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蝉

<h3>  童年的记忆中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其中捕蝉就是件非常有趣的活动。</h3><h3> 我们都知道蝉的幼虫俗语又叫知了猴,叫顺口了就叫成了季鸟猴。另外它还有个名字叫伏天,因为它叫的最欢畅的日子正好在三伏天,您仔细听,它的叫声中确实有“伏天……伏天……”的感觉,因而得名。从卵孵化成幼虫后,它要在泥土深处生活十七年(也有人说是十一年),对人类而言那里是黑暗潮湿永无天日地方,对它而言却是孕育它成长的温床!</h3> <h3><font color="#010101"><h3>  十七年后,初夏的某一个黎明前,知了猴从土壤中爬出,向着高高的树干爬去。到达一定的安全高度时,它静静的等候。渐渐的脊背上会裂开一道口子,然后就拱起脊背,它的头就会渐渐的从裂口中伸出来,随后翅膀和它的尾部也慢慢从蝉蜕中挣脱出来。刚刚蜕壳完的蝉主色调是白色的,风吹过后它皱缩的翅膀才会慢慢舒展开,然后身体也渐渐的变为黑色。它蜕去的外皮叫蝉蜕,一只成年蝉诞生了。蝉蜕可以入药,而在京城它也是制作毛猴🐵的重要原料。毛猴的头和四肢就是用蝉蜕的头和脚爪构成的。</h3><h3> 它的嘴就像一根针,可以扎进树干吸取里面的汁液。蝉是用膜振发声。发音器构造分为大小两室。大室内有褶膜与镜膜,小室位于体的内侧,内有鼓膜,当昆虫体内壁肌肉收缩,便振动鼓膜发声,加之镜膜的协助和共鸣室的反响,声音就分外响亮。</h3></font></h3> <h3>  会叫的蝉都是雄性,它通过鸣叫吸引雌性,已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对它而言十七年的隐忍,终于破茧而出,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时,为何不高歌一曲呐!古人咏蝉的诗最著名的就属骆宾王的 。一生不得志,在他锒铛入狱时写下的这首《咏蝉》。</h3><h3> 咏蝉 / 在狱咏蝉</h3><h3>[ 唐 ] 骆宾王</h3><h3>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h3><h3>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h3><h3>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h3><h3>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h3><h3> 童年的我们并不清楚蝉的成长过程,只是觉得它叫的响亮,很有趣!于是生出捕蝉的兴趣。</h3><h3> 首先我们会找个擦手油的小铁盒,用三块小石头把铁盒架起来,下面用草和小木棍点燃。小铁盒里面放上牛皮筋或者自行车内胎的一小块进行加热,等到皮筋加热后化成一团黏糊糊的东西时稍稍放凉一点就把它卷在竹竿的顶端。竹竿最好是两米多长的,这样捉知了会更便捷。因为树很高,怕短竹竿够不到!</h3> <h3>  举着粘有烧好胶的竹竿,去寻找目标。找一棵有蝉鸣的树,循着蝉鸣的发源地用眼睛👀仔细观察。小孩子眼睛尖,很快就会发现那个小家伙。用竹竿沿着树干和叶子的缝隙渐渐靠近蝉的翅膀,等到非常接近的时候迅速黏上它。只见那只蝉扑拉着翅膀飞也飞不走,叫的更加纠结。孩子们可乐坏了,终于抓住了一只!</h3><h3> 那些年,吃的东西很少。母亲曾经带着我们去抓季鸟猴回家炸着吃。味道很不错!抓知了猴得早上四、五点起床,去树下找小小的洞,把洞口稍稍挑开一些,然后用小树枝捅下去,等一小会就慢慢提起来,一只肥肥的知了猴就会抓住小树枝被提出来,这个过程也是挺好玩的!😊</h3><h3> 我们那个年代虽然没有电脑和手机,但却可以和大自然中的花草鱼虫为伍,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树叶在风中舞蹈,那种美甜在心里!</h3><h3> 文章里的图片来着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