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道,因梦而改――读《从文自传》有感

摄殓至上

<h3>  人的命运是在自己手中的,并不由天所定,看了《从文自传》后我更是同意这个观点。</h3><h3> 从他的文字看来,是如此的朴素,并未有过多的华丽的词藻。本想着小时候的他应该是个乖巧老实的孩子,可看了《从文自传》后,不禁感叹,千万不要以长大的人的姿态,来判断这个人小时候的样子。</h3><h3> 小时候的他也算的上是个野孩子了,上课总是逃学,翻墙捣瓦样样不差,即使是被家人知道不让吃饭也好,被老师责罚也罢,都不足以会扫了他头天再逃学的兴。</h3><h3> 他总是将书篮藏好,便光明正大的上了大街,把那一圈的地方了解清楚了,捉蟋蟀什么的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换了私熟后,有时与其他的同学一起逃课,偷着人家的小船渡河,那个高兴呀,简直是快飞起来了。这种事是惊心动魂,有时被船主逮了个正着,他还在书里总结了应该如何应对,哎――想来是经验老道呀。</h3><h3> </h3> <h3>  上学的时日比较长,可买菜能要多少长的时间。可小时的他总也是捺不住这爱玩的天性,只要有空上大街玩,决不放弃机会,连买菜都要出去赌一会儿,虽有输有赢,但别人却不可能从他那多拿一个铜板,想来他也是心惊胆颤的吧,就怕突然有人从后面猛的抓住他的肩膀。这样回去可免不了一顿打。</h3><h3> 不过皮虽皮了些,却又十分机灵。学校抽背书,瞄上个一两眼准能应付。</h3><h3> 可惜,现在的他想构造的湘西世界,在那时并不是那么的美好,随时都可能有杀头的危险。而他正生活在此环境中,也许是社会腐败吧,已经让一个孩子不再惧怕他该怕的东西了一一人头、血泊、一串又一串的耳朵,这些极其污秽的东西他都不怕了。说出门看看就出门去看,在当今却是闭之不及的东西。</h3><h3> 少年时的沈从文后来又去充了军,成了别人嘴里的小副爷,却总是四处奔波,有时连饭也吃不饱,看杀头是家常便饭,他可以面无表情,不带一点情感。如果当时就知此下去,他可能这一生便会混乱许多,不知道是怎样的结果我不禁同情他,有个如此聪明的脑袋,到那时却只是让他学会了认字,如若在现在,就凭这脑袋老师见了老师夸,长辈见了长辈夸。</h3><h3> 不过在他20岁左右,他有了一个远大的理想,要上北京的大学,最后他成功了,在好书的渲染下,他渐渐朴素淡起来,再无了幼时的顽皮,无了少年时的粗犷与粗声粗语。命运就此改变。</h3> <h3>  这就是他从幼年到少年的种种,腐败的社会很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个人的腐败,但希望与梦想有时也可能将你和腐败分离开来。</h3><h3> 我认为此书仅是反映了他的经历与那时的社会,他还间接告诉我们当你意识到你的某方面需要有所改正或改进的时侯,并且有相当强烈的想去改变现状的时候,而不是让别人以别人的方式来提醒你,到那时,你也许会发现,奇迹其实并不能发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