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家访路上蔓延……一(12)班

朱古力

<h3>  家访,进入学生生活、成长的家庭——那是孩子接受教育并长大的另一所学校,在与学生家长交流过程中,总有共同的话题和近似的体悟,置换一种空间,临访学生的另外一所学校——家庭,是我们向教育致敬的一种形式。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让更多的孩子不断进步,快乐成长。<br></h3> <h3>第一站——宁凯瑞家</h3> <h3>  今天天气宜人,带着儿子一起来家访。第一站——宁凯瑞家。看到老师的到来,宁凯瑞和奶奶乐得合不拢嘴。这一刻,他是快乐的,他是自豪的。因为老师对他的夸奖,对他的关爱无不促动着他那颗小小的心。</h3><h3> 孩子优秀源于家长优秀。宁凯瑞有一个好奶奶,他的奶奶对他的学习成长时刻关注着。在沟通中,我们了解了,奶奶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h3> <h3>  走进孩子的书房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这个暑假完成的作业情况。</h3> <h3>第二站——邹浩然家</h3> <h3>嗯,好棒!</h3> <h3>  听说老师要来家访,浩然奶奶准备好水果,热情的招待我们。和他们的交谈中,得知浩然是个懂事乖巧的好孩子,暑期也学了跆拳道,而且当场给我们表扬了一番,看到他练得有模有样的,我不知不觉的说:“嗯,好棒!”</h3> <h3>第三站——邓子涵家</h3><h3> 邓子涵是单亲家庭,庆幸的是他生活在乐观友爱的家庭中,他热爱生活和学习,有着幸福的童年生活。虽然他平时几乎没有得到母爱,但孩子的姑妈和奶奶对他可以说比妈妈还要亲。孩子的奶奶说:“这孩子从小失去母爱,但是特别懂事,一回家自己就做作业,作业做完就会帮忙做做家务。”是啊,小小的身板已经学会什么是责任了,突然间,我觉得他长大了许多。</h3> <h3>第四站——余瑾萱家</h3><h3> 可爱懂事的瑾萱暑假几乎都在店里待着。因为父母开了家板材店,忙于生意,不能每天在家陪孩子。开店的瑾萱爸妈一直说情愿少赚点钱,也要多陪陪孩子,真是明智的父母,优秀的孩子是最大的动力。</h3><h3> 小小的瑾萱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平时比较内向,希望她在新的学期里可以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h3> <h3>第五站——丁世凯家</h3><h3> 丁世凯是一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孩子,平时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孩子的家长得知老师要去家访,非常高兴,准备了许多水果迎接我们。从孩子奶奶口中得知丁世凯平时在家也很乖巧懂事,平时作业都能认真独立完成,只是身体有些欠佳,每年都得去上海复查一次,这点让他们很担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注重。</h3><h3> 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里,都离不开父母对他们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走进孩子的书房,都会发现不同的亮点。</h3> <h3>  家访的路还没有走完,家访的故事也还有很多,走过这些孩子的家,让我们都深有感触。孩子的成长就像一粒种子,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并且种子的花期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应像农民种花那样,用爱与智慧静静地倾听花开的声音,看着他慢慢懂事、成长起来。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散步,需要我们不时放慢脚步,蹲下身子去聆听需求,欣赏他们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想的更多的也许是怎么教育他,却忘了教育最需要的是“守望”——等待他慢慢地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