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月16日,我们结束了在墨西哥坎昆的游览,乘飞机飞往这次中南美之行的第二个国家~古巴。传说古巴首都哈瓦那机场是古巴最大的机场,但只有一条行李传送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巴共和国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古巴岛是加勒比海中最大的岛屿,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抵达古巴岛。151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被美国占领。1902年5月20日成立共和国。 1959年1月1日古巴GCD领导推翻了独裁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古巴是现存世界为数不多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美国对古巴进行几十年的经济封锁,古巴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追悼会上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古巴邓小平”劳尔.卡斯特罗握手。2015年7月20日,美国驻古巴利益代表处升级为大使馆。古巴主席劳尔·卡斯特罗表示,古巴将和平与美国相处。特朗普时代古巴和美国又再次进入了对立的状态,继续受到制裁。</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进机场,我们看到有两条行李传送带,比传说中的要好一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巴国土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一千一百多万。古巴长时间被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以至于数十年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这个国家对于我们来说十分神秘又似乎很亲近,儿童时期的六十年代的印象是古巴是我们的SHZY兄弟国家,那个时候有一首歌曲“要古巴呀要古巴,不要米国佬”,至今我还会哼哼。真实的古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这次能有机会亲眼去看看,还是十分兴奋和充满期待的。</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机场出来去往市中心的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政治宣传画,这对于我们这些在社会主义国家成长起来的人,感觉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的中国。</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古巴禁止商品做广告,认为那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产物,只有“学习”、“劳动”、“枪杆子”这类革命标语代表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古巴的改革开放,目前还在艰难中前行。</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年距古巴革命胜利的1959年正好是60周年,这应该是这幅宣传画的意义。</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古巴好像已经与世界绝缘了一样,在大街上满地跑的是各种N年之前的老爷车,不少都有着六七十年的历史,实实在在都是老古董,很多车型只能在怀旧电影中看到过。开黑出租车也是古巴市民的生财之道。</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路边的房子低矮简陋,与我国四十年前十分相象。房屋和工作都是分配的,2013年劳尔卡斯特罗政府实行了有限制的改革开放,也允许房屋买卖了,但据说政府禁止个人购买一套以上的房屋。允许经营私有企业,但不鼓励雇用5人以上的员工队伍,针对私营行业征收重税。</span></h1> <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简易的房子,和简陋的候车站,百姓的生活清贫却也平和。</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古巴是拉丁美洲唯一的白人国家,白人占70%,为西班牙后裔。1512年,西班牙人登陆后,古巴一万原住民被西班牙人变成奴隶,在100年内全部被折磨迫害致死,土著灭绝后,西班牙从西非运来黑奴做苦力,所以现在古巴人非白即黑,没有印第安人。</span></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路边这些衣着清凉的姑娘们的样子看,这里虽然落后却不封闭。从这点上说,改革开放前的我们中国是比不上的,那时我们的服装男女老少均是黑白蓝,而且不准坦胸露臂,也许,这是因为美国离我们太远了。</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据说2012年以前是不允许拥有手机的,现在时髦姑娘的手里也有手机了</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据导游介绍,古巴人均月工资30米元左右,生活不富裕,但古巴有3、400万人侨居美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家庭都是靠美国侨汇改善生活。今年五月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新的制裁措施,其中就包括将美国境内居民向古巴汇款额度降低至每人每季度1000美元。</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问导游,古巴国内有没有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对派?导游告诉我说: 古巴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拥护社会主义,年轻人中普遍不喜欢社会主义,但是他们不搞什么“颜色革命”,如果不高兴,就偷渡到美国去呗,反正美国很近!</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进入哈瓦那市中心,我们首先瞻仰革命广场。1959年GM胜利以前,这里被称为“公民广场”,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以广场为中心,有多条道路向外辐射延伸。这里称为哈瓦那的中区,另外还有老城区和新城区。广场是举行大规模政治集会的地点,周边是50年代末修建的乏味实用的建筑。</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广场南面最高大醒目的是何塞.马丁纪念碑。何塞.马丁是19世纪古巴的诗人、记者、哲学家,他作为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的领袖,如今依然是将全世界各地的古巴人维系在一起的强大的团结力量。</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广场的东侧是1957年建造的何塞.马丁国家图书馆。</span></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广场的西侧两栋简陋的混凝土建筑是内政部,和电信大楼。</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西南侧这一栋是内政部大楼,据说它的功用类似苏联的KGB。墙面装饰了切.格瓦拉的巨幅壁画,壁画下面写着他的名言:“永远走向胜利”。</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西北侧这一栋是电信大楼,2009年,古巴另一位英雄游击队员卡米洛.西恩富戈斯的画像被添加在电信大楼上。</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何塞.马丁纪念碑后方是守备森严的政府办公楼和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哈瓦那的中区还有一些介于历史和现代之间的公共建筑,和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住宅区。</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哈瓦那的三天时间,我们主要是坐车巡游,五花八门的建筑在我们眼前一晃而过,令人情迷意乱,车拍的照片肯定不好,许多看似隆重的建筑,也叫不出名字来,在此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回忆。</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旧城区占地面积不大,虽然局部也有修缮的痕迹,但基本都保持原样,被称作建筑艺术的宝库,是美洲乃至世界对历史文物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古巴革命唯一的巨大成就。1982年整个旧城区连同莫罗城堡等防御工事,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由于经济迥迫,无钱大拆大建,哈瓦那老城遍地都是各个时期的建筑瑰宝,据保守估计,老城内就有900多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剑走偏锋,鲜有统一,就像一盘大杂烩,以西班牙巴洛克式风格为原材料,佐以适量法国古典主义,添加大量北美装饰艺术风格,和少许欧洲新艺术风格,融入古巴黑人奴隶的汗水和些许富有创造力的现代主义风格。</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将这些建筑变得破败不堪。</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墙皮剝离,油漆脱落,有门无窗,或有窗无门,锈迹斑斑的阳台铁架上,凌乱地晒放着一些衣物,与贫民窟没什么区别,有些简值就是“鬼屋”。</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城里也有教堂、广场、剧场、喷泉和雕塑等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一切元素。</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古巴国会大厦。一战以后,食糖贸易剧增,古巴政府仿佛得到了一个糖业财富取之不尽的百宝箱,国会大厦随之拔地而起,于1926年修建,建筑的所有石材都是从意大利运来的,而且门口的两座雕像也是出自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家之手。现在这里是古巴科学院和国家科技图书馆所在地,外型是山寨版的美国国会大厦。</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哈瓦那大剧院现为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所在地。</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始建于1748年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哈瓦那大教堂,人气最旺,古巴的大部分人都信奉天主教。这是一座巴洛克式古建筑,两个不对称的钟楼最亮眼。据说哥伦布的遗体曾在1796年到1898年之间被保存在这里,后来才带回了塞维利亚大教堂。(百度图片)</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皇家军队城堡。这个城堡里的海事博物馆中的亮点,是1 艘4米长的圣特立尼达号模型。圣特立尼达号是18世纪60年代在哈瓦那制造的,它曾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参与了战斗。</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统府建于1913年到1920年间,现为革命博物馆。</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革命博物馆前方有一段老城墙,还有一辆SAU-100坦克,是卡斯特罗在1961年猪湾之战中用过的。</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阿西斯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和修道院。</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过去的旧城堡现在是国家警署。经过时,导游严令我们有军警时不准拍照。</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槐树公园有最大的百年槐树,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span></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公园里高大的橡树上,长着一种飘逸、柔顺的长须。印第安人叫它“树的头发”。它的学名叫西班牙苔藓”,也有另一个好听的名字松萝铁兰,松萝铁兰是一种附生植物,附生在树上。</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商店门口排队的现象,反映出基础商品的严重馈乏。这里的副食品还实行供给制,凭票证购买,价格便宜。每个人每月6斤大米7个鸡蛋,另外还有一斤牛肉和鸡肉。11岁以下的小孩子还有额外的福利,每天能得到1升的牛奶。</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在哈瓦那三天都到华人街吃午饭。19世纪40年代末,第一批华人作为合同工来到岛上,以填补大西洋两岸的奴隶贸易衰落后留下的劳动空缺。</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世纪20年代,哈瓦那的唐人街已迅速发展成了拉丁美洲最大的亚洲人街区华人街区,人流熙熙攘攘,商铺林立,洗衣店、药房、戏院和杂货店纷纷兴起。但是1959年革命胜利以后,不允许私有经济存在,所以许多华人都移民到美国去了,哈瓦那华人街被称为全世界唯一没有华人的唐人街。现在,华人街也是老城区的一部分,同样衰败不堪。</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华人街街口的中式牌坊,色彩鲜艳,十分醒目。20世纪90年代,古巴政府重视了发展旅游,恢复了华人街独一无二的历史特色,重焕活力,还鼓励当地做生意的华人发展餐饮业,如今这里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繁华。</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看来,华人街的重新崛起,是近20年的事情。</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哈瓦那的新城区,主是指近年改革开放前后发展起来的一批新兴的现代化的富人住宅区。新城区采用近乎完美的棋牌式街道布局,期间布满了形式各异的别墅,比哈瓦那其他地区多了几分北美风情。</span></h1> <h1><br></h1><h1></h1><h1>在俯瞰海港入口处,有一尊相当气派的雕像矗立在海边,他是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战争英雄马克西姆 . 戈麦斯将军的塑像。他在1868年和1895年的两次与西班牙人的冲突中为古巴的独立不懈战斗。经过这个交通环岛,汽车沿着海岸向西北驶去,这里是哈瓦那著名的海滨大道,这是一条号称“十里长堤”,实际只有七公里的沿道大堤。</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滨海大道是这座城市最动人、最漂亮的古巴风情大街,它的地位如同上海的外滩,滨海大道始建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滨海大道已经发展成了一条繁忙的六车道公路。</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古巴的天气很热,古巴人经常到滨海大道来吹海风乘凉散步,所以那里又被称为“古巴人的沙发”,是哈瓦那老百姓的社交场所,人们在此碰面、问候、约会和交流。</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人们在堤坝上闲坐着,看情人低语,看浪花拍岸,看日落加勒比海 — 世界上最蓝最暖的大海。</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古巴本地人喜欢在滨海大道上游玩。</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堤也是外国游客照相打卡的地方,老爷车载着外国游客一定会到这里来飙车。</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海边大堤上还有很多人在垂钓。据导游说,近几年改革开放后,才允许古巴人在海边钓鱼,但只可以用钓杆钓鱼,而不允许用船下海用网捕鱼,因为海里的鱼是属于国家的,只能由国营的渔业队来捕捞。</span></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沿着长长海堤,可以看见许多知名的公共建筑,但是汽车行驶速度太快,即使导游介绍了也沒记住。此雕像大概是何塞 . 米格尔. 戈麦斯纪念碑。</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贝拉斯科王宫。</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卡门修道院和教堂。</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里是美国利益代表处,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卡特政府设立。在奥巴马时代,美国和古巴修复了外交关系,这座建筑变成了正式的美国大使馆。但到了2016年特朗普时代,美古关系又倒退回冰冻期,听说最近这座建筑又恢复了美国利益代表处的身份。</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古巴最大的国宾馆,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时,住在这里。据说直到一年前,一般的古巴人不能进入酒店宾馆的。</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缅因”号遇难者纪念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古巴国宾馆以西是美国军舰“缅因”号的遇难者纪念碑,这艘战舰于1898年,在哈瓦那港口离奇爆炸。纪念碑在美国主导时期于1926年竖立,顶端原本有一只美国秃鹰,在1959年古巴GM胜利时期被砍掉了。</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栋楼是古巴最大的国立医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巴的福利制度还是挺完善的,学费全免,医疗也不用自己花钱,但这得去公立医院,一般都要排很长时间才能轮上,等不及的只能去私立医院花高价了。说实话这种福利制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毕竟国家经济水平有限,很难支撑起大多数福利消费。</span></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滨海大堤有一段很长的西班牙建筑街区,行进其间,我们宛若穿越时空进入了15世纪时的欧洲,又仿佛置身于一个偌大的建筑艺术走廊。大道面海一边,满是未得修缮也未得拆建的殖民建筑:外墙斑驳陆离,海风侵蚀,有些己是垂垂欲坠的危房。但岁月的打磨也难掩饰其巴洛克式的精雕细琢,好像一位年华老去的美人,满面风尘还是丰韵犹存,闪回出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的璀璨和黯淡。</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经因为狭窄的街道无法满足美国游客对酒店和娱乐场所的需求,独裁者巴蒂斯塔决定拆除老城,好在计划被古巴革命打断,蕴藏在近千座建筑里的欧罗巴遗梦幸得留存。</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西班牙驻古巴大使馆。西班牙与古巴属于不同的两个世界,但他们有种剪不断理还乱,不忍割舍的关系。导游介绍,最近西班牙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由西班牙的14个省对应哈瓦那滨海大道的14个西班牙建筑街区进行免费的维修恢复。我想,与其说是对贫困国家的无偿援助,不如说是西班牙人对昔日400年海上霸主辉煌业绩的怀念。</span></h1> <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哈瓦那街头上的老爷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后,美国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古巴本土没有汽车生产企业,外面的车进不来了,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许多美国车就留在了这里。古巴的老百姓不停地把这些旧车翻新使用,50年来这些老爷车始终活跃在古巴的街头上。</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欧美国家有浓郁的老爷车文化,甚至100多年车龄的老爷车也可以上路行驶,开老爷车是各种高逼格与有品位的象征。但是欧美的那些私人收藏的老爷车与古巴街头大量的老爷车的使用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少数有钱人的爱好,后者是古巴人用以谋生的工具。在古巴开老爷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运输业、交通业、私家车、公务用车,你能想得到跟汽车有关的行业,几乎都有老爷车的身影。</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街头的老爷车市场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老爷车,色彩鲜艳,五彩缤纷,颜色、品牌应有尽有,什么道奇、雪佛兰、别克、福特、凯迪拉克都有,主要是美国车,其他国家的也有,比如拉达车,就象是一个老爷车的博览会。</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长期被封锁,汽车坏了沒零件维修,古巴人就利用有限的工具和自己的智慧,手工打造需要的零部件,虽然壳子还是以前的,外表艳丽,但里面的零件大都换过了,整个车跟原品牌已经基本没有关系。有的车东拼西凑,虽然引擎可能是苏制的拉达,车头却保留了雪佛兰高贵的天鹅头。古巴人天性乐观根本不在乎是不是跟原厂一致,反正能跑就行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巴政府对汽车的上路审核还是相当宽松的,不少看似已经报废的车型经过一番敲敲打打就焕发了第N春,只要能跑,就照样给你发牌照。古巴交通部还于1997年成立了一个GRANCAR汽车公司,从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回收了一些老式汽车,经过修复、改造后向外国游客提供租赁服务,以满足人们对老式汽车的怀旧需求。</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因为经济制裁,上世纪末古巴经济经济才开始有起色,旅游业也有了较大发展,许多闲置已久的“古董车”被古巴人民顺势改造成“Taxi”,因此,我们在哈瓦那,随处见到这些“Taxi版”老爷车。</span></h1> <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展望在不久的将来,古巴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好转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巴老爷车珍藏者的机会才真正到来,不难想象将有大批量的老爷车被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买卖和收藏。到那时在古巴的街头,人们再难见到那些开了半个世纪的老爷车了。</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对于旅游者来说,在哈瓦那乘坐老爷车兜风,是一个非常时髦和愉快的事情,这是古巴哈瓦那独有的一种文化,因此慕名而去观光乘坐老爷车的不在少数。</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这趟哈瓦那的行程,也安排了坐老爷车兜风,我以为只是转几个圈,十几分钟就完事了,没想到这次整整兜了一个小时,走完了全城的主要街道。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汽车开的速度也快,所以没有拍到什么好照片,我们这辆车的四个人全部不懂英语,司机讲解的我们也听不懂,也就只好过过坐车瘾了。</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这辆车的司机是一个天性乐观的小伙子,路上经过一个公园,还特意停下车来,让我们照相照个够。</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看看他开的这辆车的驾驶台,十分简陋,拆拆补补露着两个大窟窿,涂着厚厚的白漆,掩盖不住锈迹斑斑,发动机一路嘶哑的吼叫着,烧柴油喷着呛人的烟一路前行,幸亏我们一个小时的车程巡游没有熄火,否则我们就要卖力推车了。令我们惊讶的是,就是这样一辆破败的老爷车,竟然还安装了我们中国的先锋音响,这大概是这个古巴小伙子最为荣耀的东西了。</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小伙子一路上开着车,还很卖力的给我们讲解,可惜我们谁也听不懂他讲什么。看见我拍照,他总是努力地躲闪开,尽量不遮挡我。以后车子开上了滨海大道,速度很快,司机可能觉得很爽,打开了中国的先锋音响,放大音量,播放者拉丁美洲最流行的“莎尔莎”拉丁舞曲,他一边开着车,一边合着音乐节奏扭动着身体,就差点没跳起来了。坐着破烂的老爷车,听着热烈的流行音乐,看着路也沧桑的西班牙建筑街区,心里也是五味杂陈。</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05年以来,我国的宇通汽车进入古巴市场,到目前累计向古巴出口超过8000辆,在古巴城市交通长途客运、旅游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哈瓦那的街道上行驶的几乎全部是宇通客车。古巴交通部客运部主任德格瓦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哈瓦那,每天有约120万人乘坐公共交通,其中超过99%的人坐的是宇通客车。中国客车的到来,极大地改善了古巴人的日常出行。</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据古巴媒体报道,由中国制造的56列火车也于今年5月漂洋过海到达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港口,这些火车将对改善古巴的交通状况有着很大的帮助。</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沿着滨海大道走到最西端,我不知道十里长堤是否到此结束,因为大道转向北还在向前延伸,我们就住在这个转角的一个酒店里,这在古巴也算豪华酒店的吧,酒店的一侧就是加勒比海。</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堂里还有时髦女郎在表演歌舞。</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海边走走,波涛汹涌,白浪拍岸。古巴,这颗西半球唯一的SHZY明珠,在当前老大苏联解体、其他的小兄弟走资变色的现实面前,仍然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力求建立一个平等、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社会,坚持一党专政,坚持计划经济,坚持全民免费医疗和教育,而且他们就在美国的边上,始终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长期受着制裁。这样的国家,这样的骨气,无论如何是值得我们钦佩和尊重的。</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