不胜收。我们向折返的人打听,说到溶洞还要走一个半小时。我们没时间了,下山回返。</h1> <h1>走出桃花山,沿途各村的门楼也是一道风景。</h1> <h1>曲回寺在灵丘县西南三楼乡曲回寺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回寺于始建于唐代,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创建,1937年寺院被日军烧毁。</h1> <h1>停车进村,我们立刻被漂亮的村貌吸引,与乘凉的村民聊天,得知是政府出资帮着修建的。林丘革命老区的百姓为抗日战争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努力帮助他们过上美好生活。</h1> <h1>新农村里依然散发着传统的生活气息。</h1> <h1>曲回寺附近的山岗、山脚、台地沟岔等地方,散布有墓丘状的石像冢。石像冢充分反映出中晚唐时期佛像雕刻艺术的纯熟。殿基、台、踏道、柱基还保存完好。现已查明的43座石雕像冢为研究唐代石雕艺术和的佛教史、美学史、雕塑史具有重要意义。</h1><h3></h3> <h1>“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望着远处的烽火台抚今追惜,平型关,史上的英雄关,如今依然辉煌。它承载着过去,也憧憬着未来。</h1> <h1>这些天习主席在甘肃考察,登上嘉峪关城楼,他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才富。是的,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华儿女传承着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因,十四亿颗凝聚团结的心就是一道神圣不可侵犯的万里长城,任何想分裂中国的企图都是痴心妄想!</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