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晋献公为了立自己宠妃的儿子为太子而杀死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得知后逃出了晋国,过着流亡的生活。他来到楚国,楚成王很重视他。有一天楚成王问重耳:“如果你当上了国君,会怎样报答我呢?”重耳笑着回答说:“如果我真的能够回到晋国并且当上君主,那么我愿意与楚国和睦相处,如果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晋国的军队退后三舍。”</h3><h3>四年之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晋文公励精图治,晋国渐渐变得强大起来。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晋文公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下令自己的军队往后撤90里。军中将士无法理解晋文公的做法,于是晋文公给他们讲述了当年流亡途中发生的事。晋军后退90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误以为晋军兵败逃跑,打算乘胜追击,结果晋军大败楚军于城濮。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h3><h3>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来历,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避免冲突。我很敬佩晋文公信守承诺,赞成他这种谦虚的做法。</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