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闻风丧胆的“初二现象”究竟是个啥?

青学园学习心态管理杨述婷老师

<h3>初二现象让很多家长闻风丧胆,也是每个家长必须关注和面对的,究竟什么是初二现象,应该怎么做?</h3></br><h3>“初二现象”是指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发生的一系列现象。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h3></br><h3> <h3>初二现象的学生有什么表现:</h3></br><h3>心理上:叛逆、情绪波动大、暴躁,女生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出现早恋,容易受外界影响、部分存在心理障碍。学习上:成绩普遍出现两极分化、违纪违规频繁、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下降。人格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主动,追求个性化和独立等特点。</h3></br><h3>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学生发展极度危险的时期,同时也是教育的关键期。</h3></br><h3> <h3>“初二现象”是怎么形成的:</h3></br><h3>生理原因。初二学生年龄一般在13-14岁,进入了懵懂的青春期,男生和女生身体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初二开始的生物课上对异性有了一些认识,性成熟使得他们充满羞涩同时又十分好奇,对异性渐渐有了好感,但是又不知道这些问题如何去处理,同时老师和家长由于传统观念也很少提及这些方面,导致初二的学生十分苦恼,久而久之,容易烦躁,暴躁,情绪波动。</h3></br><h3> <h3>学习压力和心理因素。初二新增了物理这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学科,本身也不是特别容易,同时,其他学科的难度也陡然增加,学习压力增大,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吃力,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原本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充满了动荡和分化;随着他们的个性差异和平等意识的增强,追求独立,个性,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自身的苦闷和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极容易产生激烈的冲突。甚至使得学生放弃自己,破罐子破摔,在网络或者娱乐中去排解自己的苦闷。</h3></br><h3> <h3>3.家庭因素。有些家庭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在孩子耳边念叨初二学习的重要性,对处于青春期容易逆反的初二孩子来说,是非常烦躁的一件事,很容易由着性子和父母对着干。</h3></br><h3> <h3>另外,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在这一关键时刻“败下阵来”,平时一味要求孩子学习,极少带他们出去参加户外活动和一些必要的娱乐活动去释放他们的情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h3></br><h3>还有一些家庭不稳定,比如父母争吵、离婚等,会让孩子有一种孤独无助想要逃离的想法。</h3></br><h3>如何面对和处理初二现象</h3></br><h3> <h3>1.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落到实处。对学生讲解一些这个时期的案例,包括青春期大家关注的早恋,性成熟等。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及时帮助学生排解烦恼。</h3></br><h3>2.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发现学习出问题是,针对性的分析问题,多谈心,积极鼓励,尽量少或者不用会伤学生自尊的言语,不当着全班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学生,在被教育以后,要及时疏通学生的情绪。</h3></br><h3> <h3>3.家长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当着孩子争吵,学会和孩子沟通,不要事事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要过分强调学习(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周末适当带孩子一起出去参加户外活动,释放压力的同时增进了孩子和家长的感情,孩子这个关键时期,父母应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去帮助他们。</h3></br><h3> <h3>初二现象的出现,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关键期,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平安度过。</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