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养生

平衡瑜伽王海燕

<p class="ql-block">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五脏精气之本源。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p><p class="ql-block">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之道。很多适合养生的食品也随之被推广,常见的有养生杂粮粉,杂粮粥,药膳等等。</p><p class="ql-block">中医饮食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强身健体,达到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中医饮食养生主张“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  《灵枢⚫️五味》中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因此,食养也是“精、气、神”的物质基础。而中医养生所提倡的食养归根到底就是要保持“精、气、神”。《寿亲养老新书》认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强调了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只有机体营养充盛,精、气、神才会充足,神志才会健旺。</p><p class="ql-block"> 另外,中医还推崇“药补不如食补”,这是因为我们治病的药物大都具有偏性,所以药物不能随便乱吃的,而食物具有平和之性,正确的调配食物,就可以用来养生,达到补益精气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食养还可以预防疾病。中医非常重视“治未病”,而其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饮食的滋养作用,因为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对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健预防。对这一点,《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正气充盛,邪气就不会侵袭使人致病。那么正气怎样才能充盛呢?</p><p class="ql-block"> 这就要合理安排饮食,只有这样,机体所需营养才能保证,五脏功能才可旺盛。另外,从某种意义来说,食物也有祛病的作用。《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遇七十毒。”经过前人的大量尝试,终于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选择了那些最为安全、有用的“百草”,作为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食物;而另一些,则被当成药物,按其性能,用以治病,比如薏米粥可以去湿热。如果身体的疾病不是很严重的话,通过药膳食疗的方法完全能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古代,食医才是最高级别的医生。</p> <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的配膳原则】</p><p class="ql-block">《五谷为养》谷类是养育人体之主食,为人体提供基本能量。</p><p class="ql-block">《五果为助》水果是平衡饮食的辅助食物。它一般指枣、李、杏、栗、桃五种。</p><p class="ql-block">《五菜为充》蔬菜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p><p class="ql-block">《五畜为益》肉类多含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p> <p class="ql-block"> 【用五味滋养五脏】</p><p class="ql-block"> 中医认为,食物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味道不同,作用也就不同。在《黄帝内经》中就介绍了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脏各主其味,食物进入哪个脏腑就会对其产生滋养作用。</p><p class="ql-block"> 酸味补肝,肝虚血枯者宜食酸味食物,如橙子、橘子、橄榄、柠檬、苹果、梅子、枇把、葡萄、芒果、石榴、醋等,它们都有开胃、收敛、固涩的作用,可抑制汗与尿等液体排出,但有脾脏病的人忌食。</p><p class="ql-block">苦味清心,心火较重者宜食苦菜、牛蒡、款冬、苦瓜、圆白菜、百合、银杏等苦味食物,这些食物有泻下、清热、燥湿、健脾、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可将人体多余的热与水分排出,对高烧、便秘、胃下垂也有效,但有肺脏疾病的人应忌食。</p><p class="ql-block">甘味(甜味)补脾,脾虚者宜食甘味食物,如葡萄、豆腐、牛肉、西红柿、茄子、磨菇、胡萝卜、土豆、黄瓜、冬瓜、南瓜、藕、梨、桃、香蕉、西瓜、鸡肉、蜂蜜等,它们都有补益、缓和、和胃、生津等作用,可以起到滋养强壮以及缓和痛楚的功效,对疲劳及胃痛也有效。</p><p class="ql-block">辛味(辣味)养肺,肺虚有寒者,有感冒等表征以及气血阻滞的人适合食用有辛味的食物,如生姜、胡椒、辣椒、葱、大蒜、洋葱、韭菜、花椒等,它们都具有使血气流动顺畅、打通滞塞处的功效,但患有肝脏病的人应忌食。</p><p class="ql-block">咸味滋肾,肾虚者宜食咸味食物,如酱油、木耳、苋菜、紫菜、海带、海参、螃蟹、火腿等,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肾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软化散结的功效,对便秘疗效也很好,但是患有心脏病的人应忌食。</p> <p class="ql-block"> 【五味偏嗜的害处】</p><p class="ql-block"> 中医在强调五味滋养五脏的同时,又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肌短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阻滞,精神乃央。”其大意是说,咸味的食品吃多了,会使流行在血脉中的血淤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食品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食品吃多了,会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酸的食品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甚至口唇翻起;甜味食品吃多了,会使骨胳疼痛、头发脱落。</p><p class="ql-block">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饮食禁忌,五味与五行相配、不同脏气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以及不同的食物和药物与不同的生理功能发生联系,这些也是中医食养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四季饮食养生】</p><p class="ql-block">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适合春季吃的食物】春季为阳气初生之时,人体的阳气在逐渐生发,食补应以平补为原则,切忌食用一些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人体正气。适合春季吃的食物,如瘦猪肉、鸡蛋、红枣等,既可改善体质,又可充沛体力。另外,像荞麦、香菜、芹菜、油菜、香椿叶、樱桃、韭菜、西洋芹、山药、菠菜、葱、姜、蒜等,也非常适合春天吃。</p><p class="ql-block">【适合夏季吃的食物】夏季的阳气更盛,食补应以清补为主。健脾、祛署、化湿的食物是夏季最好的选择。如去痰湿的食物,有西瓜等瓜类,绿豆、红豆等豆类,燕麦等五谷类;降火清热的食物,如小黄瓜、茄子、西红柿、苦瓜;其他食物如瘦猪肉、鳝鱼、海带、菠菜、土豆、大葱、芹菜、毛豆、花生、草莓、香蕉、桃子等都适宜在夏季吃。</p><p class="ql-block">【适合秋季吃的食物】秋季时,气候由热转寒,阳气在漫漫收敛,阴气渐生,此时的气候变化最易伤津液,人的感觉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所以,食补应以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为佳。最适合秋天食用的食品有鸭肉、卷心菜、茄子、藕、黄豆芽、白萝卜、百合、红薯、芋头、冬瓜、南瓜、丝瓜、油菜、菠菜、蘑菇、红枣、柑、栗子、苹果、枇杷、橙子、梨、枸杞子等。</p><p class="ql-block">【适合冬季吃的食物】冬天万物凋零,人体的阳气也变得内藏,同时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因此,冬天最适合吃温性食物,新鲜果蔬可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最适合冬天进补。适合冬天吃的食物有羊肉、鸡肉、韭菜、核桃、桂圆、小米等,高钙食物如豆制品,虾皮、牛奶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p> <p class="ql-block"> 饮食得法,健康自来</p><p class="ql-block">病愈初期要注意饮食清淡,大病初愈时,正是人体正气虚弱的时候,这时理应在饮食上给予调养,但由于脾胃运化主力较差,脏腑之气衰微,脾胃无力运化吸收精微物质,如给予大量膏脂厚味,可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进一步受损,无法补养机体,促使正气难以恢复。而且此时邪气刚刚衰弱,尚未完全康复,如正气再次受损,则疾病又起,且较先前更重。这就是中医所谓的食复之证。</p><p class="ql-block">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p> <p class="ql-block">创作:平衡瑜伽王海燕</p><p class="ql-block">微信:why1741609399</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海燕:平衡瑜伽公益大讲堂创办者,高中语文老师,中教一级职称,先后获得医学心理学、中医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喜爱琴棋书画。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并荣获第七届《金星杯》全国青少年作文竞赛优秀园丁奖,辅导的学生获得经典诵读一等奖。整合了中国瑜伽界的名师100多位,所分享的公益课深受广大瑜伽爱好者的喜爱。多次受邀参加河南省电视台的瑜伽专访栏目,得到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作家朋友的高度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