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游(中)一号公路篇

清樽红烛

<h3>美国高速公路的编号,南北向都是单数,东西向都是双数。</h3><h3>加州1号公路是指最西端的一条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了整个加州西部的海岸线,连接加州的两大城市旧金山与洛杉矶。</h3><h3><br></h3><h3>严格地讲,加州1号公路是加州州内的公路,类似我们的省道,不过有些路段会和101号公路(类似我们的国道)合并,然后再分开。</h3> <h3>北端起自旧金山红树林国家公园南段的莱格特( Leggett ),沿西海岸蜿蜒前行,南端终至洛杉矶的达纳岬( Dana Point ),全长超过1000 Km。因此1号公路也被人称作太平洋海岸公路。</h3><h3><br></h3><h3>1号公路之所以敢称雄天下,源自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一侧是浩瀚无垠的东太平洋,碧波万顷,另一侧是层峦叠翠的海岸山脉,陡峭险峻。山水相接,陆海烘托,共同造就了1号公路无与伦比的颜值和超高的人气,形成一条全球闻名的景观大道。</h3><h3><br></h3><h3>正如国家地理杂志的定性:</h3><h3>它具有这个世界上“当陆地和海洋相接触时最美丽的览胜角度”,</h3><h3>它为“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h3><h3><br></h3><h3>网上流行语:不走一趟都觉得对不住自己。<br></h3><h3>&nbsp;</h3> <h3>为参观斯坦福大学,我们忍痛放弃了1号公路旧金山的起始端—魔鬼坡、半月湾等部分,那是一段非常壮丽的海景。这的确是个很大的缺憾。</h3><h3>事实上更大的缺憾还在后面。<br></h3><h3><br></h3><h3>加州干旱多年,偏偏当年的春季接连下雨,致使1号公路多处滑坡垮塌,相关路段只得关闭抢修。</h3><h3><br></h3><h3>临行前,反复网上查询——</h3><h3>网友甲:2月份暴雨成灾,滑坡地儿多了去了…</h3><h3>网友乙:天气不好,开1号很考验技术滴!</h3><h3>网友丙:美帝这是要搞事情啊!一会儿大坝垮,一会儿公路塌…</h3><h3>网友丁:不能去了,我要改行程!</h3><h3>……</h3><h3>看得人胆战心惊。<br></h3><h3><br></h3><h3>好在随着雨季的结束,公路修复后逐渐开放了一部分,但是仍有一个重点景区也是最美的景区大苏尔,还在修复中。以美国人的施工进度,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修好。</h3><h3><br></h3><h3>只能祈祷运气不要太坏。</h3> <h3>终于走上了1号公路,明显感觉到不一般的气质。与想像中粗犷苍凉的西部公路相去甚远,这里不仅有炽热的阳光,多情的海水,俊朗的群峰,沿途还有各具风情的特色小镇、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使得这一路的观光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好看、好玩,而且好刺激!</h3><h3><br></h3><h3>应该授予“三好公路”的称号吧。</h3> <h3>海水是这样的色彩,</h3> <h3>海浪翡翠般温润。</h3> <h3>石头开花如此娇艳,</h3> <h3>海边孤松,夕阳下尽显傲娇。</h3> <h3>45度角的生长,媲美山水盆景;</h3> <h3>即使一块石头,也这样卓尔不群。</h3> <h3>太平洋日落,残阳如血,</h3> <h3>明天又是个好天儿。</h3> <h3>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h3><h3><br></h3><h3>昨夜住宿的小镇蒙特雷(Monterey),一度做过加州首府。二战前当地人靠捕鱼为生,产量高时,水产加工业顺势而生,以生产的沙丁鱼罐头最为著名。当然现在是完全脱胎换骨了,整个蒙特雷半岛都成为旅游观光渡假地,老渔人码头见证了这巨大的变化。</h3><h3><br></h3> <h3>小镇的清晨</h3> <h3>宁静的港湾。</h3> <h3>退潮后的礁石上,一堆堆的海虹、海贝是鸟儿们的最爱。</h3> <h3>等待乘船,出海观鲸。</h3> <h3>蒙特雷继续南行,就能看到17-Mile Drive的路标了。这是一段属于私人领地的长达17英里的沿海路径,所以干脆就叫“17英里”?!</h3><h3>起名儿方式的确有些简单粗暴。</h3><h3><br></h3><h3>一路高速过来是不收费的,但是在17英里,必须支付10美元/每辆车,才能进入这私家海滩。骑行者和徒步者可以免费进入。</h3><h3><br></h3><h3>收费处给了我们一张标有景点地图的详细介绍手册。17英里的21个景点,都设有观景平台,方便大家停车下去游玩。</h3><h3><br></h3><h3>环岛碎石路上车辆很少,我们缓缓前行,尽情欣赏美丽的海岸风景。</h3> <h3>著名的高尔夫球场—圆石滩。<br></h3><h3><br></h3><h3>17英里圆石滩高尔夫球场,多次举办过最高级别的赛事,如1972年、1982年、1992年和2000年的美国公开赛。</h3><h3>在2000年的美国公开赛中,鼎盛时期的老虎伍兹以领先15杆的优势夺取冠军。</h3><h3><br></h3><h3>松鼠、海豹和海鸟,是圆石滩球场的最忠实粉丝,几乎天天光顾。</h3> <h3>其实昨天下午我们已经进来过了,游玩拍照,欣赏壮丽的太平洋落日。</h3><h3>没玩尽兴,索性今早再来一趟。</h3> <h3>邂逅海獭、海豚的概率很高,</h3><h3>运气好时也会看见鲸鱼。</h3> <h3>美丽幽静</h3> <h3>寻找带有传奇色彩的海边坚强孤树( The Lone Cypress 。)</h3><h3><br></h3><h3>起初以为是高尔夫球场里的那棵,</h3><h3><br></h3><h3>后来又认为是这棵。其实这是第17号景点的幽灵之树(Ghost tree)。</h3> <h3>最后经过确认,是下面这一棵。</h3><h3>17英里的Logo ,树龄已超过250多年,现在树的根部被岩石和混凝土保护了起来。</h3><h3><br></h3><h3>一棵再普通不过的海边岩石上的小树,历经250多年的风吹浪打,饱尝四季沧桑,仍然不屈不挠地屹立着,怎不令人肃然起敬。</h3><h3>来访者纷纷拍照留念。</h3><h3><br></h3> <h3>景点之一海豹石,可不单单是海豹的栖身之处。</h3><h3><br></h3> <h3>继续前行,来到刚刚修复开放的比克斯比大桥。</h3><h3>这是美国西海岸出镜率最高的桥梁,汽车广告商们的最爱。</h3><h3><br></h3><h3>比克斯比桥长210公尺,拱顶净空70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单一混凝土拱桥,在加州的名气,仅次于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和海湾大桥 (Bay Bridge)。<br></h3><h3><br></h3><h3>我们走过一周后,因为滑坡,大桥再度关闭。<br></h3> <h3>过桥后观景台回望,这里是最能体现1号公路特征的经典画面了。一侧是陡峭的悬崖,另一侧是匍匐在峭壁脚下的碧蓝海水,佳景天成,美不胜收。</h3> <h3>绿衣红裤青年赏景良久。</h3> <h3>然而很快就悲剧了!</h3><h3>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h3><h3>修复尚未结束,大苏尔的大部分景区依旧不开放,我们吃了闭门羹。</h3> <h3>大苏尔Big Sur,最摄人心魄的美景胜地,天赐神造。一面是险峻的青山,一面是湛蓝的海水,忽而悬崖陡峭,忽而谷地起伏,刚路过悬崖瀑流,又邂逅沙滩柔软....大自然原生态的粗放狂野之美,尽情呈现。</h3><h3><br></h3><h3>遗憾的我们,到底还是错过了这样的美景,</h3><h3>(图片来源自网络)</h3> <h3>和这样的美景,(图片来源自网络)</h3> <h3>还有这样的美景。( 图片来源自网络)</h3> <h3>大苏尔,西班牙语“南大荒”的意思,天生自带狂野粗放属性,加州最危险的路段之一。</h3><h3><br></h3><h3>50多英里长的距离,不宽,崎岖,忽高忽低,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身旁是令人目不暇接的绝美风光,驾车一旦走了神儿,后果不敢想象。</h3><h3><br></h3><h3>后来见网上有人强调,走1号公路一定要租全时四驱车,强推斯巴鲁傲虎,盖因这段路况的复杂性,万一遇到下雨天会更加危险。</h3><h3><br></h3><h3>(我们轻装简行,不喜欢开大车的女儿,租的二代TOYOTA YARIS 。销往欧美市场的这款车,在配置和安全性能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亚洲的市场。但是若真走起大苏尔又长又崎岖的山路,事后的我们,每每聊起来,还真有点犯嘀咕。)</h3><h3><br></h3><h3>满怀遗憾,调头折返,去往卡梅尔。</h3><h3>( 2017年底大苏尔景区重新开放。)</h3> <h3>卡梅尔小镇,蒙特雷半岛上的当代伊甸园。</h3><h3>特立独行的画家、作家、诗人们,格外喜欢这个依山傍海的世外桃源。</h3><h3><br></h3><h3>艺术家们大多新潮前卫,但是再大牌儿也要遵循小镇居民固守的老派传统,不张贴广告、不装霓虹灯,没有停车咪表,没有快餐店…甚至不能穿高跟鞋,以防损坏那些鹅卵石的路面。 </h3><h3>一个安静的,慢节奏的,充满文艺气息的小镇,固执地按照传统,我行我素地存在着。<br></h3><h3><br></h3> <h3>蓝鸟小屋 Jewrl Du Bois的艺术品。</h3><h3><br></h3><h3>在卡梅尔各色小店和画廊中,亲自卖艺术品、卖画儿的,很多就是艺术家本尊,里面不乏业内享有声誉的。他们详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更在意客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程度。</h3> <h3>张大千先生于1969年在卡美尔建造了他的“可以居”住所,并居住了十年之久,期间还在此接待过毕加索等艺术大师们,给小镇留下了一段段佳话。</h3><h3>很遗憾,我们没有找到大师的旧宅。</h3> <h3>不起眼的路边屋,牌子上有一个浴缸,还以为是卖洗浴用品的。女儿说人家上面写的是“清晨的梦品酒屋”。想想也对,法拉利和红酒更配。</h3> <h3>小小家庭旅馆,住宿费三百美金,远高于蒙特雷,甚至都高于旧金山。没辙,谁让这儿是卡梅尔呢。</h3><h3>晚上还是住蒙特雷吧。</h3> <h3>爱花人家,两进院全是。</h3> <h3>沿着小镇的主街道向西走到尽头,就是卡梅尔漂亮的白色海滩。</h3> <h3>今天的风浪确实大了点,但不妨碍和爱犬一同健身。</h3> <h3>各种款的海景房,掩映在绿色下,低调地奢华着。</h3> <h3>Yelp到卡梅尔口碑好的传统小馆子,饭点儿人多,只得上楼。身边侍者无微不至地照应着,令我有几分不习惯。女儿说西人用正餐,不仅吃饭,还吃情调,挑剔环境、氛围和服务。侍者贴心照应是职业要求,客人满意了自然会多付小费,双赢。</h3><h3>可是我这几十年的中国胃,更挑的是食品。</h3> <h3>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h3><h3><br></h3><h3>酒店早餐蛮丰富,咖啡牛奶面包黄油酸奶水果蔬菜肉类,该有的都有了。</h3><h3><br></h3><h3>饱餐后,去往几英里外的罗伯斯角自然保护区,然后再到附近的海滩徜徉一下。由于大苏尔的关闭,今天我们必须绕行,才能继续1号公路接下来的景点。</h3><h3><br></h3><h3>今天将有好几个小时告别大海。</h3><h3><br></h3> <h3>吹吹海风,心旷神怡。</h3> <h3>阳光下,海滩上的多肉们打开“心扉”,开始争奇斗艳。</h3> <h3>海滩断木上的求婚:</h3><h3>“WILL YOU MARRY ME?"</h3><h3>( 你愿意嫁给我吗?)<br></h3><h3>痴情的文艺小青年,拿出如此浪漫的创意,颇具卡梅尔风范。</h3> <h3>一片汪洋都不见,为何没有打渔船?</h3> <h3>沙滩行走的惬意。</h3><h3><br></h3> <h3>美景当前,谁能不动心。</h3> <h3>海景餐厅用餐。</h3> <h3>告别蒙特雷。</h3><h3>我们先向东上68号公路,然后向南,转至101号公路。这是和加州1号公路平行的“国道”,却远离大海。</h3><h3>101号公路再向西转46号公路,<br></h3><h3>四个小时以后,我们终于又回到1号公路上,<br></h3> <h3>旧金山到洛杉矶之间的圣西蒙市,彼德拉斯内格兰卡斯海滩(名字忒长了点儿)。</h3><h3></h3><h3><br></h3><h3>不同于17英里的砾石滩(卵石滩),这里是很好的细砂滩,清理一下,用来做人类的海水浴场也能合格。</h3><h3><br></h3><h3>但是,沙滩已经有主。</h3><h3>每年大约有17,000头北象海豹在这里盘踞,观光客们作为它们的追随者,频繁来此地打卡。</h3> <h3>北象海豹喜欢群居。体型肥腴,食谱丰富,超过30种的鱼类及头足类,包括鱿鱼、八爪鱼、盲鳗、鼠鲨及细小的鲨鱼,都在其内。</h3><h3>它们的天敌是虎鲸。</h3><h3><br></h3><h3>成年♂象海豹身长5米,体重5000磅,约2300公斤;<br></h3><h3>成年♀象海豹身长4米,体重1000磅,约800公斤。</h3><h3><br></h3><h3>牌子上刻着简单的提示,很多小朋友都在认真地阅读。<br></h3> <h3>从鼻部的特征来看,这里以母象海豹为多。这个季节都在蜕皮,身上本就颜色斑驳,加上沙地上躺卧,把自己搞得衣衫褴褛,像似乞丐。</h3><h3>水边那一排,算是个人卫生不错的了。<br></h3> <h3>刚出生的象海豹宝宝都是黑色的;</h3><h3>随着长大逐渐变成银灰色—少年;</h3><h3>再年长一些就成了黄色、褐色—成年。</h3><h3><br></h3> <h3>离开海豹摊,已是近下午3:00了。赫氏古堡4:00闭馆,今天没时间参观了。下午去附近小镇转上一转。</h3> <h3>和我们的集市一样,街上也是一排排的流动摊位。</h3><h3><br></h3><h3>不同的是,这里都是汽车,支起一把遮阳伞,摊子就开练了。</h3><h3>蔬菜、水果摊非常多,草莓又香又甜。</h3> <h3>织帽子的这位大妈,和北京小公园里织手套帽子的大妈,有什么区别吗?</h3> <h3>传统手工制作。</h3> <h3>卖熏香的,卖渍橄榄和橄榄油的。</h3><h3>卖衣服首饰的、卖面包糕点的…应有尽有。</h3><h3><br></h3><h3>除了人少一点,和我们农贸市场没什么两样,美国农民伯伯一样衣衫带土,双手粗糙。<br></h3><h3><br></h3><h3>有趣的是,这种流动摊位卖的东西,往往比超市里的价位要高。也许是因为东西新鲜,也许是为了体现人工价值,想必是质量都有保障,买的卖的都很开心。</h3> <h3>划出一处地方,树立起提示牌,告诉大家,这里是残疾人专用车位。</h3><h3>酒店、商场、街道等场合设立残疾人专用车位,得到法律的保障,社会车辆不会去占用,即便那里正虚席以待。</h3> <h3>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h3><h3><br></h3><h3>上午去参观一个古堡。</h3><h3>可能大家游览过欧洲古堡亚洲古迹,再来看赫氏古堡,感觉这不到百年的建筑,何“古”之有呢?</h3><h3>对于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来说,这已经是自己国家历史长度的1/2了,所谓“古代”“现代”,就是个相对而言吧。</h3><h3><br></h3><h3>赫氏古堡,位于加州圣西蒙市附近滨海的一座小山上,是美国传媒业大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的私人庄园。<br></h3><h3><br></h3><h3>这位商界奇才在事业的巅峰期,拥有26家报纸,13家全国性刊物,8家广播电台,还有许多其他的新闻媒体事业,此外他还监制了众多新闻片和近百部影片。说赫氏垄断了当时半个美国的报业和传媒业,并不是夸张。</h3><h3><br></h3><h3>1919年赫氏从母亲手里继承了25万英亩的牧场,与旧金山著名建造师茱莉亚•摩根合作创造了这座迷人的山庄,共耗时28年,但至今仍未彻底完成。直至我们去参观,还有紧锁的门里是尚未竣工的半拉子工程。</h3><h3><br></h3> <h3>71000平方英尺的占地面积,165个房间,127英亩的花园、喷水池、两个游泳池、步道,4个网球场、还有教堂、电影院、阿拉伯马驯马场、世界最大的私人动物园以及无数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各类收藏品。</h3><h3><br></h3><h3>赫氏的资产远不止这些。</h3><h3><br></h3> <h3>通过地中海、古希腊、文艺復兴时期等多种风格于一身的建筑,可以看出,主人将自己游历四海的诸多感受提炼凝聚,旨在打造一个体现个人浓厚色彩的梦幻家园。</h3><h3><br></h3><h3>一个理想主义者,靠时光的打磨和雄厚的财力,最终让梦想照进了现实。</h3> <h3>无处不在的艺术品,充斥在古堡的每一个角落,散发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尽显典雅风韵。</h3><h3><br></h3> <h3>酷爱收藏的赫氏,其收藏品包括了家具、挂毯、绘画、雕塑、壁炉、天花板、楼梯,甚至整个的房间。</h3><h3><br></h3><h3>如此众多的艺术品和古董,并没有用来做收藏品投资,以期升值。摒弃了功利之心,赫氏把它们布置在每一个房间里,或装饰在各个场合中,以供随时欣赏和使用。</h3><h3><br></h3><h3>实地体验一下,陈列品真的不是一般的多,玲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的,哪还有时间去细细观赏、拍照,存储卡也没空间了。</h3><h3><br></h3> <h3>餐厅金碧辉煌,可同时安排20人就餐。</h3><h3><br></h3><h3>这里的天花板是收藏品,四周陈列的也都是藏品。我们只能沿着红地毯小心翼翼地前行,因为地板、地砖也是古董,游客不可以踩踏。</h3> <h3>赫氏去世后,他的后人无力承担高额的土地税,于1957年,将这座城堡及附近的庄园,全部无偿捐赠给了加州政府。</h3><h3></h3><h3><br></h3><h3>起初州政府不敢接受,因为根本养不起啊。</h3><h3>后来依靠对外开放的门票收入,古堡的维护和经营才进入良性循环。</h3><h3>现在的古堡,作为州立历史公园,对所有的游客开放。<br></h3><h3><br></h3><h3>曾有游客问过古堡工作人员:“现在的有钱人,譬如比尔•盖茨,能建得起这样一座住宅吗?”</h3><h3>工作人员说:“比尔•盖茨财力可以建一座更大的建筑。但是,他没有可能再收集到这类文物和艺术品了。要知道,这屋子里的房梁全都来自西班牙古建筑,一砖一瓦都是古董!”</h3><h3><br></h3><h3>赫斯特生前曾说:“我坚信有一天这块地方会成为博物馆,这是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h3><h3>今日的确如他所愿了。</h3> <h3>William Randolph Hearst 的坐骑。</h3><h3>注意车门上的缩写字头——W.R.H. </h3><h3>私人订制限量版,车名却被我遗忘了。</h3><h3><br></h3> <h3>我们的导游,一位带有明显墨西哥裔特征的女士,认真地介绍着古堡内文物的来历。</h3><h3><br></h3><h3>回来后翻了一下加州的历史:</h3><h3>1542年,第一批到达加州的是欧洲人。</h3><h3>1781年,加州成为西班牙殖民地。</h3><h3>1821年,加州归属墨西哥。</h3><h3>1846年,美墨战争,墨西哥失败,将加利福尼亚州割让给美国。</h3><h3></h3><h3>新大陆,严格地讲,北亚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就是这样逐渐成为了欧美人的天下。<br></h3> <h3>室内罗马池(Roman Pool),墙壁、池底、岸边、跳台等部位的图案,都是由在威尼斯订制的1500万块,表面镶有22K金箔的玻璃马赛克拼贴而成的,修建历时3年。</h3><h3><br></h3><h3>一个游泳池,一定要这么奢华吗?</h3> <h3>室外泳池是按照希腊神话故事,雕像长廊柱群环绕的蔚蓝色海神池(Neptune Pool),因漏水在翻修中。</h3> <h3>曾几何时,这里是好莱坞明星们、工商界大亨、政界大佬们共度周末的天堂。</h3><h3><br></h3><h3>丘吉尔、萧伯纳、爱因斯坦、卓别林…都曾是主人的座上宾。</h3> <h3>左图:赫氏的夫人,</h3><h3>右图:赫氏的红颜知己,好莱坞当红明星—玛丽安•戴维斯(Marion Davies)</h3> <h3>那时的戴维斯,美丽聪慧,是好莱坞众多老板和制片人眼中的红人。一次酒会上,戴维斯遇到了赫曼·孟威兹( Herman J. Mankiewicz),好莱坞的无名小编剧。酒后聊天中,戴维斯说出了自己与已婚的报业大亨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William Randolph Hearst)之间的秘密。得知了种种细节后,小编剧将这个故事写了下来。<br></h3><h3><br></h3><h3>剧本后来被一位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人奥逊·威尔斯接手,经过再创作,一部自导、自演的传记片《公民凯恩》冲破重重阻力问世了。</h3><h3><br></h3><h3>当时的赫氏曾想以80万美金买断剧本,以阻止电影的拍摄,但没有成功。而他的人生经历,却成就了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尽管他本人并不情愿做这件事。</h3><h3><br></h3><h3>英国《视与听》杂志自从1952年起,每隔十年,要由全球最顶级的导演和影评家评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部影片。</h3><h3><br></h3><h3>除了第一次以外,《公民凯恩》每次都名列榜首,而其他名次的作品每次都有所不同。换言之,在过去五十多年里,世界上最有资格评论电影的人对哪部影片在艺术上居于亚军或季军位置,无法达成长久的共识,但他们一致认为,《公民凯恩》是最伟大的电影作品。</h3><h3><br></h3><h3>也许再过许多年,除了专业人员,恐怕少有人知赫氏为谁了,但是电影《公民凯恩》,会继续流芳百世,赫氏和他的城堡故事也会因这部影片永存。</h3> <h3>从赫氏城堡出来,已快中午,继续前往洛杉矶途中,到索尔文休息,用餐。</h3><h3><br></h3><h3>索尔文(Solvang)---丹麦风情小镇</h3><h3>“Solvang”,丹麦语为“阳光田园”。<br></h3><h3>1911年由一群丹麦移民按照家乡北欧式风格建造,现在小镇约2/3的人口是丹麦后裔。</h3><h3><br></h3> <h3>在美国,这样的异域风情小乡镇有很多,譬如我们后来游玩的巴伐利亚小镇。</h3><h3>这些小镇从建筑特点到销售的商品,居民的服饰以及饮食习惯,都是以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见长。</h3><h3><br></h3><h3>旧金山的中国城也属于这类特色小城镇。</h3> <h3>美国领土,丹麦国旗迎风飘扬。</h3><h3><br></h3> <h3>礼拜日,村里基督教福音派路德宗举行活动。</h3> <h3>午餐后一小时,来到圣塔芭芭拉。</h3> <h3>圣塔芭芭拉县,一个漂亮的海边小镇。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西班牙建筑随处可见,算是加州被西班牙殖民过的历史遗迹吧。</h3><h3><br></h3><h3>没有工业污染,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加之适宜的地中海气候,圣塔芭芭拉作为宜居之地,倍受富人青睐。</h3> <h3>圣塔芭芭拉县法院</h3><h3></h3><h3>据称是全美“最美政府大楼”。于160年前由西班牙移民建造。起初是个监狱,用来关押罪犯,后来改成政府办公楼,1926年改为法院,沿用至今。</h3> <h3>法院免费对外开放。</h3> <h3>安静洁净之处,席地而坐,读书看报。</h3> <h3>被大鲨鱼头吸引,在他家用了晚餐—西班牙海鲜饭。</h3> <h3>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h3><h3><br></h3><h3>今天继续我们的1号公路之旅。</h3><h3>经过著名的马里布海滩和圣莫妮卡海滩,我们将到达美国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洛杉矶。</h3><h3><br></h3><h3>马里布海滩位于洛杉矶市西南部,是洛杉矶最负盛名的几个海滩之一。除了拥有南加州典型的碧海蓝天外,还拥有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岩石,海滩风光很是独特。<br></h3><h3>因空间有限,只能展示少量图片了。</h3> <h3>年轻、美好的酮体,尽情享受南加州的阳光。</h3> <h3>果然是迥然不同的海滩风格,像土块一样的海边岩石。</h3> <h3>电影《泰坦尼克》中,jack对rose承诺,回到美国一定带她去圣莫妮卡。</h3><h3><br></h3><h3>圣莫尼卡(Santa Monica)位于洛杉矶市以西,其海滩为著名海岸景点。</h3> <h3>码头一直延伸到海里。</h3><h3><br></h3><h3>游乐园内的摩天轮、云霄飞车等设施供游人娱乐。</h3><h3><br></h3><h3>全长3939公里的66号公路,就在这里终结,人们排队留影纪念。</h3><h3><br></h3><h3>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修建66号公路的十年期间,给数万名美国人提供了工作岗位。所以美国人对这条东起芝加哥,西到加州圣塔莫妮卡,横跨密苏里州、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等八个州三个时区的公路,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h3> <h3>长长的码头,络绎不绝的游人,手风琴声悠扬。</h3><h3>人们晒着太阳散步,孩子们追逐着浪花,嬉笑声不绝于耳。</h3><h3>我们眺望着远方的海平面,看海鸥上下翻飞,闲适,安宁。</h3><h3><br></h3><h3>这,算不算小欢喜和小美好?<br></h3> <h3>拜访一所名校。</h3><h3>几天前,与旧金山的伯克利加州大学擦肩而过,令人好不惋惜。</h3><h3>今天,有幸路过洛杉矶加州大学,这个机会不能再错过。</h3><h3>首先,请大家了解一下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br></h3><h3><br></h3><h3>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联合体,其旗下的大学,在各项学术指标和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这些校区互为独立又紧密联系,作为各自独立的大学而存在,共同组成享誉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加州大学。</h3> <h3>作为一个拥有10所公立大学,并对世界发展影响深远的巨型大学系统,加州大学包括著名的“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和“圣迭戈加州大学(UCSD)”,等等。</h3><h3><br></h3><h3>注:如今的加州大学并没有所谓的“主校区”,“分校”概念也是历史遗留的中文习惯性翻译,属于不准确的意译,应该给予纠正。</h3><h3>但是很多媒体依旧习惯性地译作“加州大学xx分校”。</h3><h3>~没辙,我也觉得这样挺顺口。😀</h3> <h3>开放式的大学校区,依山而建,坡缓洼浅,草木扶疏,花径幽长。离好莱坞、比弗利山庄、格里菲斯天文台和圣莫妮卡海滩都不很远,可谓占尽天时地利的风水宝地。</h3><h3><br></h3><h3>校园面积很大,建筑也很漂亮,属于意大利风格。在草坪间读书讨论的学生们随处可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让从小失学的中国老阿姨无比羡慕…</h3> <h3>忆往昔,本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大好念书时光,却偏偏刚过豆蔻之年、及笄之年的孩子们,突然就没学上了,没书念了。</h3><h3><br></h3><h3>白驹过隙,斗转星移,一晃几十年。</h3><h3>我们这一代人,终于如陶渊明所写:</h3><h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h3><h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h3><h3><br></h3><h3>靠自学考试完成了高等教育,却有挥之不去的念头:往后余生,可有机会进正规学堂?</h3> <h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h3><h3>——李诩</h3><h3><br></h3><h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h3><h3>——宋诗</h3><h3><br></h3><h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h3><h3>——苏轼</h3><h3><br></h3><h3>是为中篇结束语。<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