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我终于是一名医生!——作者:任克俭//朗诵:华中

同一首歌

<h3>  我是一名医生,家里三代从医,父母都是临床医学专家,从小就在祖父及父母的熏陶下造就了今日的执着,幸运的是赶上了恢复高考的春风,毅然选择了父亲所在的医学院校,顺理成章的成为我们煤矿总医院最早的一批高材生,备受领导和同事的关爱,顺利的从一名普通医师到科主任,再到副院长,家庭和睦、小辈拼搏、事业有成、受人敬重,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人。</h3> <h3> 我是一名困惑的医生,不知从几何时,我的患者陆陆续续的回来找我,旧疾折磨着他们,也刺痛着我,我困惑了,难道是我的手术刀出问题了吗?还有什么骨科疾病不是一台手术不能解决的吗?我是一名多愁善感的医生,从意气风发,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我的爱人是学心理学的,这一切当然都逃不过她的眼睛,然而她并没有与我有过多的交谈,因为她懂我,只是在一个简单的晚饭后,给我递过来一本崭新的书--樊代明院士的《整合医学--理论与实践》。</h3><h3> 记得当天晚上我看完理论篇后并没有往下翻,但却整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就去院里请了个长假,安排完手头的工作,搭上了飞往西安的航班......</h3> <h3>  我要做一名医生,这是半个月的长假过后,我见到院长时的第一句话,院长看到我认真的表情,半晌无言,长叹一声后说了一句,老任啊,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们支持你!于是,我开始了长达近一年的各科轮转,从普外到胸外,从神经内科到消化内科,从中医科到康复科,几乎转遍了所有科室,最终决定我要做中医骨伤,我跟从小我十几二十岁的中医师学针灸、学推拿、学整骨,因为我要做一名医生,有能力、有办法为我的那些不能再开刀的患者解决痛苦。</h3><h3> 我要做一名最有用的医生,什么样的医生最有用?会动手术?会抢救?几乎所有的答案在我心里过了一遍,好像又都不太对。两年前,由我带队去江苏南京的一所教学医院交流学习,整个过程既愉快又失落,愉快的是南京医院的专业化和南京朋友的热情,失落的是好像又一次没有得到我一直想得到的一些东西。在送别的晚宴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位年轻人悄悄的站到了我的身边,很礼貌的与我问好,任老师,请问您是中医吗?我诧异了,我的公开身份是临床医师啊,这个他应该是知道的。年轻人看我半晌没有回话,继续说道,我知道您是临床前辈,但是您身上有中医的影子,所以才这样问您。只见他在稍微的停顿之后,继续说道,未来医学发展方向肯定是中西医结合,整合医学,我们正在计划开设一家医院,以脊骨结构医学为核心的骨伤整合医学,到时候还请任老师您多指导啊!宴会还在持续,其他的同行朋友也都过来敬酒寒暄,等我再次想找这个年轻人的时候,他却早已消失在宴会现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时隔几年,竟然还是在一个年轻人口中再次听到“整合医学”这四个字,因行程匆匆,第二天便带着诸多遐想回到了山西。一年半后,我的办公室来了一位年轻人。怎么这么眼熟?一刹那之后,两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他,他就是范治刚博士,南京的那个年轻人。</h3><h3> 两天之后,我瞒着所有家人、同事和朋友,正式向组织递交了辞呈。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不急于一时吧。您再考虑考虑吧。在所有人的不解与挽留下,在一片叹息声中,我毅然坚决的办理了内退手续,在爱人的支持下,踏上了东进的征程。加盟素问骨伤医院,我又重新当起了学生,与新同事亦师亦友,全面融入范博士“五位一体、六维分析、三期诊疗”的疼痛联合诊疗体系当中,发挥我的临床经验和专长,与骨外科专家、脊骨结构医学、疼痛学、放射介入、康复医学等专家,为疼痛患者联合诊治,打破以往单一诊疗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打造整合医学的魅力。正如范博士所预言的那样,整合医学,难在整合,重在整合、必定整合。所以在整合阶段,我们也碰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范博士的睿智指导之下,我们的整合还算顺利,成功的为绝大部分患者找病因、去诱因、除病灶、消症状,疗效和巩固异常显著。</h3> <h3>  范博士一直给我们倡导整合是整体的,一个医生的能力是有限的,整合的魅力是无穷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体系中的一员,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员,整合是我们的,我们是整合的,让多个有限的个体,通过整合实现无限的可能,这让我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方向感、认同感和成就感。我是一名医生,一名焕然新生的医生。</h3> <h3>  半年多过去了,这是我的心声,我要大声的呼喊出来,所以特写此文,感谢我的爱人,感谢范博士,感谢新同事,感谢淮安的患者朋友,让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医生”。我姓“任”,“任性”的“任”!<br></h3><h3>2019年第二个医师节于淮安</h3> <h1><b>【朗诵者】</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