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上午,夏远景老师如约而至,已经退休的他,看起来精神矍铄,给人亲切、睿智的感觉。</h3><h3><br></h3> <h3> 夏老师这次给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教育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成长”,看到题目,我就知道这是一个走心的老师,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培训过程中,我发现夏老师不仅是一个走心的人,还是一个沉下心做教育,用心做教育的人。夏老师的讲解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学会倾听、学会教育、学会教研。</h3> <h3> 在这三大块内容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学会倾听里的“接力日记”。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夏老师始终保持初心,二十多年不间断的和学生写“接力日记”,我相信对夏老师的学生而言,这是真正的“激励日记”,将“仪式感”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佩服夏老师让学生写接力日记的出发点,更是夏老师的坚持不懈!</h3> <h3> 与学生掏心、深刻的沟通,我相信是每一个老师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已经看到了太多老师与学生站在对立面的危险情形,当老师和学生已经形成了对立的局面,便不能平等进行交流,更不要说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这样的后果必定是,老师体会不到教育的真正快乐,而学生无法听不进老师的“说教”。因此日记的形式,就完成了老师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不再是习以为常的面对面式的交流、分享,而是通过写接力日记的方式构建了三方交流的通道,减少了当面沟通的尴尬和拘谨,我们总是会选择将秘密说给文字听。“接力日记”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平日的所学所想、所听所闻,并及时回复学生的日记,为学生答疑解惑,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以致于达到教育的效果,这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区别。</h3> <h3> 新教育提倡“师生共读共写”,在“共写”层面上,夏老师领先了很多年。我敬佩夏老师的教育觉悟,更欣赏夏老师的兢兢业业。现在我要说说我对“接力日记”这一做法的一些粗浅看法。</h3><h3> 一、改变学生态度。我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人最重要的是态度”。“接力日记”是神圣的,是夏老师与学生的精神寄养所,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师生之间听过文字建立起来的情感,是有温度的。学生会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属于自己的日记,老师也会用心地回复,师生之间心心相惜,久而久之,学生的态度会逐渐转变,温润自己,信任他人,就很少会有自卑和趾高气扬的学,夏老师能够和学生通过“接力日记”来沟通,我觉得是因为没有什么比理解和尊重更重要的了。</h3><h3> 二、家长和老师在教育方向、教育目标上达到合力。学生的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到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生都教育本身就是家庭、社会、学校的合力教育。但是,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老师只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段日子的引领者。由此可见,要想学生能够受到全面的教育,十分需要家长的配合,从而“接力日记”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建立学生、家长、老师三方的交流。从而告诉我们要有心做好教育,用心做好教育,用心与学生家长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h3><h3> 三、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优化教师的习惯。 教育不在于高谈阔论,在于日积月累的交心。在写“接力日记”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记录的习惯,从而热爱文字,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老师也在常年不断的阅日记、回日记的过程中,也优化了自己的习惯。其实基础教育就是养习惯,潜移默化中也优化了教师的习惯。</h3><h3> 美国艺术家珍妮.霍尔泽说过:“文字是我的创作工具和表现方式。”那么对于我而言,文字是属于自己的秘密,而日记会让我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痕迹,我相信这就是最好的理由。</h3> <h3> 第六组 杨金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