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月19日是许昌市家长学校建设培训的第二天,鄢陵县实验中学十多位参训学员,一大早就在张文峰校长的带领下,齐聚在了许昌市十二中报告厅,满怀渴望地等待着今天的培训。上午作报告的是山东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海涛教授,王教授最初研究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最近四年来主攻家庭教育研究,为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已大见成效,今天上午王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基于家庭教育发展阶段的工作研究与思考》。</h3> <h3> 报告内容分三大部分: 一、为什么要做家庭教育?二、家庭教育发展阶段与案例分析。三、家庭教育的路径分析。首先,王教授从近期热播剧《小欢喜》谈起,对“中国式教育”进行了全景式地扫描,归结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发出“让亲子关系随时随刻都充满着小欢喜”的呼唤。自然得出为什么教育要做家庭教育的结论,总的来说这是国家教育的需要。建立家长学校是时代的呼唤,当前学校已经不能独立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所以需要家庭家育、家校合育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有效合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h3><h3><br></h3> <h3> 目前,国内家庭教育工作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中山模式、淮安模式、潍坊模式,其中潍坊模式更符合实际。潍坊的家庭教育现在看来做得十分成熟,实际上他们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摸索、完善过程。初始的摸索阶段,家庭教育由学校单向操纵,也引进外地专家来做讲座、做指导。表面看似繁华,但结果是教育生态并无改变,因为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通过反思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投入时间多,但见效很慢的一项工程。于是,改变思路,从多个角度打造家校合育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课程上探索、从体系上设置、从家长角度出发、从身边的案例分析、深挖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摸索出符合自己的“22164”金字塔式模式,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补齐了国内家庭教育方面的短板。</h3> <h3> 而后王教授又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路径做了具体分析: 从课程的设置方面,介绍了校本课程研发流程。到师资的建设,要靠教师的情怀加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再到让家长成为家长学校课堂的主体,提出“百万父母进学堂,重新学习做父母”的倡导。通过这个严谨的路径,把家长学校打造成家长成长的共同体,让教育重新回归家庭。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成长。</h3> <h3> 中午参训学员们经过简单的休息,下午两点多又开始了新的学习。</h3><h3> 下午的培训内容有马玉娟老师主讲,报告题目是《家庭教育的队伍建设及职业发展》,马老师温文尔雅,听其声音如春风拂面,所讲知识似无声春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h3> <h3> 马老师这一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家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设置了三个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都是直击目标,这都是作为家庭教育的老师首先要弄懂的问题,这就是老师的责任、是使命。家庭教育的老师就是带头人,总工程师,咨询师,任务艰巨且责无旁贷。</h3> <h3> 家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清楚工作对象是孩子和家长,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老师有责任,同时这也是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教育的遗憾。通过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占很大比重,一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还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说更新家长教育观念,端正家长教育态度,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改善家长教育行为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很多问题孩子的根源就在家长身上,这些家长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历程。作为家长学校的老师,首先得让孩子的家长清楚父母的作用谁也不能取代。当家长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姿态站在孩子一旁,这个孩子一定走不远!</h3> <h3> 组建一支强大的、结构合理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先得有一个清晰长远的思路,一套完整的制度,找准突破口,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读书助力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个师资队伍一定要具备责任心强和业务水平高两个基本素质。这支队伍要想长远发展,教师得把家庭教育当事业,并且把这句话内化为自己不懈追求的信念,学校一方也得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保障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分批分期的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让其一个个成为家庭教育之路上动力十足的动车组。</h3> <h3> 家庭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事家庭教育工作者是助人又利己,即成人又达己。其实在育子问题上,家长的梦和学校的梦是息息相关的,其实这是一个家国梦,这个家国梦就是中国梦。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为了每一个家庭的梦想,让我们家校携手,共育英才,出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