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b><b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作者 碧水蓝天</b></h3><h3><b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 图片 来自网络</b></h3><h3></h3><h3> 在韩道口镇(我的家乡)这块热土上,一直活跃着这么一群特色人物——</h3><h3> 他们为拯救小镇的单身汉不懈努力,</h3><h3> 他们见证了无数良缘,</h3><h3> 他们也因此收入不菲,</h3><h3> 他们就是——媒人。</h3> <h3> 媒人这一行业起源很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诗句,说明早在周代,就有媒人这个行业</h3><h3> 过去,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男女授受不亲,青年男女间的往来被生生切断,正常的恋爱变成不可能的事情,男婚女嫁全靠媒人。现在社会进步了,小镇青年也开始自由恋爱,不过,修成正果者毕竟不多,大多数青年的婚姻还是需要家长和媒人操心。</h3> <h3> 以前,从事这个行业的以妇女为多。春种秋收后的农闲时间,媒婆开始游走在镇子的大街小巷。媒婆多是自来熟,碰到谁都能唠上半天,在闲谈中,她们便打听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远村近邻,十里八乡,谁家闺女待字闺中,谁家儿子未曾取妻,相貌如何,年龄多大……她们把这些信息整合分析,反复权衡,力求门当户对。条件悬殊太大的,媒婆一般不去撮合,劳而无功,她们懒得费那个功夫。</h3><h3> 斟酌再三,她们去提亲了。虽说是“媒人口,无量斗”,但小镇媒婆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时,基本能做到实事求是。当然,也有一些弄虚作假、隐瞒事实、夸大其词的媒婆,她们受了厚礼,昧着良心,花言巧语,瞒天过海,造成他人婚姻不幸,遭人唾骂。媒婆提亲后,双方父母还要互相打听考查,最后,两家都没意见了,就约定相亲的时间和地点。</h3><h3> 相亲地点大多定在姑娘家。那时候,民风淳朴,双方一旦答应婚事,绝不轻易退婚。相亲这天,姑娘家除了自己的家庭成员,还叫上亲戚、邻居给长长眼。旭日东升,小伙收拾得干净利落,在媒婆的陪同下来到姑娘家里。和姑娘见面前家长要先面试,家长正襟危坐,像主考官似的,一边审视小伙相貌一边提问几个大路边上的问题。面试通过,终于能一睹姑娘芳容了。千呼万唤中,姑娘姗姗而来,羞答答地低垂着头,恰似一朵出水芙蓉,又像一朵沐雨桃花,扭捏着落坐,微启朱唇,欲语还羞。</h3><h3> 见过面后,假如男女双方都没意见,交往个一年半载就谈婚论嫁了。在男女结婚之前,亲家一般不直接会面,而是由媒婆当传话筒,及时准确传达双方意愿。从替双方送换庚帖到选择成亲吉日,从磋商彩礼的数量到协调聘金多少,从引导男方接亲到协办拜堂成亲等事宜,媒婆事必躬亲。她们反反复复奔走于男女两家,周旋撮合,传递意见,直到双方都满意。俗话说“当差的腿,媒婆的嘴”,其实媒婆为了促成一桩姻缘,不仅仅是磨破嘴,还要跑断腿。</h3> <h3> “新人入洞房,媒人扔过墙”,两人结婚后媒婆总能喘口气了吧,不!她们依旧任重而道远。有的两口子结婚十来年了,一有矛盾,还吵着去找媒人,把恶气全撒到媒人身上,女的边抹泪边埋怨:“你当年干的好事!给我提了这么个婆家,这日子咋过!”男的也不甘示弱:“当初真是瞎了眼了,听信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寻了这么个蛮不讲理的泼妇!”此时,媒婆成了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你想,两口子过日子,谁能没有磕磕碰碰?媒人也不能管他们一辈子,话是这样说,乡里乡亲的,媒婆也不能撒手不管,只有满脸堆笑地劝解。当然,也有不吃这一套的媒婆,直接怒怼:“你们吵架想起我了,吃肉咋没看见我,我能管你们到老死!”一句话呛的对方半天没言语。</h3><h3> 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取妻也不能忘媒人。定亲后,男方要给媒人送一条红色大鲤鱼(我们这里的说法是桌子多大鱼多长)。送过聘礼后,也要买两样礼物表示感谢。结婚那天,要把媒人奉为上宾,专给媒人摆桌菜,并且不收媒人随礼的钱。一些比较讲究的,结婚以后也偶尔买点礼物看看媒人。那个年代虽穷,但唯利是图的媒人为人所不齿。给媒人送礼物也由男方家庭条件而定,家庭情况不好的,意思一下就行了,媒人也不斤斤计较,所以,那时候人们对媒婆是比较尊重的。</h3> <h3> 时至今日,媒婆在乡村里还是普遍存在着,并且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许多男性媒人。<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林子大了,什么样的媒人都有了,既有分文不取的美丽红娘,也有对钱财的攫取不择手段的王婆。</span></h3><h3> 现在,想找媒人说媳妇,首先你得送礼!好酒好烟你得往媒人家里送。礼送的差不多了,他同意帮你做媒了,他会联系你今天去相亲,有车的还好,没车的得先租辆车。四五个媒人一起来了,你得给媒人买烟,二十块钱以下的,媒人连看都不看,每人两盒,一条“芙蓉王”就没了。到了村口,媒人先联系一下,挂了电话,煞有介事地向你摊摊手:“你看,昨天约好的今天见面,这死妮子,今天去走亲戚了,咳!回家吧,明天再来。”你千万别回家,这是套路,你要把媒人领到饭店撮一顿。</h3><h3> 第二天,你继续拉着媒人去相亲,依旧每人两盒“芙蓉王”。来到姑娘家门口,你会发现有四五个男孩已在大门外候着了,同是天涯伦落人,你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你们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去和女孩见面,姑娘端坐大厅,好像皇上选妃一样审视着你们,你们可能被姑娘瞄一眼就刷掉了(你别恼,现在的女孩如同国宝)。相亲归来,你的心虽然碎了一地,但你仍要带着媒人去饭店。</h3><h3> 第三天,你接着重复昨天的故事(媒人组团后,有的是资源)……一趟下来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就这样,春节前后你天天奔走在相亲的路上,最后,这种快餐化的相亲令你身心俱疲,伤痕累累。假期结束,当你重新背上打工的行囊,向媒人辞行时,媒人春天般温暖地握住你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相亲尚未成功,明年继续努力!</h3> <h3> 如果你碰到一个靠谱的,侥幸相亲成功,你要付几千元的介绍费 。以往相亲,只需要答谢媒婆一条大鲤鱼,但是现在鱼也要,熊掌也得要!这也不能全怪媒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这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僧多粥少的年代,舍不得钱财你还真套不到媳妇(除非让亲戚、朋友给你介绍对象)!</h3><h3> 最后,祝愿韩道口镇的所有单身汉,今年春节期间,都能喜结良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