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儿

八戒兄长

<h3>  蜂鸟儿为昼行类鸟类,白天寻觅食物,觅食高峰在黎明和黄昏。所以我要在天亮前赶到尔湾大湖,湖的四周有蜂鸟喜欢的花蜜。看这云是在与蜂鸟比美么😄</h3> <h3>   蜂鸟儿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只有成人拇指大小。但是在空中,它们可是大佬。即使是像老鹰那样的猛禽,蜂鸟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也不会有丝毫惧怕,它会通过在空中表演具有威慑力的特技飞行动作,把侵犯之敌吓跑。</h3> <h3>  蜂鸟儿分布在拉丁美洲,北至北美洲南部,并沿太平洋东岸达阿拉斯加。女儿知道我喜欢拍鸟儿,她告诉我洛杉矶鸟类多,其中蜂鸟儿特漂亮,她听声音就能辨别出来,让我去时带上相机。</h3> <h3>变脸。有的片子细看就会发现鳞羽的细微变化。</h3> <h3>悬停</h3> <h3>悬停吸花蜜</h3> <h3>吸饱花蜜后,小家伙藏到树棵里面休息,跟踪了好多天才抓住它,贼难找😄</h3> <h3>  蜂鸟儿因为飞行时两翅振动发出嗡嗡声酷似蜜蜂而得名。这些是连拍,至于它们能变多少回脸,用千变万化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光线下,它们鳞羽的颜色在不停的发生变化,这使它们成为最具观赏性价值的鸟类。</h3> <h3>  清晨太阳升起,蜂鸟的鳞羽颜色变化的美艳夺目!</h3> <h3>  蜂鸟儿体型小,体被鳞状羽,色彩鲜艳,并闪耀彩虹色或金属光泽。</h3> <h3>  飞翔时两翅急速拍动,快速有力而持久,其频率每秒钟可达50至70次(是鸽子的10倍),心率每分钟达到1000多次。</h3> <h3>  蜂鸟儿90%的食物来自花蜜,其余为黄蜂、蜘蛛、蚂蚁等小昆虫。它这是准备吃啥,这么小点点儿😁</h3> <h3>  尽管蜂鸟儿的大脑最多只有一粒米大小,但它们的记忆力却相当惊人。它们不但能清楚记住自己采过哪些花朵的蜜,还能判断光顾这朵花的时间,当再次出动时,就不去“骚扰”那些已经被自己采空的花朵了。</h3> <h3>吸花蜜时悬停于花前</h3> <h3>  蜂鸟善于持久地在花丛中徘徊“停飞”,翅膀还发出啪啪声响。</h3> <h3>  这是只雄鸟。雄鸟为一夫多妻制,雄鸟仅在繁殖期与雌鸟互动,不提供亲代抚育。雌鸟单独构巢、孵卵和抚育后代。</h3> <h3>这2张连拍,看它们位置都没动,鳞羽颜色确变了。</h3> <h3>蜂鸟的变脸速度极快</h3> <h3>  最大的巨蜂鸟体重19至21克,最小的体重不到2克,其余蜂鸟大多重量在2.5至6.5克,体长在6到12厘米之间,也就是成人的拇指大小。(没毛的话估计也就花生米大😜)</h3> <h3>  吸完花蜜它们嗖的一下就飞了,后来发现它飞到高高的桉树上休息去了。</h3> <h3>  它呆的位置不同羽片的颜色就不同,这张位置较低颜色也更鲜艳。</h3> <h3>  由于较高的基础代谢率,蜂鸟一天之内要吸食相当自身重量的花蜜。</h3> <h3>  蜂鸟是典型的小脚鸟类,它们不能在路上行走,在栖木上变换位置也是通过飞行而不是行走。看它这小爪爪多有意思😹</h3> <h3>它们通常对色彩明亮、无气味、 长管状花冠的花朵吸取花蜜及授粉。</h3> <h3>  蜂鸟是唯一一种能真正悬停和前后飞行的鸟类。</h3> <h3>  冒雨采蜜。</h3> <h3>它的舌细如针,舌头像一个小泵,通过一系列快速重复高效的动作把花蜜转送到口中。</h3> <h3>  我很喜欢它们尾羽展开的美丽,像球拍形,美的不可方物,但一直没拍到很清晰满意的。因为它采蜜时忽上忽下,对花儿挑三拣四,所以不能用三脚架,只能手举相机跟着它跑,因此拍的很多片子都是虚的。</h3> <h3>  蜂鸟为独栖性鸟类,仅在繁殖季节结对。我拍了近3个月的片子,仅拍到2张一个镜头里有2只蜂鸟的,这张凑合着看吧,另一张是废片。</h3> <h3>抢吃花儿蜜</h3> <h3>  它有时会飞到很低的树丛中找吃的,这次像是吃到了一只小蜘蛛。</h3> <h3>  洛杉矶以前也叫橙县,因为这里的橙子、柠檬长的特别好。家里种一棵树,一年四季都有柠檬吃,因为它一年四季都结果。</h3> <h3>柠檬花儿。</h3> <h3>  它在干嘛?蜂鸟每窝产蛋2枚,平均重量0.4至1.4克,也就相当绿豆那么大小,所以它也只能拉这个出来🙈</h3> <h3>求偶时,雄鸟会在雌鸟面前表演精彩的飞行技能,飞行高度可迅速升至几十米,然后向下俯冲,当离雌鸟的头几英寸时——这时它还是全速前进,但它会马上“刹车”,然后又再次拉升到几十米外的空中,循环反复.....我几次见到它们表演,眼睛都跟不上它们的飞行速度,太神奇了!</h3> <h3>  雄鸟通常栖息于醒目位置四处观望,如有入侵者进犯领地,它会发出警告,并悬停半空闪动彩虹羽毛,必要时驱赶入侵者。</h3> <h3>飞行中悬停。它吃不下这花絮,只是看见其它鸟儿在吃,它叨着玩玩而已。</h3> <h3>  蜂鸟科全部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