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身为一个北方人,第一次从四季分明的太原来到重庆读书,高温潮湿的环境让我许久不能适应,本来想着立秋之后天气能够凉快一些,没想到八月下旬的重庆依旧是高温笼罩,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蓝老师竟然带着我们一起去川陕两省展开了一次“闲适式”游学。</h3><h3>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进入四川,上一次是四月份复试结束后的毕业实习,一晃四个月过去了,回忆当时的情景,仿佛如同昨日。</h3><h3> 接下来,就是我在本次“闲适式”游学中的所见与所感。</h3> <h3> 8.20上午八点,出发!首站目的地为苍溪县境内“汉昌”废县故址。汉昌县存在于南朝至隋朝这一历史时期,位于苍溪县禅林乡青山观村附近。</h3> <h3>高速两旁的大山披上绿装,风景美如画!</h3> <h3> 进入四川省,仍然是连绵不断的青山,但似乎要比重庆的山地势起伏要小一些。</h3> <h3> 上午11:30,经过近三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抵达广元市苍溪县,这是苍溪县高速口。</h3> <h3> 此处是文昌宫,位于“汉昌县”故址附近,因为大门紧闭无法入内考察,从外表上看应该是一处近年来新建的仿古建筑,文昌宫外有几株高大的柏树。附近还有王氏家族的墓地,其中有一位名叫王樾的状元的坟茔。墓碑是今人所立,从中能够看到该王氏是太原王氏的后裔。</h3> <h3>文昌宫门口关于王樾的介绍。</h3> <h3>文昌宫门口关于王绩的介绍。</h3> <h3>站在文昌宫前远眺碧家山。</h3> <h3> 该山名为“龙门山”,有一座寺庙,从外表上看应该是新建的,因为赶路,未能近距离考察。</h3> <h3> 路上经过的一户人家,正在制作面条,第一次见这样的面条,在我的家乡晋中盆地似乎没有这样的做法。</h3> <h3>苍溪县的县城随拍。</h3> <h3> 结束苍溪县的行程,踏上了前往光雾山的旅途,光雾山在巴中市南江县,该山位于川陕交界处,因为距离远,天黑后才抵达光雾山。随后入住酒店休息,为明日的行程养精蓄锐。</h3> <h3> 8.21,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米仓山,客车沿盘山公路不断前进,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了下来,山峰之间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h3> <h3> 在米仓山,我们首先到达“大坝林场”,30多年前蓝老师考察四川境内的交通路线时来过这里。过去的大坝林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木材,如今,随着景区旅游的开发,这个地方成为了一处度假酒店。大坝林场的历史演变是共和国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变迁的生动反映!</h3> <h3> 大坝林场附近的一条小河,我们在这里打水漂玩。</h3> <h3>身为北方人,见到水总是十分好奇。</h3> <h3>在大坝林场附近的河边留念。</h3> <h3> 从大坝林场离开后,我们前往巴峪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着巴峪关方向进发。一路上,具有独特地域性的植被深深地吸引了我。</h3> <h3> 在寻找巴峪关的路上经过许多河流,潺潺流水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h3> <h3> 茂密的森林,很想知道里面有没有住着一些神奇的生物。</h3> <h3>河水沿着山谷奔流不息,跌宕起伏。</h3> <h3> 到达上仓关后,再往前就没有公路了,于是我们沿着小路继续前进。这片森林别具一番情调!</h3> <h3>满眼都是绿色。</h3> <h3>河谷中散落有许多乱石。</h3> <h3> 过河时要格外小心,许多石头踩在上面容易滑倒。</h3> <h3>茂密的松树林。</h3> <h3>有山有水有树林,真是个好地方!</h3> <h3>在山上披荆斩棘,寻找巴峪关。</h3> <h3> 蓝老师为我们讲解,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田野考察课。</h3> <h3> 因为没有当地人做向导,经过一番寻找,未能到达巴峪关,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对巴峪关的寻找,我们带着一丝遗憾结束了寻找巴峪关之行。</h3> <h3>四个男生在桥上留念。</h3> <h3> 下午三点多,因为寻找巴峪关耗费大量体力,我们结束了米仓山之行,回到酒店休息。这是酒店附近的光雾山景区入口。</h3> <h3> 8.21一天的考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体会到了历史地理学田野考察的不易与艰辛,更被老师曾经徒步翻山越岭田野考察那种筚路蓝缕的精神所感动。走古人所走过的道路,缅怀前人筚路蓝缕的精神,实现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我想,这就是我们此行的意义之所在吧!</h3> <h3>8.22休息了一天,8.23再度出发!</h3><h3>这一天,我们离川入陕,进入汉中!</h3><h3>下图为川陕交界的一道关口。</h3> <h3>川陕界碑。</h3> <h3>在川陕界碑处留念。</h3> <h3> 川陕交界的四川一侧是一片区域被开发为小游园,有一座秦始皇兵马俑的车马雕像。</h3> <h3>在川陕交界的四川一侧留念。</h3> <h3> 在川陕交界处稍作停留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奔赴汉中市区,参观汉中市博物馆。图为汉中市博物馆的“汉台”处合影。据介绍,汉台曾经是刘邦的一处宫殿,目前仅剩基址,有大量石刻石雕保存于这里。</h3> <h3> 汉中市博物馆内的望江楼,然而站在上面望不到汉江。</h3> <h3>在汉中市博物馆留念。</h3> <h3> 路径汉中市区的拜将坛公园,时间关系没有进去参观。</h3> <h3> 结束汉中市区之行后,我们前往宁强县青木川古镇游览。路上经过三国时期的阳平关旧址。</h3> <h3>在阳平关留念。</h3> <h3> 结束阳平关考察后,我们前往川陕甘三省交界的宁强县青木川镇。汽车一路沿着嘉陵江奔驰,碧绿的嘉陵江水,奔流不息向南而去!</h3> <h3>随处都是怡人的风景。</h3> <h3> 下午五点,抵达青木川镇。这里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的商贾必经之地,因此历史上的青木川是一处商业繁盛的聚落。</h3> <h3>青木川镇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青木川镇老街古建筑保护的很好,这是一户人家的院落。</h3> <h3> 青木川镇老街的一处商铺,依旧能够想象到当年的繁华。</h3> <h3> 晚上吃过饭后,漫步于古镇之中,微风吹过,惬意至极!</h3> <h3> 8.24,离开青木川镇,向四川广元进发。路经广元境内的白龙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蓝老师为我们讲解两条河流的情况,嘉陵江长度更长一些,白龙江水量更大一些,所以嘉陵江之源在地理学界存在争议。</h3> <h3>抵达天雄关,这是蜀道的一处重要关口。</h3> <h3>与师兄在天雄关合影留念。</h3> <h3> 天雄关目前仍存有十几通石刻,多为清至民国时期所立,因石质为砂岩,故风化严重,许多字迹无法辨认。</h3> <h3>蜀道遗迹仍然清晰。</h3> <h3>在天雄关留念。</h3> <h3> 离开天雄关,前往剑阁。路过大朝乡,这里曾经是“大朝驿”。目前当地政府为开发旅游,对街道风貌进行了规划,力图恢复老街旧貌。</h3> <h3>大朝乡老街街貌。</h3> <h3> 在大朝乡短暂停留后,我们前往剑阁县剑门关。图为剑门关远景。</h3> <h3> 中午抵达剑门关,午饭就在这里解决了。我们吃的是当地有名的豆腐宴。</h3> <h3> 吃过饭后前往剑门关景区,这是刚入景区的牌坊。</h3> <h3> 巍峨的关楼,让我想到了李白的“剑阁峥嵘而崔嵬”那句千古绝唱,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h3> <h3>在关楼前留念。</h3> <h3> 结束剑门关之行,驱车抵达广元市区,嘉陵江流经该地,站在江边看到此景,仿佛回到了太原汾河公园。</h3> <h3> 8.25,我们前往广元市区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景区,她位于嘉陵江东岸,金牛道上,始于北魏,盛于唐,止于清。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老师与我们在千佛崖前留念。</h3> <h3>在千佛崖前留念。</h3> <h3> 站在千佛崖前看浩荡的嘉陵江水,对岸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h3> <h3> 整个千佛崖长近388米,高45米,拥有造像950余龛7000余尊。</h3> <h3> 金牛道遗址。民国时期修建川陕公路将该道覆盖掩埋,近年来开发景区旅游将金牛道遗址清理挖掘。</h3> <h3>老师为我们讲解千佛崖和金牛道的历史。</h3> <h3> 结束广元之行后,我们前往成都,路过西充县槐树镇时在此地吃了午饭。图为槐树镇一处古建。</h3> <h3>槐树镇蒲氏宗祠。</h3> <h3> 临近傍晚抵达成都,安排妥当后步行前往附近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4月底在四川旅行时,我曾来过这里,一晃四个月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啊!</h3> <h3>在川大校门前合影留念。</h3> <h3> 8.26,离蓉返渝,“闲适式”游学结束。路经成都环球中心,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h3> <h3>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本次川陕田野考察所经之处,绝大多数是我未曾到过的地方,因此让我看到了很多之前未曾见过的风景。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西南地区对我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区,此次游学,让我领略到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我深深地佩服这里的先民所开辟的蜀道,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同时,西南地区的山川形势与聚落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充分明白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h3><h3> 本次田野考察,特别要感谢蓝老师的带领与讲解,感谢各位师兄师姐及同学们一路上的辛苦安排与关照帮助。</h3><h3> 在渝蓉高速上,我看着窗外陷入了沉思。2019年,对我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人生活动的轨迹在这一年发生了转变,从山西奔赴千里之外的重庆求学,跨越不同的气候带及文化区是不小的考验,从七月份的难以适应到八月份的逐渐习惯,个中滋味只有己知。</h3><h3> 开学的钟声即将敲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也即将正式开启,希望自己能够在西大收获满满吧!</h3><h3><br></h3><h3>特别鸣谢照片拍摄者:余鑫。</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