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大运河上

冯健

2019年6月初开始,由于连日干旱,沿河农田灌溉用水增加,淮安船闸附近的航道水位一直偏低,不能满足通航需求。从6月7日开始,大运河淮安段出现了大量的船舶滞留,其中淮安船闸上下游滞留的船舶近6000条。 邱祖军,今年49岁,淮安区流均镇人,他在淮安区运河段等待过闸已经六天,邱祖军从17岁开始跑船,32年前他从15吨的水泥船开始,先后换了30吨、60吨、铁船220吨、400吨到现在的单机船700多吨。 说起水上的变化,邱祖军感慨万千,八十年代的15吨水泥船,根本无法遮风挡雨,夏天太阳晒死,冬天冷风吹死,水泥船行走在运河上,一个石子磕碰上水泥船,就会船毁人亡。特别是到了苏南航道提心吊胆,水泥船到了夜里根本不敢行船,他曾经亲眼见到,三条水泥船撞在一起沉没。32年间,邱祖军不断地从小船换大船,现在的船是12年换的700多吨的单机铁船,如今在运河里面也已经算是小船了。 三十年前,大运河特别是苏北段,行走在运河上,一天也会不了几条船,现在经济发展了,船也多了起来。现在水上的管理也人性化了。以前他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年要十万元左右,现在统统不收,过闸全部使用手机排号,船在邵北就可以排上,不像以前过一个闸,需要跑上跑下几里路,而且是来来回回。 邱祖军说:如果不是小孩上学、买房,他现在也应该换二千吨的船了,现在邱祖军的二个小孩都大学毕业,一个在苏州成家立业,一个在杭州已经工作、买房。邱祖军自己也在淮安河下买了房,小孩念书、买房全靠船上供养。 这是邱祖军的家属林义云,林义云说起了跑船的辛苦,隔壁的一条船昨天家里来电话,岳母去世,船又等着过闸,轮到了不过还会扣分,没有办法求邱祖军帮他把船开过闸,停在运河边,等他奔丧回来,船上的人根本没有节假日,也顾不上家,现在船小也挣不到钱。 史慧群,淮安区复兴人,趁着等待过闸的空隙,抽空回家看望了母亲,早上刚刚回来,她说跑船的人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子女,父母有病,你在船上,无法在身边尽孝,去年父亲病危,她还在长江里面,没有办法,船就地靠了岸,赶回家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女儿要生小孩,她只陪了三天,船就要下货,她要赶到船上去,等到孙子8个月了,才见上一面,言语中满满的愧疚。 船就是一个家,船上的女人她们除了要承担家务,还要会开船,为了抢时间,不少运河里的船,歇人不歇船,男人累了,女人要接着开。 史慧群告诉我,有时候看到岸边骑电动车的女子,都是满心羡慕。总是想如果有一天,她也能像这样自由自在就好了。 朱学果,江苏徐州人,现在船落户在山东济宁,小孩放在山东鱼台外婆家,他家三代跑船,妻子家四代跑船,今天接到学校通知,女儿开学后要分班考试,原来答应孩子的旅游要泡汤了,他在叮嘱女儿,抓紧复习,争取分个好班。 和很多船民一样,朱学果在岸上并没有房子,他在鱼台租着房子住,二十年间,他的船从40吨的水泥船开始,60吨、130吨、170吨、240吨、400吨、1000吨、一直换到现在的价值300万的2000吨单机船。 现在船上的条件与以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对讲机、高频、雷达、夜视仪保证行船安全,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空调、太阳能保证了生活需求,过去在骆马荡、马洪湾水面宽阔的地方打水,用水缸打明矾沉淀,现在闸上能加油、加水。淮安里运河段现在是二级航道,航道有序安全,不像以前,附近的村民,不让用自己的小船摆河上岸,必须由他们摆,有时还会有人上船敲竹杠、偷东西,现在再也没有这种状况了。跑船的都是“苦了一点钱,小船换大船,用了一辈子船,欠了一辈子帐”。 这是朱学果的妻子,她说男人平时不觉得什么,女人心里才苦,父母已经80岁了,不能在身边尽孝,子女也见不到,平时只能视频聊天一下,最困难的时候,贷款还不上急的团团转,亲戚朋友的钱还能通融,银行必须要还上。从洪泽向北有的地方,还存在强行带缆绳,要收二十、三十元,只是收钱并不带缆,有点欺负人了。 熟菜船在大船之间穿梭,方便了船民生活。 冯文光,山东台儿庄人,今年52岁,夫妻两人正在吃晚饭,他们在淮安区三堡这儿已经等了六天,估计明天就能过闸。 第二天的一早,冯文光就坐在驾驶室,认真地听着闸上的排号,深怕漏掉自己。 冯文光在大运河上也跑了三十年,他的船800吨,构造特殊是运输水煤浆的专用船,船民的子女,都是寄居在亲戚朋友家。儿子今年25岁,女儿也20岁,他们都能自立了。 行走在大运河上,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船为家,用他们的酸甜苦辣承载起了每年三亿多吨货物的吞吐。 舟行千里,吞吐四方,一条船汇通南北,一条河贯通古今。祝福他们,行走在运河上的船民。